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哲學家尼採:求婚遭拒 終生未婚(圖)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曉高

  1889年1月3日,尼採離開了他的住所。在義大利的卡爾洛·阿爾貝託廣場,他看到一個馬夫在抽打他的馬匹。尼採哭叫著撲了上去,抱住馬脖子大叫:「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他徹底崩潰了……

  與叔本華的關係充滿了糾纏

  寫作《悲劇的誕生》時,尼採與華格納的友誼正處於最熱烈的時期。尼採在華格納的音樂中看到了希臘悲劇復興的希望,將華格納的音樂作為偉大的酒神精神的復歸,並將悲劇的誕生不合比例地分配給了音樂精神。尼採與華格納的友誼維持了十年,他們的決裂源於華格納音樂風格的變化。1876年,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在拜羅伊特新建的劇場裡進行首演,這次演出讓尼採大失所望。整個演出活動像是一場浮華、腐朽的社交場面,華格納的表現也越來越像一個「出色的演員」。尼採感到震驚,傷心得生了病,不久便離開了華格納和拜羅伊特。在尼採看來,華格納就是一個浪漫主義者,是「最大的戲子」,「無與倫比的演員」,從事的不是肯定生命的創造,而是頹廢者、失敗者對生命的憎恨,是一種「非藝術」。1888年,尼採寫作《華格納事件》和《尼採反對華格納》,對自己的昔日偶像做了清算:「我的最偉大經歷是一種痊癒,華格納就是我的病。」

  尼採與叔本華的關係充滿了糾纏。可以說,叔本華是尼採最初的啟發者,無論他是順從了叔本華,還是後來公然違抗了叔本華的教導。叔本華認為,世界、生命並不能給人以真正的滿足,因而不值得我們留戀,悲劇的精神即在其中,所以它引導我們聽天由命。尼採則說:「哦,酒神告訴我的是多麼不同!哦,正是這種聽天由命主義當時於我是多麼格格不入!」叔本華停留於悲觀主義,他認為只要我們還是欲求的主體,那麼我們就永遠得不到持久的幸福。尼採正是在這一點上義無反顧地與叔本華決裂,由悲觀主義出發而走向對悲觀主義的反抗和超越,並由此形成了他的「藝術形上學」。也就是說,尼採是一方面利用叔本華的分析術語,另一方面又從根本上顛覆了叔本華的核心觀點;尼採的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就像穿著希臘外衣的表象與意志。在尼採的晚期思想中,與叔本華之間則更多的是一種對峙,他簡直就是在用叔本華的手段反對叔本華。叔本華反對非道德主義和敵基督者,而尼採就是最大的敵基督者和不倦的非道德論者。叔本華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將我們從意志、欲望、獲取和痛苦之境解脫出來。」尼採反駁之:「不,藝術的價值在於成為生命意志的一種偉大的自我確證,成為生命的一種刺激,意志的一個喚起者。」叔本華說:「在經驗特殊性的面紗背後,存在著一個無時間性的實在王國。」尼採則反駁說:「不存在彼岸,存在的只有這個世界,是自我詆毀的本能衝動投射出一個彼岸。」叔本華哀嘆:「假如我不曾存在,假如世界不曾存在,該有多好啊!」尼採反駁:「我愛且願意一切已經發生者,並願意其永恆復返。」……雖然他的一生都在反駁叔本華,但他依然承認,叔本華是他的一位「教育者」,一位「啟示者」,一位站在對面的「大師」。

  「藝術是一種生命意志」

  對於最初的「藝術形上學」,尼採後來也多有反思。所謂藝術形上學,也就是把藝術當作形上學,把形上學當作藝術,對於必有一死的個體生命而言,這種形而上的慰藉不過是一個幻覺,一種致幻劑。尼採對叔本華的超越,也只是在同一個形上學的地平線上強者對弱者的超越,並非本質意義上的超越;尼採對蘇格拉底理性主義的批判,也只是用一種新的非理性的致幻劑來代替理性主義的致幻劑。尼採在後期修正了自己的立場,他不再堅持「藝術形上學」的「形上學慰藉」,不再用「藝術家之神」的身份講話,而是重新恢復了人的身份。至為重要的,是恢復了一個枝繁葉茂的、蔥鬱的、富有個性和意志力的生活世界。他告誡青年們,人生並非一定需要一種浪漫主義的、基督教式的形上學的慰藉,「你們首先應當學會塵世慰藉的藝術,——你們應當學會歡笑,你們有朝一日也許把一切形上學慰藉——首先是形上學——扔給魔鬼。」按柏拉圖主義的觀念,這個陷於感性中的世界是毫無價值的,是「假象世界」和「謬誤世界」。尼採標榜自己的哲學是「顛倒的柏拉圖主義」,他認為,我們之所以擁有藝術,就是為了不因這種超感性領域的「真理」而招致毀滅,而使生命趨於弱化和沉淪。他更加強調對感性世界、生活世界,甚至「身體」本身的重視,「對身體的信仰比對心靈的信仰更為基本」,「藝術乃是反抗一切否定生命的意志的最高力量,是反基督徒、反佛教徒、反虛無主義最卓越的功臣。」尼採否定了一切彼岸世界和先知,完全肯定了現世的快樂和幸福。「我們的宗教、道德和哲學,都是人性的頹廢形式。對這些頹廢形式的反抗,便是藝術。」尼採認為,藝術在本質上是一種生命意志,藝術乃是「生命的最大刺激」,藝術作品之所以對存在者有價值,乃是因其激發了存在者的意志,促使其以「藝術的自我」沉入醉境與夢境。與真理之價值相比,藝術無疑是更高的價值。

  《悲劇的誕生》一書的出版,使青年尼採在一夜之間喪失了他語言學的名聲。巴塞爾大學的學生們離開了這位青年導師,他的身旁只剩下兩個學生,並且都來自外系,坐在巴塞爾教席上的尼採感到渾身不自在。1877年,尼採開始寫作《人性的,太人性的》,而在此期間,他的身體也開始出現狀況。尼採擔心自己的頭痛症來自家族的遺傳,「我的父親36歲時死於腦炎,我的情況發展更快。」他給朋友寫信說。1877年10月,他到醫生那裡做了徹底的檢查,結論是「眼疾」。醫生囑咐他數年內不能讀書和寫字。華格納寫信給醫生,他認為尼採疾病的原因是「手淫」,並建議尼採結婚。尼採得知後非常憤怒,將華格納的言論稱為「致命的侮辱」。

  求婚遭拒,終生未婚

  1879年6月,由於健康的不斷惡化,尼採辭去了巴塞爾大學的教職,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涯,同時也進入了創作的黃金時期。這年9月,尼採回到瑙姆堡,一邊種菜,休養,一邊在身體的不斷崩潰中寫作《漫遊者及其影子》。冬季來臨,尼採便遷居陽光充足的義大利南方。1880年,他在熱那亞寫作《朝霞》。1882年,在明朗清澈的天氣裡,尼採寫作《快樂的科學》。這年4月,他遇到了一個迷人的俄羅斯女子——洛·莎樂美。見面幾天之後,尼採就迫不及待地向莎樂美求婚,結果遭到拒絕。在莎樂美看來,尼採既吸引人,又令人反感;吸引人的是思想的才華,令人反感的是那個思想著的人。尼採唯一一次真正想結婚的意圖受挫,從此,他像笛卡爾、霍布斯、萊布尼茨、洛克、休謨、康德、叔本華等哲學天空上的巨星一樣,終生未婚。

  1883年1月,由於「連續幾天完全純淨的日子的恩賜」,尼採一口氣寫下《查拉圖斯特拉》的第一部分;6月和9月,第二部和第三部也相繼完成。尼採這樣評價自己這部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佔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給予人類的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饋贈。這部著作發出的聲音將響徹千年……」尼採同自己的出版商商談,「僅僅靠我的《查拉圖斯特拉》,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這是當今決定性的著作」。出版商卻認為,「這傢伙肯定瘋了」,他曾打算將尼採的版權以兩萬馬克賣掉,但找不到買主,尼採只得自費印了40本。在尼採的全部著作中,賣得最好的要算是《悲劇的誕生》了,那本書初印了800冊,他得到稿酬300馬克。1878年8月第二次印刷時,初版本尚有175冊庫存,也就是說,在長達六年半的時間裡,共售出600餘冊。《悲劇的誕生》出版時,尼採年僅27歲,到《查拉圖斯特拉》出版時,他已四十多歲,並且已經出版過幾本著作,但好評了了,受到的關注也有限,僅在法國和北歐獲得了一些友好的反應。尼採感嘆:「德國人太愚蠢,他們無法理解我精神的崇高之處!」而這時他的精神也出現了崩潰的徵兆。他跟友人抱怨:「我還不斷地一直對此感到憤怒,一旦我想到,我缺少一個能同他談論人類將來的人——真的,由於長久地缺少屬於我的社交,我內心全然地病了,而且受了傷。」他在給妹妹伊莉莎白的一封信中寫道:「一個思想深邃的人需要朋友,除非他擁有一個上帝。我既無上帝也無朋友。」

  他徹底崩潰了

  1887年,夏季的西爾斯-瑪利亞自八月起就飄起了雪花,四周白茫茫一片,寂靜無聲。住在旅社中的客人們已陸續離去,尼採獨自羈留,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一口氣寫完了《論道德的譜系》。而他的病情也愈發嚴重,內心越來越孤獨,「我已經度過了43歲,但同兒時完全一樣,依然如此形影相弔。」他寫信給朋友說,「當我到達高處,便發覺自己總是孤獨。無人同我說話,孤寂的嚴冬令我發抖。我在高處究竟意欲何為?」此後的兩年,尼採更是以一種災難性的加速度相繼寫出了《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敵基督》、《尼採反對華格納》,並進入到雄心勃勃的「重估一切價值」階段。1888年,尼採在他44歲生日時決定替自己寫一本自傳——《瞧,這這人》。在這本自傳中,他希望讀者認識到自己獨特的一面,「聽我說啊!我是這樣獨特而又這樣傑出的一個人。不要把我與任何其他人混淆」。1888年夏,尼採在西爾斯-瑪利亞的最後一個夏天,他開始勤奮地寫作《權力意志》,似乎是在跟逐漸熄滅的生命烈焰抗衡。「自從我日復一日地『重估價值』以來,我非常嚴肅地有理由認為,存在著某種導致興高採烈的厄運和不可避免性。」尼採在日記中寫道:「我不由自主地對人人都沉默無語,因為我越來越沒有興趣讓別人看到我生活的困境。我身邊確實變得非常空曠。」

  越來越感覺「空曠」的尼採,開始歇斯底裡地與朋友們絕交,將母親和妹妹視作「完整的地獄機器」,將自己的哲學思考視作「錘子」,不是為了治療,而是為了打破偶像,為了摧毀傳統。「我知道我的命運,」他說,「我不是人,我是炸藥!」1888年的秋天,陽光燦爛,一段微風拂煦的日子,尼採宣稱,他從自己的發現中得出了所有的、也是走得最遠的結論:上帝死了!

  1888年冬,火焰般的尼採已化作「超人」,「同偉大的使命打交道,除了遊戲,我不知道任何別的方式。」他時常像他筆下的查拉圖斯特拉一樣,跳起印度塵世之神溼婆之舞。有一次,女房東聽到教授在屋子裡唱歌,她透過鎖孔往裡看,發現尼採正光著身子在跳舞。

  1889年1月3日,尼採離開了他的住所。在義大利的卡爾洛·阿爾貝託廣場,他看到一個馬夫在抽打他的馬匹。尼採哭叫著撲了上去,抱住馬脖子大叫:「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他徹底崩潰了……

  幾天後,他的朋友歐文貝克接走了他,將他送進了巴塞爾的精神病院。「我看到尼採蹲在沙發的一個角落讀書,」歐文貝克說,「這個在語言表達上無可比擬的大師,如今只能以最滑稽的舞蹈與蹦跳,來表達他的興高採烈了。」1890年5月,母親把他接到瑙姆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母親去世,尼採遷居到妹妹家中居住。在尼採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性,他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呵護,但尼採卻毅然捨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飄泊遊蕩。

  1900年8月25日,在黑暗和混亂中生活了十年的尼採離開了人世,長眠於故鄉洛肯鎮。「他走向何方?有誰知道?只知道他消失了。」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FrieddchWi1he1mNietzsche,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在開始研究哲學之前,尼採是一位文字學家,二十四歲時擔任巴塞爾大學的古典語言學教授,後因身體原因於1879年辭職。尼採的著作對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對現代哲學影響極大,尤其是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及悖論的技巧。1889年尼採精神崩潰,直至1900年去世前一直沒有恢復。(曉高)

相關焦點

  • 尼採:一個天才與瘋子,哲學家與詩人!
    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他也是位詩人,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批判。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身為一個哲學家和詩人,他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不幸。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黑格爾以後,他的「絕對精神」垮臺了,他以後的許多現代哲學家們紛紛起來撕裂他的「絕對精神」,摧毀他的形上學以至整個傳統形上學,使西方近代哲學轉向現代哲學。尼採便是以系統分析和批判傳統的主體性形上學為己任,真正實現這一轉向的現代哲學家。
  • 尼採到底是個幹啥的?
    說尼採是雞湯導師,別不信,大家可以搜一下,搜出來的文章基本都是:《尼採箴言: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尼採的這十句話,藏著人生必備的智慧》《看懂了尼採,也就看懂了人生》……估計尼採看到這些東西,內心應該也掛不住了,拜託,自己是哲學家,很要臉的好不好?哲學家被當成雞湯狗,這跟要臉的公號博主被當成印度人有啥差別?
  • 尼採世人眼中的天才如何變成了歷史中哲學家唯一的一個瘋子?
    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採是一名文字學家。
  • 書寫生命的哲學家尼採:寫作是思想和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作家特質最強」的哲學家之一,尼採的哲學思想無法割裂於其作品的文學特質。這一方面讓尼採的哲學憑藉多樣的風格而別具魅力,另一方面也讓嚴肅的職業哲學家心懷疑慮。事實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為數不少的職業哲學家更傾向於將尼採視為一個在智識領域中用詩化語言非系統性地言說激進思想的神秘先知。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尼採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不必對歷史過於注意,所以他批判所有的理性哲學,他說他的哲學就是要對所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但強者與弱者的劃分帶有明顯的對立性,尼採剛剛否定了基督教的偽世界,馬上就親手建立了一個新的對立世界。
  • 天才數學家的終身未婚之謎:有一些人,只選擇了一個科學愛人
    要說起終身未婚的科學家,可謂不勝枚舉。若不限定於數學領域,耳熟能詳的就有孟德爾、達文西、諾貝爾、卡文迪許等等,要是在擴大到名人身上那就更多了。他們選擇終生未婚或許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也有英年早逝還未讓愛情開花結果。當然,有些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算式上。La passione dell'animo caccia via la lussuria.
  • 十大著名哲學家的十大怪癖!
    等等這些問題時,往往能得出超出常人的真理,所以他們成了著名的哲學家,但是哲學家在生活中就很完美嗎?等你看完這些哲學家的怪癖,你絕對不會這麼想了。請看——十大著名哲學家的十大怪癖!1、叔本華(1788-1860)——愛養捲毛狗叔本華是精神上的流浪兒,他認為自己不屬於任何地方,也不屬於任何人。
  • 尼採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尼採名言 2013-02-20 16:07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天道:揭秘兩條「尼採」哲學,你才能真正掌握「強勢文化」
    這句話很多人都明白它的出處源自於德國哲學家尼採,實際上不光這樣,對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創作者豆豆了解多一些都明白,尼採思想觀念對豆豆的影響極大。《天道》中最令人難忘的地方那便是丁元英提起的「文化屬性」,及其用「文化屬性」來實際操作贈給芮小丹的禮物。小到1個人,大到一個國家1個民族任意1種命數歸根結底全部都是那類文化屬性的產物。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文字實錄已經老師審閱名師介紹:孫周興老師,哲學家,同濟大學歐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讀者閱讀海德格爾和尼採的哲學著作,有一個人永遠繞不過去,這個人就是同濟大學的哲學教授孫周興老師。所謂自由精神,是尼採從駱駝、獅子、嬰孩的「精神三變」之後的創造性精神,而「其他哲學家」指的是傳統的哲學家,也就是所謂的「柏拉圖主義者」。第二個命題,「世界解釋」和「世界說明」之間的明確區分,表明尼採雖然氣質狂野,但用詞的標準是非常審慎而準確的。「解釋」和「說明」的爭論,後來成為20世紀人文科學的持久爭論,尤其在解釋學-哲學的路線上。
  •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被魯迅稱之為「雄傑」,深受尼採思想影響的魯迅先生則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李大釗說尼採的思想是「最革命的」,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正因為尼採反傳統、衝破思想禁錮的哲學觀點,和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反封建傳統的「主流」不謀而合,因此在該時期掀起了一場「尼採熱」,尼採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 尼採: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採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語言學家、詩人、文化評論者、作曲家,代表作有《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權力意志》《論道德的譜系》《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等,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對後代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後現代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尤其巨大。
  • 是什麼讓尼採發了瘋?孤獨?不被人理解?或正如你我一樣
    尼採是19世紀末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驚世之論就出自他的口,「超人意志」是他為人類找到新的生存價值。尼採是一個極度孤獨的人,一生也不被人理解,他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發表之後,他將此書寄給了他僅有的幾位「朋友」,得到的卻是不被理解的嘲笑。
  • 十大著名哲學家,經典名言
    本期給大家推薦了十個著名的哲學家,我 ,分別挑選了幾個比較好的哲學名句。1.約翰.洛克1632—1704,英國哲學家1.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控制你。2.學到很多東西的決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的東西。3.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
  • 她終生未婚 愛因斯坦說她是"最偉大的女數學家"
    我想知道他的想法其他都是細節……1964年,紐約舉行世界博覽會期間一幅50尺長的圖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目光這是IBM委託著名設計師——Charles 及 Ray Eames 夫婦製作的數學裡程碑資訊圖用以慶祝數學界的成就及對世界的影響
  • 每天名言:尼採英語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名言:尼採英語名言 2013-02-04 16:2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80年代的一線女星,馬曉晴終生未婚,而她至今後悔沒生孩子
    80年代一線女星,51歲馬曉晴終生未婚,而她至今後悔沒生孩子。在八十年的娛樂圈有很多純天然美女,即便是過了這麼多年依然很美,不過如今的他們也有諸多遺憾。馬曉晴1968年出生在上海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1歲的她被謝晉整挑中出演《啊!搖籃》,從此踏上演藝之路。
  • 尼採 哲學的源頭
    尼採說,「他們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活生生的文化。唯有他們走得如此之遠,原因在於他們懂得在其他民族止步的地方,繼續前行。 希臘文化與哲學 尼採 哲學不乏反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