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到底要有哪些魅力?為什麼會受到自傲的尼採喜愛

2020-12-03 歷史sir123

說到這樣一本書,人們把它譽為「萬經之王」,那就是包含了,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等的《道德經》。

《道德經》對於我國的哲學,科學,宗教這些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同時,它也體現了我國的古代人對於世界和人生的態度。

對於《道德經》有這樣一個人這樣評價過它:《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那個人就是尼採,說到尼採這個人,大家或許有的並不熟悉他。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

說到這個人,尼採可以算得上是魯迅,梁啓超等人的精神導師。魯迅曾這樣評價過他:「若夫尼佉,斯個人主義之至雄傑者矣。」

在很多人的眼裡,尼採可以說是是不折不扣的思想瘋子,有人說他很狂傲,因為他把自己比作「太陽」。

但不管怎麼說:尼採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

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採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對於尼採,在那個時候尼採的作品可以說得上是不被認可的,因為思想的太過超前,他的作品迎來人們的批判,有人說他的作品,太過於虛無,不切實際

或許是思想的超前,看過了時間的眾多,一直不被人認可的尼採,瘋掉了,生命中最後的十年,從瘋人院裡度過,無不讓人惋惜。

尼採的人生或許有種說不出的哀傷,但是尼採在沒有瘋掉之前,他可以說是個極其自負自大的人。他從不把任何一個人放在眼裡。

自己為太陽的尼採,認為自己有超人的強力意志,他對於像蘇格拉底,達爾文這些人,基本可以說是噴了個遍,但就是這樣的他。

卻唯獨對於《道德經》這本書很是敬仰,這兩人可以說是差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尼採,對於一個謙虛,不爭不搶的人,如此靜養,著實讓人感到震驚。

也許這就是《道德經》的魅力所在,道德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格守信用,

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每一個人,都是寂寞的,或許我們看到尼採的張揚,自傲,或許這只是表面,尼採內心的善良或許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

《道德經》裡的一些東西或許觸發了尼採心中的柔軟,或許尼採,最後被關進瘋人院之前鮑助理一匹,被人女帶的嗎,或許是他看見了這匹馬,想到了不被世人認可的自己。所以忍不住的衝動抱住了那匹馬,讓人不無嘆息。

我們不妨在空閒的時間,讀一本道德經,就像尼採所說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經》不只是哲學,更多的是老子自己在講自己是如何體驗「道」的,「道」體驗起來像什麼。簡言之。

老子說:他通過靜坐觀想,達到了一種更高的意識維度,體驗到了更基本的存在本體,這種體驗是超越唯物、唯心二元論的

從裡面學習新的知識,領悟人生的道理,全書現在只需要59元。或許這是我們三天的飯錢。

但不管怎麼說,用這三頓飯錢,換我們心靈上的學習,不是很值得的嘛,如果你擔心看不懂,全書都有譯文加注釋,很值得收藏哦!

相關焦點

  •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他有很多名言,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他宣稱「上帝死了」,他批判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他說「要重估一切價值」,他提出了「超人哲學」等等,而這一切的背後,尼採哲學思想的本質是:探尋生命的意義。探尋生命什麼意義呢? 接下來,我通過兩個方面來分享尼採的思想和觀點。首先,尼採為什麼說上帝死了?
  • 尼採:一個腐敗的社會,一般有哪些特徵
    尼採,這位享譽全球的德國哲學家及思想家一生都在思考著他的人生,他的生活,他批判傳統道德,是一位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他認為上帝該殺,如果沒有上帝,那麼人類會得到無限的機會。與此同時,他也批判現代理性,他認為哲學家都缺乏歷史感。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那到底我們該相信理性主義還是經驗主義呢?到現在你還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沒有認真。非黑即白的哲學歷史應該成為過去,哲學問題要在生活中去回答,要在「遊戲」中去理解遊戲。理性是存在的,經驗是存在的,純理性的批判是不存在的!這意味著經驗和理性也是相互依存的,你要相信它們,要辯證的去看,而不是其中一個。
  • 愛因斯坦的書架上有本《道德經》
    只要讀一讀歐美那些拜服在老子腳下並受到老子「點撥」的哲學界、科學界、政界大咖們讀了《道德經》之後所發的「讀後感」,你就會知道老子在國外有多火。尼採,這位宣稱「上帝已死」、把基督教批得體無完膚的哲學「狂人」驚嘆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也是老子的粉絲。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老子遂留下歷史上著名的五千言——《道德經》。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了這段歷史。第三句話:《道德經》都講了哪些內容?《道德經》論述了「道」與「德」。「道」是指宇宙存在的道理,自然天地運行的道理。這裡的「道」也是生存於天地間的人修身養性所需要遵循的道理。
  • 尼採到底是個幹啥的?
    說尼採是雞湯導師,別不信,大家可以搜一下,搜出來的文章基本都是:《尼採箴言:把人性看得透透的》《尼採的這十句話,藏著人生必備的智慧》《看懂了尼採,也就看懂了人生》……估計尼採看到這些東西,內心應該也掛不住了,拜託,自己是哲學家,很要臉的好不好?哲學家被當成雞湯狗,這跟要臉的公號博主被當成印度人有啥差別?
  • 老子最「水」的《道德經》,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水」的品質
    老子的《道德經》中特別推崇「水」的精神,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水,那麼水到底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呢?一、甘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在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寫道:「……而且人確實也是一位藝術家:形上學、宗教、道德、科學——這一切只不過是人力求藝術的意志、力求說謊的意志、力求逃避『真理』的意志、力求否定『真理』的意志的怪胎而已」。因此,至少在前期和晚期的尼採那裡,科學都不是特別受到肯定和讚揚的。尼採意在推進科學?說這話還得小心點呢。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為什麼領導者被稱為「領袖」?看《道德經》,才知道老子說的真對
    但是與其他文化哲學經典如《論語》、《孟子》、《荀子》等不同,《道德經》尤其受一些政治人物或企業領導者的喜愛。封建王朝時期,諸多帝王都對這部書有濃厚的興趣,像唐玄宗、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順治這些皇帝都是曾給《道德經》做過注釋的,這也更加增大了這部書的知名度。
  • 《道德經》前言
    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是寫於2000多年之前,由手寫傳抄得以流傳,難免有被改動,或者錯寫,漏寫的地方,這也就導致今天流傳於世的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據說僅國內的《道德經》譯註本不下千種,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比較有影響力的,就是三個版本:王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甲乙本,以及郭店出土的楚簡本。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但孫周興老師卻認為,尼採的哲學具有未來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當下的人類困境。人類的未來會成為技術的奴僕嗎?技術會統治一切嗎?孫周興老師的哲學思考,一定會對你我有所啟發。以下為孫周興老師演講正文:大家好,我是孫周興。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討論的是「尼採與未來哲學的可能性」,這個論題是我這幾年一個重點研究的課題。
  •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道德經》?深入研究道德經後,看出一身冷汗
    思想上有墨家、道家、心學等。技術上有四大發明和各種領先世界的各種手工業技術……除了歷代帝王對工匠和思想家的斬殺,比如每次修皇陵為了滅口,就要死多少能人?還有就是好的東西影響了……自然會被當權者剷除。但作者認為最可怕的還是喜歡神化自我,從孔子到道德經,從關羽到武術,明明是一個人,一家學術,幹嘛非要將他們封為神明呢?而道德經裡,到底講了什麼?
  • 尼採:理性成就冰冷的客觀知識,讓人失去人文精神
    尼採甚至認為:實無絕對客觀之真理!古希臘之悲劇美學,也因只崇尚理性,被摧毀了。在教育上,尼採毫不留情的批判「教育者」。如「大衛·史特勞斯」,因借客觀科學方法,研撰《耶穌生平》而在當時頗有名氣。然其為人膽怯、欠缺完整人格!尼採稱他為「教育庸人」,雖才華一流,稱不上教育家。
  • 尼採的科學批判
    尼採那裡有一門科學嗎?若有,是何種科學?這是在尼採研究領域頗多爭議的問題。本文試圖清理尼採的科學批判,特別是前期尼採對以蘇格拉底主義為標識的科學樂觀主義(理論文化)傳統的揭示,中期尼採主要在《快樂的科學》中形成的科學新理解,以及後期尼採對於「作為謊言的科學」的批判。本文認為,無論在哪個時期,尼採的科學批判始終致力於揭示歐洲科學或歐洲知識理想的柏拉圖主義哲學基礎。
  • 為什麼教科書裡很少講《道德經》,社會也不提倡老莊思想?
    為什麼教科書裡很少講《道德經》,社會也不提倡老莊思想?《道德經》對我國的文化有何影響?《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思想是高深的唯物主義觀點,也是辯證的哲學理論。對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而《道德經》又被稱為萬經之王。其實不僅是教科書,就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道德經的影子,只是很少有大片段的描述罷了。
  • 吳增定 |《敵基督者》: 尼採對西方文明的「價值重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還是在人身上。說到底,我們都是有限的個人。我們都知道,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萬物都是有限的,都是終有一死的。出於生存和安全的本能需要,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更真實和永恆的東西存在;它不是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而是在彼岸,是一個彼岸世界。這個彼岸世界就是道德世界,或者說,就是上帝。實際上,尼採揭示出了我們作為人的自相矛盾之處。
  • 吳增定 | 《敵基督者》: 尼採對西方文明的「價值重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還是在人身上。說到底,我們都是有限的個人。我們都知道,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萬物都是有限的,都是終有一死的。出於生存和安全的本能需要,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更真實和永恆的東西存在;它不是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而是在彼岸,是一個彼岸世界。這個彼岸世界就是道德世界,或者說,就是上帝。實際上,尼採揭示出了我們作為人的自相矛盾之處。
  • 尼採:沒有自我意識覺醒,人就會自願淪為奴隸
    所以,當一個人的精神處於駱駝這一階段時,就意味著他會被動的、不知不覺地接受所有外界的標準,包括傳統道德觀、主流價值觀、父母的命令、師長的要求、周圍人的建議,並被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綁住。 比如︰「已經三十歲了,應該結婚了」;「人家都有小孩了,你也該生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