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中,將宇宙稱為天地,將宇宙萬物稱為天地萬物。
道就是萬物之母,它優先在天地存在,並且還生出了天地萬物。
因此,老子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用一個字「無」來貫穿全篇,其實老子是想說,天地宇宙一開始都是混沌的,是沒有東西的,是虛無的,是空的。
只有「道」,所以把「道」稱為「無」,並認為「無」是宇宙的開始。世界也並非是無主之城,道就是世界的主宰。
而宇宙作為本體,其大無外,就是無,因為宇宙只有本體,沒有其他萬事萬物。
現代科學揭示,世界萬物是我們大腦對外界解析後呈現的像,即腦電波電訊號化學信號。
你覺得你看到東西,不是那真有東西,而是你大腦接收到光子投射到眼睛,視神經衝動發射電訊號,被大腦皮層(神經元)解析成「東西的像」。
所以,本體,和「被感知」。除了意識是真實的,被感知都是無。
而老子的答案,就是把說:天地之前是道先於它們而生,也是道生成了天地宇宙。
有了天地之後,就生出來的天地萬物,也就有了一定的秩序,而且這個秩序也不會誰能規定的,而是天然形成的,就像是萬有引力一般,本來就存在,只是需要時間以及我們來發現而已。
現在細細想來,這個說法其實是一個細思極恐的理論!!
在《道德經》裡,其不為大這一章中,老子又強調了道的準確含義。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老子開篇就說這一句話,他告訴我們,道是廣博無際的,他可以左右宇宙。
老子的道德經,寫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但是思想智慧卻如此的高深,竟然能勘破現代都看不破的宇宙大智慧。
怪不得老子被稱為中國古代超級智慧,偉大的東方哲學,中國至今的智慧思想都無法超越。
為什麼說,每天讀《道德經》的人,人生格局會更高?
5000字,81條,老子就把《道德經》就弄成了除《聖經》外翻譯語種最多、發行量最大的書籍。
司馬遷就曾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紀曉嵐也對《道德經》讚不絕口:「綜羅百代,廣博精微。」
就連魯迅先生也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不同的人讀《道德經》,也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習道德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領導力,曾國藩就是一個受益者。
任何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
因為道德經全書字字珠璣,因此非常深奧,讀不懂的人,覺得晦澀,讀起來更是一臉懵逼。
但就是因為這種深奧性,很多人都讀不懂,因此對道德經這本書,人們又愛又恨,因此,我推薦大家可以嘗試讀一下全注全譯圖解的版本的《道德經》。
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寫給後世的書。
不管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看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