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066字,預計學習時長13分鐘
你是否同意這些說法:我的人生早已註定;過去與未來始終同「時」存在;別處還有許多個「我」;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某個地方確實發生了……若你同意以上所有說法,那麼你可能是一個多重宇宙永恆論者。
永恆主義指的是相信過去和未來同時存在於此處以外的某個地方,也就是說,當你一次只感知到一個瞬間時,所有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早已存在。然而不知何故,你的意識已經離開了過去的你,還沒有進入未來的你。
多重宇宙指的是,宇宙每時每刻都在分裂成為多個副本,而你的多個副本存在於其他宇宙中。每一個副本的你都是一個清晰的意識存在。他們都有你的過去,但沒有你的未來。
若你像許多物理學家一樣相信這兩種觀點,那麼你一定相信所謂的多我論。若你不同意這兩種觀點,那麼你就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筆者把這種觀點稱為優勢論,支持這一觀點的科學家中很少見。不過,有些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該觀點。
多元現代主義元物理學的一個對立面是後現代主義,一種很容易墮落為唯我主義的主觀主義哲學。現代主義想要的是一個完全客觀的宇宙圖景,而不是自我的一部分,後現代主義則認為不存在所謂的客觀知識。相反,每個人只能通過他們自己的感知和偏見來看待事物。
後現代主義者可以堅持優勢論,因為其他時間和地點不是主觀經驗的一部分。「現在」是唯一的時間點;「這裡」是唯一的地點;「我」是唯一的一個我。
思考這句話:我可以獲得超越自我的對現實的客觀認識。如果你否定了這一點,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唯我主義者。
作為一個唯我主義者,你快樂地生活在某個宇宙的某個時間的某個瞬間。這個宇宙只有一個人:就是你。你相信,所有的知識都是主觀的,最終只是自我認識。你活在你自己的真理中,因為那是唯一存在的真理。你就像一個照鏡子的猿猴,只看得到自己。
後現代主義和唯我主義論使許多科學家惴惴不安。為了擺脫它回歸客觀知識,許多科學家堅持認為,宇宙必須同時包含多個不同的現實:過去、未來,以及所有隨機的結果,比如你今天是否忘記了鑰匙,什麼都不能漏掉。這就是多我論或唯我論。
事實證明,科學對於形上學的問題的解釋並沒有科學作家讓你了解到的那麼多。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將論證優勢論可以通過兩種因素實現:
· 現實的各個方面對我們均有隱藏。
· 整個宇宙都在不斷地與自己聯繫。
如果跳脫出盛行的哲學範式,所有這些都可以符合現代物理學。永恆論和多重宇宙是如何成為主導時代精神的一部分的呢?原因如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空間、時間和量子理論、極小世界的奇異理論等理論共同構成的「現代物理學」(指在19世紀左右發展起來的任何物理理論)。
以上結合某些哲學(宗教)決定論和實證主義(傾向於只關注觀察到的,而不是可能隱藏的)觀念,形成了多我的觀點。
愛因斯坦本人是一個永恆主義者(雖然不是一個實證主義者),他把他的哲學思想深深烙印在他的引力理論上。通過廣義相對論,此前時間作為一種獨立的、普遍共享的經驗的觀念被隨之拋棄,時間和空間被證明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儘管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是一種獨立的、普遍共享的經驗,但時間和空間被證明是不可分割的。新的四維相對論物理學迫使我們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對現在的時刻都有不同的體驗,我們唯一共享的就是這個四維宇宙,它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爆炸,也可以追溯到宇宙的熱寂。
甚至事件同時發生的概念也遭受質疑,正如愛因斯坦和其他科學家所證明的那樣,兩個事件在一個人(「觀察者」)看來是同時發生的,但在另一個處於不同運動狀態的人看來卻不是同時發生的。
如果同時性不存在,那麼現在的時刻難道不是一種幻覺嗎?為了維持客觀現實,永恆被視為避免唯我主義的唯一選擇。
愛因斯坦對自己的結論十分滿意,直到量子理論開始擊垮他的單一客觀四維宇宙的觀點。像雙縫實驗和薛丁格的貓之類的思維實驗告訴我們,多重現實可能以「疊加」的方式存在。在你看到貓之前,貓是活的,也是死的。
由于堅信單一客觀宇宙的存在,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相信波函數坍縮的觀點(所謂的「哥本哈根」解釋),即觀察盒子裡的死貓或活貓的行為,會導致宇宙向某種現實或另一種現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然而最近物理學家們摒棄了這種主流觀念,轉而接受多重宇宙論。多重宇宙論提出所有現實皆存在。貓在一個宇宙中活著,在另一個宇宙中死去,我們只看到了結果的一半,而不是整個宇宙。
當盒子被打開時,宇宙一分為二,一個宇宙有一隻死貓和一個在觀察死貓的科學家,另一個宇宙有一隻活貓和一個在觀察活貓的科學家的副本。每個副本都有不同的體驗,並認為他們是唯一的存在。
永恆論和多重宇宙論滿足了某些哲學甚至宗教的需求,筆者認為這就是它們備受歡迎的原因所在。永恆消除了不確定性的自由意志,因為它表明我們所有的行為和這些行為的結果都是預先確定的,這其中就包括道德行為。
決定論會認為,有些人是好人,而有些人不是好人,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即使我們能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也不能影響導致最終結果的欲望和動機,所以未來是確定的。因此,永恆論使人沒有責任負擔。
你可以接受對永恆主義的自由意志解釋(如半塊理論,它也是半現世論者,認為只有過去存在,未來不存在)和對現世主義的確定性解釋,它絕不是唯一滿足的欲望,它也滿足了我們很多人對過去某個地方的渴望。
例如,我們失去的親人永遠被包裹在四維宇宙的琥珀中。它們在那裡只是不可見,因為我們的意識已經前進了。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時間裡旅行,重回那個過去。
與永恆論一樣,多重宇宙滿足了對決定論的渴望。量子理論現世以來的幾十年裡,單一客觀宇宙要求其是隨機的,而這種隨機需要一種神秘的機制來決定隨機過程的結果。上帝不得不擲骰子,每次我們測量某個亞原子粒子的狀態時,上帝都得不停地擲骰子。而多重宇宙則不存在這種情況,每個骰子上的結果都會發生,只是存在於不同的宇宙中。
除了滿足決定論的要求,多重宇宙論以一種更契合人意的方式解釋巧合。許多科學家對此興致缺缺,宇宙似乎很適合人類。宇宙的創造隱藏著一些神秘的,近乎神聖的東西。然而,如果所有可能的宇宙都存在於某個地方,那就沒有什麼神秘可言。這就是宇宙的運作規律。
一些哲學家用唯我論的論點反駁多我論。他們認為,如果你接受你在空間和時間中只有一個地方存在,且只能接觸自己,那麼你就可以擺脫過去、未來和其他宇宙。相反,筆者所觀察到的一切只是個人對宇宙的內在模型結果以及解釋個人經歷的過程。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宇宙不知道貓是什麼,所以為什麼要為活貓和死貓分別創造一個宇宙呢?但唯我論就是我們為優勢論所能做的最佳解釋嗎?不是的。還有第三種選擇,既支持現在論,又支持單一宇宙,而不陷入唯我論。這就是「隱藏信息」法。
與其接受愛因斯坦的觀點,即宇宙是一個四維的塊體,每個人對現在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說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是「葉狀的」。這意味著它在整個宇宙中有一個確定的現在時刻。四維的方塊是虛構的。宇宙只有三個維度。隨著宇宙的時間演變,它的三維結構實際上是變化的。
關鍵在於,要使所有這些都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符,現在的時刻不能通過測量來確定。這是一條隱藏的信息。因此,雖然兩個觀察者不能就同時性的含義達成一致,但在粒子和力的量子波函數中有一個隱藏的同時性概念。
這一點之所以可行,是因為玻姆理論的另一個方面——所有的粒子和力都有一個精確的隱藏狀態,並在瞬間相互影響。萬物之間的瞬時聯繫暗示著一個當下的時刻,但這個時刻不是我們用來發送或接收信息的違背相對論的時刻。
同樣地,因為宇宙中的每一個粒子都有一個確切的隱藏狀態,所以沒有包含不同結果的其他宇宙。相反,結果已經存在,只有在測量時才能觀察到。在你打開盒子之前,那隻貓已經死了或活了。宇宙隨著時間而發展,所有隱藏的狀態也隨著時間而發展,同時在整個宇宙中相互影響。
雖然這看起來很奇怪,但它得到了數學支撐,證明它等同於標準量子理論。不同之處在於,它允許一個單一的當下時刻和一個精確的、隱藏的、即時的宇宙交流狀態。這就是優勢論的觀點,但它同時也是客觀的。我們都可以共享這一現實。它只是隱藏著。
為什麼宇宙看起來是四維的?我們已經知道並且已經在無數的實驗中測量到量子現象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然而,對於我們這些非量子生物來說,宇宙完美地遵從了愛因斯坦的觀點,這是有原因的。
宇宙的四維特性決定於速度和動量等具有方向的量以四維方式變換的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第四維存在於此處「以外」。
假設你和一個朋友在一個房間裡。除了你所在的地方,周圍一片漆黑。你坐在電動座椅上以固定的速度移動,且該速度不受你控制。你只能坐著轉身。你和你的朋友可以分別向不同的方向移動,但角度不能大於180度。通過觀察你椅子周圍的區域,你就像在一個大房間裡走動。
你打開燈,看到你和朋友在一個長滾輪上,你以為是一個空間無限的房間,其實只是帶黑色不反光牆壁的長廊。事實證明,當你改變方向時,你的椅子只是加速或減速來彌補。這樣你就能保持在滾軸的中心位置。這就是為什麼你們都不知道自己在滾筒上。
波姆的理論同樣適用於時間和空間。宇宙是三維的(有時被稱為「超曲面」),但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超曲面,我們必須描述速度、能量、力場和粒子,就好像它們是四維的。根據所謂的洛倫茲不變性,它們以四維的方式變換,有點像電動椅子在轉彎時加速或減速。只要一切都以那種方式變換,你就無法解釋當下狀態。
筆者提出這一論點的部分原因是為了反駁物理學中的一種特定解釋的錯誤觀點:多我論。你可以相信任何你想相信的東西,但你不能說物理學是支撐論點。在這種情況下,共識是哲學的,而不是科學的。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