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2021-01-15 環球物理

提到華羅庚先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

數學大師 華羅庚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單從書名就可以看出,華先生並沒有把自己的成功和天才歸功於自己的先天條件,而是歸功於自己的後天努力。在這本書裡,華先生淳淳教導年輕人:不要迷信天才,努力才是出路。

此書是一本文集,由14篇文章組成,匯集了華先生在不同時期發表在報紙、刊物上的文章,以及對科研工作者的講話等。當然,非數學專業或者非科研出身的讀者朋友們也不必畏懼此書,因為這本書裡講的不是數學專業知識,而是適用於各個行業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

本書亮點頗多,本次分享主要介紹其中的三點:

第一、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國人不必妄自菲薄

第二、揭示科學成果的出現過程,糾正普遍的認識誤區

第三、華先生通過自身經歷,向世人解密天才的真相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

近代的落後讓中國人變得自卑,尤其是在科學方面。很多國人甚至認為:包括數學在內的科學是我們的天然弱項,中國人天生就不適合搞科學。深入了解科學又頗具家國情懷的華先生否定了這種普遍的看法,鼓勵國人重拾自信,不必妄自菲薄。

為了證明「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書中列舉了一系列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數學成就,包括勾股定理、圓周率、中國剩餘定理、楊輝三角、方程論等。這些數學成果都是非常關鍵的數學知識,也都是現代數學的基礎,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們能夠獨立且領先地做出這些成就,足以證明我們對數學的擅長。

祖衝之和圓周率

在近代,華人中也出了不少世界級的數學家,除了本書的作者華羅庚先生以外,還有「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人稱「數學界凱撒大帝」的丘成桐以及大器晚成的傳奇數論學家張益唐等。雖然在人數上不多,但這主要是時代背景導致的;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國家對科學的重視,相信會湧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數學家。

傳奇華人數學家 張益唐

光有自信還不行,要做出科學發現還需要有科學的方法,這就是我們要談到的第二部分內容:科學成果的出現過程。

很多人會認為,偉大的科學成果是某個天才突發靈感、一拍腦袋就做出來了;但華先生告訴我們: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任何一個偉大科學成果的出現,都是漫長而艱苦的;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要進行長期的積累和思考,並經過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才有可能做出一項意義較大的成果。而且,對任何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來講,他所嘗試研究的課題裡最終失敗的總是遠遠多於最終成功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科學研究的過程也是符合普遍規律的,在這一點上科學研究與其他人類活動並無不同。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重要的數學猜想了。對這些重要猜想的證明,往往需要全人類最優秀的數學家們共同努力幾百年之久,像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著名的「費馬最後猜想」的證明就花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一代代的數學家在前人進展的基礎上再做出自己的進展,才最終解決。這個過程和登山非常像,絕對不可能靠某個「天才」的一拍腦袋就一步登天。

在嘗試證明「費馬最後猜想」的人中還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數學王子」高斯;由於當時的數學工具的限制,最終高斯不僅未能證明這個猜想,而且也沒能做出有價值的進展。這充分證明,試圖依靠所謂的「天才」來做出優秀的科研成果是不可能的。

數學王子 高斯

下面就到了本書的重點,也就是本文要解讀的最後一部分內容:解密天才的真相。華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證明了一個真理:天才源於努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才數學家」華羅庚在小學和初一的時候竟然是個數學差生:小學數學勉強及格,初一數學乾脆直接不及格,經過補考才及格。這不是沒有依據的八卦,而是華羅庚先生自己在書中說的。對於別人說他是數學天才這件事,華先生直言不諱地說「在我身上是找不到天才的痕跡的」。

當然,如果數學一直很差,華羅庚先生肯定也成不了大數學家。那麼,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的呢?是在初二。從初二開始,他的數學成績就越來越好,直至後來成為偉大的數學家。

那麼,是什麼促成了這種巨大的轉變呢?是華先生突然變聰明了嗎?當然不是。用華先生書中自己的話說,初二的時候他認識到了「學習就是艱苦的勞動,只要刻苦鑽研,不怕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自認為「我的資質差些」的華先生從那時起決定「多用點時間來學習,別人只學一個小時,我就學兩個小時」。

那麼,這樣長期堅持的結果是什麼呢?華先生在書中也給出了答案:「經過長時期的勞動積累……在基本技巧爛熟之後,往往能夠一個鐘頭就看完一篇人家看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大家想一想,這不就是人們眼中天才的樣子嗎?那麼這種天才是怎麼來的,不也就不言自明了嗎?

「不怕困難,刻苦練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 —— 「天才數學家」華羅庚在書中說。

關於「天才源於努力」,筆者聽說過一個關於數學奧賽的故事:曾經有一位中國的奧賽國家隊隊員,他在剛進國家隊的時候總是考倒數第一;後來,這位隊員知恥而後勇,發奮努力,在經過了大量的練習以後,變得總是能考正數第一,令其他隊員不得不刮目相看。這充分說明了努力的決定性作用。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上個世紀初的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也是數學領域公認的「天才」。用英國數學家哈代的話來講,在消息閉塞、遠離主流數學界的印度,他「一個人孤獨地對抗著歐洲積累百年的智慧」。而拉馬努金的成就也與他超乎常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這位英年早逝的數學家在去世前4天還在痴迷於數學研究而忘記了吃飯,他的妻子只好在一邊餵他。

實際上,越是偉大的人物越不會吹噓自己是天才,反而會強調努力的重要性:

「數學王子」高斯就曾說過:「如果別人像我一樣深入而持久地思考數學的話,那麼他們也會做出同樣的發現。」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世界上幾乎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而「近代物理學之父」、微積分的發明人牛頓則說得更直白:「我並無特別過人的智慧,有的只是堅持不懈的思索精力而已。」

聽了這些偉大人物的名言,你還會迷信天才而輕視努力嗎?

愛因斯坦和他的質能方程

到這裡,《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這本書就為大家介紹完了,我們總結一下:

通過一系列的例子,華先生告訴我們,數學是中國人擅長的學科,我們有理由自信;而在科研方法方面,華先生則幫我們糾正了普遍的錯誤認識,告訴我們科學成果的出現不是靠拍腦袋,而是靠扎紮實實的努力;最後,華先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經歷,為我們解密了天才的真相,切切實實的向我們證明了「天才源於努力」的道理。

筆者認為華先生的這本書是值得反覆精讀的,我自己就反覆讀過至少3遍,每次都感覺受益頗豐。不管是哪個行業的人,細讀此書必將受益終生!

來源:博士大叔愛讀書頭條號,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環球物理立場。


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天才華羅庚的另一面
    抗戰期間,老數學家何魯在火爐重慶汗如雨下地審閱一本書稿,忍不住拍案叫絕,一再對人說:「此天才也!」書是華羅庚在1940年用八個月時間寫成的《堆壘素數論》,他這時三十歲。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在江蘇金壇縣的一個小市民家庭,父親華老祥以開雜貨店賣棉紗火柴為生。跟無所不知的學霸比,華羅庚小時候更像是學渣。
  •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是我非常崇拜的人物,他給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草根逆襲的勵志故事,通過自己堅持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的典範。他僅僅有初中文憑,憑藉著自己的勤勉自學,終於成為數學巨匠,並且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近代知名數學家華羅庚,教過數學天才陳景潤,竟只有初中文憑
    在高等數學領域有很多享譽全世界的數學大師,譬如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泰勒斯,來自德國的高斯,因物理成就而出名的牛頓,他們都是擅長數學的天才人物。那說到中國的數學大師,你會想起誰呢?想必十個人裡會有九個人提到相同的名字,沒錯,他就是華羅庚。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沒有社會為數學家的培養、成長及出路創造條件,出現數學家特別是出色的數學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數學家越來越成為社會化的產物。反過來,隨著數學社會化的增強,數學家在社會乃至政治生活中也會起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家的數量結構數學家是創造、傳播、應用數學知識的主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數學是數學家的個人創造,理解數學也要靠數學家的著作及講授,因此可以通過著作來識別數學家。
  • 印度數學天才:揚言心算比電腦還快10秒,華羅庚瞟了一眼:算錯了
    從小到大,老師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足以證明,努力是多麼重要,然而老師卻往往沒有告訴你下半句「但若是沒有這1%的靈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勞」,其實愛迪生想要表達的完整意思是,天賦有時候比努力重要得多。
  • 國家棟梁,數學天才,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
    人物簡介: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 印度天才少女,心算比電腦還快10秒,華羅庚看一眼質疑:結果不對
    這位數學家可以說是數學史上非常奇葩的一位數學家了,他的一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和正常人都會接受的高等數學教育,但是他就是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對數學的敏銳以及直覺推導出了連數學家都非常讚嘆的公式。後來父親就辭去了工作,帶著女兒全國巡演,靠著這樣的技能也掙了不少的錢,在此期間,女兒沒有受過太多正常的教育,但是她的數學程度也讓很多上過學的人望而卻步。
  • 華羅庚: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就像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所說: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由法國的比奈和他的學生所發明,他根據這套測驗的統計結果,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大多在85到115之間。基本符合以100為標準,15為標準差的正態分布,下圖是正態分布圖:根據上面的正態分布,可以分檔計算其佔比:既然智商是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在內的一種認知能力,那麼,這種認知能力就應該可以通過有效的訓練來提升,而絕非是一成不變的。
  •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嗎?
    設為星標,快速讀到最新文章。作者 | 武際可在許多介紹傑出人物的通俗著作和文章中,都說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靠自學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是當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慧眼識英雄」,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後來一舉成名。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 天才為何成群而來:數學家所看到的奇景
    偉大的天才總是上百年才出現一次,但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罕見的天才一旦出現,就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星空。這也使得「天才」這個詞,在被用來形容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的同時,也被用來形容數學家。但一流天賦和偉大天才的區別,也許在于震懾人心的天才,呈現出「仿佛來自虛空」、無中生有的創造力。天賦與人的結合,由於心性的不同,組合變幻出豐富的模樣;而數學這種天賦,由於它不斷追求向深處發展,使得學數學的人都有一種幾乎極致的專注。
  • 聰明在於學習 天才在於積累著名數學家,「教書匠」龔升
    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龔升是華羅庚先生的學生,我很早就想去拜訪他。初冬的一天,採訪終於成行。
  • 華羅庚不僅是數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他僅有初中文憑,他是半路出家的毛頭小子,他是自學成才的數學巨匠,直到去世前6個小時,都還站立在講臺上奮力演講!他是現代中國史上極具傳奇的人物。華羅庚不僅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數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
  •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值得所有人學習
    華羅庚先生,是家喻戶曉的數學天才。對於他來說,數學就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華羅庚先生從小就愛思考,完成小學和初中的學業後,因家境貧寒輟學。輟學之後,他在家一邊幫父親料理雜貨鋪,一邊學習。出國留學後,回歸祖國,為國家數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歷如此低的華羅庚,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數學天才的道路。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法國綜合工科學校柯西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代數、複變函數的微積分理論甚至是理論物理、光學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另外柯西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時對待年輕人的研究成果不夠重視,歐洲兩個短命的天才數學家都栽在柯西的手裡。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柯西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在當時動蕩的政治局勢中一直擔任公職。柯西在學生時代有個外號叫「苦瓜」,因為柯西平常總是不與其他人交流,即使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簡短,惜字如金,令人很難理解。
  • 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原標題: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之前英國評選出十位數學天才。認為他們的革命性發現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今天52數學網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10位天才數學家。
  • 「幽靈」天才 傳奇數學家納什
    「納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斷完善為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科學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生活中,常見的「價格戰博弈」「汙染博弈」「易自由與壁壘」這3種現象可以用來直觀地理解「納什均衡」。納什是一個天才數學家,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納什均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48年,納什來到普林斯頓大學,那一年他不到20歲。
  •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印度天才數學家拉瑪努金的傳奇故事,終於改編成電影,而且還是好萊塢、寶萊塢都同時搶拍,也終於,拉瑪努金謎一般的人生,首次在電影《天才無限家》,揭開了神秘面紗。
  • 「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
    【編者按】:  今天的人們並不理解,為什麼華羅庚會被稱作「人民的數學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