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數學家的終身未婚之謎:有一些人,只選擇了一個科學愛人

2021-01-11 返樸

要說起終身未婚的科學家,可謂不勝枚舉。若不限定於數學領域,耳熟能詳的就有孟德爾、達文西、諾貝爾、卡文迪許等等,要是在擴大到名人身上那就更多了。他們選擇終生未婚或許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也有英年早逝還未讓愛情開花結果。當然,有些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了算式上。

La passione dell'animo caccia via la lussuria.

— Leonardo Da Vinci

撰文 | 王淑紅(河北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

來源:數學文化第3卷第3期

中國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家立業」。似乎都把成家放在立業的前面,家是休憩的港灣,是穩固的大後方,好像有家才能安身立命。而西方很多數學家卻與此背道而馳,比如希帕蒂亞、E. 諾特、英年早逝的數學家伽羅瓦和阿貝爾、微積分的創立者牛頓和萊布尼茲、柏拉圖、笛卡爾、帕斯卡、達蘭貝爾、戴德金、切比雪夫、哈代和保羅·厄多斯。

他們不但沒有先成家後立業,而且終身未婚。那麼促使這些數學家獨居終老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些數學家為什麼不走尋常路?為什麼對於人世間最美麗的愛情敬而遠之?為什麼甘願孤寡一生?都是我們疑惑的。是因性格孤僻、孤芳自賞,還是要為數學和科學事業奉獻終身呢?是時代的因素還是人性的個案呢?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翻開這些數學家成長的足跡,期許能夠發現一些端倪。竟然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這些數學家不娶不嫁,不僅僅是為了事業,還為了更為崇高的愛情。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偉大學者醍醐灌頂的精闢論斷吧。

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是我本人最喜愛的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最好的作品,最偉大的情操肯定出自未婚的或沒有子女的男性。

歌德說:愛情是理想,婚姻是現實,混淆理想和現實,難免遭到懲罰。

著名的單身作家華盛頓·歐文說:對已婚男人來說,浪漫愛情的芬芳會在婚後消散;對單身漢來說,愛情可能沉睡,但永遠不會死亡。

紳士的英國人一貫主張單身漢比已婚男人更懂女人,否則的話,他們早就結婚了。

由此看來,這些單身的人士似乎是對愛情有更高的信仰和追求,追求一種純粹的永不凋零的愛情之花,而這朵花大多時候生長在心上。

不妨看一些個案,也許我們還會發現點什麼。

儘管在二十多歲時,希帕蒂婭的求婚者就絡繹不絕,但她要幹一番大事業,不想讓愛情過早地進入自己的生活,因此拒絕了所有的求婚者。後來被一群聽命於主教西裡爾的基督暴徒殘酷殺害,愛情之花尚未綻放便不幸辭世,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伽羅瓦因愛情決鬥而身亡,一代天才殞歿在愛情的狼煙中,他是追求愛情的,並且為了追求愛情而死。挪威的數學家阿貝爾一生坎坷,去世後獲得各項殊榮,大概他是因為生存的壓力而沒有結婚吧。帕斯卡39歲時病逝,一生沒有戀愛。

希帕蒂婭(Hypatia)

伽羅瓦(EvaRist Galwa)

阿貝爾(N. H.Abel)

帕斯卡(Blaise Pascal)

這幾位早逝的數學家未婚我們還好理解,可是有的數學家很長壽,卻沒有結婚,實在令人覺得蹊蹺,比如被數學史家E.T. 貝爾讚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之一的英國科學家牛頓,雖然也有過對愛情的渴望,但最終還是因為更加醉心於科學事業而與婚姻失之交臂,也許對於牛頓而言,科學事業就是他鍾愛一生的愛人吧。

牛頓(Newton, 1643-1727)

牛頓有兩次戀愛經歷被傳為美談。第一次是牛頓在劍橋大學求學期間,因為瘟疫蔓延,學校被迫放假,因此牛頓暫停學業回到家鄉住在舅父家中,正值23 歲青春年華的牛頓與表妹一見鍾情。牛頓喜歡表妹的美麗、聰穎、好學和富有思想,表妹則喜歡牛頓的淵博和遠見卓識。他們經常一起散步,牛頓即興地長篇大論他的學習和研究工作,表妹即便聽不懂也表現出很大的耐心,饒有興味地聆聽。牛頓心裡暗喜:「這個可愛的女子認為我的所思所講非常有趣,一定是我本人很不錯,而且她也一定是聰慧機敏的非凡女子。如果她能協助我一起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夫唱婦隨、珠聯璧合,何其美哉樂哉!」但想像中的美好卻並不總是能在現實中兌現。由於牛頓生性靦腆,所以未能及時表達出自己的愛慕。又由於瘟疫結束後牛頓重回劍橋大學,沒有重視自己的個人生活,全神貫注地沉浸於科學研究,遂把遠方的表妹拋之九霄雲外。表妹誤以為牛頓對自己冷淡,遺憾地另嫁他人。這是牛頓因醉心於科學研究而喪失的第一次婚姻契機。

與第一次愛情擦肩而過之後,年輕的牛頓並沒有停止蠢蠢欲動的青春勃發的心,時而也有對浪漫愛情的熾烈嚮往。有一次,青春的激情點燃了牛頓的愛情之火,牛頓輕輕地握著一位美麗姑娘的手,含情脈脈地注視著她,似乎將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的心思卻忽然飛躍到無窮小量的二項式定理。他竟然如夢似幻般下意識地抓住姑娘的一個手指,當做是通菸斗的通條,硬往菸斗裡塞。姑娘痛得大叫,他才從二項式定理的夢中清醒。面對驚嚇過度的姑娘,他連忙柔聲地道歉:「啊!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來,我是該打一輩子光棍!」寬容的姑娘饒恕了牛頓的無意之為,但卻無法理解他為何如此醉心痴迷於科學,斷然離開了牛頓。牛頓的第二次愛情就這樣被扼殺於襁褓,幻化成泡影。

此後牛頓再沒有萌動火熱的愛情。他痴迷於科學研究,不斷發現新的問題,樂享其中,連做夢都是宇宙、世界。往往顧不上打領帶結、系好鞋帶和扣好馬褲就走進大學餐廳。牛頓把他旺盛的生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科學事業,把科學當做了為之傾心和相守一生的愛人。據心理學的分析,很多成年的問題都可以從年少時找到答案,也許牛頓少年時代在一首詩裡表白的遠大抱負就註定了他終身未婚的命運吧: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視它如同腳下的塵土,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場空虛;可是現在我愉快地歡迎荊棘冠冕,儘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是甜;我看見光榮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現,它充滿幸福,永恆無邊。

與牛頓幾乎同時發明微積分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同樣終身未婚。他們二人的微積分優先權之爭被稱為科學史上最不幸的一章,英國數學家因固守牛頓的傳統而嚴重阻礙了英國的數學和科學進展。爭論一度白熱化,但是這兩位數學的巨匠本人卻沒有針鋒相對,他們都在不同的場合彼此讚譽過對方。我們不該把他們看成敵人或者對手,而應該把他們看成是惺惺相惜心靈相通的知音或朋友。他們共同發明微積分,他們又同樣終身未婚,難道只是歷史的巧合嗎?研究萊布尼茨的歐洲學者說:「萊布尼茨從未結過婚,五十歲時他曾考慮結婚。但他的心上人要求給她一點時間再想一想,這也給了萊布尼茨一點時間再想一想。所以他從未結過婚。」

萊布尼茨( Leibniz, 1646-1716)

而達蘭貝爾雖然也終身未婚,但有一位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朋友,即沙龍主人勒皮納斯。雖未婚但有一位紅顏知己也算是幸運。

達蘭貝爾(D'Alembert, 1717-1783)

有人可能會說,17、18世紀的西方,在大學裡做教授被要求必須像牧師那樣獨身,所以造成了有些數學家未婚的現象。但對於戴德金、切比雪夫、E. 諾特、哈代、保羅·厄多斯這些生活於19、20世紀的未婚數學家又怎樣做出解釋呢?切比雪夫有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表姐,當其餘的孩子在莊園嬉戲之時,表姐教他唱歌、讀法文和做算術。一直到臨終,切比雪夫都把這位表姐的相片珍藏在身邊。可見他是喜歡女人的,但為何沒有走進婚姻的神聖殿堂呢?哈代一直受同樣未婚的妹妹精心照顧一生,難道未婚具有某種傳染性嗎?

切比雪夫(Chebyshev, 1821-1894)

日本有人專門研究過 280 位大科學家的生平,發現他們事業高峰都在二三十歲之間,三十歲以後,事業螺旋式下降。更為有趣的發現是,大多已婚科學家的創造力枯竭得很快,而單身科學家卻能將高效的創造力保持到五六十歲。由此看來,婚姻可以使男人變得遲鈍。已婚的科學家是不是該著急了呢?大可不必,這也許只是一種臆測、笑談或者巧合。君不見還有那麼多家庭事業雙豐收的科學家嗎?比如歐拉就非常喜愛孩子,喜愛家庭生活。一生育有13個子女,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經常子女繞膝。有人說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可能和他喜愛生活、熱愛音樂有很大關係吧。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至於E. 諾特、柏拉圖、笛卡爾、帕斯卡、達蘭貝爾、戴德金、切比雪夫、哈代和保羅·厄多斯這些數學家為什麼終身未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補充和繼續探究。

本文選自《數學文化》第3卷第3期。

相關焦點

  •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解決世界級數學難題,放棄巨額獎金選擇平淡
    在我們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驚才絕豔的數學家,比如著名的「高斯」「歐幾裡得」「祖衝之」還有一些偉大的物理學家其實在數學領域也有十分突出的貢獻,比如「牛頓」,可以說物理是離不開數學的,任何物理原理都需要數學公式來證明,出色的計算能力是一位物理學家的必修課,數學不屬於科學,但是科學離不開數學
  • 天才數學家證明了神的真實存在
    1913年,一個冬日的清晨,劍橋大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世界最頂尖的數學家哈代像往常一樣坐在大廳裡邊吃早飯,在桌子上擱著一個貼著印度的郵票大信封。上面寫著「馬德拉斯。誰也想像不到,打開信封之後,哈代竟然發現了一個如神般的數學天才。
  • 達文西60歲才有男女之情,諾貝爾痛恨數學家
    諾貝爾去世之前將自己所有的遺產都存在銀行,每年將這筆存款的利息作為獎金,獎給那些在各自領域裡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所有人都為能得到諾貝爾獎為榮。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諾貝爾獎沒有設數學獎。當初諾貝爾自己的愛人被一個數學家搶走了,後來諾貝爾從此單身一人,所以諾貝爾痛恨數學家。所以人們都說就因為這樣,數學被排除在諾貝爾獎之外。2、達文西。
  • 民國三位學者終身未婚,無妻無子卻很長壽,其中一個就是金嶽霖
    清華大學有三位教授終身未婚,因為他們的名字裡都有一個「孫」,所以被稱為「清華三孫」, 這「清華三孫」就是葉企孫、陳岱孫、金嶽霖。金嶽霖字龍蓀,也算是「孫」吧。金嶽霖雖然終身未婚,可是他也是有過戀情的,他曾經與美國姑娘秦麗蓮同居過,晚年時還想和女記者浦熙修結婚,但是造物弄人,金嶽霖錯過了結婚的機會,所以終身未婚。陳岱孫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他年輕時曾經和學者周培源一起追求美女王蒂澂,周培源成功了,陳岱孫失敗了。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長期以來,數學只是少數數學家能創造、理解、欣賞乃至學會的知識和技能,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於數學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高、越來越深.這勢必導致數學的專業化、數學的職業化,也就是要求有一定數量的人專門搞數學,而且隨著數學領域的擴大越來越專、越來越精,職業數學家應運而生.數學家不再是少數天才的偶然湧現,而是植根於社會土壤之中。
  • 《美麗心靈》:天才數學家的真實故事,讓人思考婚姻的意義
    1、高分電影背後的故事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有位原型,就是提出了「納什均衡」博弈理論的數學家約翰·納什, 94年經濟學諾獎得主,不幸的是,他與其夫人艾莉西亞·納什在2015年5月24日,新澤西乘計程車時不幸遇車禍身亡。
  • 她終生未婚 愛因斯坦說她是"最偉大的女數學家"
    ,將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自己熱愛的數學事業她是愛因斯坦口中「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數學家」她是被譽為「現代數學之母」的艾米·諾特(Emmy Noether)回過神來的艾米對父親說,「我要學數學」 有一個在大學當數學教授的父親
  • 牛頓究竟有多奇葩?研究神學40年 因害羞終身未婚
    正如人們所熟知的那樣,他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提出過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大定律、白光由各色光組成的理論,並開創了微積分學,等等。在麥可·懷特所著的《100位傑出人物》一書中,艾薩克·牛頓(1642~1727年)被列為最具影響力人物之第二,排在穆罕默德之後,耶穌基督之前。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殊榮,當然是因為他對科學發展的傑出貢獻。
  • 歷史上十位終身未婚的名人
    2、達·文西(1452-1519)義大利天才   嗯,你只能這麼介紹他:天才!一個和小帥哥迪卡普裡奧有著同樣姓氏(萊奧納多)的百年難遇的天才。他是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醫學家,還是工程師,建築學家......他曾經設計過直升飛機、飛行器、熱氣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禦體系、排水系統,他還研究過人體解剖、比例、透視……24歲的時候,曾被指控與男子有曖昧行為,遭其否認,1519年病逝法國。但其同志的身份,基本已被後人公認。
  • 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原標題: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之前英國評選出十位數學天才。認為他們的革命性發現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今天52數學網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10位天才數學家。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傳奇華人數學家 張益唐光有自信還不行,要做出科學發現還需要有科學的方法,這就是我們要談到的第二部分內容:科學成果的出現過程。很多人會認為,偉大的科學成果是某個天才突發靈感、一拍腦袋就做出來了;但華先生告訴我們: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任何一個偉大科學成果的出現,都是漫長而艱苦的;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要進行長期的積累和思考,並經過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才有可能做出一項意義較大的成果。而且,對任何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來講,他所嘗試研究的課題裡最終失敗的總是遠遠多於最終成功的。
  • 世界十大天才數學家之佩雷爾曼
    1982年,佩雷爾曼進入聖彼得堡第239中學學習,這是一所頗具數學和物理教學特色的學校。入學才三個月,他就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了金獎。當時,這個16歲的少年天才得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分———滿分42分。獲獎一個月後,這個數學神童就接到了美國一所大學的邀請,為他提供豐厚的獎學金。美國人當時就明白:這個天才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然而,他卻謝絕了赴美深造的邀請。
  •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印度天才數學家拉瑪努金的傳奇故事,終於改編成電影,而且還是好萊塢、寶萊塢都同時搶拍,也終於,拉瑪努金謎一般的人生,首次在電影《天才無限家》,揭開了神秘面紗。
  • 世界歷史10位終身未婚的名人
    2.達·文西(1452-1519)義大利天才   嗯,你只能這麼介紹他:天才!一個和小帥哥迪卡普裡奧有著同樣姓氏(萊奧納多)的百年難遇的天才。他是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醫學家、還是工程師、建築學家,他曾經設計過直升飛機、飛行器、熱氣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禦體系、排水系統,他還研究過人體解剖、比例、透視……24歲的時候,曾被指控與男子有曖昧行為,遭其否認,1519年病逝法國。但其同志的身份,基本已被後人公認。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天才的反差人生
    年,第47屆國際數學奧數比賽讓中德兩個奧數天才相遇,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後來柳智宇又曾對團員說最近自己有時會計較利益關係,無法做到真正無我忘我的人,想開辦討論班幫大家一起脫離「苦海」,於是這世界便少了一個數字天才,多了一個賢宇法師。
  • 他是世界「四大殿堂級數學家」之一,一生獻給了數學,終身未娶
    牛頓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世界「四大殿堂級數學家」之一,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經常說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牛頓將一生都獻給了科學,終身未娶。牛頓所完成的「牛頓力學」、「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他與「萊布尼茨」共同完成的偉大的「微積分」,直接導致了世界工業革命的成功,促進了機器的大規模生產,讓機器代替了手工,使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大大提升,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奧數天才的反差人生
    2006年,第47屆國際數學奧數比賽讓中德兩個奧數天才相遇,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在比賽中柳智宇成功打敗了彼得·舒爾茨,摘取了桂冠,成為了當時轟動一時的數學天才,被滿天鋪地的新聞報導,然而兩個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 「幽靈」天才 傳奇數學家納什
    1958年,納什因其在數學領域的優異表現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人物。然而,納什不是一個善於為人處世並受大多數人歡迎的人,他有著天才們常有的驕傲、自我為中心的毛病。雖然事業愛情雙雙得意,但納什還是喜歡獨來獨往,喜歡解決折磨人的數學問題,而且被稱為「孤獨的天才」。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柯西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在當時動蕩的政治局勢中一直擔任公職。柯西在學生時代有個外號叫&34;,因為柯西平常總是不與其他人交流,即使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簡短,惜字如金,令人很難理解。他的同學們認為與這種人交流時很痛苦的,於是給他起了個綽號叫&34;也正是因為柯西的這種性格,在學生時代時柯西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只有一群嫉妒他才能的人。
  • 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
    2016年獲美國跨領域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現代科研競爭,不在於智力,而在於超常想像力。」前十年選擇難度不大的課題,可能導致終身平庸「中國完全有可能有自己的大獎,只是需要時間。」餘金權還有一個身份,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家委員會委員。該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他坦言,這一工作很花時間,但也很值得,可以把中國一些優秀的化學工作介紹給全世界。30多年前,餘金權在上海度過了大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