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多重宇宙永恆論者還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2020-12-05 讀芯術

全文共4066字,預計學習時長13分鐘

圖源:unsplash

你是否同意這些說法:我的人生早已註定;過去與未來始終同「時」存在;別處還有許多個「我」;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在某個地方確實發生了……若你同意以上所有說法,那麼你可能是一個多重宇宙永恆論者。

永恆主義指的是相信過去和未來同時存在於此處以外的某個地方,也就是說,當你一次只感知到一個瞬間時,所有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早已存在。然而不知何故,你的意識已經離開了過去的你,還沒有進入未來的你。

多重宇宙指的是,宇宙每時每刻都在分裂成為多個副本,而你的多個副本存在於其他宇宙中。每一個副本的你都是一個清晰的意識存在。他們都有你的過去,但沒有你的未來。

若你像許多物理學家一樣相信這兩種觀點,那麼你一定相信所謂的多我論。若你不同意這兩種觀點,那麼你就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筆者把這種觀點稱為優勢論,支持這一觀點的科學家中很少見。不過,有些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該觀點。

薛丁格的貓

多元現代主義元物理學的一個對立面是後現代主義,一種很容易墮落為唯我主義的主觀主義哲學。現代主義想要的是一個完全客觀的宇宙圖景,而不是自我的一部分,後現代主義則認為不存在所謂的客觀知識。相反,每個人只能通過他們自己的感知和偏見來看待事物。

後現代主義者可以堅持優勢論,因為其他時間和地點不是主觀經驗的一部分。「現在」是唯一的時間點;「這裡」是唯一的地點;「我」是唯一的一個我。

思考這句話:我可以獲得超越自我的對現實的客觀認識。如果你否定了這一點,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唯我主義者。

作為一個唯我主義者,你快樂地生活在某個宇宙的某個時間的某個瞬間。這個宇宙只有一個人:就是你。你相信,所有的知識都是主觀的,最終只是自我認識。你活在你自己的真理中,因為那是唯一存在的真理。你就像一個照鏡子的猿猴,只看得到自己。

後現代主義和唯我主義論使許多科學家惴惴不安。為了擺脫它回歸客觀知識,許多科學家堅持認為,宇宙必須同時包含多個不同的現實:過去、未來,以及所有隨機的結果,比如你今天是否忘記了鑰匙,什麼都不能漏掉。這就是多我論或唯我論。

事實證明,科學對於形上學的問題的解釋並沒有科學作家讓你了解到的那麼多。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將論證優勢論可以通過兩種因素實現:

· 現實的各個方面對我們均有隱藏。

· 整個宇宙都在不斷地與自己聯繫。

如果跳脫出盛行的哲學範式,所有這些都可以符合現代物理學。永恆論和多重宇宙是如何成為主導時代精神的一部分的呢?原因如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空間、時間和量子理論、極小世界的奇異理論等理論共同構成的「現代物理學」(指在19世紀左右發展起來的任何物理理論)。

以上結合某些哲學(宗教)決定論和實證主義(傾向於只關注觀察到的,而不是可能隱藏的)觀念,形成了多我的觀點。

愛因斯坦本人是一個永恆主義者(雖然不是一個實證主義者),他把他的哲學思想深深烙印在他的引力理論上。通過廣義相對論,此前時間作為一種獨立的、普遍共享的經驗的觀念被隨之拋棄,時間和空間被證明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圖源:unsplash

儘管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是一種獨立的、普遍共享的經驗,但時間和空間被證明是不可分割的。新的四維相對論物理學迫使我們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對現在的時刻都有不同的體驗,我們唯一共享的就是這個四維宇宙,它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爆炸,也可以追溯到宇宙的熱寂。

甚至事件同時發生的概念也遭受質疑,正如愛因斯坦和其他科學家所證明的那樣,兩個事件在一個人(「觀察者」)看來是同時發生的,但在另一個處於不同運動狀態的人看來卻不是同時發生的。

如果同時性不存在,那麼現在的時刻難道不是一種幻覺嗎?為了維持客觀現實,永恆被視為避免唯我主義的唯一選擇。

愛因斯坦對自己的結論十分滿意,直到量子理論開始擊垮他的單一客觀四維宇宙的觀點。像雙縫實驗和薛丁格的貓之類的思維實驗告訴我們,多重現實可能以「疊加」的方式存在。在你看到貓之前,貓是活的,也是死的。

由于堅信單一客觀宇宙的存在,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相信波函數坍縮的觀點(所謂的「哥本哈根」解釋),即觀察盒子裡的死貓或活貓的行為,會導致宇宙向某種現實或另一種現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然而最近物理學家們摒棄了這種主流觀念,轉而接受多重宇宙論。多重宇宙論提出所有現實皆存在。貓在一個宇宙中活著,在另一個宇宙中死去,我們只看到了結果的一半,而不是整個宇宙。

當盒子被打開時,宇宙一分為二,一個宇宙有一隻死貓和一個在觀察死貓的科學家,另一個宇宙有一隻活貓和一個在觀察活貓的科學家的副本。每個副本都有不同的體驗,並認為他們是唯一的存在。

圖源:unsplash

永恆論和多重宇宙論滿足了某些哲學甚至宗教的需求,筆者認為這就是它們備受歡迎的原因所在。永恆消除了不確定性的自由意志,因為它表明我們所有的行為和這些行為的結果都是預先確定的,這其中就包括道德行為。

決定論會認為,有些人是好人,而有些人不是好人,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即使我們能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也不能影響導致最終結果的欲望和動機,所以未來是確定的。因此,永恆論使人沒有責任負擔。

你可以接受對永恆主義的自由意志解釋(如半塊理論,它也是半現世論者,認為只有過去存在,未來不存在)和對現世主義的確定性解釋,它絕不是唯一滿足的欲望,它也滿足了我們很多人對過去某個地方的渴望。

例如,我們失去的親人永遠被包裹在四維宇宙的琥珀中。它們在那裡只是不可見,因為我們的意識已經前進了。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時間裡旅行,重回那個過去。

與永恆論一樣,多重宇宙滿足了對決定論的渴望。量子理論現世以來的幾十年裡,單一客觀宇宙要求其是隨機的,而這種隨機需要一種神秘的機制來決定隨機過程的結果。上帝不得不擲骰子,每次我們測量某個亞原子粒子的狀態時,上帝都得不停地擲骰子。而多重宇宙則不存在這種情況,每個骰子上的結果都會發生,只是存在於不同的宇宙中。

圖源:unsplash

除了滿足決定論的要求,多重宇宙論以一種更契合人意的方式解釋巧合。許多科學家對此興致缺缺,宇宙似乎很適合人類。宇宙的創造隱藏著一些神秘的,近乎神聖的東西。然而,如果所有可能的宇宙都存在於某個地方,那就沒有什麼神秘可言。這就是宇宙的運作規律。

一些哲學家用唯我論的論點反駁多我論。他們認為,如果你接受你在空間和時間中只有一個地方存在,且只能接觸自己,那麼你就可以擺脫過去、未來和其他宇宙。相反,筆者所觀察到的一切只是個人對宇宙的內在模型結果以及解釋個人經歷的過程。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宇宙不知道貓是什麼,所以為什麼要為活貓和死貓分別創造一個宇宙呢?但唯我論就是我們為優勢論所能做的最佳解釋嗎?不是的。還有第三種選擇,既支持現在論,又支持單一宇宙,而不陷入唯我論。這就是「隱藏信息」法。

與其接受愛因斯坦的觀點,即宇宙是一個四維的塊體,每個人對現在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說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是「葉狀的」。這意味著它在整個宇宙中有一個確定的現在時刻。四維的方塊是虛構的。宇宙只有三個維度。隨著宇宙的時間演變,它的三維結構實際上是變化的。

關鍵在於,要使所有這些都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符,現在的時刻不能通過測量來確定。這是一條隱藏的信息。因此,雖然兩個觀察者不能就同時性的含義達成一致,但在粒子和力的量子波函數中有一個隱藏的同時性概念。

這一點之所以可行,是因為玻姆理論的另一個方面——所有的粒子和力都有一個精確的隱藏狀態,並在瞬間相互影響。萬物之間的瞬時聯繫暗示著一個當下的時刻,但這個時刻不是我們用來發送或接收信息的違背相對論的時刻。

同樣地,因為宇宙中的每一個粒子都有一個確切的隱藏狀態,所以沒有包含不同結果的其他宇宙。相反,結果已經存在,只有在測量時才能觀察到。在你打開盒子之前,那隻貓已經死了或活了。宇宙隨著時間而發展,所有隱藏的狀態也隨著時間而發展,同時在整個宇宙中相互影響。

雖然這看起來很奇怪,但它得到了數學支撐,證明它等同於標準量子理論。不同之處在於,它允許一個單一的當下時刻和一個精確的、隱藏的、即時的宇宙交流狀態。這就是優勢論的觀點,但它同時也是客觀的。我們都可以共享這一現實。它只是隱藏著。

圖源:jimmyakin

為什麼宇宙看起來是四維的?我們已經知道並且已經在無數的實驗中測量到量子現象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然而,對於我們這些非量子生物來說,宇宙完美地遵從了愛因斯坦的觀點,這是有原因的。

宇宙的四維特性決定於速度和動量等具有方向的量以四維方式變換的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第四維存在於此處「以外」。

假設你和一個朋友在一個房間裡。除了你所在的地方,周圍一片漆黑。你坐在電動座椅上以固定的速度移動,且該速度不受你控制。你只能坐著轉身。你和你的朋友可以分別向不同的方向移動,但角度不能大於180度。通過觀察你椅子周圍的區域,你就像在一個大房間裡走動。

你打開燈,看到你和朋友在一個長滾輪上,你以為是一個空間無限的房間,其實只是帶黑色不反光牆壁的長廊。事實證明,當你改變方向時,你的椅子只是加速或減速來彌補。這樣你就能保持在滾軸的中心位置。這就是為什麼你們都不知道自己在滾筒上。

波姆的理論同樣適用於時間和空間。宇宙是三維的(有時被稱為「超曲面」),但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超曲面,我們必須描述速度、能量、力場和粒子,就好像它們是四維的。根據所謂的洛倫茲不變性,它們以四維的方式變換,有點像電動椅子在轉彎時加速或減速。只要一切都以那種方式變換,你就無法解釋當下狀態。

圖源:unsplash

筆者提出這一論點的部分原因是為了反駁物理學中的一種特定解釋的錯誤觀點:多我論。你可以相信任何你想相信的東西,但你不能說物理學是支撐論點。在這種情況下,共識是哲學的,而不是科學的。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但是這樣解釋「薛丁格的貓」真的具有科學依據嗎?這裡我們要回歸到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研究叫科學?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你研究的東西是否具有「可證偽」性。那什麼又是「可證偽」呢?就是說你研究的這門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被證實或者被證偽,用一句接地氣的話來講就是你研究的學問可以通過做實驗來告訴大家到底是否正確。
  • 「多重宇宙論」到底是不是科學?
    上一期內容我們通過「多重宇宙論」再次解讀了「薛丁格的貓」,從而進一步講解了微觀世界的「疊加態」概念,其主要核心在於假設宇宙有無限個且每時每刻宇宙都在不停的分裂,而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宇宙繼續演化下去,所以薛丁格的貓可以不用再處於所謂的「生死疊加態」,只需等效理解為有兩個宇宙,一個宇宙貓死,一個宇宙貓活著即可
  • 科學解釋上帝並不存在 多重宇宙並非不可能
    儘管宇宙的奧秘仍然存在,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宇宙學家肖恩·卡羅爾則認為科學未來將最終高度發展達到完全理解宇宙的程度,關於上帝存在的理論已經無立足之地。  卡羅爾認為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已經能夠逐漸解釋宇宙的起源和進化,上帝的影響範圍急劇銳減。「隨著我們自己逐漸了解宇宙,我們已經越來越不需要尋求別人(上帝)的幫助。」他還認為超自然力量的影響範圍也將逐漸減少為零,但科學真的能解釋一切嗎?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
    我不相信其他宇宙的存在已經得到了證明——或者有一天能夠被證明。多重宇宙的擁護者,以及大幅擴大了物理現實概念的人,無疑正在重新定義「科學」的含義。跨越視界那些贊成廣泛意義上的多重宇宙的科學家,對於多重宇宙如何產生,以及它們位於何處,有著不同的看法。
  • 宇宙是無限的?那「多重宇宙」該作何解釋
    而宇宙之外又是什麼,我們更不得而知。當然,大爆炸理論雖然是科學界對於宇宙起源的主流認識,但是這個理論依然有很多無法解釋的宇宙現象存在,所以也不能說沒有爭議。而除了大爆炸理論,也有科學家提出過其他的理論。比如等離子體宇宙論。這個理論能解釋一些大爆炸理論解釋不了的現象,但依然尤其局限。
  • 宇宙在不斷分裂?它可能只是量子多重宇宙的一支!
    這或許有些出人意料,因為量子理論與多重宇宙理論剛好相反,只關心那些最微小的粒子。具體而言,宇宙學中的永恆暴脹多重宇宙圖景,在數學上也許等價於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後者試圖解釋粒子是怎樣同時存在於多個位置的。正如我將在下文詳述的,這種理論上的聯繫不僅可以解決暴脹理論的預言問題,而且還可能揭示出有關時間和空間的驚人真相。
  • 平行宇宙是否存在?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我們平時所說的平行宇宙,在科學上稱為多重宇宙論,或者叫多元宇宙論,指的是一種在物理學裡尚未證實的假說。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宇宙,而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狀態的一種反應,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數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
  • 哥本哈根詮釋存在致命缺陷,量子多重宇宙如何能邏輯合理地解釋?
    在此基礎上,玻爾和海森堡於1927年在哥本哈根合作研究時共同提出把電子波與發現概率聯繫起來,並主張「波包塌縮」的一種對「物質-波」的量子論解釋,這就是著名的「哥本哈根詮釋」,如今它已是量子理論的標準詮釋。
  • 找不到證據的多重宇宙,對科學有害?
    1990年,我為《科學美國人》撰寫了一篇文章,主題是:我們的宇宙是否可能如一些物理理論暗示的,是多重宇宙中的一個。文章標題為《這裡有一個宇宙,那裡也有一個》(Here a Universe, There a Universe...)。之所以使用這種輕鬆的語氣,是因為我不想讀者把這些宇宙猜想看得太過嚴肅。畢竟,我們還沒有辦法證明或推翻其他宇宙的存在。
  • 多維宇宙理論或顛覆概率論 時間或成為永恆
    近日,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在一個無限的多重宇宙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將發生,並將發生無數次。換言之,每一件事情發生的概率都是無窮大。此時,概率論似乎已經站不住腳了,因為所有事情都將發生,而且是無窮次數的發生。
  • 「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疊加態」?
    首先為了照顧前面沒看我寫「疊加態」文章的朋友,我再簡單說下啥是疊加態,其實就是說微觀粒子具有一種「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卻從未見過,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荒謬的狀態,但是前面我寫了一篇「貝爾不等式」的文章,已經詳細說明了這種疊加態在微觀世界的確存在的,所以你不用再質疑這種疊加性的正確性。但是這種疊加性到底是誰帶來的呢?
  •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一)
    他們認為,宇宙的運行是如此精密的,必然是由極高智慧體創造出來,不可能是自然產生。但是,我們很明顯也意識到一個問題:那麼,神或者說是造物主,她又是如何來。幾大宗教的回答如出一轍,他們是這麼認為的。神是萬能的,是永恆地存在,是可以脫離邏輯的框架。也就是說,神是一直存在,在宇宙誕生之前就一直存在。
  • 多重宇宙是科學嗎?
    今天,許多科學家也在用相似的態度嘲諷著一個觀點——我們所見的宇宙並非單獨存在,它只是多重宇宙「泡泡」中的一個。多重宇宙理論的反對者認為,我們無法看到其他的宇宙,因此這個理論無法被證明。此外,他們還認為用多重宇宙理論來解釋現實,明顯違背了奧卡姆剃刀理論(Occam's razor)。奧卡姆剃刀理論認為簡單的解釋優於複雜的解釋。但馬赫對原子的看法,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 「多重宇宙」理論新發現
    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提出了「多重宇宙」(multiverse)論,並為尋找其證據不懈地努力著。日前,加拿大安大略周邊論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的科學家馬修.詹森(Matthew Johnson)及其同事提出的「氣泡海」理論,首次為多重宇宙論找到了可測試的方法。
  • 宇宙從何而來?來自虛無,還是永恆就存在?
    史蒂芬·霍金在《時間簡史》中描述了時間和能量如何隨大爆炸的產生而存在,但是科學定律在奇點上崩潰,使我們無法回顧時間。就大爆炸理論而言,回顧大爆炸之外毫無意義。也許如此,但是,一個關於宇宙的創造和演化的理論並不能解釋宇宙大爆炸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假設在「大爆炸」之前絕對虛無,我可以從那裡開始,但是,如果另一方面,有必要解釋一下它是從哪裡來的。
  • 多重宇宙前傳:人擇的宇宙
    宇宙為什麼會誕生人類?一部分人類用神創論解釋,另一部分人類則用智能設計論解釋。
  • 多重宇宙是科學嗎
    撰文 | 湯姆·西格弗裡德(Tom Siegfried)翻譯 | 高宏19世紀末,奧地利物理學家、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曾公開否認原子的存在。他諷刺地問那些原子的擁護者:「你們見過原子嗎?」今天,許多科學家也在用相似的態度嘲諷著一個觀點——我們所見的宇宙並非單獨存在,它只是多重宇宙「泡泡」中的一個。
  • 「多重宇宙」為什麼可以解釋「薛丁格的貓」?
    其實前面的文章我詳細講解了,就是真正的隨機在於不可預測,宏觀世界的隨機其實是可預測的,比如你扔一個硬幣,當你扔的一刻其實就已經決定了硬幣到底是正面還是反面,只要我掌握了你扔硬幣的初速度、硬幣的質量、扔硬幣的角度、空氣阻力、風速、地面的彈性係數等等初始信息,我甚至能計算出來硬幣落地到底是正面還是反面,所以具有可預測性。
  • 多重宇宙真的存在嗎?看了這篇連小白都能看懂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如此一來,眾多物理學家共同追尋的目標——用一個統一的理論來解釋自然界的一切屬性——就成了泡影。多重宇宙可以提供眾多不同的世界,有的適宜生命生存,有的則不然。我們的宇宙必定是所需特徵一應俱全,才得以形成適宜生命存在的環境——這就是人擇原理。但有的科學家反對多重宇宙理論,以及它所推導出的人擇原理。有人甚至論稱,多重宇宙研究不能算是科學。
  • 多重宇宙論被證實 (轉載)
    美國宇宙學家們表示, 他們根據歐洲普朗克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找到了多重宇宙論的首個「 切實證據」 。 如果該理論最終得到證實, 那就意味著我們所生活的宇宙並非唯一。今年3月, 歐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據普朗克天文望遠鏡捕捉到的數據繪製出的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