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科學批判

2020-12-04 中國社會科學網
尼採的科學批判 ——兼論尼採的現象學

2016年10月14日 09:20 來源:《世界哲學》 作者:孫周興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On Nietzsche's Critique of Science,or a Reading of Nietzsche's Phenomenology

  作者簡介:孫周興,同濟大學哲學系

  原發信息:《世界哲學》(京)2016年第20162期 第50-60頁

  內容提要:尼採反科學嗎?尼採那裡有一門科學嗎?若有,是何種科學?這是在尼採研究領域頗多爭議的問題。本文試圖清理尼採的科學批判,特別是前期尼採對以蘇格拉底主義為標識的科學樂觀主義(理論文化)傳統的揭示,中期尼採主要在《快樂的科學》中形成的科學新理解,以及後期尼採對於「作為謊言的科學」的批判。本文認為,無論在哪個時期,尼採的科學批判始終致力於揭示歐洲科學或歐洲知識理想的柏拉圖主義哲學基礎。本文進一步分析了朗佩特對「尼採語文學」的重構,指出尼採中期和晚期哲學的現象學傾向,認為尼採在哲學批判、意識分析、個體言說等方面的思想努力,足以構成一種「尼採現象學」。

  關鍵詞:尼採哲學/科學批判/謊言/現象學

  我們在此是要討論尼採與科學,為此先得來限定一下「科學」的邊界,因為德語的「科學」(Wissenschaft)不是我們通常了解的science,前者比後者更廣義;前者總的說來更接近於希臘文的episteme(知識),而後者更接近於「自然科學」(Naturwissenschaft)。尼採是如何使用「科學」的?此公好古希臘,所以自然而然地會採納「科學」的古典意義,在此意義上的「科學」類同於「理論」(甚至接近於我們中文世界喜歡講的「學術」)——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就痛批「理論人」,後來也說過「科學人」;尼採又處身於「現代」,一個由「實證/實驗科學」和技術工業支配的時代,對現代性的啟蒙理性和科學精神深表警覺和懷疑。可見,尼採的「科學」概念是極為複雜的。

  無論如何,在人們通常的了解中,尼採向來被認為是反科學的或非科學的,特別是所謂「非理性主義」的代表。尼採給人的印象多半是:崇尚藝術和生命而反對宗教和科學,推崇本能而攻訐理性。正因此,以科學和邏輯為取向的哲學類型向來對尼採不屑一顧。英美主流哲學對尼採的接受史即證明這一點。這種情況要到20世紀後期才有改觀,特別是B.E.巴比契(B.E.Babich)的《尼採的科學哲學》(1994年)以及由柯亨(R.S.Cohen)與巴比契合編的《尼採與科學》(二卷本,1999年)的出版,標誌著尼採哲學真正為英美分析哲學傳統所接納了。(參見朱彥明,2007)

  尼採是否真的反科學,或者至少是非科學的呢?學界對此也不無爭議,比如當代美國學者朗佩特就對此持有異議,他把下列觀點視為他的《尼採與現時代》一書的基本論點:「尼採認識到現代科學所附帶的危險,並著手補救這些危險:補救的方法就是,更充分地理解自然,從而全新理解科學。」(朗佩特,2009:7)所以在朗佩特看來,尼採不反科學,不但不反,而且是提出了關於科學的新理解——尼採甚至是一位「推進科學」的「新哲人」。

  朗氏之說可為一家之言,然而在我看來未必中肯到位,而且頂多是切中了一個時期的尼採哲學。尤其在後期,尼採經常把「形上學」、「道德」、「宗教」與「科學」並舉,斥之為不同的「謊言形式」;其實這話同樣適合於《悲劇的誕生》時期的尼採。在尼採看來,為了相信生活,我們需要「謊言」,這是沒辦法的事,「人必須天生就是一個說謊者」,也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家」。尼採寫道:「……而且人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形上學、宗教、道德、科學——這一切只不過是人力求藝術的意志、力求說謊的意志、力求逃避『真理』的意志、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怪胎而已」。(尼採,2007b:905)因此,至少在前期和晚期的尼採那裡,科學都不是特別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尼採意在推進科學?說這話還得小心點呢。

  如若在上述意義上看待科學,把科學了解為「謊言形式」之一,我們就只好說,白紙黑字,尼採就是一個科學的批判者。不過,要說形上學、道德、宗教等是「謊言」,我們現代人似乎還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同情,而要說科學是「謊言」一種,則跟我們今天共享的常識已經差得太遠了,因為現在我們更願意把科學看作基本的求真方式(哪怕我們已經看到了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危害),而不是「撒謊」和「欺騙」的方式。那麼,怎樣來理解尼採思想中的作為「謊言」的科學呢?再有,中期尼採提出「快樂的科學」,這又是何種「科學」?「科學」何以「快樂」?「快樂的科學」的理想與作為「謊言」的科學是何關係?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這個解釋裡面最重要的三點:「解釋」「超善惡」和「鏡子」,傳達出尼採的形上學批判姿態,也就是他的「後哲學」「後宗教」「後種族主義」的立場。根據尼採的這個思路,我們可以看到他所謂的未來哲學,首先是一種科學批判,是一種哲學批判和宗教批判。
  • 尼採:理性成就冰冷的客觀知識,讓人失去人文精神
    在20世紀自然科學蓬勃發展的時期,尼採卻批判「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在當時「歷史學」等人文學科,「採取自然科學的方法,建立一種客觀化的方法,去研究人類活動。」活生生的人文學問,變成了冷冰冰、靜態、死寂的客觀知識了!
  • 尼採:好人都是軟弱的
    尼採哲學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時,20多歲的尼採有機會閱讀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思想受到了巨大的震顫,自此之後尼採哲學始終有著叔本華的一定的影子,不過在某些地方實現了突破,或者進行了改裝,或者進行一些微不足道的、不涉及根本問題的批判。
  • 南哲思享|劉懷玉:從單義到弱義的當代辯證法追問之路——以尼採與...
    從盧卡奇開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辯證法的真正生命力不在於它是一種普遍的物質世界的規律與科學,而在於它是一種對資本主義的顛倒或者說是物對人的統治的物化現象的革命。德勒茲是受尼採精神鼓舞的後康德主義者,他的批判能量即否定性的批判潛藏在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的「理論肥料」裡,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提煉出辯證法的真諦。對德勒茲而言,反黑格爾式的爭論剌激了他對尼採的研究。
  • G.梅裡奧 | 尼採、達爾文,和達爾文主義
    尼採甚至在那時決定,和他的朋友羅德(Rohde)一起,將餘生奉獻給自然科學。不過,尼採在巴塞爾獲得的語文學教席讓他遠離了這項計劃。在《瞧這個人》中,尼採回顧了他在巴塞爾的語文學生涯,他寫道:「我的科學知識儲備中完全缺少現實感,而『理想性』也並不等於惡魔!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在《權力意志》時期的一則筆記中,尼採在回顧《悲劇的誕生》時寫道:「在生理學上來推算,一個強大種族的沒落時代就是科學人這個類型在其中成熟的時代。對蘇格拉底的批判構成本書的重頭:蘇格拉底乃是悲劇的敵人,是那種魔力般的、預防性的藝術本能的消解者……」這是尼採晚年的表態,在此我們當然看不到上文朗佩特所講的狀況,而仍然是對《悲劇的誕生》時期形成的以蘇格拉底為代表的科學樂觀主義的批判態度的重申。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2020年10月15日是尼採誕辰176周年。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以及他對於女性的態度究竟如何?
  •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
    尼採:什麼樣的民族,能夠始終保持強大和繁榮?德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作曲家、評論家尼採,被魯迅稱之為「雄傑」,深受尼採思想影響的魯迅先生則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李大釗說尼採的思想是「最革命的」,郭沫若認為尼採的思想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意識中心」。正因為尼採反傳統、衝破思想禁錮的哲學觀點,和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反封建傳統的「主流」不謀而合,因此在該時期掀起了一場「尼採熱」,尼採的思想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 吳增定 |《敵基督者》: 尼採對西方文明的「價值重估」
    第一個階段是從《悲劇的誕生》到《不合時宜的觀察》,這是尼採的早期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世紀80年代的前五年,這是尼採思考和創作的巔峰時期。他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包括《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二卷)、《曙光》、《快樂的科學》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這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它也是尼採本人最看重的一本書。他在《瞧!這個人》中對這本書有過專門的評價。
  • 吳增定 | 《敵基督者》: 尼採對西方文明的「價值重估」
    第一個階段是從《悲劇的誕生》到《不合時宜的觀察》,這是尼採的早期階段;第二個階段是19世紀80年代的前五年,這是尼採思考和創作的巔峰時期。他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作品包括《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二卷)、《曙光》、《快樂的科學》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這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它也是尼採本人最看重的一本書。他在《瞧!這個人》中對這本書有過專門的評價。
  • 佛陀與尼採,兩者的哲學歸宿為什麼不同?
    尼採走的是碎片化思維,只管批判。佛陀有明確的目標,就是所謂的悟道,解救眾生;而尼採的出發點是批判,駁斥蘇格拉底、叔本華等,攻擊宗教對人的束縛現象。兩者不同的出發點,決定了彼此的探索思維,而明顯的結果是,一個能回歸,一個竭盡精力後崩潰。哲學,即邏輯思辨。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由於受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傳統影響,宣戰後的尼採內心中一直鼓蕩著一種懷疑與批判一切的浪漫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他以非凡的智慧和超常的勇氣完成了他詩化形式的著作《悲劇的誕生》。他信奉叔本華悲觀主義哲學思想,讚賞尼採的超人論。但作為信徒他尊奉的是叔本華主義,所以當尼採與和叔本華決裂後,華格納與尼採也隨之決裂。3,科學本身的問題:科學第一次被視為成問題的、可懷疑的東面。
  • 為什麼會受到自傲的尼採喜愛
    說到這樣一本書,人們把它譽為「萬經之王」,那就是包含了,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等的《道德經》。《道德經》對於我國的哲學,科學,宗教這些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同時,它也體現了我國的古代人對於世界和人生的態度。
  • 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他有很多名言,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他宣稱「上帝死了」,他批判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他說「要重估一切價值」,他提出了「超人哲學」等等,而這一切的背後,尼採哲學思想的本質是:探尋生命的意義。探尋生命什麼意義呢? 接下來,我通過兩個方面來分享尼採的思想和觀點。首先,尼採為什麼說上帝死了?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這個轉向,名之為「新尼採主義」也好,「尼採的復興」也好,雖然不是德勒茲一人的獨角戲,卻實實在在是以他與福柯為先導,為領唱的。德勒茲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談「批判」。頭一節便是「人文科學的改造」。這雄心勃勃的標題,說明德勒茲一早就懷抱鴻鵠之志,要依憑尼採來改造法國哲學甚至人文科學。一講批判,我們很自然會想到康德。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10、哲學要和時代、和政治保持距離, 批判和戰勝時代的弊病。11、人才出於貧寒家庭,蓮花開在死水。12、女人比男人了解小孩,但是男人比女人更像小孩。——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3、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當一個人不知道他的路還會把他引向何方的時候,他已經攀登得比任何時候更高了。
  • 尼採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 新京報 - 好...
    這個轉向,名之為「新尼採主義」也好,「尼採的復興」也好,雖然不是德勒茲一人的獨角戲,卻實實在在是以他與福柯為先導,為領唱的。 德勒茲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談「批判」。頭一節便是「人文科學的改造」。這雄心勃勃的標題,說明德勒茲一早就懷抱鴻鵠之志,要依憑尼採來改造法國哲學甚至人文科學。一講批判,我們很自然會想到康德。
  • 尼採:殺不死我的,會使我更強大
    按照很多人的預設,尼採可能是最不會安慰朋友的人,他說:「對於我所關心的人,我祝願他們受苦受難、孤寂悽涼、疾病纏身、受盡虐待、備嘗屈辱——我希望他們不得倖免於以下的體驗:深刻的自輕自賤、缺乏自信的折磨、一敗塗地的悲慘境地。」不管這段話是不是瘋話,反正尼採在最後的日子裡瘋了。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因為你跟實踐相結合後,就跟時代相結合了,就跟科學實驗相結合了,它有自己可以根據時代改進自己的能力。這是他最厲害的地方。當然他的唯物歷史主義觀點和經濟學原理的認識也都是不錯的。其論述過程和觀點,有理有據,這也是我們相信先哲們的原因。再來說說尼採,首先大家要知道,尼採的哲學受叔本華影響深遠。他們都是德系語言的哲學家,德國在歷史上產出的哲學家是最多的。
  • 尼採:一個天才與瘋子,哲學家與詩人!
    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他也是位詩人,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批判。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身為一個哲學家和詩人,他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