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道德經?道德經被譽為最偉大的經典,人類智慧的巔峰,人類文明的王冠上的明珠,萬經之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有十本,第一本就是道德經,老子也被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作者之一。明朝的皇帝朱元璋評它為萬物之根,魯迅評為不讀道德經一書,不懂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更有世界文明史的作者說,除了道德經,當我們焚毀所有的書籍,仍能在道德經中找到智慧的摘要,評價高的如此過分。可是當咱們探討完量子力學和道德經的共同點後,也許這評價一點也不過分。

道德經怎麼來的
洋洋灑灑五千多字的道德經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據《史記》的記載,《道德經》是老子寫的,老子又名老聃,曾任周王室的藏書室館長,類似於今天的圖書館館長,據說老子在西去的路上時,有個叫尹喜的人每天早上觀天象,發現東方的天每天早上都變成紫色,紫氣是龍兆,修行的人能看出紫氣是有大人物經過。尹喜在紫氣越來越強的源頭找到一個鶴髮童顏的老者,於是就上前迎接,近前一看原來是崇拜已久的周朝的圖書館館長-老子,他就請老子寫一本書,就是這本《道德經》。

道德經中的宇宙
那麼道德經究竟講了些什麼?道德經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那何謂道?道就是道理,道是規則,道是常理,道是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道是宇宙,天地和人最本質的真理規律和實相,真理和實相隱藏於表象之下,一般人感知不到,人的感知系統邏輯顯意識感知到的東西都是表象上的東西,真理層面的東西更深一步,在心理學層面就是心層面感知到的東西,真理更深一步是實相,靈魂神明一類的東西,相當於量子物理層面的東西,接近於無的狀態,非常之深。
在《道德經》中老子採用了追溯法,從表象追溯到天地陰陽二種現象,由於這兩種能量元素的產生,宇宙才產生了規則,在這種規則和規律之下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當時誰會想到?在2500年後,當代的天文觀測和量子力學等技術才證明了老子所說的一部分事實。

儒釋道中的宇宙
中國有三大宗教,儒教講的是人能感受得到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很容易身體力行的,推崇的是重義,提倡守禮禮義,人們進取,爭取功名。儒家看到的宇宙是有形的世界,物質的世界。佛教講的以修心為主,講的是心境層面的東西,潛意識層面的東西,佛就是覺悟了的人,佛祖看到的是宇宙的終極。道教講的是心靈靈魂神明的層面,已經進入到無生萬有,篤行也是無,無為無所不為,不到了心靈神靈層面是很難理解的,講的就是深層潛意識的,已經看不到實體,叫無的東西。這就是道德經難懂的原因,它講的太深邃了,老子看到的是科學背後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實相和原動力,已經超越了宇宙天地陰陽太極。

量子力學中的宇宙
量子力學是距牛頓經典力學和相對論後的最前沿當代科學,這門嚴肅的科學出人意料的提出了一種平行宇宙的概念,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詮釋告訴我們,宇宙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相互作用和分裂,這些分裂的宇宙被稱為平行宇宙,例如,小編正在這個宇宙中寫文,而另一個宇宙中的小編並沒有寫文,在更多的宇宙中,也許沒有小編這個人,是不是很刺激,你肯定會問:這些平行宇宙是否真的存在?霍金曾說,宇宙和銀河系,地球及其一切事物都可以無中生有,這個世界上沒有上帝。

返回道德經
很多人都認同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現如今最前沿的量子力學的發展似乎已經非常接近科學的盡頭,其實宇宙從無到有的概念早在老子的道德經中就進行了闡述,只是兩千年後的量子物理證明了這個理論而已。宇宙浩浩蕩蕩,無邊無沿,僅僅靠科學是一條很艱難的路,靠玄學也許值得嘗試,道教靜坐初定,都是到中陰界,俗稱第四維度空間,在中陰界,能遇到不同維度、不同時代的靈魂,也就是說中陰界沒有時空概念。

所以宇宙是什麼,地球外面有什麼?它可以隨人類的意念變化而幻化。我們古代道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論,佛教講這是娑婆世界,一切有相即是無相。偉大的量子物理講,平行世界有個完全不一樣的你,宇宙從來就是無中生有。我們人類探索太空幾十年,發射了一系列的飛行器。我們發現越是探索宇宙越是廣闊。其實宇宙是無形的,宇宙源於人類的意念,你想像它有多大它即是多大。
所以,你認為道教,佛教和量子力學所討論的宇宙是一個宇宙嗎?它們眼中的無中生有是巧合嗎?這個問題咱們就討論到這裡了,覺得有用的請點個關注,我們下次見。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