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2021-01-09 道家智慧養生堂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

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把多個層面的道混在一起,就會進入這種狀態,就是搞不清老子講的道到底什麼,這是很多人在講道德經的時候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不同層面的道有意無意的給搞混了。

老子講的道主要有如下四層涵義:一個指的是宇宙的本體,一各是指創造宇宙的神秘力量,三是指掌控萬事萬物的運轉的力量,四是指萬事萬物在其自身層面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也是道。比如人類社會運作規律就叫人之道。

第4個層面的道主要是各種規律,人們就比較容易理解、容易觀察、掌握和運用,前三個層面的道,由於人們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理解,卻又能感受到其強大而又神秘力量的存在,所以就被很多人理解為玄之又玄了。

道德經所講的天之道,主要是指前三個層面的道,以及宇宙的和天地運行規律,是對應人之道而言的。我們今天就重點講講兩者的關係,老子認為天之道是在人世間之上存在的一種力量,這個力量我們看不到它,但它卻掌控著整個世界的運轉,甚至先於我們這個世界而存在。

這種力量存在嗎?

這種力量就是道,這個道說的是什麼?是我們宇宙之先的東西,這個力量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法清楚的描述它,這就是老子所指的「天之道」。

那麼「道」這個力量存在不存在?其實我們上了年紀的人,都逐漸的有這個感覺,什麼感覺?就是我們頭頂之上可能真有什麼力量在支配我們的命運。

比如說大家會說我們舉頭三尺有什麼神明,那麼這神明您見過嗎?哪位朋友給他發過微信,哪位朋友給他打過交道,這些我們沒看到他,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存在,有些時候好多事就仿佛安排好了一樣。

所以我們會感覺「道」有這個力量,甚至有的人會這麼說,我們所有的神話,所有的宗教都是利用了這個力量給他形象化,變成了各種神話故事。

那麼可能在西方是金頭髮的,對吧,他是必然的,在東方它是就是黑髮,象哪個二郎神那樣的,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神明的形象,但是有可能他們用的都是一個力量,那麼這個力量存在不存在?我們不多講,但是很多有大成就的人是相信他是存在的。

其實這種力量是宇宙意識

比如說道盛和夫,這位日本的企業家,他的書一開始他都要這麼講,講什麼?他說有個力量叫宇宙意志,這個宇宙一直在那,各位,那麼你按照它去做事,你尊敬它,那麼它就會加持你,他相信有這個力量,好多有成就人都是相信的。

曾國藩在早年的時候不相信,只相信什麼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自己,但是曾國藩到晚年了,也開始相信了,他說有些事,天定的不要強求,不可強行去做。

所以很多人會到了一定年齡後才相信的,老子說的道,他有一些品性,那麼這些品性我們如果學習了才可以做聖人之道,聖人之道是什麼?有道者老子叫聖人,老子的裡邊的聖人絕對不是說我們這個做文化的這個聖人,而是指有道的人叫聖人。

那麼聖人之道就是有道者的法則,就是一定要效法天之道,你明白天之道是怎麼運行的,然後你再制定人世間的法則,在領悟天道和人道之間的法則,你才能做好領導,這是老子講道德經的一個結構。

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日本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把這個過程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做「敬天愛人」什麼是敬天愛人,就是首先要遵守天道,敬畏天道,在這個基礎上再行人道,再去愛人,

那麼這個時候你是在行聖人道了,可如果你離開天之道,你就講聖人之道,您就會越講越歪,都把聖人道給講偏了,可是這個歪曲了老子的思想,所以大家記住了這個尊崇天之道,觀察他的特點,然後來制定聖人之道,是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是解開道德經運用的一把鑰匙。

什麼是領導者法則

明白這個以後我們才能領悟什麼是領導者法則,這是道德經的一個大秘密,那麼歷朝歷代很多學者,他們把這個兩者分開了,結果一個講的神秘,越講越玄,最後就講成修煉法術了。一個講得很世俗很人性,進入到倫理學的範疇了,最後就跟道沒關係了。我們覺得這都是偏離道德經的本意了。

實際上就是我們按照天之道去制定聖人之道,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道德經,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天之道的內容,希望這個內容能帶給大家一些啟迪。

好了,今天道德經就講到這裡,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呢,請關注我,我們下次再見。

作者:道家智慧養生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收藏。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泰勒-本沙哈《幸福超越完美》:「極力推崇老子的順其自然,並建議中國所有的學校、企業人員都應該好好讀讀老子《道德經》」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愛因斯坦家裡的一個書架上發現了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德文版老子《道德經》美國好萊塢影星莎朗.史東憑著老子《道德經》走出了離婚陰影
  • 《道德經》前言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言》,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德經》,下篇為《道經》,不分章,後改為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從第三十八章開始為《德經》,總共81章。因此,註解不能陷入論文解字,摳字眼的誤區,正確的做法只能是不同的版本之間相互印證除錯,從大處著眼,重在弄清楚和理解老子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和整體文意。2000多年來,道德經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讀《道德經》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因此,該階段的許多譯者將《道德經》看作一部宗教思想作品,他們的翻譯或滲入過多宗教因素,或因為語言不通而謬誤百出,或僅是曇花一現之作,但這些水準參差不齊的譯本卻奠定了《道德經》和老子學說在德語世界傳播的重要基礎。1888年在柏林出版的由弗裡德裡希·威廉·諾阿克翻譯的《老子的道德經》便是早期質量欠佳的譯本之一。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老子的《道德經》中,將宇宙稱為天地,將宇宙萬物稱為天地萬物。道就是萬物之母,它優先在天地存在,並且還生出了天地萬物。因此,老子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老子天道觀念的哲學意義與《道德經》一書的宗旨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同意老子的意見,接受老子的邏輯和論證,承認在天地萬物之外還存著一個所謂自在地道的這麼一個事實,那麼天道必將是無為的。有了這樣一個所謂的「自明」前提,德無為才能作為一個必然的結論被推論出來。 在《道德經》體系中,老子並沒有解決道是什麼的問題,由於老子無為的概念,這個問題在邏輯上是不可能被解決的。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道德經」的「道」字理論與宇宙多維空間理論不謀而合
    一、「道」字詳解《道德經》裡的「道」字隨處可見,從其所表達的意義大致分為四種:第一種:名詞,宇宙多維空間的意思,即陰性世界。如天道。第二種:名詞,道德之意,指人的思想行為(素養、品性、品質)。如人道。第三種:名詞,是統領之意,指方向、方法和手段。如王道第四種:動詞:說或講的意思。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讓《道德經》不再「高冷」範兒《齊善鴻講道德經》新書上市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說起老子和《道德經》,世界上無數人心懷敬仰和嚮往,它們不僅在中國,更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然而,《道德經》的難度也和它的盛譽一樣知名,經常勸退普通讀者。如何輕鬆學到《道德經》的精髓?
  • 《道德經》作者老子遺留的四大謎團:竟困惑後人千百年
    這些古籍就是古文明的大海,一個見過大海的人,一般不會被一條小河迷惑,春秋亂世不會永遠。在管理閱讀中老子一定受這些古籍啟發,《道德經》思想表述一定是繼承這些古籍智慧的結果。關令尹喜來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老子就留下了千古名作《道德經》。書寫得真是太棒了,有傳說關令尹喜看完就不想當官了想跟老子走遍天涯海角。後來看《道德經》的人鬧的動靜更大,形成道家派別,老子以祖師身份出現,完全是仙俠修行範兒。《道德經》通篇沒講什麼離群修真這類事,只講天地法則人生智慧,是被後人強拉進仙籍的。正如印度的釋伽摩尼同樣講的是人生宇宙智慧,而與後世人扭曲的佛法是不一樣的。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道德經》:老子在裡面到底說了什麼?分享10句話為你講解大概
    但是這玄而又玄的《道德經》,又讓很多人對道德經摸不著頭腦,不明白老子在書裡面說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0句話,看完你就大概明白,道德經在講什麼內容了。第一句話:《道德經》的來龍去脈《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計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計四十四章。
  • 《道德經》第一章,眾妙之門,宇宙的本源
    老子文化節玄妙的道,老子的方法教我們去體會老子的《道德經》開篇第一個字就是道,可見道的重要性,道統領全書,全書都是圍繞道進行深入論述。道是宇宙的本源及宇宙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或法規。《道德經》深妙的道,老子有方有方法領會。我們通常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及宇宙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或法規。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
  • 老子《道德經》中的宇宙生成論,暗含了構建多維空間的秘密?
    對宇宙未知的探索,估計從地球上第一個現代智人誕生就開始了,雖然無從考證,但人類有著天生的和本能的好奇心。日出日落鬥轉星移,隨著時光的流逝,人類對宇宙的了解總是一天比一天更多。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春秋時代,一位思想家和哲學家——老子,寫出了一部《道德經》,在這本書的第四十二章,老子寫下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說,這是中國古人最富含哲理的宇宙生成論。老子所說的一、二、三,是指「道」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創造宇宙萬物的過程。從表面上看,老子這句話的哲學性要勝過科學性,所以也幾乎沒有科學家會用心去解讀中國古人的這句話。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