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可以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可以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的名,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名。無,是天地的開端,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常從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常從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無和有這兩者,會同出而且不同的名稱而已。無和有也是同樣玄妙,幽昧深遠,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決竅。
玄妙的道,老子的方法教我們去體會
老子的《道德經》開篇第一個字就是道,可見道的重要性,道統領全書,全書都是圍繞道進行深入論述。道是宇宙的本源及宇宙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或法規。
宇宙有深奧的道,我們常懂的道必須去加深認識,它既可以用文字、語言能表達的道,但是,這不是永恆不變的道;我們把萬物加上名稱即名,方便我們記下,是有局限性的,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名。既然會變,老子老教我們通過無是天地的開端,有是萬物的的根源來論述。從無裡觀察奧妙,有中覺察它的訣竅。無和有是兩個不同的名稱,同樣是有幽昧深遠的變化。奇妙無比,是打開道中眾奧妙的總閥門。
老子的方法是從無和有入首,多觀察多思考。
深妙的道,老子有方有方法領會。
我們通常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及宇宙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律或法規。
宇宙幽昧深遠,文字、語言描述的名都不能永恆,永恆的道也是不能用文字、語言來描述,文字、語言描述有局限性。大道無形,大道無邊無際、幽昧深遠、無影無蹤;
我們身邊有道的存在,我們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感覺沒有,但是,它又實實在在地存在我們身邊。道無時無刻發生著變化,生生不息、永不息止、周而復始。
名比較容易理解,世上的物種即是名,消亡了多少物種,我們誰也無法計算清楚,只因很多很小或者在海洋裡,我們根本觀察不到。所以,名不是永恆的名,也不是客觀事物的名,只不過我們方便記下,而刻意加上的名,帶有我們的主觀性,不是事物本身真實的名。名不是永恆的名,道更不是永恆的道。
老子提出正確的方法,無和有去體會。
老子把無是天地開端,有是萬物的根源。看到這無和有時,不知你們會不會想,無和有誰在前、老子定無在前、後才是有。其實,這個問題就等於我們通常的笑話,是雞先還是雞蛋先一樣,我們無法得出真正的結果。得出的結果是他們的論據的結果,是不是真正的結果,誰也無法知道,時間太久遠,以現在人類的智慧,無法定先後。
無,用我們的眼睛或藉助儀器看,一片茫茫、無邊無際、混混噩噩混沌狀態、幽昧深遠。只能聽從老子的話,無是天地的開端;有是萬物的根源。老子教我們從有中觀察它的訣竅、它的蹤跡。萬物從無到有,有了開始,會自然生長、成熟、消亡的過程,細心觀察這個過程,就會發現無和有的奧妙變化。
從身邊的事物到浩瀚的宇宙,無和有雖然是不同名稱,但它們有千絲萬縷的牽連和變化,時常處於相互聯繫的狀態,無到有、有變化轉到無,無究無盡的變化。我們細心觀察、深入體會,才能領悟出它們的奧妙和玄機,才能從中感悟老子的道。
老子的真正的道
老子的無、有、名、道、始、母、妙、微、玄幾個概念的名稱,都沒有真正地揭示他的道,他的道真正內涵不能用語言、文字揭示出來,用這些概念是加深我們感悟。也就是他的道可道,非常道。道的哲學思想,文字、語言有局限性,表達不出道的真正內涵,我們加上去的名字是有主觀性, 不是它客觀的名。這個名只是方便人們記,道也一樣,只是我們主觀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用無和有的方法去感悟穿深奧的道。
領悟老子的道,懂它的道理和用處
通過人們的細心觀察,宇宙萬物有它的道。地球上有水,空中有氧氣,牛頓發現了地球萬有引力。人類精細地觀察,發現人們共同的地球是個星球,也有它的生長、中期、消亡的過程,它消亡了,地球上一切一切的名就變了,地球上的道也就不是永恆的道。發生這樣的變化,都是以後的事,時間太長,我們不用管它,我們領悟道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就明白老子的道。
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究研,說不定人類會找到另外一個地球或創造一個地球。
老子提出過上善若水,水無私奉獻還有很多美德,水幾近道,我們可以從水中去領悟道德。現在的人類用火箭把人造衛星送上太空,為我們人類服務。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從老子提出的無和有去體悟,就能感悟老子的道,就能創造更多為我們服務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