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2021-01-13 柴巍老師

哲學與心理系列之二十九:

感謝您持續的關注!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

尼採

這源自於尼採認為基督教是弱者的思想,所謂的道德都是在保護弱者,這與他所講的強力意志背道而馳,這為後來的反猶太主義埋下了禍根。他認為基督教壓抑了人的本能,要解放心靈必須去除上帝,建立以人的意志為主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展現出人的意志。

尼採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不必對歷史過於注意,所以他批判所有的理性哲學,他說他的哲學就是要對所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但強者與弱者的劃分帶有明顯的對立性,尼採剛剛否定了基督教的偽世界,馬上就親手建立了一個新的對立世界。

他不相信感性的體驗,他認為之前的哲學家忽略了事物的偶然性和變化性,忽略了事物發展的過程以及利用語言來混淆視聽。

只是對於理性,並不能像尼採一樣通通打死,這樣就會過猶不及,因為理性同樣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

他說自己是徹底的虛無主義者,世界上沒有真理、沒有終極的價值和意義,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的產物。虛無主義的壞處是否定一切,對什麼都消極對待,根本無法形成個人價值,也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反之則可以引發反思,找到新的價值和意義,促進人類的發展。

他同叔本華一樣,認為人類處於永恆的痛苦之中,但他認為痛苦可以使人得到超越,而人類的目標是成為超人,即擁有強力意志、可以完美地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但人卻沒有充分的自由意志。

當然人生如果沒有痛苦,就不會想辦法從痛苦中逃離,因此有時痛苦確實能使人獲得成長,這種成長主要源自於承受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而痛苦的強度,則會影響未來對於痛苦的感受,當強度不斷遞減時,雖然也有痛苦,但會被人忽略。有時也不要過分強調痛苦的價值,人生不需要為了成長而去自找苦吃。

而人生中誰又能完美掌握自己的命運呢?人生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並非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來發展,而且人類是個群體,每個人都是群體中的一份子,人與人之間的命運是相互關聯的,人類的發展也是交互的,利益是互通的,即使想要掌握命運,也需要依靠群體的力量,否則也是孤掌難鳴。

尼採說強力意志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人生的意義。

不可否認意志確實可以激發人的能動性,能夠使人為他人所不能為。意志可以驅散恐懼和懦弱,展現出更強的目標性,讓人忽略掉過程中的痛苦與煎熬,勇敢地面對一切挑戰,創造出想像中的未來。只是意志需要與人類整體掛鈎,需要從利益群體的角度出發,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

理性的特徵是冷靜、精確、邏輯、生硬、節制,強力意志的特徵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躍、爭鬥。強力意志源於生命,歸於生命,它就是現實的人生,人生雖然短暫,只要具有強力意志,創造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改變不平等的現實,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理性和意志就猶如事物的一體兩面,我們需要將兩者結合,不要過於偏頗。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意志的展現,而政委趙剛則是理性的展現,倆者的組合堪稱完美,當趙剛不在時,李雲龍就會捅婁子,而趙剛沒有了李雲龍,就會因為過於理性而嫉惡如仇,自我壓抑,只有和李雲龍在一起時才能放縱一下。

尼採認為歷史是由強者創造,他們註定要統治弱者,人生的目的就是實現強力意志,擴張自我,成為駕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價值,應當藐視一切傳統道德價值,為所欲為,通過奴役弱者、群盲來實現自我。

希特勒創造的帝國叫德意志帝國,以德國的意志來統治世界,希特勒和墨索裡尼都自稱是尼採的忠粉,當然他們只是為了宣揚自己的理念而歪曲了尼採的學說,而喪失理智的強力意志就是災難。

群體往往易受感染,輕信盲目且缺乏理性,很容易被一些暗示引發出情緒,這些被引發出的情緒就像傳染病,迅速的傳染許多人。

大多數人都缺乏理性的分辨力,而鼓吹者則通過不斷的暗示、不斷的重複、不斷的確認,信誓旦旦的誇大其詞,利用傳染的力量來製造夢想、樹立標杆,以口號來反覆誘導,並通過強權來建立服從,使群體不斷地歸於自己的掌控之中。

尼採不認同人人平等的觀念,因為每個人的素質不同、認知不同、觀念不同,所以不存在平等。這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平等不同,現在的平等指的是人格和公民權利的平等。

他認為道德是弱者約束強者的手段,使弱者可以藉此來獲得保護,用以抵禦強者的進攻,但他同時認為強者保護弱者是應該的事情。

他講人的精神境界有三種:駱駝、嬰兒和獅子,駱駝忍辱負重,被動的聽命於人或者命運的安排;嬰兒自我的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一切;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努力爭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尼採特別反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來,人們對待婦女的方式就是別忘了你的鞭子,這對於現今的女性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尼採的父親早亡,他從小就生活在女人堆裡,父親的缺失導致他缺乏男性榜樣,而成長中的經歷導致了他對女性的偏見,他戀愛失敗,一生未婚。

尼採認為人處於永恆的輪迴中,生命的形式是一個接著一個的不斷重複,沒有盡頭。妄想導致他飽受精神疾病的煎熬,45歲左右精神崩潰,到死之前都沒有恢復正常。

他說人和樹一樣,他愈求升到高處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處,向罪惡。

他說出生至今,你愛過什麼嗎?是什麼提升你的靈魂?是什麼支配你的靈魂,同時又令你喜悅?感謝您耐心的閱讀,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嗎?——尼採對生命的看法淺析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論自我超越》篇中說生命的秘密在於自我超越,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淺析。生命的範圍當然很廣,我相信尼採所指的生命主要是就動物包括人類而言的,因為動物的活動較植物更為劇烈,而他的生命學說的重要一條就是變動。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一種常見的思路是,尼採談論女性的部分,並不是在真正地談論現實中的男女,而是借男女性氣質來討論權力意志的問題,正如他也討論奴隸道德和主人道德,但這並不是說現實貴族社會中的奴隸和主人,而是以權力意志高下來區分主人和奴隸。因而,那些從現實政治的女性主義角度去批判尼採的人,和尼採的思想壓根不在同一個層次上。尼採恰恰一貫是反對本質主義的。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將本質與表象視為哲學中最重要的二元對立:現實世界是表象,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永恆本質只有在這表象的背後,在另一個世界才可尋得。既然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超越生命求真理,於是生命成為虛假表象的代名詞,只有非難作為表象的生命,才能走向作為本質的彼岸世界和終極真理。
  • 尼採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 新京報 - 好...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將本質與表象視為哲學中最重要的二元對立:現實世界是表象,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永恆本質只有在這表象的背後,在另一個世界才可尋得。既然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超越生命求真理,於是生命成為虛假表象的代名詞,只有非難作為表象的生命,才能走向作為本質的彼岸世界和終極真理。
  • 另一種生命意志:古代神話如何影響了西方文學?
    尼採早年信奉叔本華意志表象說(叔本華對人生持悲觀態度:世界是盲目的意志,人生是意志的現象,二者均無意義),後轉為強調個體的權力意志(尼採發現宇宙不斷產生又不斷毀滅個體生命的過程,足以印證生命乃權力意志的象徵)——權力意志本身極具破壞性,是非理性的力量,但無所謂善惡——恰恰相反,衰弱無力、缺乏生命意志,才是世上最大的惡(或偽善)。
  • 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在叔本華去世後五年,尼採在一個書店的角落無意看到了滿是塵土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是叔本華的經典作品,尼採隨手一番,就深深地被叔本華優美的文字和直擊人心的思想所吸引。叔本華的思想是對世界本質的探尋,更重要的是對人生本質的探尋,但是可惜叔本華只看到了人性悲觀的一面。如果說,叔本華是對生命意義的否定的話,那麼尼採就是對生命意義的肯定。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而尼採認為表面看,叔本華似乎並沒有超出康德哲學的範圍,其實他已對康德的先驗認識形式進行了兩個方面的改造:一是轉向了唯我論,另一方面轉向了非理牲的直觀。尼採覺得叔本華是以謝林、費希特關於非理性意志的和意志的直觀性為存根,確定自己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哲學。
  • 叔本華論生命的本質、意志、智慧和死亡的輪迴!
    生命是永恆的,但那只能是對於整體,單個個體生命是永遠無法做到永恆的,因為無論植物、動物,抑或高度發達的人類,其最終都會走向死亡,這是大自然早在數億萬年前就已規定好的。對於死亡、意志、智慧,以及生命的永恆性,我們一起看看大哲學家叔本華是如何看待的?
  • 揭秘哲學家尼採:求婚遭拒 終生未婚(圖)
    叔本華反對非道德主義和敵基督者,而尼採就是最大的敵基督者和不倦的非道德論者。叔本華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將我們從意志、欲望、獲取和痛苦之境解脫出來。」尼採反駁之:「不,藝術的價值在於成為生命意志的一種偉大的自我確證,成為生命的一種刺激,意志的一個喚起者。」叔本華說:「在經驗特殊性的面紗背後,存在著一個無時間性的實在王國。」
  • 書寫生命的哲學家尼採:寫作是思想和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尼採承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自身信念所預設視角的無知,將讓他們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來貫徹他們的意志,就此而言,無知於自身預設視角的「非真理」是煥發生命激情的一個重要條件。然而,在這種無知於預設視角的傾向中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即以「客觀性」的名義,將其效力具有高度個體化和地方化的真理,變成一種無視個體特質的差異,無差別地適用於所有人與所有時代的普遍道德律令。
  • G.梅裡奧 | 尼採、達爾文,和達爾文主義
    也正是在胡克斯那裡,尼採找到了對達爾文主義的批判,因為達爾文主義在環境適應中看到了演化的主要因素。正是從這一刻開始,尼採拋棄了以自我保存作為解釋原則,他發現了作為一切生命之原則的「權力意志」:「生命並非內在條件對外在條件的適應,而是權力意志,它從內部愈發馴服並吸納外在元素。」適應是純粹反應性的行為。從尼採的價值論來看,這一行為無法帶來力量的增強。
  • 尼採名言警句55則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48、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49、常常談論自己的人,往往只是為了隱藏自己。 ——尼採 《善惡的彼岸》50、沒有真理,只有解釋。51、當心!他一沉思,就立即準備好了一個謊言。
  • 尼採的科學批判
    尼採那裡有一門科學嗎?若有,是何種科學?這是在尼採研究領域頗多爭議的問題。本文試圖清理尼採的科學批判,特別是前期尼採對以蘇格拉底主義為標識的科學樂觀主義(理論文化)傳統的揭示,中期尼採主要在《快樂的科學》中形成的科學新理解,以及後期尼採對於「作為謊言的科學」的批判。本文認為,無論在哪個時期,尼採的科學批判始終致力於揭示歐洲科學或歐洲知識理想的柏拉圖主義哲學基礎。
  • 尼採:不安的靈魂,在追尋的路上
    災難和寵愛讓他形成了憂鬱、不安,甚至孤僻的性格,良好的教育也讓他過早地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尼採不是一個追隨大流的人。他很清醒,他一直在追尋。當他進入大學,他開始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這本書裡,他全然不顧當時學界的權威,以全新的視角看待藝術和生命。就如他的書名,尼採的「悲劇」開始了,他受到學界的抨擊,昔時好友也離他遠去。但是他毫不在乎。他甘於孤獨,只是為了尋找生命的終極價值。「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 對尼採來說,生命的終極問題是:你會跳舞嗎?
    他引入了一些特殊的概念,如自由精神、超人、永恆的輪迴、苦行的理想和對生命的肯定。他改變了立場,比如寫書支持作曲家理察·華格納和哲學家亞瑟·叔本華,但後來卻對這兩個人都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毫不奇怪,學者們對尼採的解釋千差萬別。比如,他是詩人還是哲學家?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尼採也只是認為酒神精神比日神精神重要而已,他主張的是釋放生命的本能,充分體現人生的價值,展現強力的意志,不要在現實已經很苦難的社會中再進一步壓抑自身。2積極人生態度尼採繼承了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但是卻有不同之處,提出了自己的強力意志,強力意志又稱為權利意志;強力意志可以理解為不是一般的意志,而是強大的力量,強大到具有支配力和統治力、爆發力。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尼採便是以系統分析和批判傳統的主體性形上學為己任,真正實現這一轉向的現代哲學家。儘管尼採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關於事物永遠流變和矛盾的觀點,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反對用「實體」的觀點思考問題的理論等等,但總的來說,尼採是黑格爾哲學特別是他的形上學的反對者。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寫道:「……而且人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形上學、宗教、道德、科學——這一切只不過是人力求藝術的意志、力求說謊的意志、力求逃避『真理』的意志、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怪胎而已」。因此,至少在前期和晚期的尼採那裡,科學都不是特別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尼採意在推進科學?說這話還得小心點呢。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在這種情況下,喚醒對生命的熱愛,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這正是尼採哲學的要義。他所倡導的酒神精神下的強力意志說,他對人性的理解以及所強調的「自我」的發現,都給處於迷茫中的人以啟發,引導我們去思考,去觸及生命的本質等一些看似深沉,實則對每個人都無比重要的東西。
  • 尼採: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採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思想家、語言學家、詩人、文化評論者、作曲家,代表作有《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權力意志》《論道德的譜系》《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等,尼採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對後代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後現代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尤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