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11月29日訊(通訊員 塗圖 王睿卿 寇夢鷗)冉冉晨霧重,暉暉冬日微。11月27日上午八點,中南大學問渠長廊迎來了第五期名家誦讀活動。本期邀請了中南大學哲學系教授,全國「老子道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世界老子研究院(紐約)聯合院長呂錫琛教授現場誦讀。現場參與學子兩百多名,一千餘名師生通過線上直播參與了此次活動。
呂錫琛教授首先從自己研究道家文化的機緣談起,介紹了《道德經》的重要意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道德經》是中華文明的活水源頭。我們要追問文明的活水源頭,洗滌心靈。道家文化對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乃至工作上的問題都有很多啟迪。儒釋道三家是相互融合學習的互動過程。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中華文化才能不斷壯大。」
呂教授帶領同學們誦讀《道德經》的第一章以及第二十五章,向同學們介紹什麼是 「道」以及「道」帶給我們的啟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她談到,現象世界背後有一種形而上的東西,這個超越性,本質性的,規律性的本源就是「道」。「道「無形無相」,通過「有」展現為現象世界。呂教授提醒在場學子,有無相生,道的本源和現象世界是相互聯繫的。我因此們既要超越現象世界努力探索事物背後的本源,具有超越精神,還要回到「有」,具有經世致用的胸懷。
呂教授向同學們更深一步解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呂教授用簡明的語言闡釋「道」是變化無拘不斷運動的。「道」以自然而然,既事物本來樣子作為自己的法則。她又告誡在場師生,作為自然的一份子,我們人應該向「道「」學習,順應自然規律,順應「道」做事情,順應周圍的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誦讀結束,呂教授與在場學子進行了親切的互動,並熱心回答學生們的問題。她對學生是提出的《道德經》中的「不敢為天下先」與湖湘文化的「敢為天下先」的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做了辨析,並對學子所困惑的《道德經》中的「不爭」的概念進行進一步闡釋,提醒在場學子強大自身。她談到:老子思想離我們生活並不遠,很多古老智慧是中華民族在很長一段時間生活的總結,這些智慧,是我們永遠的「活水」。
本次活動由中南大學學工部(處)主辦。問渠長廊作為中南大學優良學風涵養陣地,未來還講繼開展「學在中南」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推進的項目活動,營造優良學風,助力學子成長。
[責編:胡澤匯]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