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真相: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

2020-12-05 小務虛

現代宇宙論指出,我們現在的這個宇宙是由一個能量奇點爆發而來的,然後演化成現在這個物態宇宙,也就是基本粒子夸克,輕子,波色子,然後這幾種基本粒分化出92種天然元素,92種天然元素分化出千萬種分子物質,千萬種分子物質繼續分化出數十億種生物物種。

這個宇宙論,在現有信息量的情況下,公認的比較符合現實的一個邏輯模型,所以它不是真理,它只是一個純思維的產物,我們暫且把它當正確的,因為這個邏輯模型在目前信息量的情況下,能有效指導我們人類的進行生活與生產活動,但毫無疑問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新信息量的產生,這個理論是肯定要被補充或者調整,甚至顛覆的。

這個理論,或者說我們人類,到目前為止,並不能說明能量的本質是什麼,這是有待後續完善的。

所以本篇的所有觀點,都不是真理,因為既然連最底層的理論都不是真理,那麼架構在以它為基礎的上層建築,肯定也不是真理。

這是我們討論一切問題的前提,人類目前的所有知識都不是真理,因為世界是個信息增量的世界,新信息量的出現,必然會導致舊理論的破潰。

但是一個現行理論不是真理,並不意味著他沒用或者說是錯誤的,相反,現行的科學觀說「判斷一個理論是否為科學理論,在於它是否能被證偽」。

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我們說,這個世界是神創造的,神主導著這一切,我們沒法證明這個世界不是神創造的,不是神主導著這一切,所以我們沒法證偽它,所以這個神創論不是一個科學理論。

判斷一個理論是否是科學的,在於能否證偽它。

比如一個理論說: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就是一個科學命題,因為只要我們找見一隻黑色的天鵝,那麼它就被證偽了。

但是如果在現行全宇宙信息量的情況下,找遍全宇宙,也沒有找見一隻黑色的天鵝,我們就說這個理論目前是正確的,我們目前就可以暫時認定,全世界甚至說全宇宙的天鵝,都是白色的,然後以這個理論作為一個基本理論,來指導我們的生產與生活。

但是,我們不會就此斷定,「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是真理,因為我們還沒有找遍全宇宙,我們永遠找不遍全宇宙,每天都有新信息的出現,每天都有新地方被發現,所以我們不排除,在未來的某一天,會在某個新發現的地方,出現一隻黑色的天鵝的可能。

所有知識都不是真理,都只是目前正確而已

這就是當今人類所有理論的情況,我們的所有知識都不是真理,都只是目前正確而已,目前能有效指導我們生活而已。

所以,有時候,儘管我在寫文章時,會不自主地非常肯定一些理論,讓人感覺我就認定他是真理似的,這是作為人的一個正常的非理性的反應,我們人類,在實際生活中,會無比堅定自己的人生理念,因為既然這些人生理念能有效指導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堅定的認同是再正常不過了。

比如一個成年人A,活到40歲,遊遍了全世界各地,看過了無數的新聞報紙,讀過了無數的書,都無一例外只看到了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那麼他一定就此認定」這個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如果突然有一天,一個小夥子B,思維活躍,說他從理論上推導出這個世界一定有黑天鵝,那麼這個成年人A一定會猛烈地抨擊這個小夥子B,說這小子乳臭未乾,竟敢如此大言不慚,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然後又有C說他證實了B的理論,確實看到了黑天鵝,只是這隻黑天鵝跟白天鵝不一樣,你看見它的瞬間,它就飛不見了,而且速度是白天鵝的上百萬倍,C一定會被社會認為是瘋了,A會想方設法甚至不惜一切代價讓C閉嘴。

這就是近2000年來,整個人類科學史的某種縮影。

人類文明化5000年以來,就不斷地在探索這個世界的奧秘,通過文化的形式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迭代,然後形成我們今天的知識體系。

我們一直在確認,探索,這個世界的是否有黑天鵝,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相信,這個世界只有白天鵝,因為5000年來,我們基本找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無一例外,所以我們往往容易就此相信,這個世界真的就只有白天鵝,並且相信這個宇宙也是一樣的,堅定的認為,沒錯,一定只有白天鵝,然後在某一天,突然你也像C一樣,在某個瞬間,你也看見這隻黑天鵝了,但它轉眼間就飛不見了,你一定會懷疑自己的雙眼,說它是幻覺,怎麼可能出現黑天鵝,怎麼可能出現速度上百萬倍的黑天鵝!

這就是文化的一種普遍特徵,一個文化能成為主流文化並且被傳承下來,在於它長期有效的維護了我們的生存,以至於我們對它深信不疑,相反,在一個文化的有效期內,違背文化是要被淘汰的。

但隨著時間推移,出現新的情況,也就是發現確實發現黑天鵝了,原來白天鵝的理論已經不足已滿足我們的生存形勢了,也就是這個舊的白天鵝理論,已經被證偽是錯誤的了,已經不再正確了,只有新的黑天鵝理論的上百萬倍速度,才能應對人類當下新的生存形勢,因此,這個舊的白天鵝文化隨即破潰。

新文化是通過打破舊文化,才能立得住腳的

正如上面A極力的阻撓,舊文化不會自動歷史舞臺,相反,它會誓死同新文化作鬥爭。

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的農業文明有效維護我們生存2000年以上,1840年以西方工商業文明為代表的新文化強力打開了以中國為代表的典型的農業文明的大門,到1919年,近上百年的屈辱史,接近亡國的時候,我們才痛定思痛,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徹底拋棄傳統文化,全面全方位學習西方,到今天170年了,儘管中國社會已經全面工商業化了,但中國的舊文化體系,依舊在頑強抵制著。

這就是舊文化的禁錮力。

我這裡沒有任何貶低農業文明的意思,正如以黑天鵝理論為代表的新文化是白天鵝舊文化的的繼續一樣,工商業文明的跨區域獲取資源是農業文明限局域獲取資源的繼續與張揚,新文化是應對新的生存形勢的必然出路,工商業文明的跨區域獲取資源,能處理更大的信息量,能有效應對日益惡化的生存形勢。

然而舊文化不會自動轉化成新文化,他會一如既往的抵制下去,直到被徹底打破,新文化才有可能成為主流。

黑天鵝的新文化理論隨著信息增量,再次被打破

然後這個成為主流的新黑天鵝文化,在一定的時期內,以新主人的身份,如他的前任一樣,開始有效的統治著一切,並且逐漸的深入人心,然後又開始被奉為真理,因為既然在它的有效期內,只有尊奉它才能有效生存,所有違背的都會被淘汰,那麼,這樣一個新文化,被奉為真理是再正常不過了。

只可惜,一切就像輪迴一樣,這是一個增量的世界,任何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新信息的出現,如果對新的信息不能有效統括,那麼意味著這個理論行將破潰。

一旦發現其他顏色的天鵝,新的黑天鵝理論破潰

一切又會走回上面的道路,一模一樣,新出現的理論一定會被舊理論堅決抵制,新理論新文化必然通過艱難的長期的鬥爭,才能打破舊理論舊文化禁錮。

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

這是當今,人類所有知識的一個尷尬的局面,沒有知識是永恆的真理,只有暫時的正確,但我們似乎不這樣認為,我們現行的普遍基本意識,是我們有真理,我們堅定的認定自己的人生觀,我們的教育體系是有標準答案給學生的,我們在教授給學生各種理論時,常常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的語氣來表達。

西方哲科思維的基本精神是懷疑,當今的所有科學定律,都是在不斷追問的前提下導出的,正如蘇格拉底一句著名的話「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潛意思就是,我將一如既往的追問下去,這是西方哲科思維的基本精神,叫無知革命,它是煥發智慧的第一前提,一旦一個人認定自己有知,也就停止追問,停止成長。

「學以致用」行將破潰

我們中國人會說一句話,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言外之意,我們是有真理的,而且是要去實踐的,我們把西方的基本定理拿來,然後如真理一般地貫徹下去,我們更多的重點,是教學生如何去用這些定律,我們的重點在「學以致用」,這是我們的基本文化,他實質是農業文化的一個表現,而工商業文化的這些定律的導出的基本精神,恰恰跟這個「學以致用」的精神相反,如果我們把重點都放在用上,當我們都已經開始用了,言外之意,我也沒必要去懷疑了,更沒必要去追問。

這就是我們的文化當下面臨的一大挑戰,我們缺乏懷疑精神,缺乏追問的功力,學生很少被鼓勵去懷疑現行理論,相反,我們的學生,被極為迫切的務實感給驅動著,我們的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形式,極大的破壞著學生的想像能力與創造能力。

這個務實的實用文化,已經不足以應對當下的生存形勢了,表達為這個舊文化已經在嚴重製約著我們的發展了,所以這個「學以致用」的舊文化,隨著工商業文明發展的需求,必然被打破,我們需要懷疑精神,我們需要追問能力,需要純粹的務虛能力。

這個宇宙將一直展開下去

有個比方,說我們就像一隻活在透明弧形魚缸裡的一條魚,每天通過這個弧形魚缸看到這個弧形的世界,就認定這個世界是弧形的;然後突然間有一天,這條魚心血來潮往上一跳,竟然跳出了這個魚缸,才發現原來這個魚缸在一間小房子裡面,原來這個世界是方型的,這時才覺得原來認定的弧形世界是多麼可笑與幼稚;

然後突然有一天,往上又一跳,發現這個小房子原來是在一個大房子裡面,此時我們會慶幸終於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相了,於是繼續悠然地生活著,直至有一天,或許又是心血來潮,往上又一跳,才意識到,這個大房子,是在一片沙堆上,接著發現大海,接著發現原來地球只是這個太陽系裡面的一個小球,然後銀河系,然後還有然後...

這就是這個宇宙的真相,他將一直展開下去,我們將一直追問下去!因為不僅僅有白天鵝,還會有黑天鵝,還會有千千萬萬隻其他顏色的天鵝,我們永遠沒法窮盡

用賈伯斯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章「stay hungry,stay foolish」!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相關焦點

  • 無明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
    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才有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政治、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丁元英告訴芮小丹,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因為認知的局限性,就像是被蒙蔽了雙眼一樣,對待事物只有好惡的感性認識。
  • 宇宙是永恆的嗎?
    此外,無神論者會說,物質和能量是永恆的,遵循熱力學的第一定律 - 「能量可以被轉化(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但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破壞。在哲學上,如果宇宙有一個開始,那麼它一定有一個原因,因此不能是永恆的。而我們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宇宙有一個開始,但這個真理並不是自然主義者和無神論者所歡迎的東西。無數科學無神論者表示希望為科學事實找到一個漏洞,即:現在的自然秩序有了開始。
  • 丁元英: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每個人都會犯的思維謬誤
    原創/李撒歡「唯一作者」在《遙遠的救世主》中主角丁元英有一句振聾發聵的話: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第一次看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讀的次數多了,就發現脊背有隱隱的發冷感。讓自己遲疑起來。因為後面跟著就是對於這句話的解釋:你需要的就是一雙天眼,一雙剝離了文化、傳統、道德之分別的眼睛,然後再如實觀照文化、傳統,把被文化、道德顛倒的真理、真相顛倒過來,隨便你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但是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尋求真理,這並不是人類天生的處理信息方式。我們最擅長的是通過改變對於信息的理解來適應我們的信念。
  • 真相大反轉:是我們在求真理,還是真理在求我們?
    但真理不是這個意義,真理是存在的規則與規律,真理是存在永恆不變的道理,我們必須安然生活在真理中,否則,我們就會危機重重、不得安生。生活在真理中是一切存在的必然,人類最終必須也必然生活在真理中,除此之外的任何理由都不適宜存在,都只是短暫的迷惑和異動,都是毫無意義的折騰。所以,歸於真理是人類的唯一去路。
  • 真理+結論=真相
    真理+結論=真相舉個例子來說,聽過挖井的故事麼,兩個挖井人,同時挖井,一個挖井人每次只挖到5公尺,差一點就挖到水了,但是最後卻放棄了。另一個挖井人堅持的挖井,直到把水挖出來為止。你看,只有堅持才能勝利。目前為止都是真相,但後面加上一句,所以,只要堅持我們的事業,一定可以成功的。
  • 在卻宇宙中只有28克,科學家的計算是正確的
    作者/冰辰學者前言當人們正式踏上太空,他們逐漸意識到宇宙是無邊無際的,而且非常美麗,多姿多彩。不可否認,我們對宇宙知之甚少。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太陽系中的天體、行星和各種天文現象。至於宇宙的重量,卻還沒有被深入研究,那麼多人不知道宇宙有多大,有多重?
  • 或然性:我們究竟能不能把握真相及真理(每日觀察0174)
    或然性表現在兩個領域:一是認識論領域,指的是我們雖然努力認識與發現真理,但並不一定認識並掌握了真理;一是實踐論的領域,指的是我們雖然按照某種規則行事,但是並不一定得到我們預期的結果。或然性的概念我是從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一書中學到的。法庭的辯論看似為了找到真相,但是,最終是以或然性的真理而終結。
  • 解密宇宙生命誕生之謎
    幾千年來生人信教者、無信仰者、哲學家、藝術家與科學家一直努力理解存在的意義,尋找揭示萬物真實的終極真理。雖然創世故事各不相同,但是終極真理只有一個。所以說,如果不確立正信,那麼宇宙生命的真相,永遠是人類未解之謎。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
  • 老子向人們揭示的宇宙誕生真相
    文/赫利凌/知常不病尋找生命奧秘,探索宇宙真相,是人類永恆的課題。人類不管如何發展,也無論多麼文明,都無非是在完善這兩大認知體系。佛陀說回頭是岸!先哲老子,在幾千年前,圖難於宜,為大於細,觀察求證,對比推理,寂寥中看清世界,虛靜中辨明真理。用自己獨特方式幫助天下人探明宇宙的起始和誕生原理。
  • 論真理
    大量的人都在大談「真理」,於是對「真理」這個概念出現了千奇百怪的多種認識,有從文字上去認識的,有從自己的認識上去理解的,最多的是從各種理論認識上去理解的,目前對於真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明確而有效的定義,因此出現了「絕對真理」、「相對真理」、「沒有真理」就是真理等等似是而非的「真理」。最滑稽的是「不確定」、「不穩定」也在不少人的認識中變成了「真理」。
  • 存在就是永恆,探究宇宙的秘密,科學帶你破解生與死的迷思
    對於人類而言,宇宙充滿了奧秘,我們不知道宇宙的大小到底幾何,我們不知道宇宙是無限的,還是宇宙之外別有洞天。我們不知道我們來自於何方,是進化演變還是人為創造。我們不知道宇宙中是否還有別的生命,甚至於連地球之上到底有多少物種也未能徹底探究,等等等等這一切都是人類所要解開的謎團。然而對於人類而言,對於每一個人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迷思,莫過於生與死了。生死難以參透,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為生,何為死。
  • 宇宙是永恆的——《德道經》關於宇宙的秘密(一)
    「宇宙是有限無邊的」,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正確的。基於哈勃的理論和天文望遠鏡的觀測,宇宙空間在膨脹,進而得出宇宙的壽命為138億年,宇宙有生命始終。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可是天文觀測又發現了138億年前的星系。也就是說機械上的天文觀測含有致命的缺陷,哈勃和霍金的理論也有缺陷。而大爆炸理論則使宇宙陷入了輪迴之中,這是因為這一理論屬於機械論。霍金說「哲學已死」,卻不知自身陷入了機械論。
  • 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有限無邊」,是否正確?
    直到第一次環球航海,人們才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認為,「地平論」才是正確的理論,其實一切的恐懼和懷疑都是來自於未知,世界觀和格局越小,就越容易懷疑正確的理論,只有不斷獲取正確的知識,才能修正一個人的世界觀。
  • 你是多重宇宙永恆論者還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然而不知何故,你的意識已經離開了過去的你,還沒有進入未來的你。多重宇宙指的是,宇宙每時每刻都在分裂成為多個副本,而你的多個副本存在於其他宇宙中。每一個副本的你都是一個清晰的意識存在。他們都有你的過去,但沒有你的未來。若你像許多物理學家一樣相信這兩種觀點,那麼你一定相信所謂的多我論。
  • 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同時我們的好奇心也是我們追求宇宙真相的最原始的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很多的人都在尋找宇宙的真相,大家都想要知道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宇宙這樣一個浩瀚的空間中,人類能夠認識到的地方是在比較少,同時人類雖然已經發現了很多的星系,當時卻一直都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界。同時我們人類雖然思想已經飄到了很遠的地方,但是我們身邊的現實卻是,我們連地球都還沒有走出去。
  • 搜索宇宙的邊界,人類與「真理」的距離有多遠?
    搜索宇宙的邊界,人類與「真理」的距離有多遠?追求真理似乎是人類最終極的一個願望,儘管這個願望需要解決太多的關卡才可以得到答案。就算我們已經足夠努力了,可是我們還是需要太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截至到目前為止,我們解決的問題也挺多的。
  • 辯論,原本是奔向真理的……
    之所以說是正確認識或共同意見,因為即便大家都遵守辯論規則,並在最終得出共同意見,結果仍然未必是正確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陰影深處,要經過多次試錯才有機會接近。真理更是遙不可及,很多時候能做到的只是不斷接近它,猶如雙曲線圖形,也許可以無限接近,但永遠無法抵達。但起碼,人們可以通過辯論這樣一個交流方式,來讓自己儘可能走上正確的方向。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尼採對一般傳統形上學的批評在尼採看來,傳統形上學的最主要的特徵是:憎恨無常和矛盾,把永恆和無限當作最真實的實體;貶抑非理性的東西,主張理性和思想概念能把握最真實的東西;不知道主體是多元的,是過程,而把主體當作不變的、同一的實體。與傳統形上學相反,尼採憎恨無限和同一。
  • 真理概念的變遷
    真理不存在於人之外一神教只有惟一的神,因此只有一個真理。這與古代西方的觀念衝突。古希臘、古羅馬信奉多神。卡普託說:「古希臘人的神是地方性的,而地方性的神是當地社會生活結構的一部分,是當地風景的一部分,全面地嵌入了城邦的風俗、價值觀、語言和地理之中,是他們身份認同的根源,當地人聚集在這把傘下尋求保護。」他指出:「古代人沒有把真理從宗教中剝除。他們假定了神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