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年來,複製人已經不是科幻小說裡的夢想。1996年,體細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後,克隆技術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科學界和社會上引起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對人類有益,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人認為嚴重違背科學研究規律和倫理道德。伴隨著與人類生物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陸續被克隆成功,有人相信總有一天,科學家會用人類的一個細胞複製出與提供細胞者一模一樣的人來。
一對富裕的年輕夫妻婚後只生育了一個孩子,兒子的出生為快樂的家庭生活帶去了無窮的溫馨,夫妻二人感到幸福時刻圍繞在身旁。但是有一天其子生病,且醫生診斷認為他們的孩子已經無法救治。
這對於他們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因為種種原因妻子不能再生育第二個孩子,一切變得物是人非,夫妻二人陷入了痛苦和焦慮。於是,他們想方設法計劃斥巨資請全球頂尖專家克隆一個和愛子一樣的個體,像以前一樣幸福的生活。但是遭到各國專家的拒絕……
問
複製人是否合法?是否可行?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條規定: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目前複製人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違背了法律的相關規定、精神和社會倫理道德。
◎ 首先,克隆技術可能尚未成熟,如果在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去複製人,可能產生有嚴重生理缺陷的複製人,勢必會引起爭議和輿論;
◎ 其次,複製人與被複製人之間的關係有悖於傳統的由血緣確定的親緣的倫理方式,還有可能面臨被傷害、被研究等風險。複製人是人還是物?主體資格?複製人的權利是否與人相同?複製人降生後誰是其監護人?這一系列問題都會出現;
◎ 其三,即使有成熟且非常發達的克隆技術,也應正確使用,讓其成為人類社會的福音,而非後患無窮。
總之,科學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某項科技的進步是否真正有益於人類,關鍵在於人類如何對待和應用它。我們應該用嚴肅理性的態度對待克隆技術,該技術應遵守法律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編寫:新吳法院民一庭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公眾號
原標題:《【生活中的民法典·e問e答】「複製人」可成為人類繁衍的一種合法方式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