精神異化是為什麼?我們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

2021-01-10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六部》(感知對話錄、8)

生存者:

你進一步闡述人類是進化變異的結果,而且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行為異化」的結果。你這個新造的概念讓我們啞然,讓沉浸在偉大文明和智慧頂格中的我們如何面對?有種被人一把撩開遮羞布,皮肉筋骨一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感覺。難怪有讀者說,感覺就是:「衣褲盡扒,雪地狂奔」。我們的確沒想到過我們是精神性異化的受益人和受害者,最可笑的是,我們還想像著外星生物和我們一樣被精神性行為異化,它們還異化出更高級的精神智能,來地球禍害我們。這想像怎不令人噴飯,連外星生物的異化都與我們相同,可見我們的思維異化得多麼徹底。

由語言派生出來的精神智慧,是我們人類的獨特產物,絕非生物進化的必然進程和必然結果。我們至今仍處於一個異化的過程中,這不能不使人為之惶恐,異化帶給了我們什麼?異化的進程還將帶給我們什麼?我們原來只是在埋怨這世界不夠理想,我們只是在抱怨生存之艱難,我們沒意識到我們一方面受益於異化行為,另一方面又受害於異化行為,我們正處於危險的異化進程中。我們怎麼來對待自己的異化?這才是考驗我們的重大問題。

感知者:

我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生物進化歷程中的異動,意識不到異化在我們身上的存在,就更意識不到我們哪些行為是異化的舉動,意識不到我們存在的非正常狀態。所以,我們完全認為精神智慧是生物進化的必然產物,而且我們還認為,即使我們人類不產生出精神智慧,其他生物遲早會產生出精神智慧。在這種思維裡,我們想像出地外高智慧生物就一點也不奇怪,我們甚至還順理成章的想像我們的生存倫理邏輯被地外生命推向極致,它們比我們更惡毒、更殘忍、更具有異化的人性。我們的想像不但充分暴露出我們對存在的誤解,更暴露出我們對自己存在形態的無知。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是什麼?我們正處於什麼狀態?我們不了解自己的程度大大超過我們的估量。強烈的主觀意識一直在挾持著我們,讓我們沿著一條不明就裡的道路狂奔不止。

事實上,一切問題正是出在我們的無知無覺中,如果我們這個物種沒有出現異化,存在的倫理邏輯會跟庇護萬物一樣庇護我們,我們會憑藉本能活得跟其他物種一樣自在。不過,我們從樹上下來了,解放了雙手,製造了工具,創造了語言和精神智慧,最大的變異是我們創造出生命觀念,開始採用生存的方式求得存在。這樣一來,就改變了存在本來的屬性,也改變了我們自己的生物屬性。更其嚴重的是,我們就此改變了與事物的整體性同存關係為單方面的利用關係,更其致命的是,生命觀念和生存方式改變了人與人的生物共同性關係,將我們彼此的共同存在關係改為獨立生命之間的相互競爭關係,這些關係的改變就是變異的要害處。

我們從此將存在的整體分割為客觀世界和我們自己的獨立存在,將同物種的不可分離關係分解為人與人的利害關係。就這樣,我們雖然在共同的生存利益中集合在一起,用智慧和能力創造出一個文明世界,我們同時又用人與人的競爭關係來損害這個文明世界,製造出無窮無盡的人禍苦難來圍困自己。我們一方面因異化的關係產生智慧與動力來改造了世界,另一方面因異化關係產生矛盾與衝突來禍害我們自己。並非要糾結於受益還是受害,最要命的是,我們對這一切一無所知。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異化狀態下生存,可以說,我們受益於物,卻受害於理。受益於物是我們用智慧能力創造了物質文明社會,受害於理是我們建立的生存理念分離和破壞了我們與存在的整體關係和人之間的根本關係。異化進程導致物質世界失衡對我們的懲罰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存在的本理,即存在的倫理邏輯容不得得我們如此異常地存在下去。其結局不難預料,就是我們毀滅於生存倫理邏輯製造的矛盾衝突之中。我們現在不一定能猜測出未來矛盾出現的形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一定是我們不能承受的悲劇性結果。(接下)

相關焦點

  • 異化是矛盾痛苦的根源,我們即將走出困境!
    生存者:你指出我們人類是一種錯誤的存在,是存在的異動和異化,我們暫無反駁的理由,這讓我們內心五味雜陳,思想處處都在矛盾之中。我們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看來我們既不自知,更未自明,我們糊裡糊塗地將生存進行到如今,至今不明白為了什麼而生存。這已經不是笑話,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 數字「異化」生存
    對於職場人,原本我們以為新通訊工具和新辦公軟體的加入是幫助我們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但現在反過來成了隨時找到、監控和分析我們的「主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打工人」既可以用一套「打工人語錄」來自嘲,也可以發明出「摸魚學」來應付了事。儘管我們想盡辦法逃避這套職場數字「異化」管理,但也大概率逃不出自己手中的那個數字「異化」生存。
  • 我們如何看待異化?
    大部分認為盧卡奇的物化與馬克思的異化是相同的,甚至說《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發現,更加證明了盧卡奇物化概念與馬克思異化思想的一致,二者互為證明。但實際上,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不同,即二者如何看待異化?01 真我生活的兩種思路盧卡奇認為異化了的生活,就不在是人的生活,人們應該堅決徹底的突破異化,改變異化的生活,回歸真我的生活。
  • 最怕的不是變成甲蟲,而是人與人關係的異化、人與社會的異化
    雖然他的作品往往結合當時的歷史,然而,我們現代人在讀到他的文章時,也常常會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正如一位詩人評論為什麼人們會熱愛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對我們至關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代人的困境。」《變形記》與當時的歷史背景《變形記》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推銷員格裡格爾一覺醒來後,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
  • 對消費異化現象的反思
    【摘要】異化問題是理解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一個重要角度。符號異化在消費異化中表現尤為突出,過度符號化已經在人們的消費行為、日常生活、交往行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符號的過度化成為一種壓制人的精神生活的巨大力量。符號理論、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我們揭示符號異化現象提供了獨特視角。
  • 網際網路「社會摺疊」:我們一邊狂奔,一邊害怕被「系統」異化
    但另一方面,基於技術、算法和數據之上的各種系統,正在持續支配我們的工作、決策、消費、甚至生活方式,而且這種系統看上去已經不可逆轉。系統合利,卻不一定合理、合情,我們開始擔心人可能會被系統異化。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總之,只有當工業和政治的體制、精神和哲學的傾向、性格結構以及文化活動同時發生變化,社會才能達到健全和精神健康。因此,弗洛姆主張,整體地理解社會和人,把社會與經濟的變革同人類內在變革結合,改造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才能消除病態的異化。 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思想是為了揭示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生存狀態,弗洛姆異化思想則是從人本主義出發,描述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現象。
  • 電影《千與千尋》:關於現代人的異化與救贖
    其中,對物質、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下人類面臨的自我異化、精神家園喪失等生存困境問題的揭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而影片在對其進行深刻探討的同時,也為現代人的自我救贖提供了一盞明燈。關於現代人的異化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生活較從前有了極大的改善,但與此同時,高度機械化、物質化、商業化的社會也使現代人類走向「異化」境地。
  •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異化的直接動因
    【關鍵詞】科技異化   人與自然關係異化   技術理性   科技自發性 【中圖分類號】B82-057    【文獻標識碼】A技術化生存是當代主流國家社會的真實寫照,而當科技時代與生態危機加重的時代並存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反思,到底是什麼引發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而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對立中,作為現代社會最強大的生產力的科學技術,到底在起著什麼作用。
  • 周揚晚年談「人道主義和異化」挨批始末
    讓顧驤和周揚同病相憐的,就是1983年3月周揚在紀念馬克思去世10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所作的關於「人道主義與異化」的著名報告。還是要談一談「異化」1983年2月,春節剛過,在北京過節的顧驤接到了周揚從天津打來的電話。幾乎在同一時間接到電話的,還有在北京的《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在上海的大百科全書上海分社負責人王元化。
  • 馬克思哲學中的異化概念
    一切有關上帝的所謂知識只不過是人的知識,因此上帝是人性,我們各種對上帝的觀念,只不過是反映了人類存在的不同類型,費爾巴哈顛覆了黑格爾的唯心論,得出的唯物主義論,這對馬克思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費爾巴哈說:是人在努力的實現他們自己,是人而不是上帝,以一些方式異化於自己,歷史與我們努力克服自我異化有關,從而啟發了馬克思。
  • 重新回答科玄論戰——科學的異化(一)
    至於為什麼我們今天突然對科玄論戰爆發出熱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科學在發展過程中異化所造成的,如科學發展逐漸淪為唯科學主義。價值理性表現出被工具理性所取而代之的趨勢,道德底線已經觸摸法律的紅線,信仰的缺失使人們活得無所適從,有幸福而不快樂,有財產而不幸福,有平等的機會卻沒有人去把握。
  • 現實主義文學:異化主題,人與人的關係
    20世紀高度發展的西方現代文明使人處於嚴重的異化之中,現代主義文學對文化與文明的批判,正摹於西方人力圖擺脫異化走向自然的願望,因此,異化也就成了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主題。這種異化主題,主要從自然與個人、社會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自我的關係4方而表現出來。自然與人的關係的異化主要是物質世界對人的異化,表現了物質與精神的對立。
  • 賣腎買iPad,消費主義異化的極端案例
    但這些呼聲,並不足以阻止一種消費主義異化為生活方式。這幾年,隨著一部分國人「先富起來」的背景,原本興盛於發達國家的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文化態度、生活方式,猛烈地衝擊著我們,在這種示範和誘導下,很多量力而行、克制消費、節儉美德逐步被邊緣化,拉動消費、為GDP作貢獻、時尚無罪、簡樸老土等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在半真半假中佔據主導。
  • 瘋狂的世界:資本主義與精神疾病
    )裡,就有諸如「新自由主義是否對精神健康有危險」以及「新自由主義是否令我們病痛纏身?」而他所在意的正是這位母親的精神將會遭受何種影響。這一點在馬克思看來乃是異化與不適的根源,是一種人類精神的極度錯位(dislocation),而這構成了工業資本主義的典型特徵。此外,如帕馮·庫埃拉所表明的那般,我們沒法通過「買買買」來消除異化——也就是通過製造更多的玩具和娃娃——因為那本身就是異化發生的源頭所在,異化正是在此獲得具象化並不斷重生的。
  • 從異化到物化:馬克思的現代性社會關係批判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指出過其哲學的基本原則:「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這一原則將「精神」推向極致,即達到了一種無限的精神,它本身就是主—客體的統一。
  • 身邊科學:異化的動物與異化的人類
    他寫道:在我們的文學裡,鶴是仙客,鸚鵡是隴客,海鷗是閒客,一直都象徵「悠閒的紳士」。然而,「最起碼,倫敦公園裡的(海鷗)就不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還是不適合悠閒紳士的。金錢和虛名的誘惑畢竟太大。倫敦海鷗變得強烈渴望人們的餵食,甚至為此放棄天生該是它們吃食的魚類,屈就乾巴巴的麵包屑。由此可知環境對人影響之大……」這都是人類眼中動物的「異化」,而始作俑者,正是我們人類!
  • 馬克思是如何談論「人的異化」的?看古思今!
    對於資本主義而言,馬克思說,「總之, 當我們使用它時, 它才是我們的…… 因此,一切肉體的和精神的感覺為這一切感覺的簡單的異化即擁有感所代替。」在這裡,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的異化解釋為一種單純的擁有感。那麼在這段話中,異化與未被異化的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在馬克思看來,重要的區別在於是否享受那種付出的過程中那段自我受難的經歷。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真理就存在我們之中,真理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其實,真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不知道哪些部分是真理;真理一直呈現在我們的行為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運用了什麼真理。我們判別真理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使我們遺憾地錯過了真理。我們只是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道理看成為相對真理,相對真理其實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
  • 從《崩壞》系列到《異化之地》,玩家的審美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異化之地》這款遊戲的色調偏灰暗,在玩法上甚至還加入了一點恐怖元素。對於看膩了二次元明亮畫風的玩家來說,《異化之地》這種風格另類的作品還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