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2021-01-15 獨視角

西方近代哲學史以笛卡爾到黑格爾的主體性形上學(即通常所說的傳統形上學)佔主導地位。黑格爾是這種形上學之集大成者。海德格爾認為黑格爾以後的尼採,是西方哲學史上最後的、最偉大的形上學者,海氏的論斷未免有些隨意性,他未能完全看清尼採哲學反傳統形上學的分量,本文以為西方哲學史上最後的、最偉大的主體性形上學(即與現代形上學相對立意義下的傳統形上學)者,應推黑格爾。

黑格爾完善了主體性形上學,他使主體性和本體世界的內涵和地位達到了頂峰,因而同時也就結束了主體性形上學。黑格爾以後,他的「絕對精神」垮臺了,他以後的許多現代哲學家們紛紛起來撕裂他的「絕對精神」,摧毀他的形上學以至整個傳統形上學,使西方近代哲學轉向現代哲學。尼採便是以系統分析和批判傳統的主體性形上學為己任,真正實現這一轉向的現代哲學家。

儘管尼採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關於事物永遠流變和矛盾的觀點,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反對用「實體」的觀點思考問題的理論等等,但總的來說,尼採是黑格爾哲學特別是他的形上學的反對者。尼採反對黑格爾形上學的最主要之處在於黑格爾把無限的東西當作最真實的東西,在於黑格爾認為思想的概念範疇構成事物的基本規定,思想能把握實在。

尼採對一般傳統形上學的批評

在尼採看來,傳統形上學的最主要的特徵是:

憎恨無常和矛盾,把永恆和無限當作最真實的實體;貶抑非理性的東西,主張理性和思想概念能把握最真實的東西;不知道主體是多元的,是過程,而把主體當作不變的、同一的實體。與傳統形上學相反,尼採憎恨無限和同一。在尼採的心目中,黑格爾儘管管主張無限與有限、同一與同一的統一,但黑格爾置後者於前者的高壓之下,置人類的具體活動與歷史於「預先存在的「精神」之下,這個「精神」雖然在歷史和時間中發展,但只是它而不是人的生活決定著事件的進程。尼採反對神統治人,提出了「上帝已死」的著名口號,可是尼採認為黑格爾把人類歷史解釋為「理性」的啟示,解釋為宗教和道德的永恆真理的顯示,這實際上是用「精神」的上帝代替了教會的上帝,這樣,黑格爾便由於保持對「精神」的信仰而「延緩了無神論的勝利」,從而用「精神」的絕對權威壓制了個人的獨立自主進程。

尼採把黑格爾的「精神」解釋為「預先存在」的,這同恩格斯認為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獨立於世界之外並且先於世界而永久存在在某處的看法,以及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國最著名的後現代哲學家)認為黑格爾的絕對在現象「背後」的看法一樣,都有失原意,因為黑格爾正是強調「絕對精神」與現實世界不可分離,而反對「絕對精神」獨立於現實世界「之外」或在現實世界「背後」的觀點。不過,黑格爾重視絕對的權威而輕視和貶抑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從而也抑制了個人的自主性,在這個基本點上,尼採對黑格爾形上學的批評仍然是正確的。

世界上究竟有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尼採斷言,所有傳統形上學家們都相信有所謂「本質的東西」,它是永恆的,構成人的實體性的同一和靈魂,因此人在一切流轉的東西中保持常住,不變,他們認為這種實體性的東西超出時間、超出歷史,這樣,存在與變化就被完全分離成了兩個世界,人的實體性和價值就不在變化無常的世界本身,而在無常的世界之上或背後的超時間、超歷史的另一個世界之中,這另一個世界是"真正的世界」,是本質,反之,時間性與歷史則被貶抑為低級的表面現象。

傳統形上學家們對於「真正的世界」與「表面世界」的這種劃分,尼採認為完全抹煞和歪曲了事情的真實面目。在尼採看來,時間和變化才是真實的,人生的價值就在現實的生活之中,所謂不變的形而上的世界不過是為了使人逃避世俗的痛苦而設計的虛構。尼採主張人類經驗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限的,都在時間之中出現和消失,而不渴望什麼「無限的世界」、「真正的世界」、「無矛盾的世界」或「存在的世界」。

尼採所主張的人生最高理想——「酒神狀態」,頗似中國哲學裡的「天人合一」。在「酒神」狀態中,自我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息息相通。不同的是,中國哲學史上佔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有道德內涵,特別是與封建道德原則緊密聯緊在一起,只有老莊哲學反對這種道德含義,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尼採的「天人合一」也可以說似乎更接近老莊的「天人合一」。

相關焦點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他不相信感性的體驗,他認為之前的哲學家忽略了事物的偶然性和變化性,忽略了事物發展的過程以及利用語言來混淆視聽。只是對於理性,並不能像尼採一樣通通打死,這樣就會過猶不及,因為理性同樣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他說自己是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世界上沒有真理、沒有終極的價值和意義,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的產物。
  • 尼採:一個天才與瘋子,哲學家與詩人!
    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他也是位詩人,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批判。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身為一個哲學家和詩人,他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不幸。
  • 書寫生命的哲學家尼採:寫作是思想和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作家特質最強」的哲學家之一,尼採的哲學思想無法割裂於其作品的文學特質。這一方面讓尼採的哲學憑藉多樣的風格而別具魅力,另一方面也讓嚴肅的職業哲學家心懷疑慮。事實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為數不少的職業哲學家更傾向於將尼採視為一個在智識領域中用詩化語言非系統性地言說激進思想的神秘先知。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將本質與表象視為哲學中最重要的二元對立:現實世界是表象,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永恆本質只有在這表象的背後,在另一個世界才可尋得。既然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超越生命求真理,於是生命成為虛假表象的代名詞,只有非難作為表象的生命,才能走向作為本質的彼岸世界和終極真理。
  • 尼採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 新京報 - 好...
    理解德勒茲有助於我們理解尼採思想在當代法國哲學裡的變遷,也有助於我們去除尼採身上第三帝國的陰影。 在1962年《尼採和哲學》出版之後,尼採成為了法國後現代哲學家的「顯學」。我們今天所接觸到尼採思想的形態,大部分也是經由這些法國後現代左翼哲學家「轉譯」過來的。尼採到底是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後現代哲學的?德勒茲又是如何理解尼採的「權力意志」和「永恆回歸」的?
  • 揭秘哲學家尼採:求婚遭拒 終生未婚(圖)
    尼採則反駁說:「不存在彼岸,存在的只有這個世界,是自我詆毀的本能衝動投射出一個彼岸。」叔本華哀嘆:「假如我不曾存在,假如世界不曾存在,該有多好啊!」尼採反駁:「我愛且願意一切已經發生者,並願意其永恆復返。」……雖然他的一生都在反駁叔本華,但他依然承認,叔本華是他的一位「教育者」,一位「啟示者」,一位站在對面的「大師」。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簡單地總結,尼採在談論女人時,大多數情況下仍是非常輕蔑的,即便是少數讚美的部分,也僅僅是在非常有限的「母親」這一身份上進行讚美。而他在談論女性氣質時,除了抽象地討論「永恆女性」(而依據《第二性》中的相關論述,所謂「永恆的女性,指引我們上升」的女神想像,也正是男權社會的一種自我投射),就是將女性氣質與奴隸道德結合起來,視作權力意志卑弱的表現。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不要這樣去想,要記住我在第七章裡強調的,意識世界裡沒有假的東西,物質世界也沒有假的東西。宇宙是有意識的,你可以相信這是被安排的,但不能懷疑這是假的。意識是物質逆熵存在的本徵啊!你反覆去理解,你就會發現意識裡確實沒有假的東西。那到底我們該相信理性主義還是經驗主義呢?到現在你還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沒有認真。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所謂自由精神,是尼採從駱駝、獅子、嬰孩的「精神三變」之後的創造性精神,而「其他哲學家」指的是傳統的哲學家,也就是所謂的「柏拉圖主義者」。第二個命題,「世界解釋」和「世界說明」之間的明確區分,表明尼採雖然氣質狂野,但用詞的標準是非常審慎而準確的。「解釋」和「說明」的爭論,後來成為20世紀人文科學的持久爭論,尤其在解釋學-哲學的路線上。
  • 佛陀與尼採,兩者的哲學歸宿為什麼不同?
    他像一個操持著手術刀的人,以極其精湛的技巧,解剖著人性和心理上的種種現象。比如「最偉大的哲學家所犯的謬誤在於:他們通常是在對人類某些行為和感覺的錯誤解釋中找到其出發點。」再比如「心理觀察的膚淺為人的判斷和推論設下了最危險的陷阱。」尼採認為一些哲學家(有所指)心理觀察和分析的水平不夠,指出了謬誤和原因。
  •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是極度悲觀主義的,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而這種痛苦的根源是無盡的我們無法擺脫的欲望。而尼採早年也是叔本華的忠實信徒,甚至可以說是叔本華點燃了尼採的哲學熱情。
  • 尼採世人眼中的天才如何變成了歷史中哲學家唯一的一個瘋子?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採是一名文字學家。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尼採認為,悲劇藝術能夠使人忘記死亡和時間,以個體的生命意志力為主體,使一切現象和客體從其所出並被其支配。而悲劇藝術的本質,也是最內在的核心,是使人感知到某種神聖的東西,去化解掉人類所要經歷的苦難,給自己帶來除卻痛苦後的歡樂,惟有悲劇藝術能化苦難為歡樂。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在西方哲學史中,尼採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哲學家,作為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從打破傳統的形上學到後期否定基督教,尼採通過宣告上帝死亡而摧毀傳統的精神哲學,建立起一種現世的和個體本位的生存哲學,這在當時簡直是顛覆式的,在一定意義上他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哲學思想對現代西方的主流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從教育的意義上也對人生產生積極作用。
  • G.梅裡奧 | 尼採、達爾文,和達爾文主義
    的確,演化論可被看作歷史主義的延續——歷史主義在嚴格意義上誕生於黑格爾之後,沒有黑格爾,歷史主義是無法設想的——,它也為普遍永恆真理的崩潰做出了貢獻。對達爾文式功利主義的批判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這樣一種觀念:生存鬥爭要求的是適當的方法,以增強力量。尼採向我們解釋說,功用性本身無法解釋器官的出現:「情況恰恰相反」。在器官形成的時期,不存在任何對生存鬥爭而言的功用性。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除此之外,尼採看到了科學—機械世界的恐怖景致:「你們所理解的『科學的』世界闡釋可能始終還是最愚昧的闡釋之一,也就是說,或許是所有可能的闡釋方式中最不重要的:把這一點直接嚴肅地告訴那些機械論者先生們,他們如今喜歡混跡於哲學家中間,並且徹底地誤以為,機械論乃是關於一切人生此在賴以構造起來的最初的和最終的法則的學說。然而,一個本質上機械的世界就是一個本質上無意義的世界!」
  • 尼採: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採批判傳統道德,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對所有的理性哲學均展開了猛烈的、徹底的、毫不留情面的批判攻擊,而叔本華則是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家,可見尼採的非理性主義哲學也是繼承了叔本華的一些思想,但尼採反對理性主義、批判理性主義的力度更大、程度更徹底。尼採和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在某些地方和領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十大著名哲學家,經典名言
    本期給大家推薦了十個著名的哲學家,我 ,分別挑選了幾個比較好的哲學名句。1.約翰.洛克1632—1704,英國哲學家1.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控制你。2.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的東西。3.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
  • 尼採到底是個幹啥的?
    說尼採是雞湯導師,別不信,大家可以搜一下,搜出來的文章基本都是:《尼採箴言: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尼採的這十句話,藏著人生必備的智慧》《看懂了尼採,也就看懂了人生》……估計尼採看到這些東西,內心應該也掛不住了,拜託,自己是哲學家,很要臉的好不好?哲學家被當成雞湯狗,這跟要臉的公號博主被當成印度人有啥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