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為何成群而來:數學家所看到的奇景

2021-01-13 三聯生活周刊

偉大的天才總是上百年才出現一次,但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罕見的天才一旦出現,就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星空。

在荷蘭版畫大師M.C.Escher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對數學概念的形象表達



2017年11月,當我通過「新視野獎」初次知道張偉和惲之瑋,了解到他們富有創造性的數學合作工作,進而知道一個被稱為北大數學系「黃金一代」的數學家群體時,那個「為何在某個時代,天才會成群到來」的問題觸動了我。北大數學系00級的張偉、惲之瑋、袁新意、朱歆文還有李馳,以及在北大時與他們聯繫緊密的99級的許晨陽和劉若川、01級的肖梁等,在國際數學界已形成了一個相互合作、成果斐然的數學家群體,很受矚目。從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年級,成群出現這麼多一流的數學家,實屬罕見。


點擊以上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最美的數學」

基礎數學是一門對天賦要求極高的學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讓不具備這種天賦的人望而生畏。北大數學系在大二上學期結束開始分方向時,老師會提醒,通常「腦子裡存在一種物理結構」的人才來選基礎數學。數學天賦的存在和它的級別差異,使得北大數學系是大學裡專業成績分化最大的系。某種意義上,是數學選擇了它的追隨者,而不是相反。


加之數學是一門完全依賴於人自身最純粹的大腦機能進行探索的學科,這使得一流的數學研究介乎學問和藝術創造之間,總是在「靈感乍現」的時刻產生突破。這也使得「天才」這個詞,在被用來形容音樂家、藝術家、哲學家、和文學家的同時,也被用來形容數學家。但一流天賦和偉大天才的區別,也許在于震懾人心的天才,呈現出「仿佛來自虛空」、無中生有的創造力。天賦與人的結合,由於心性的不同,組合變幻出豐富的模樣;而數學這種天賦,由於它不斷追求向深處發展,使得學數學的人都有一種幾乎極致的專注。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偉/ 惲之瑋在他們的辦公室裡(蔡小川 攝)

這一期封面故事,我順著張偉和惲之瑋那個與大眾視野產生交集的「靈光乍現」時刻往回追溯,試圖理解那一刻到來之前他們的思維和精神世界所經歷的漫長旅途,進而理解這些創造性瞬間的意義。我也想探究具有天賦的人,如何同時在被天賦的聲音所召喚的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裡生活,這兩重世界有時並行不悖,有時卻充滿張力。

夢幻的透視空間,在形上學畫派創始人之一Giorgio de Chirico的作品中隨處可見

英國數學家G.H.哈代在《一個數學家的自白》裡曾經寫道,律師、政客和商人時常會覺得,追求學術生涯的人是那些謹小慎微,缺乏大志的人,關心的是舒適和安穩。對於數學來說,這個判斷是大錯特錯。一方面,對具有數學才能的人來說,現代社會充滿機會的誘惑,金融、計算機、網際網路,都是比數學研究更賺錢的行業;另一方面,數學家是一個極其冒險的職業,求得一份工作,幾乎仰仗於天賦和靈感的偶然眷顧。一位北大數學系某級專業成績第一名的畢業生告訴我,當年他之所以沒有選擇做職業數學家,正是因為從數學家的故事裡聽出了高風險性,他從而決定選擇金融——可見數學這個行業的風險性高於金融業。

在麻省理工學院2號樓數學系4層,在我走出電梯,經過惲之瑋的辦公室,然後經過L型的拐彎,走到L另一邊,經過他們99級師兄許晨陽的辦公室,到達張偉的辦公室的這段幾十來米長的距離裡,我意識到某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在四川大竹縣大樹村讀小學的張偉,在常州那條歷史深厚的青果巷宅院裡聽爺爺講聊齋的惲之瑋,以及有一位企業家父親的許晨陽在這裡相聚。數學天賦一路引領他們,但其中又充滿著命運的偶然性和人生的無常。也是這樣的力量,吸引著袁新意和朱歆文他們在美國這個數學世界的中心展開他們的各自旅程。


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朱歆文(上)/ 即將到麻省理工任教的,北大國際教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下)(蔡小川 攝)


現代數學已高度抽象和專業技術化,在很多領域過於超前應用。這使得它和近代數學不同,後者還與大眾生活密切聯繫,而前者已很難與大眾溝通。現代數學的每一個定義,都需要花很長時間一層層、一步步展開,最終才能回到古典數學的世界,普通人已很難再有耐心等待這個重新與現實世界發生聯繫的過程。惲之瑋告訴我,現代數學就像在公路上行駛的車流,每一個定義都是一輛汽車,汽車裡的每一個零件,才是與我們經驗世界發生直接聯繫的那些概念,而數學家就是駕駛汽車的人。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學生的數學題討論課(蔡小川 攝)

在採訪中,我開始意識到,高度抽象的閱讀和思維方式早已存在於他們頭腦中,使得他們能夠跟隨數學歷史的那些大跨越,一路走進當代。如果說一個數學定義可以展開為一本書的內容,我想像,每一個成熟的數學家腦中,都有一個虛擬圖書館的閱覽室。他們的大腦像一個圖書管理系統一樣,通過書名調度每本書,並按不同的分類法,將這些書在自己腦中組合排列。研究領域相距甚遠的數學家,依然可以互相去聽對方的報告,對他們來講,這大概就是去翻閱另一個閱覽室的館藏目錄。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助理教授袁新意在他的辦公室裡(蔡小川 攝)

在我第一次遇到張偉和惲之瑋的那次「突破獎」頒獎典禮上,一次晚宴,這個獎項的工作人員坐在我旁邊。他說,偉大的天才總是上百年才出現一次,但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罕見的天才一旦出現,就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星空。而中國的人口有13億,從概率上說,出現天才的可能性很高,也許下一個這樣的天才就是中國人。當我跟隨這一個個充滿天賦的「靈感時刻」的到來,經歷了漫長的跋涉和艱險的風景,我開始明白他所說的「概率」。當我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只是從數學與物理的龐然大廈裡,撿起了兩片全世界只有幾個人能懂的拼圖時,我開始明白,文明中微茫的璀璨那極致之美。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第四層走廊的休息空間(蔡小川 攝)


在寫作過程中,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可以理解的文字。感謝每一位我所採訪的人,他們努力用精彩的比喻和日常化的語言描述他們所做的數學,提供了極為耐心的幫助,從而讓我得以進入他們的數學世界,領略到他們所看到的奇景。


如果你還意猶未盡——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們請來封面大使吳軍與你聊一聊他心目中的數學之美。


▲點擊上圖,聽一聽吳軍談數學、創造力以及計算機科學。


吳軍博士的一番話是否啟發了你?你覺得數學在生活與工作中的作用是什麼?你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嗎?我們很想聽到你的聲音與故事。

關於本期封面故事,有任何想說的話,請積極留言。

精選留言將有機會刊發在下期雜誌的讀者留言區↓↓↓


| 封面故事 |

最美的數學:天才為何成群到來(蒲實)

行走於數學的風景中(蒲實)

20世紀傑出華人數學家(張從志)

數學所作的選擇(蒲實)

另一種哲學(蒲實)

建構近現代數學的人(張從志)

| 社會 |

熱點:村莊裡的性侵案:定案與「申冤」(楊璐)

熱點:迴避真相的村莊(王海燕)

熱點:北京叫停互助獻血:血液病人遭遇血荒(王珊)

逝者:饒宗頤:沒有孤獨不能做學問(艾江濤)

逝者:「立體」的學問(傅婷婷)

| 經濟 |

| 文化 |

| 專欄 |

邢海洋:「獨角獸」要回歸

袁越:北極發燒了

卜鍵:在左岸築城

張斌:比約根的1.36萬小時磨礪

宋曉軍:也許這兩則信息比國防預算更重要

朱偉:格非:文學的邀約(6)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最美的數學」

相關焦點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長期以來,數學只是少數數學家能創造、理解、欣賞乃至學會的知識和技能,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於數學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高、越來越深.這勢必導致數學的專業化、數學的職業化,也就是要求有一定數量的人專門搞數學,而且隨著數學領域的擴大越來越專、越來越精,職業數學家應運而生.數學家不再是少數天才的偶然湧現,而是植根於社會土壤之中。
  • 天才數學家證明了神的真實存在
    1913年,一個冬日的清晨,劍橋大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世界最頂尖的數學家哈代像往常一樣坐在大廳裡邊吃早飯,在桌子上擱著一個貼著印度的郵票大信封。上面寫著「馬德拉斯。誰也想像不到,打開信封之後,哈代竟然發現了一個如神般的數學天才。
  • 德國天才數學家——黎曼
    德國天才數學家——黎曼1、德國天才數學家,1826年—1866年,啟發愛因斯坦的巨人之一。3、1840年黎曼進入中學學習,自學了瑞士數學家歐拉、法國數學家勒讓德等人的數學著作,用6天時間系統研究了勒讓德的名著《數論》。4、1846年黎曼遵從父親意願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哲學和神學,後改學數學,師從數學王子—高斯。
  • 【物理教育】自學成才的天才數學家華羅庚,為你解密天才的真相!
    出身貧寒的他在父親的小店裡自學成才,最終成為一代數論大師,寫出了《堆壘素數論》等世界級水準的數學著作,被數學界公認為「天才數學家」。其得意弟子陳景潤也在其悉心指導下成為世界級數學大家。數學大師 華羅庚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就是華羅庚先生親筆所著。在此書中,這位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向我們揭示了「天才」的真相。
  • 「幽靈」天才 傳奇數學家納什
    這篇論文所探討的問題後來也被稱為「納什均衡」。「納什均衡」首先是指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衝突,各人追求利己行為而導致的最終結局,也是對所有人都不利的結局;其次,「納什均衡」是一種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現實中非合作的情況要比合作情況普遍。「納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斷完善為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科學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也被稱為「納什均衡」「納什均衡」首先是指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衝突,追求私利行為所導致的最終結果也對所有人都不利;其次,「納什均衡」是一種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現實中,非合作情境比合作情境更常見。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也被稱為「納什均衡」「納什均衡」首先是指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的衝突,追求私利行為所導致的最終結果也對所有人都不利;其次,「納什均衡」是一種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現實中,非合作情境比合作情境更常見。納什均衡理論的出現和完善,為博弈論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科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原標題: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之前英國評選出十位數學天才。認為他們的革命性發現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今天52數學網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10位天才數學家。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有,比如畢業於北大的許晨陽,就是我國少有的天才數學家,只不過現在人在美國,成為我們為美國人做的「嫁衣裳」。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的天才數學家許晨陽,現39歲,主要從事代數幾何研究,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8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
  • 天才數學家認為平行線都會相交,因此被唾罵一生,結果發現是真理
    歷史上,還真的有一位俄國數學家,窮盡一生證明這個看似瘋狂的理論,有人說他是神經病,但是多年以後,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天才。那是在1826年的俄羅斯喀山,這位叫做羅巴切夫斯基的數學家發表了當時看上去古怪的演講。在那之前,他一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數學家,一直到這一次學術會議。在喀山的這次學術會議,有很多俄羅斯的數學家參加,他們都是大佬級人物。
  •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印度天才數學家拉瑪努金的傳奇故事,終於改編成電影,而且還是好萊塢、寶萊塢都同時搶拍,也終於,拉瑪努金謎一般的人生,首次在電影《天才無限家》,揭開了神秘面紗。
  • 被時代辜負的天才——21歲即去世的數學家伽羅瓦
    第二天,這位智力值滿點幸運值為零的年輕人,死在了決鬥現場,但是他在黎明前絕望的最後時刻寫下的東西,一勞永逸地發現了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幾個世紀的謎團的答案:在什麼條件下一個方程有解?」        他就是數學天才伽羅瓦。
  • 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向清華學子敞開心扉
     8月27日下午,高等研究中心中庭。30位來自數學系、力學系和經管學院的清華學子,靜候著美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到來。 此次來北京參加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約翰·納什,在參觀了美麗的清華園後出現了。雖然今年已經75歲,但他高高的前額、有點突出的耳朵、線條筆挺的鼻子加上小巧的下巴,不由讓人聯想到電影《美麗心靈》中那個英俊而又古怪的主人公。影片中的數學家一生為精神分裂症所困擾,歷經人生苦難,最終在妻子的幫助下摘取科學桂冠。這是一個愛心呵護天才的傳奇故事,更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柯西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在當時動蕩的政治局勢中一直擔任公職。柯西在學生時代有個外號叫&34;,因為柯西平常總是不與其他人交流,即使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簡短,惜字如金,令人很難理解。他的同學們認為與這種人交流時很痛苦的,於是給他起了個綽號叫&34;也正是因為柯西的這種性格,在學生時代時柯西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只有一群嫉妒他才能的人。
  • 柯西:法國數學家,科學院為他修改規則,卻毀掉兩名天才數學家
    柯西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親在當時動蕩的政治局勢中一直擔任公職。柯西在學生時代有個外號叫「苦瓜」,因為柯西平常總是不與其他人交流,即使同別人說話也是十分簡短,惜字如金,令人很難理解。
  • 天才數學家智商有多高?看完這三位數學家的事跡,才知天才的恐怖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任何社會進步背後都有數學這門學科的影子,而一些頂級數學家更是將數學的發展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時有些研究成果,甚至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在相關數學領域都是無比超前的。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位頂級數學家。
  • 阿基米德的天才——他憑什麼被評為最偉大的數學家?
    出生於蘇格蘭的數學家埃裡克·坦普爾·貝爾在他廣受歡迎的數學史著作《數學人》中寫道: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數學家中,阿基米德(Archimedes)一定榜上有名。另外兩個常與他聯繫在一起的是牛頓和高斯。有些人考慮到這些巨人所生活的時代中數學和物理科學相對落後,並根據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評價他們的成就,他們會把阿基米德放在第一位。——貝爾圖1: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多梅尼科·費迪創作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誰?
  • 盤點史上少年天才數學家,腦子這麼好還特別勤奮
    △ 歐拉(Leonhard Euler , 1707 - 1783)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
  • 世界十大天才數學家之佩雷爾曼
    他的同學葉卡捷琳娜回憶道:「我們小學有個傳統,好學生要幫助差學生。老師把成績最差的一個同學分給了他。也就是半年時間,他硬是把那個男孩子從『二分生』變成了『五分生』」。1982年,佩雷爾曼進入聖彼得堡第239中學學習,這是一所頗具數學和物理教學特色的學校。入學才三個月,他就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了金獎。當時,這個16歲的少年天才得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分———滿分42分。
  • 天才華裔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 國內數學界拒發表看法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教授表示,他只是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漸進的發展,但並不是關鍵性的突破,並拒絕了大部分報紙的採訪要求,」陶哲軒目前任教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媒體聯絡人對本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