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2020-11-29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83)

《我們能夠存在於真理中嗎?》

我們現在存在於哪裡?這是個大問題。我們存在於真理中了嗎?顯然沒有。那麼,真理存在於哪裡?真理就存在我們之中,真理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行為中。其實,真理一直存在於我們的認知裡,只是我們不知道哪些部分是真理;真理一直呈現在我們的行為中,只是我們不知道運用了什麼真理。我們判別真理標準的模糊與混亂,使我們遺憾地錯過了真理。我們只是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道理看成為相對真理,相對真理其實就是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但真理不是這個意義,真理是存在的規則與規律,真理是存在永恆不變的道理,我們必須安然生活在真理中,否則,我們就會危機重重、不得安生。

生活在真理中是一切存在的必然,人類最終必須也必然生活在真理中,除此之外的任何理由都不適宜存在,都只是短暫的迷惑和異動,都是毫無意義的折騰。所以,歸於真理是人類的唯一去路。因為缺乏真理意識,人類在真理之外折騰得太久,折騰得死去活來、傷痕累累、痛苦萬狀。人類的智慧沒有讓人認識到真理,人類的文明沒有讓人找到真理,這是迄今為止驕傲的人類最大的失落與遺憾。我們身處真理之中不識得真理,這怎麼能不使人嘆息:人類這是怎麼了?

我們的生存目的與真理背道而馳,我們能不尷尬嗎?我們自以為是地為自己的生存樹立了不同的目的,我們卻至今不知道存在本來的目的。我們在最簡單也最根本的問題上糊塗,難怪人類命運多舛,實在是咎由自取。我們為什麼存在?這最基本的出發點沒有真理性,人類怎麼可能與真理同在?宇宙與地球為什麼會存在?生物為什麼存在?我們人類的存在了多久?我們的精神性認識存在了多久?這些問題裡就存在著真理,我們視而不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意識中,全然不知存在的本來法則。當我們用人自創的認識方式來解釋存在的時候,我們從不懷疑自己的方式有問題。用人為的精神意識來解釋一切,能保證不破壞存在本質的真理性結構嗎?我們的強力意志不破壞真理的原始結構嗎?事實上,當人類有別於自己原有的生物性存在方式的時候,我們就不可逆轉的進入到陌生又危險的區域。我們並非有意走到真理的法外之地,但我們的確這樣做了,我們不能不認識到這種異化存在的後果。

我們甚至誤以為人類這種文明模式的進程是生物進化的必然,不是人類進化到此種文明狀態,其它生物遲早也會進化到此種或更高級的文明狀態。這就是我們違背真理原則的極典型的思維,以人類創造的道理來衡量其他生物,以人理來挑戰真理,這就是我們普遍的習慣性思維。存在的真理性存在不是我們的想當然,存在永恆的存在之理才是真理,我們人為的精神性創造不是真理,我們絕對創造不出真理。我們只能創造些應用的道理來完成我們的主觀願望,我們試圖讓真理服務於我們是荒唐可笑的,我們崇拜真理的目的是樹立自己的意志,而真正的真理是否定我們意志的,我們其實已經極難接受真理。

但是,無論我們走出多遠,我們必須得回到真理之中,無論人類以什麼方式回歸,真理都在原處;無論人類還要多久才能歸來,真理都會等待;無論人類異化到何等狀態,仍然得接受真理的裁決。真理的存在並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但我們卻可以認識真理、接受真理和走進真理之中。這個邏輯是毫不含糊的,我們可以創造任何奇蹟,但我們創造不出真理;我們可以設立各種目的,但是我們不能違背真理的目的。我們不能神化真理,更不能貶低真理。真理是萬事萬物之理,人類智慧最重要作用就是使我們找到真理並歸於真理。

只有在真理的庇護下,萬事萬物及人類才能安在。我們不能把真理看作是自然規律那麼簡單,自然規律已經被我們主觀化和精神化,真理的規則和規律需要我們重新在我們與存在的本質關係中間去發現,需要我們放棄一切主觀意識去體驗,需要我們在最原始的出發點上去獲得。當然,最終的結果不是反智慧反文明,而是人類文明智慧面向真理的盛大回歸。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相關焦點

  • 求禰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禰的道就是真理
    讓我們尊你為大,尊你為聖,在萬國萬民中去宣揚你的美德,去召喚一切屬於你的百姓,歸在你的名下大的榮耀。主啊,我們恭恭敬敬地將新的一天,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仰望交託給你。肯求你幫助我們,加添我們夠用的力量,讓我們都能活出耶穌基督生命的樣式來。說話行事都能夠像我們的主一樣,充滿愛心和耐心。
  • 真理+結論=真相
    大腦之所以會信以為真,是因為我們常年的用腦習慣,默認了一個運行公式存在。真理+結論=真相舉個例子來說,聽過挖井的故事麼,兩個挖井人,同時挖井,一個挖井人每次只挖到5公尺,差一點就挖到水了,但是最後卻放棄了。另一個挖井人堅持的挖井,直到把水挖出來為止。你看,只有堅持才能勝利。
  • 或然性:我們究竟能不能把握真相及真理(每日觀察0174)
    或然性:我們究竟能不能把握真相及真理我們不要簡單地理解「不可知論」,認為不可知論者會否定所有的知識與真理,甚至會否定所有的研究與學習,否則我們又怎麼理解赫胥黎作為一個博物學家、教育家而存在呢?又怎麼理解他還出版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脊椎動物解剖學手冊》、《進化論和倫理學》等作品呢?
  • 客觀真理只是假設,我們自身才是世界最終的真相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13)《 真實的意義》人們一直在求真,但求真似乎是一件完不成的任務,我們一直無法達到真相處而求得真理。在儀器下、算式裡和邏輯模型的推演中,人們不斷獲得事物發生的原因、原理以及現象後面的成因,但我們不敢確定認識到的就是真實的,因為它們都處於變化之中,我們事實上無法找到不變的真實,更是無法找恆久不變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原來,真實和真理只是假設的理論事實,唯物主義跟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 真理truth
    ,不但我,而且所有明白真理的人,因為真理住在我們裡面,必永遠與我們同在。願恩惠、憐憫和平安,從父上帝和父的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上與我們同在。4 It has given me great joy to find some of your children walking in the truth, just as the Father commanded us.
  • 西方反華陰謀論正在走向真相和真理的反面
    然而,我們看到在重大疫情面前,西方社會完全沒有團結一致共同「抗疫」的決心。面對每天死亡數百乃至數千病患,部分西方政客和媒體展現了毫無底線的政治和職業操守。當他們從最初的恐懼和慌亂中回過神來,並沒有對自身薄如蟬翼的抗疫防線有任何反思,反而紛紛禍水東引,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責任一股腦兒甩鍋給在疫情初期獨自承擔巨大抗疫壓力和責任的中國。
  • 丁元英: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每個人都會犯的思維謬誤
    不對啊,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就是讓我們不斷追求真理嘛。亞里斯多德比如,亞里斯多德那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更像是作者豆豆,對於讀者說的。因為後面跟著就是對於這句話的解釋: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文化、傳統、道德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但是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尋求真理,這並不是人類天生的處理信息方式。我們最擅長的是通過改變對於信息的理解來適應我們的信念。
  • 真理不僅僅是事實
    當發生了火災的倫敦格倫費爾大廈(Grenfell Tower)的居民抱怨說,他們的投訴沒有人傾聽時,他們提供了教科書版本的案例,即僅僅有機會接觸真相還不夠,如果你沒有社會地位,你的觀點並不能讓他人願意「吸收」。但是,在很多時候,民眾在選擇應該相信誰遭遇不確定性時,哲學家並不是處理該難題的最佳人選。在有關氣候變化的辯論中,如果你的科學素養更高一些,這將會比上一學期的認識論課程讓你掌握更多的真理。
  • 為什麼有人覺得真理是客觀的?還它是主觀的嗎?
    另外,一些人把真理看做主觀的,犯了真理多元論的錯誤,是不了解,我們說一個認識是真理而且唯有一個真理的時候,是指在特定的實踐活動中針對特定的實踐對象,真理只有一個。可不要說,我問你,這貓是白的黑的?你非要回答它是男貓女貓。雖然你的回答也可能符合貓的性別,但是與我的問話不搭,因而就是錯的哦。什麼是真善美?
  • 技術爆炸給我們的大腦帶來新的洗禮,這些曾經的真理或被證偽
    在工業革命時期產生了大量的真理、定理,指導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然而直到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才真正發現原來當時受到技術和歷史的局限性,我們對很多事物的認知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由於長時間我們從心底已經接受了這樣的認知,當一些慣性的思維或者是認知被推翻後,我們雖然知道什麼才是真相,但是依然感覺難以接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有哪一些真理被證偽。
  • 宇宙真相: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
    所有知識都不是真理,都只是目前正確而已這就是當今人類所有理論的情況,我們的所有知識都不是真理,都只是目前正確而已,目前能有效指導我們生活而已。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這是當今,人類所有知識的一個尷尬的局面,沒有知識是永恆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但我們似乎不這樣認為,我們現行的普遍基本意識,是我們有真理,我們堅定的認定自己的人生觀,我們的教育體系是有標準答案給學生的,我們在教授給學生各種理論時,常常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的語氣來表達。
  • 真理概念的變遷
    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拉丁格言:「柏拉圖是我友,真理更是我友。」漢語的翻譯取消了其中的具體人物,使之更具有普遍意義:「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通常認為這句話是亞里斯多德說的,其實在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的原文是:「(真理與友情)二者都是我們所愛,但神聖的責任使我們更愛真理。」拉丁格言及其漢譯都不算有偏差——亞里斯多德是在對他的老師柏拉圖的「理念」論提出異議時說出這句話的。
  • 真理、仁義、聖潔是什麼意思
    真理、仁義、聖潔是什麼意思呢?人被造是跟真理有關係的,人被造是跟仁義是有關係的,人被造是跟聖潔有關係的。這裡提到的真理,仁義,聖潔,就把上帝的本質從三個層次展開了,第一,上帝是真理,第二,上帝是仁義的,第三,上帝是聖潔的。在這三個範圍裡面,上帝是按著自己的形像造人。所以,人應當是在真理中間活的,人應當是因仁義而存在的,人應當過聖潔的生活,人的所有的行為符合這些原理。
  • 無明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
    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丁元英告訴芮小丹,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因為認知的局限性,就像是被蒙蔽了雙眼一樣,對待事物只有好惡的感性認識。
  • 仰望星空的智者在拯救世界,而見識淺陋的「智慧」卻成了「真理」
    最終研究者們發現,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生存法則與我們信奉的正好相反,永遠是絕大數劣等生物戰勝了優良生物(比如人類視為低等物種的老鼠,其生存能力卻遠遠超過人類)。在這裡就不舉例了。因此,優勝劣汰只是我們掩飾自身缺陷或劣性本質的謊言。人類每向前邁進一步,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伴隨著腥風血雨。或許這是上帝刻意給人類的詛咒。
  • 神的話是真理,真理是帶著能力的,因為神說有就有!
    神的話是真理,真理是帶著能力的,因為神說有就有!經文: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3弟兄姐妹平安,今天老唐與大家分享的文章題目名叫《神的話是真理,真理是帶著能力的,因為神說有就有!》。其實我們知道,上帝通過這個被他一手所創造的世界和宇宙,其實是在啟示他自己給整個人類認識他,認識他的榮耀。今天我們都能夠通過這個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以及聖經的記載,而知道上帝的存在。我們知道上帝用了6天來創造了世界,到了第7天他就休息了,並且把這一天定為安息日,並讓所有的人類都遵守,在這一天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進行了歇息。
  • 有「真理」嗎?何為真理?
    所謂真理,就是在某個階段或者某個過程中,必須遵守,不能違背的定理。比如,在我們的生存的三維空間,勾股定理無法違背,它就是真理。同樣,在地球上,牛頓定律也無法違背,那麼,這這一空間,它就是真理。比如,血壓,血脂,碳水化合物,紅血球,白血球等等,一個健康的正常人,一定符合這些指標,那麼,它就是真理。社會學也有真理。比如,父母必須愛護自己的孩子,兒童必須接受學校的教育,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必須遵守法律和社會義務,同時也享有公民權力。正常社會必須遵守,正常的社會民眾也必須遵守,這也是真理。如果,非要說走絕對真理,那是愚蠢的。
  • 論真理
    大量的人都在大談「真理」,於是對「真理」這個概念出現了千奇百怪的多種認識,有從文字上去認識的,有從自己的認識上去理解的,最多的是從各種理論認識上去理解的,目前對於真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明確而有效的定義,因此出現了「絕對真理」、「相對真理」、「沒有真理」就是真理等等似是而非的「真理」。最滑稽的是「不確定」、「不穩定」也在不少人的認識中變成了「真理」。
  • 辯論,原本是奔向真理的……
    真相往往隱藏在陰影深處,要經過多次試錯才有機會接近。真理更是遙不可及,很多時候能做到的只是不斷接近它,猶如雙曲線圖形,也許可以無限接近,但永遠無法抵達。但起碼,人們可以通過辯論這樣一個交流方式,來讓自己儘可能走上正確的方向。辯論,是人們的一種工具,辯論的目的,就是為了追尋真相或真理。
  • 求真求善求美,修好「立德」這門終身大課
    因此,今年我想以「求真求善求美,修好『立德』這門終身大課」作為給大家的畢業贈言。  復旦人要有勇於求真的精神。求真在於主動追求真理,保持「求知慾」。學習是終身的,不管身在何處,都要追求真知真理,這是修身的起點。今年是恢復高考四十周年,此時回溯,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知識和學習改變了一代人和國家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