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真的讀懂「道德經」了嗎?這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書

2020-12-05 隱士申子源

說在前面,其實,《道德經》就是一本講述宇宙真相的說明書。

老子在講世界的本源真理,客觀規律,道的時候,用到強曰這個概念。

道,這種概念,是很難說得清楚的,說出來就已經變味了,所以需要採取勉強,蠻橫霸道的解釋方法,給大家講述出來,也就是當下的簡單粗暴表述方式。

比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上面這些斷句方式,各種版本,無論那種表達方式,那種斷句方式,都是表達這個道的表述性問題,和普遍客觀性問題。

道的可以表述,不可表述,意會,感悟,永恆,客觀存在性。

對一個概念的命名,稱謂,定義,無論怎麼樣去表達,它本質就是那麼樣的一個事物。

同樣一個人,一件事,可以黑白顛倒,可以立名目,本來我們學習認知世界是追本溯源的。

但是,有些人好的沒學到,學會了扣大帽子,攻擊別人,學會鑽法律空子,甚至有些人學會用術去控制別人,借運氣什麼的,傷天害理,去殘忍的打壓其他的生命。

道德經講述一個無為的道理,或者叫做無為的生活方式,學習態度,

那麼如果這樣去絕對化思考,就又入坑了,

因為老子又說了,動善時候,講究時機,不要亂動。

打拳擊也知道這樣的道理,蹦蹦跳跳,消耗體力,亂打昏招,最後不是給對手打趴下,而是累趴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

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

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很多家長老師在搞教育,動不動就是填鴨式的,而古代優秀的啟蒙式的教育方式,已經都忘光。

我們是一起分享這個世界,還是一起去佔有這個世界,這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當人們對待人事物的世界觀不一樣,導致人們的行為方式,事情的結果,都會不一樣。

當然,世界宏觀的態勢是有一定的定數的,誰都左右不了大趨勢,但是可以擺放自己生命的位置。

天人合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事物都處理不好,那麼人生世界的本質,理解宇宙的真相,肯定是曲解的。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最好的修煉,就在人世間。

《道德經》就是一本開啟宇宙真理的秘密,至於裡面的編碼密匙,看個人的領悟能力去開啟了。

寶藏就在家後院,你的鋤頭呢?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和量子力學中的宇宙說的太像了,這是巧合嗎?
    道德經被譽為最偉大的經典,人類智慧的巔峰,人類文明的王冠上的明珠,萬經之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有十本,第一本就是道德經,老子也被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作者之一。明朝的皇帝朱元璋評它為萬物之根,魯迅評為不讀道德經一書,不懂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更有世界文明史的作者說,除了道德經,當我們焚毀所有的書籍,仍能在道德經中找到智慧的摘要,評價高的如此過分。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那麼道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到底講的什麼,這裡跟大家做一個通俗的探討。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把多個層面的道混在一起,就會進入這種狀態,就是搞不清老子講的道到底什麼,這是很多人在講道德經的時候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不同層面的道有意無意的給搞混了。老子講的道主要有如下四層涵義:一個指的是宇宙的本體,一各是指創造宇宙的神秘力量,三是指掌控萬事萬物的運轉的力量,四是指萬事萬物在其自身層面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也是道。比如人類社會運作規律就叫人之道。
  • 現代人讀不懂《道德經》的根本原因:與老子的物理學世界觀不同
    老子在《道德經》中對這種「重疊結構世界」有著非常詳細的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孔子所說的「道」包含著兩層意思,這裡的「道」是一種「大道」,也就是呂祖呂洞賓所說的「大道視天地如泡影」的「大道」。
  • 道德經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慎入!)
    《道德經》亦稱《老子》,約5000字,分上下兩篇, 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被譽為萬經之王。
  • 馬雲的經商聖經,白巖松的生命之書,《道德經》你總要讀幾句!
    為什麼《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俗話說「經是良言」,佛教的經晦澀難懂,但是明白其中的意思後,就可以手敲木魚而嘴裡念念不忘。 任何相反的屬性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這種辯證的思維應該嵌入到每個人的想法中,有時候我們見到的東西都是片面的真相,只有不斷地變化思維所處的角度,才能得到「全知」的智慧。能將事物的對立統一講的這麼透徹,最古老的應該就是《道德經》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德國總理施洛德甚至建議:「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由此可見,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巨大影響力。 愛好者眾,自然註解者夥。 古今中外註解《道德經》的著作有三千多家,可以說蔚為大觀。僅就《老子集成》一書收錄來看,就有15卷、1100萬字。
  • 愛因斯坦的書架上有本《道德經》
    只要讀一讀歐美那些拜服在老子腳下並受到老子「點撥」的哲學界、科學界、政界大咖們讀了《道德經》之後所發的「讀後感」,你就會知道老子在國外有多火。尼採,這位宣稱「上帝已死」、把基督教批得體無完膚的哲學「狂人」驚嘆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也是老子的粉絲。
  • 《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東嶽老師的課,已經講完了
    老子畫像也就是說,雖然我本人也曾解讀過《道德經》一書,但是,我並不認為自己的解讀就一定是究竟,恰恰相反,我聽了王東嶽老師的課之後,反而覺得自己所解讀的內容過於膚淺,有太多的地方甚至差強人意。那麼,《道德經》一書,到底說了些什麼呢?其實在王東嶽老師的課中,他已經講完了。
  • 《道德經》前言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 道德經;浴火涅槃的人生哲學
    我們書接上回,接著聊道德經,如果說上一章展現了,老子的家國情懷,那麼這一章,就是老子的治國之道,如果上一章,老子要顛倒乾坤,顛鸞倒鳳,那麼這一章,就是毀滅三觀,從塑金身。如飛蛾撲火般壯烈,如鳳凰涅槃般灑脫。呵呵,說的如此神乎其神,那麼究竟老子在本章中,講了些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子的那點故事吧!以下是原文。
  • 《齊善鴻講道德經》: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讓你有更多啟發和思考
    這說明書中的智慧不僅僅適合中國人,還適用於全世界。《道德經》的本質是希望閱讀的人可以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然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生活。以前讀《道德經》覺得裡面的智慧寶貴,但是總是無法全面的應用到生活中。直到我讀了這本《齊善鴻講道德經》。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下面將各國名人對老子《道德經》評價展現出來,這只是部分,更多世界各國名人對老子《道德經》的評價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會看到。美國政壇給予老子的評價為「總統之師!」
  • 道德經說萬物的無為和無私決定了萬物的永恆存在和發展
    道德經說萬物的無為和無私決定了萬物的永恆存在和發展道德經第一章就告訴人們不要在道德經文字中研究道德經,文字只是思維的工具,道德經的每一章都是在講萬物的動態平衡關係,用動態平衡關係思維方式才能真正理讀懂道德經。
  • 白巖松:我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這句話讓我放棄了
    0到10歲:對我最重要的一本書是《新華字典》10到20歲:對我最重要的一本書《朦朧詩選》20到30歲:對我最重要的一套書是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30到40歲:對我最重要的是老子的《道德經》每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一本不同的書影響到你,我們讀書,不只是需要知道一些資訊,一些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從書中讀懂人性,知道人性之複雜。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曾經誕生過很多學派,很多宗教,但是能被世人接受且真心信仰的卻不多,道教就是其中之一。《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德經》可傳萬年嗎?盤點一下古今名人對它的評價
    大家好,這裡是【白樸日記】我們會利用一至兩周的時間和大家一起看一部古易學書籍說到這裡有人就會說了,不是易學書籍嗎?那看什麼《道德經》呢?對,《道德經》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易學書籍,只是很多智慧與易理相通,這本書真的是有奇妙之處,所有和大家來看一下,我們開始看之前先來看一下古今名人是怎麼評價道德經的。北宋時期歐陽修曾說到過:「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 3位神秘高人,留下一本「奇書」,一本「神書」,一本「天書」
    鬼谷子對弟子的教導不過是一本《捭闔策》的書,俗稱「鬼谷子」。兵家和縱橫家的兩種學說都是從《捭闔策》一書中衍生出來的,令各諸侯國主趨之若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蘇秦,說服趙、燕、朝、齊、楚、魏等國同時封他做國相。從古至今,只有蘇秦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因此,鬼谷子的《捭闔策》被稱為千古奇書。
  • 用知更鳥命名的書:你看到就是真相嗎?不一定
    總是剛剛開了個頭,又被俗事纏身放下了書。直到前不久 ,才終於利用倆個晚上的時間,通讀了一遍全書。顧名思義,你會不會和我一樣以為這本書用知更鳥命名,可能是和一隻知更鳥有關係?抑或可以展開想像,在叢林中碰到一隻知更鳥?總而言之,我第一印象就篤定這名字暗示了故事和知更鳥有關係。但事實上真的有關係嗎?往下讀。事實上,全書情節與知更鳥並沒有直接關係。
  • 霍金看了《道德經》才寫的《時間簡史》
    這幾句家喻戶曉的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道經的開篇。也是整部道德經的開篇。大多數人知道這幾句話,但是卻不知道,這幾句話實際上講的是關於宇宙起源的問題。看完本期視頻,你也許會感到驚訝,2500年前的老子,對於宇宙起源萬物的規律,描述的和如今天文研究的結果如出一轍。也就是說,西方近百年來的天文研究,其實只是用自認為科學的方法,證實了幾千年前我們祖先智慧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