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2020-12-06 這裡是寶豐

《民法典》來了!

千呼萬喚,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終於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高票表決通過。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是調整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幾乎所有的法律,因此,《民法典》也被大家稱為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人民權利的寶典,每個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每個企業的設立和運營,都離不開它。這次《民法典》的出臺,可以說亮點多多,從第一編的總則編,到第七編的侵權責任編,都有不少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變化。

你若失聯民政保底

今年的疫情期間,一個名為《家人疑似新冠肺炎被隔離,湖北17歲腦癱兒獨自在家6天後死亡》的帖子引起廣泛關注。後經媒體調查,這名腦癱兒確已死亡。事件令人扼腕痛惜,也凸顯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監護人失聯,我們該怎麼辦?針對這樣的情況,《民法典》總則編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也就是說,在疫情等突發事件中,如果家長等監護人無法履行監護職責,則由居委會、村委會和民政部門兜底,負責照料被監護人的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說:以後如果再有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麼監護人馬上就有了。居委會,我們的村委會或者我們的民政部門,我們的基層民政部門馬上就要去起到一種監護人的職責,不是說你想做還是不想做的問題,是一個法定職責的問題,民法典這個規定應當說是非常好。

想離婚先「冷靜」

《民法典》首次引入「離婚冷靜期」。為減少「頭腦發熱」式離婚,民法典明確規定,提交離婚登記申請後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為了減少爭議,法條也作了進一步規定,列明離婚冷靜期的設定僅適用於協議離婚的情形,到法院去提起訴訟的離婚,因為家暴出軌等引發的訴訟離婚,不受這一限制。

中山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教授張民安說:一個人享有的民事權利,尤其是某些權利,它是可以施加限制的,但是就是離婚自由權權利,立法者應不應該加以限制?它能不能達到立法的限制權利的目的才是核心。從理論上來講,離婚冷靜期的設置它能夠保護某一方,就是說離婚的決定是不是深思熟慮的決定。

遺囑效力 公證不再優先

《民法典》規定的遺囑的形式和效力更加靈活多樣,增加了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增加規定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它刪除了現行《繼承法》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而是以最後一份遺囑的效力為準。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說:以前比如說某一個遺囑人,他做了一個遺囑表示了,下次要變更他必須還到公證處去,可是老人家在臨走的時候,可能都在醫院裡面躺著,去公證處是很困難的,所以說很不方便,這樣的話他改變不了原來的遺囑,他真正的意願是實現不了的。所以說《民法典》這些關於遺囑效力的修改確實是順應民意,方便人民群眾。

民法典「入」車廂讓霸座者無所遁形

《民法典》的合同編明確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運。承運人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條件運輸旅客。有了法律的撐腰,相信有關部門的執法應該更有底氣。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說:高鐵霸座這個現象時有發生,以前有關部門在處理的時候,好像找不到很明確的法律依據,那麼有一些霸座的人說,你憑什麼處罰我?現在有了《民法典》,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民法典》規定的非常清楚,乘客必須根據你的車廂,根據你的座位號來坐,你不能去坐別人的位置。那麼以後有關部門處理起來,可以說有法可依。

好意幫忙載人,出事故了也要擔責?

民法典規定,非營運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駕駛人在未收取乘車人任何費用的情況下,允許乘車人搭乘其駕駛的機動車,行為符合社會道德和綠色出行理念,應受到鼓勵和支持。發生交通事故後,根據公平原則,應減輕駕駛人的賠償責任,民法典對此予以了明確。

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說:無償搭乘車輛,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遇到確實需要幫助的人,明明可以讓他人搭乘自己的車,但是又怕出事故承擔賠償責任而拒絕他人搭乘。民法典增設「好意同乘」條款,鼓勵人們助人為樂,符合公序良俗及公平原則。

高子程認為,民法典明確了無償駕駛人僅是在輕過失時可以減輕責任,重大過失情況下仍要承擔侵權責任,體現了法律保護同乘人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在保護受害人權益和鼓勵善良間尋求平衡的價值取向。

「個人信息」如何更有保障?

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伴隨我國進入以網際網路、大數據為背景的信息社會,可供開發利用的數據也成為民事主體的重要財產。

「網際網路時代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厲莉說,在民法典中明確個人信息作為基本民事權利,嚴格保護個人信息權,防止個人信息的非法洩露和利用。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為捍衛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後盾。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說:民法典規定了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原則以及信息控制者的特定義務,對刑事法律難以調整的行為加以規制,為權利人提供了尋求民事救濟的基礎。

「隱私權」受到侵害,怎麼辦?

民法典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民法典人格權編對『隱私』進行了定義,將『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進一步豐富充實了隱私權的內涵和適用保護範圍。」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說,這意味著,侵犯隱私不僅局限於此前人們熟知的各種非法獲取、洩露個人「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的行為,其他任何可能滋擾、破壞私人生活安寧或構成嚴重擾民的社會現象,如各種頻發的騷擾電話、簡訊、強制彈窗廣告以及噪聲、煙塵等各種環境汙染等,也可能被認定為侵犯隱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民法典》進社區 「典」亮百姓生活
    今天,我們學習的《民法典》就會給我們指點明津、解疑釋惑。」「首先未成年人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取決於年齡段。如果未成年人未滿8周歲,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他的網絡打賞、購物、充值行為是無效的,監護人可以要求返還。
  • 民法典學習 | 《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是真正意義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法典。民法典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民法典是「民事權利保障書」,體現了個人從生到死的基本權利要求。
  • 《民法典》的溫度
    對於我來說,它不僅是人們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更是一部有溫度的法律。 法律對於一名普通民眾來說是什麼,它是一種行為規範,更是一種公平和正義的象徵。在我國現行的《婚姻法》中規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婚姻無效。拋開法律人的犀利目光,作為一個普通人來看這一條,我們會作何感想?法律為什麼要這樣限制我們的婚姻。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聽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9月4日,作為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為該校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課堂上,張軍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從「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護身寶典,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約定,凝聚起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三個方面為師生們詳細講解。
  • 《民法典》:關於房子、婚姻及繼承等生活50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總共1260條,下面小編將帶你走進民法典,分編分章總結50個你關心的問題。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的。
  • 「典」亮生活 伴民同行!《民法典》走進貴陽保險業
    講座中,中國企聯維權工委委員、貴州省政府立法諮詢專家畢健從《民法典》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識、制定歷程和主要意義、主要內容和亮點特色、年齡相關的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保障險相關制度保障等生動講解了《民法典》的精神要義。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對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用工制度、人身賠償、等內容進行了深度解讀,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積極反響。
  • 《民法典》,你get了嗎?
    《民法典》,你get了嗎?讓我們看看,今天韓律師給我們get哪些乾貨!漲知識啦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誕生:(一)四次立法起草累積《民法典》發展立法經驗;(二)「九法歸一」成就法律經典;3.
  • 湘江理論|深度|在民法典,「權利」這兩個字力透紙背!
    民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律?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協副會長、國浩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呂紅兵。      呂紅兵:5月28日,全國人大高票通過了民法典,其關注度極高,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其關切了我們每個人的權利,是一部保護個人權利的法律。5月6日,脫口秀演員王越池(藝名「池子」)在微博上發布聲明,指責中信銀行洩露其個人帳戶交易信息。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道歉,稱已將涉事支行行長撤職。
  • 《民法典》日常問答
    7、前男友長期打騷擾電話,使小芳心煩意亂,無法正常安寧生活,算不算侵犯隱私?答:私人生活安寧屬於隱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 新增與變化|2020《民法典》出臺之後,民法應該怎麼學?
    哈嘍,大家好,我是是萬國君,今天我們結合兩會熱點《民法典》的相關內容來談談學習方法。先說;民法作為法考部門法中的重中之重,與刑法在一起,素來是法考屆中的兩座大山!從年前坊間傳聞就開始說民法有大的改動,不少同學遲遲不敢複習民法,隨後因為疫情原因,兩會又進行了推遲,20年對我們來說真是坎坎坷坷的一年,不過幸好在5.21日兩會正式召開,公布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
  • 學習民法典 有「典」不一樣
    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11月24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機關黨辦邀請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譚玲作民法典專題輔導報告,進一步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整場專題輔導報告亮點紛呈,集團幹部職工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要不斷加強對民法典的學習,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2017年,村民吳某因私自上樹採摘楊梅,不慎跌落受傷死亡。吳某的親屬認為村委會未採取安全防範措施、未及時救助,將村委會起訴至法院。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影響我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總共1260條,下面小編將帶你走進民法典,分編分章總結50個你關心的問題。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3. 小劉7歲時,將父親送給他的一塊手錶賣給了二手商店,其父母能要求退回嗎?答: 父母可以要求退回。
  • 【名家說法】謝鴻飛:《民法典》中的「國家」
    (二)《民法典》與國家的消極義務《民法典》將基本權利具體化為民事權利後,國家亦對民事權利承擔保護義務。《民法典》第3條、第207條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的措辭中,「組織」當然包括國家機關,這是《民法典》對國家消極義務的表達。
  • 中倫論典 | 《民法典》對私人財富規劃的十大影響
    前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中國法制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也將深深影響每一個家庭、每一位人民群眾的生活。那麼《民法典》對私人財富規劃有哪些影響呢?
  • 接地氣解讀《民法典》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凝聚了幾代法律人殷切期盼的世紀大典,經歷了怎樣艱難而漫長的編纂歷程?人格權獨立成編、家風條款入典、確立性騷擾認定標準、護航見義勇為、保障居住安全……諸多立法亮點的背後,承載了民法典怎樣的時代訴求與文化內涵?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7編、1260條、超10萬字,民法典堪稱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明確營利法人的商主體地位,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完善擔保物權制度,明確禁止高利放貸,保護技術成果、促進技術創新……申衛星認為,民法典的頒布,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成熟,將通過法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激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無限創造力。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的88個重要變化
    (二)確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將綠色原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三)規定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民法典》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但是,我國《民法典》中關於公法性的規定較多,在調整平等主體間關係的法律中規定這些內容的正當性何在,在已經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如何同民法典的整個體系保持和諧,又應當如何有效地保證其全面實施,需要我們做出有效回應。
  • 走進《民法典》·基礎概念明晰
    走進民法典·基礎概念明晰>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