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異化、退學等 最早一批「讀經少年」如今怎麼樣了?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20世紀90年代以來,來自臺灣地區的學者王財貴,建立了一套名為「老實大量讀經」的「理論體系」,在大陸宣揚通過全日制讀經來培養聖賢。當時,國學熱逐漸興起,「讀經運動」很受歡迎。

▲今年6月,無錫國學專修館的學生在東林書院裡舉行公開講學、表演話劇《屈原》。 記者蔣芳攝

十多年前,「讀經運動」進入高潮,國內湧現了近百家讀經學堂,大批少年從傳統教育體制中跳出來,進入讀經學堂求學。然而,讀經到底是在培養人才,還是在毒害孩子?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爭論不休。

十多年過去了,最早一批被貼上「讀經少年」標籤的孩子們已經成年。他們過得怎麼樣?《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找到他們,試圖用他們的成長定義是非,引發思考。

讀經班走出的「碼農」少女

「我遇到的這個圈子裡的大部分人,都被要求服從和聽話。等我真正走上社會,發現很多是在灌心靈雞湯」

「我有躁鬱症和強迫症等一些精神方面的問題,但這都是家庭造成的,不能甩鍋給讀經班。」

見到宋金閣,你不會認為這個長相清秀、表達流暢的女孩子「有問題」。令人驚訝的是,她在簡單寒暄之後,直接道出了自己的病情,不掩飾、不尷尬。

2008年,宋金閣小學六年級,母親瞞著父親把她偷偷送進了當地一家私塾。某個清晨,她拎著書包藏起行李說去上學,過年前再沒回過家。喜愛傳統文化的母親認為,宋金閣成績不好源於品行不端、不服管教,普通學校教的東西都不對,急需正知正見的灌輸。

很長一段時間,宋金閣覺得母親是對的。直到成年之後才發現,她所謂的「不聽話」其實是強迫症伴有嚴重讀寫困難。

12歲的少女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會很自然地搜尋同類。宋金閣發現,同學們大多家境優越,只有少數是像她一樣被送進來管教的。年齡最小的是一個出家師父收養的孤兒,只有5歲。

在這家私塾,每個學生按照學習計劃背誦與自主學習,主張「內求」,不提問、不解經,背不下來的時候體罰是常見的。「有一次背誦到晚上12點還不行,我被鐵戒尺打了50多下。我倒也沒有不滿,因為大家都要對自己定的讀書計劃負責任,就像你上班遲到就要扣工資一樣。」

在這樣的氛圍下,讀寫困難的宋金閣背完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也背了一半。

私塾往往都涉嫌非法辦學,因此,讀經的孩子免不了四處求學,輾轉多個城市也是常事。宋金閣離開第一家私塾後,先在家待了一段時間,後又去了江西、河南等地。江西的那所書院在贛州,他們師從一個業內頗有名氣的書法大師吳鴻清。學的雖然是書法,但方式上卻跟之前上的讀經班相似,一樣不教技巧思路,不講解內容,只要求一直不斷地描紅,在描紅的過程中自己參透、悟道。

「我遇到的這個圈子裡的大部分人,都被要求服從和聽話。等我真正走上社會,發現很多是不切實際的,是在灌心靈雞湯。」長大後的宋金閣認為,自己那幾年學的充其量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些甚至是民俗和迷信,真正的國學應當涉及哲學領域,離不開思辨和討論,是一門需要秉承科學精神鑽研的專業。

訪談間,宋金閣兩次拿出哮喘噴霧,抱歉地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說:「不好意思,老毛病。」長時間誦經造成的聲帶受損,三年多躁鬱症的藥物治療,她的心肺和腎臟功能受損,精神狀況也不太穩定。但從2017年開始學編程,她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樂趣」。

如今,宋金閣生活在上海做一個普通的「碼農」。「很多人問我,你考文學類專業不是跟玩一樣?為什麼不找一個挨得上的工作?其實,我的個性比較一板一眼,追求事物的邏輯性,編程讓我很開心,只可惜沒有數學和英語基礎,發展前景不好。」讓她覺得有些諷刺的是,雖然很不喜歡讀經班,但回頭看自己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工作不怕苦,以及記性特別好的優點,似乎又都是讀經班的「副產品」。

「對像我這樣從讀經班出來卻又想要有一番作為的人來說,眼前沒有路,過往被社會和輿論否定,對內在韌性的考驗才是最大的。」宋金閣說,可能今後我還是很「菜」,但是我真的拼盡全力在生活。

從文禮書院退學的少年

「我今年20歲了,長大了,經歷了這些,讀了很多書,人生還是要以自己的理想為中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文禮書院,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竹裡鄉,以包本背誦三十萬字中西文化經典(簡稱「包本」)為基本招生條件,是讀經圈嚮往的最高學府。

徐子生,來自臺灣地區,9歲讀經,7年「包本」,16歲進入文禮書院,18歲退學。

幾個月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加入了一個控訴讀經班的微信群,群裡的家長遍布澳大利亞、法國等地,都在譴責讀經班曾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身心傷害。徐子生的父親也在其中,他早年從臺灣地區到杭州發展,是一位藝術家,也曾參與文禮學院早期的創辦。

因為不適應內地的教育模式,徐子生9歲時從杭州的小學辦了休學,和姐姐在家一起「包本」。有時他也會跟隨父親去相熟的堂主那裡待上一個禮拜,看其他人是怎麼學習的。「坦率說那時候確實年齡還小,沒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去考慮我當下要什麼,未來想怎樣,覺得父親說的有道理就稀裡糊塗開始讀經,並且一度只讀經,別的都不學。」

由於是自學,徐子生花了七年時間才完成「包本」。跟他同期進入文禮書院的同學,平均用了三四年,快的只要兩年。也因為這個原因,後來的學習強度和壓力令他不堪重負。「每天四點起床,從早學到晚,我的睡眠質量很差,又不想落下功課,後來得了嚴重的乾眼症。」徐子生說。

除了生理上吃的苦,學習上的困惑也不少。大多數讀經班都宣揚「先求熟讀,不急求懂」,也就是要求孩子們先「包本」三十萬字,待進入文禮書院統一解經。但真正進入文禮書院後,徐子生期待中的解經、討論、辯論和質疑都沒有過。

他舉例說,說到哲學,王財貴本人極其推崇哲學家牟宗三,鼓勵學生們都要讀牟宗三的書,並且說只要讀他的書就夠了;說到跑步,他會說這是很低端的,我們中國人就應該打太極;如果說音樂,則說我們中國人就要彈古琴,吉他什麼的其他樂器都很低端……幾乎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都是一邊倒地灌輸。

作為「老實大量讀經」體系的早期追隨者,了解得越多,徐子生跟父親的質疑越多。溝通無果之後,他決定從文禮書院退學。

在家裡休息了一年多,一度以為要瞎了的徐子生恢復了健康。回想起自己讀經的這段經歷,覺得生理的問題或許是個體的,但讀經班存在的問題是共性的。「讀經本身就好比說要讀書要學習一樣,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永遠都不錯。但大家普遍認為,現有的讀經方式,尤其是『老實大量讀經』非常不利於青少年成長,跟學術研究規律也是相悖的。」

今年9月份,徐子生即將去加拿大上大學。從小對藝術和音樂非常感興趣的他申請到一家很不錯的藝術學院,學習視覺藝術專業。他說:「我今年20歲了,長大了,經歷了這些,讀了很多書,人生還是要以自己的理想為中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仍在彷徨中努力的他們

「我否定的是野蠻讀經的方式,否認的是部分採取這種方式的學堂,而不是誦讀經典本身。我既不想成為錯誤讀經方法的犧牲品,也不想被利用為反經典的錯誤思想的工具」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輾轉找到惟生的時候,正好是他焦頭爛額的時候。這位曾經的讀經少年,後來拿到了自考本科文憑,去大涼山地區支教了一段時間,今年報考上海一所985大學,卻因為考研英語少了一分,不得不申請西部另一所985大學調劑。初步通過之後,他帶著希望趕到當地辦理手續,卻被告知不符合調劑原則,失望而歸。

記者查閱該校的研究生招生簡章,裡面明確規定,被調劑考生的學歷獲得形式須為「普通全日制」,也就意味著自考本科學歷不在其認可範疇內。

在這些孩子重返體制內的升學道路上,類似的坎坷很多,神化、異化、妖魔化同時存在。惟生曾因揭露「老實大量讀經」的問題而被媒體多次報導,但喧囂過後,他發現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似乎從來沒有被很好地傳遞出來。與此同時,他在回歸自考的過程中,她又被一位激進的文化大師當面呵斥,以考研為目標是背叛私塾界的行為。

「我否定的是野蠻讀經的方式,否認的是部分採取這種方式的學堂,而不是誦讀經典本身。自考、考研誠然是個很俗的事情,卻賦予了我選擇的權利。我既不想成為錯誤讀經方法的犧牲品,也不想被利用為反經典的錯誤思想的工具。」惟生說,隨著時間流逝,所有這些「別人的看法」都會隨風而去,留下的只有我自己奮鬥出來的成果。

另一位女孩陳曦,20歲出頭經歷了7次轉學,輾轉四五個城市,但她至今仍然像以前一樣,是傳統文化堅定的熱愛與擁護者。她正在積極準備自考,有時候在同濟大學旁聽,有時候去老師家裡上課。不過,在與記者長談後,最終她建議刪除自己的故事,理由是在最近一次的媒體報導中把她的經歷寫得「過於駭人」。

「作為曾經的讀經少年,我有第一人稱的視角,也有義務說實話,但對我們這個群體的異化已經夠多了。除去那些令人同情的經歷,給選擇常規道路的人帶來一些優越感,讓優秀傳統文化和經典閱讀的推廣變得更難,人們真正又能關注到我們什麼呢?所以,我個人的傷痛,還是不要上升到讀經的問題上了。」陳曦說。

19歲的姚渡更加樂觀一些,他2012年離開學校,6年多來背過經、習過武、練過字,堅定過也放棄過,如今在無錫一所國學專修學校繼續學習。這裡的課程不僅有傳統文化,還有數學、英語。英語老師是同濟大學的英語碩士,同時也在通讀五經,練習書法。

姚渡說,他看見了讀經班的問題,但並不否定學習經典的收穫。「古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不是萬能的,《詩經》可以,但到了《尚書》光靠文本根本讀不懂,也就很難背下來,可是註疏和講解在一些野蠻讀經的學堂是被禁止的。即便如此,經歷過這一切之後我再回頭看,包本背誦也不能全盤否定,無論方法多麼野蠻,好處是你確實用短時間背誦下了大量經典,壞處是你沒有任何在生活中實踐、落實的渠道。只學習傳統,不結合當下,不考慮未來,肯定不行。」

讀經少年的未來往何處去?姚渡說他不知道,眼前的出路想過要自考,也想過當讀經老師,還想過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有了方向,我會全力以赴。」

讀經少年何去何從?

否定傳統文化教育的淺薄和野蠻讀經的狂熱之間有相通之處,都有功利思想作祟。喧囂過後,探索更加契合古典教育精神的教育才是目標

歷史上,中國傳統經典著作和私塾、學堂、書院等作為中華文脈賡續的物質載體一直受到推崇。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日益重視,人們對重續傳統經典教育的呼聲也強烈起來。

但是,觀念上的重視和轉變並沒有讓現實中的困難變少。比如,傳統文化教育到底教孩子什麼課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文化糟粕是什麼,如何規避?如何接軌和融入現代科學教育體系?升學的途徑是什麼?現代私塾的行業標準、資質界定、審查機制和監管機制又是什麼?諸多問題一直都沒有權威定義。

因此,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教育形式的讀經班熱鬧了一陣之後,在世人眼中呈現出了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其一,不追求世間的分數、升學率、名校效應,通過東西方經典的誦讀,培養飽讀詩書、溫柔敦厚的少年君子,奠定成為一代文化大才的基礎。其二,放棄義務教育、老實大量讀經,身心俱疲,試圖走上一條聖賢路前途未卜,重歸體制教育困難重重之路。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柯小剛認為,一邊是聲勢浩大、感人肺腑的「讀經宣言」和「經典萬能論」,一邊是蓄意攻擊或曲解學習傳統文化的論調,這兩種聲音在同一個輿論場中互相攻擊,公眾很難得知讀經實際情況。「我從學習經典中獲益良多。也因此,我關心讀經少年的困境,常常都在思考『讀經少年何去何從』的問題。」

為什麼讀經?「為往聖繼絕學」,這句話讀經孩子背得很溜卻不解其意。柯小剛說,他們離開體制多年,高考刷題跟不上,自主招生的獨木橋比高考還窄,而且需要高中畢業推薦,讀經學生哪有啊?如果要回歸體制內教育,只有自考和考研了,如果不回歸,不妨學習一門技藝,譬如書法,或許養活自己不成問題。

但無論走哪條路,當務之急是要搞明白,背了多年的幾十萬字經典,曾經老師只許你背,不給你講也沒能力講解的那些經典文句,究竟是什麼意思?他們曾經給你灌輸的經典萬能論,不一定是騙你的;但也可能是騙你的,騙還是不騙,取決於你自己。

「否定傳統文化教育的淺薄和野蠻讀經的狂熱之間有相通之處,都有功利思想作祟。喧囂過後,探索更加契合古典教育精神的教育才是目標。」柯小剛認為。

讀經班有一種傾向,你越打擊它越藏得深,禁而不絕。不如主管部門開出口,給空間,定標準,再做好監管。

仁澤是江蘇無錫人,小學四年級輟學後進入私塾和書院學習。在過去的三年半裡,他轉了七八次學,最近因為「嚴打」,他所在的崑山正謙學堂從蘇州崑山,搬到常州溧陽,又搬到了河南南陽,導致他一度失學。

「好多同學就跟著堂主去河南『打遊擊』了,爺爺奶奶不讓我離開江蘇,希望我回去上正規學校。我也想,可落下這麼多課早就跟不上了。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所合適的書院,又因為當時我的年齡還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接受我報名,一直拖到滿15周歲才收下我。」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了解到,隨著教育部明確要求嚴厲查處代替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一批私塾四處搬家,在部分監管較嚴的地區,像仁澤這樣年齡尷尬的孩子面臨失學風險。(記者 蔣芳)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宋金閣、陳曦、惟生、姚渡、仁澤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Science官方勸退讀博困難戶:別死磕,退學得了!
    讀博無疑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甚至有人說,如今,讀博已經變成了「賭博」。 讀博時,Martinsek更享受的是擔任教學助理。博士退學後,她遵循自己的興趣,成為芝加哥一所高中的物理老師。 不過,對於那些讀博時間更長的學生來說,放手可能更難。 「我在讀博第5年失去了動力。」
  • 讀博實在扛不住就退學吧,真沒什麼大不了的……
    2019 年 1 月 20 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2019 年 1 月 31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博士生劉某失聯,遺體被發現後疑似自溺身亡;2019 年 2 月 11 日,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王某在實驗室內自縊身亡……無論國內國外,讀博士的壓力都超乎常人想像的大!為何不退學?
  • 比利時9歲神童退學赴美讀博,父母卻被抨擊炒作
    近日,BBC報導稱比利時9歲神童在西蒙斯在即將獲得大學學位的時候退學,轉而飛赴美國讀博,並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其實,如果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的話,西蒙斯將在12月份畢業,然後順利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大學生。在多次協商未果之後,西蒙斯的父母便給孩子辦理了退學手續。據悉,神童西蒙斯出身於醫生家庭,其智商高達145,因此他從4歲開始讀小學,6歲上中學,並用1年的時間快速完成了中學6年的課程,並於2019年3月開始上大學。當然,西蒙斯的能力也得到了其導師的認可,導師認為西蒙斯比他以前教導過的特優生還要聰明2倍之多。
  • 「研究生讀不下去,我主動退學了」
    「為什麼之前拼命想讀博?因為這似乎才是彰顯自己喜歡化學的唯一方式。」周圍所有的人都告訴他,熱愛化學的孩子就該以科研為業。但張楚後來才明白,不是所有熱愛者,都適合做科研。後來,在確定自己的編程水平能謀得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後,李湛在2019年1月正式退學,逃離科研。 在國內某名校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博士生導師餘姚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他接觸的研究生來看,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想讀,有三分之一是當年本科沒考上理想學校或專業,靠讀研「圓夢」;還有三分之一,則純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幫忙做的決定。
  • 全國年齡最小博士生,天才少年卻性格缺陷,逼父母不買房就退學?
    全國年齡最小博士生,天才少年卻性格缺陷,逼父母不買房就退學?張炘煬,一個曾經火遍全國的神童。他小小年紀卻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兩歲半時在三個月內熟記一千多個漢字。四歲讀一年級,六歲升入五年級,九歲直接跳級升入高三。
  • 別再拿韓寒舉反例了,韓寒髮長文回應退學是件很失敗的事!
    不過這次的回應可是讓不少退學的人無語了。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中國作家、導演、職業賽車手。2018年1月8日晚,韓寒在微博發表長文提起退學往事,他感慨道: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 神童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遭退學 母親至今餵飯
    1996年,13歲的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地年紀最小的少年大學生。  人到暮年  ●我現在最怕別人問我:「你家永康怎麼樣了?」  今年,曾學梅已經63歲,丈夫魏炳南也在2009年去世。而兒子魏永康在經歷了幾次求學失敗,已經工作了近四年時間。  每個月,魏永康會給曾學梅打一個電話,但談話的內容卻異常簡短而且形式化,「怎麼樣?」「放心呀!」「保重呀!」
  • 北大直博生第五年退學,只拿到肄業證書。這人是傻,還是另有追求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後,今年9月,從北大退學。他不是本科退學,是讀北大計算機圖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學。而整個學制不過是5年。直博退學的後果有多嚴重?直博退學意味著5年白讀,連個碩士畢業證書也沒有,只有一個蓋章的肄業證書。帖子一出,大家驚呆了,這是什麼操作?一共5年的學制,4年堅持下來了,在最後一年退學,這人是傻還是怎麼回事?
  • 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神童尹希如今怎麼樣了?
    你知道中科大少年班嗎?能進入這裡學習的孩子,用神童、天才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多年前一位12歲的天才少年尹希考入這裡。幸運的是他並沒有成為「方仲永」,學業和情商同樣出色,並在17歲就考入了哈佛大學讀博士;如今已是哈佛正教授的他,卻飽受爭議……12歲讀中科大,17歲成為哈佛博士,天才尹希尹希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其他80後還在摸魚捉蝦的時候,他的爸媽就要求他學畫畫、下圍棋了。
  • 神童母親懺悔錄:17歲進中科院碩博連讀卻遭退學
    「華容神童」進一步升級成了「湖南神童」、「天才少年」。  此前,曾學梅對兒子一直堅持著「默默無聞」的低調態度。但自從媒體報導之後,曾雪梅的名字,連遠在邵陽的娘家人都得知了。  1978年恢復高考時,許多家鄉的同學、老師都來信,讓曾雪梅回去報名參加高考, 但那時,曾學梅已經結婚。儘管放棄高考,她還是堅持每天學習,特別是在兒子出生之後,她開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影響兒子。
  • 退學少年迷上「藍鯨」死亡遊戲 任務讓他綁石頭跳河
    日前,常熟一名17歲少年就迷上這款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的荒唐遊戲,在他人的「鼓勵」和「指導」下,一步步從自殘玩到差點自殺,幸虧常熟市公安局海虞派出所民警及時發現,將其解救。據悉,這是我省第一次發現參與「藍鯨」遊戲差點自殺的案例。
  • 那些曾經備受矚目的天才兒童,後來怎麼樣了?|勞倫特·西蒙斯|東京|...
    過去那些備受矚目的天才兒童,後來怎麼樣了?019歲,他大學畢業比利時9歲男孩勞倫特·西蒙斯Laurent Simons,這個萌娃小正太在Ins上有眾多粉絲,也很受媒體的關注。Laurent出身於醫生家庭,智商至少145。
  • 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如今怎麼樣了
    今天,本文講述的就是如此一位留學生,她是中科大少年班女天才,留學後加入美國籍,她就是莊小威。5歲時,便可以熟讀唐詩宋詞,認識1000多個漢字,直接跳級入讀中科大附小二年級。從小學到初中,她還是班級裡公認最聰明的孩子,任何東西只要教一遍,她就能記住。她的表妹至今還能想起父親教她象棋時,各個棋子的走法,父親就說了一遍,莊小威便全部記住了。
  • 4歲讀完初中課程,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中科院退學,如今怎樣了
    慘遭退學,但卻是新的開始 2003年,在中科院進修了三年之後,魏永康迎來了只知讀書卻不能生活自理、與導師交流困難以致於課題成績很差等等都成為了他被退學的原因。 而造成這種癥結的深層次原因,恰恰便是少年時魏永康母親的「造神」計劃帶來的弊病。原來,少年時他的母親為了能夠讓兒子有一個好的成績,更好的學習,對魏永康的要求十分嚴格。魏永康平素的生活之中,他要做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就連與小夥伴交往的時間也不被允許。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小到修身齊家,大到治國平天下,短短五千言,《道德經》無所不含,如此名著,我們怎能錯過。然而流傳2000多年,如今版本眾多,有些一字之誤,意思竟然完全相反,這讓我們在追溯老子思想真諦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少迷惑。好在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的出土,給我們撥開了一些迷霧。本文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20年來研讀各版本《道德經》的心路歷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 社會問題:大學生虐貓被退學!背後問題引人深思……
    #山東理工虐貓大學生被退學#禁吃貓狗的立法尚還未正式施行,又出虐貓事件。前段時間網上曝光某大學生虐貓被學校退學。第一眼看到虐貓就被退學,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內心覺得是不是學校太過苛責了?為啥不能給人孩子一個改正的機會呢?大家都以為是學校矯枉過正,太過小題大大做。
  • 全日制「讀經班」仍在京隱蔽辦學:混班教學 放棄「數理化」學科...
    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孩子們每天要「讀經」9至10個小時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沒有門牌,設置在民宅中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的學生宿舍其中明確指出,各地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然而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通州、朝陽、西城、豐臺等區暗訪時發現,全日制「讀經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學、放棄「數理化」等學科知識、授課教師無資質等現象依舊沒有消除。
  •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出自洋老師 證上寫英文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畢業證:出自洋老師 證上寫英文 2016-06-12 04:50:30   中國大陸現存最早的大學畢業證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2年,謝彥波、寧鉑的同學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個突破口就是對早慧少年進行超常規的培養。」 ——李政道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說在全球都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它招收的是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來接受大學教育,是針對一小部分特殊群體(智商超群的少年)實行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