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讀不懂《道德經》的根本原因:與老子的物理學世界觀不同

2020-12-03 心智玩家

現代人要理解老子的思想,其實,已經比老子之後的古人要容易得多了,現代人已經擁有了那一段古人所無法擁有的知識背景,包括甲骨文這種更為遠古的文化,甲骨文估計連老子都沒有見過,而他所用的字意卻都來自於甲骨文。

但是,現代人要認識老子的思想,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認知障礙。

這種認識障礙就是世界觀的不同。

這裡說的世界觀,是物理學意義上的世界觀,也就是真正世界是什麼樣的?

現代人的世界觀是由牛頓經典力學所描繪的,是一種「單一結構的世界」。

可是,在老子的認知中,「完整的世界」並不是這樣的,而是一種「重疊結構世界」。

「重疊結構世界」:完整的世界由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重疊而成,其中,一個是顯性世界(人感覺到的世界),還有一個是隱性世界,人的感官感覺不到這個隱性世界的,但是,這個隱性世界卻是這個「重疊結構世界」的主體。!

也就是說,世界萬物的主體,並不在於顯性世界中,而是存在於隱性世界中。

老子在《道德經》中對這種「重疊結構世界」有著非常詳細的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孔子所說的「道」包含著兩層意思,這裡的「道」是一種「大道」,也就是呂祖呂洞賓所說的「大道視天地如泡影」的「大道」。

我們人類存在的「重疊結構世界」只是一種小的宇宙時空,在這個小的宇宙時空之外,還存在著另外更大的宇宙。老子這裡說的「道」,就是指這個更大的宇宙。

「一」這裡是指小宇宙時空中隱性世界部分,這部分,在古代被稱為「天」。「二」這裡是指我們人能感覺到的顯性世界。「三」是充斥在隱性世界與顯性世界中間的「真氣」。

現代人其實已經擁有了可以體驗「重疊結構世界」的技術手段:虛擬實境技術。

人類社會從結構上來說,就像是一種「極度沉浸式」虛擬實境遊戲,大家體會一下,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重疊結構世界」。

如果大家理解了老子的世界觀,那麼,我們就可以來解讀《道德經》裡的「道、德」了。

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除了上面提到的,是一種「大道」以外。其他的「道」都是指小宇宙時空中的「道」。

那麼,這個「道」現代人怎麼理解呢?

這個「道」的內涵,並不存在於顯性世界中,而是存在於完整世界的主體—那個隱性世界中,我們在顯性世界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有受制於隱形世界,人的主體本身也在隱形世界中。

所以,這個「道」借用現代知識背景中的「虛擬實境遊戲」來說,「道」就是一種「程序」,這種「程序」決定了人所能感覺到的一切,以及人所能做的事情。

我們還可以借用現代知識背景中的「系統、關係」的概念來看,「道」就是一種「系統」以及系統中的「關係」。

「系統、關係」都是存在於人的意志之外的獨立存在,人類的創造性活動,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而是對「系統、關係」的發現,在發現「系統、關係」的基礎上,物化所發現的「系統、關係」,這才有了人類社會的創造。

所以,人類的所有行為,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受制於「系統、關係」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道」更偏向於「系統、關係」的屬性。

而順應「道」所發生的行為,就是「德」。

於是,就有人會問,既然人是受制於「道」的,為什麼,還會有不順應「道」的行為呢?

我們在玩電子遊戲的時候,只能完全按照遊戲中的設定進行遊戲。但是,人世間這個「極度沉浸式虛擬實境遊戲」要高級得太多。

人在人世間這個「虛擬實境遊戲」中,可以隨意改動其中的「關係」,但是,只是暫時的改動,而不能徹底改變。被改動的「關係」,之後,總會恢復原樣。在這種過程中,就形成了非「德」的行為。

發生非「德」的行為,人是要付出代價,大的是「人禍」,小的是挫折、失敗……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人們,要懂得認識「道」,並順「道」做事,就是「德」行。

更多內容,請閱讀「心智玩家」的頭條號文章

收藏、轉發、點讚的頭友們順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相關焦點

  • 我們應該怎樣讀《道德經》
    一.我們為什麼要讀《道德經》?很多人覺得《道德經》是帝王的治世安民之道,普通人沒有必要去讀。《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以禮治國的統治者東周王朝已經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強有力控制,以至於諸侯爭霸,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
  • 老子:世界不是「無主之城」,《道德經》告訴你誰才是宇宙的主宰
    老子的《道德經》中,將宇宙稱為天地,將宇宙萬物稱為天地萬物。道就是萬物之母,它優先在天地存在,並且還生出了天地萬物。因此,老子會在道德經的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道德經》前言
    因此,註解不能陷入論文解字,摳字眼的誤區,正確的做法只能是不同的版本之間相互印證除錯,從大處著眼,重在弄清楚和理解老子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和整體文意。2000多年來,道德經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讀《道德經》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 尹喜攔住老子留下《道德經》參透出其中奧妙
    《史記》記載當年函谷關關令尹喜攔住,強行留下《道德經》一書。之後老子西去,尹喜也辭官歸隱,有一種說法是尹喜後來跟隨老子西去,成了老子的弟子。另外一種說法是尹喜歸隱山林,潛心研究《道德經》,還寫下了心得體會九篇,收錄在《漢書藝文志》中,被後文稱為《文始真經》。《文始真經》共分為九篇,基本上以《道德經》為總綱寫成,如果看不懂《道德經》的人可以先讀一讀《文始真經》,對理解《道德經》會有一些幫助,《文始真經》第一篇名字叫《宇》。
  • 老子已站在科學的盡頭?《道德經》或揭示量子力學的奧秘
    話說量子物理學一度刷爆我們的朋友圈,不管是量子衛星,量子計算機都一時間成了一個很火的話題。有很多朋友說科學的盡頭就是玄學,量子力學就是科學連接到玄學的橋梁。最近玄夢君讀老子也是有一些心得,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道德經》中是不是揭示了量子力學的奧秘。也許很多朋友通過某些渠道大概了解了量子物理學一些基本的概念。
  • 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經》出土,雖只改了寥寥數字,意境卻完全不同
    首先,在書名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到了:根據帛書上所寫,是"德" 在前,"道"在後,應為《德道經》,而現在的版本卻是"道"在前,"德"在後,雖然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是卻有天壤之別。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內容,比如說《道德經》第二章。傳世本:"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齊善鴻講道德經》: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讓你有更多啟發和思考
    說起《道德經》,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這是一部道家的經典作品。我們很多人都讀過,小時候讀只是看懂皮毛,而長大了在翻開才深知裡面的智慧。對於西方人來說,除了《聖經》之外,《道德經》的發行量也特別大。《道德經》的本質是希望閱讀的人可以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然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生活。以前讀《道德經》覺得裡面的智慧寶貴,但是總是無法全面的應用到生活中。直到我讀了這本《齊善鴻講道德經》。這本書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道德經》每一個章節的核心要義,沒有晦澀難懂的原文,而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老子的智慧,講給我們聽。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
    你知道世界各國名人是怎麼評價老子《道德經》的嗎?下面將各國名人對老子《道德經》評價展現出來,這只是部分,更多世界各國名人對老子《道德經》的評價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會看到。美國政壇給予老子的評價為「總統之師!」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看《道德經》,才知道老子說的真對
    也就是說,老子出身史官,做的就是記錄興亡禍福的工作,從中就能夠知道作為君王應該抓住重點、寡慾淡泊、謙卑自重,這些就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權術法則啊。不僅如此,連後來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也十分重視對《道德經》的學習,他專門寫過《解老》和《喻老》來記錄自己對《道德經》的理解。他在《韓非子》中提到的眾多君王的權謀都與《道德經》中的說法十分相近,甚至有人認為,《韓非子》就是《道德經》的實踐操作版。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與其他譯者根據原著順序翻譯不同的是,他嘗試將《道德經》分為「道」本身、「道」作為「德」的表象、天/地的起源、思想與人類的起源、聖賢和社會倫理學以及統治者等不同主題,並分類翻譯《道德經》的不同章節。此時,其他領域的學者也開始翻譯《道德經》,如歷史文化小說家亞歷山大·烏拉在1903年也出版了譯作《老子的軌道與正道》,這是譯者將自己1902年在巴黎出版的法文譯本再轉譯成德文。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老子》又稱《道德經》,分上下兩篇,1-37章為《道經》,38-81章為《德經》,是道家學派開山鼻祖老子的傳世佳作。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卻「綜羅百代,廣博精微」。它建構了一套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隱士修身,蘊涵無比豐富的哲理體系。 《道德經》不僅深刻影響了東方,在世界上也是廣受歡迎。
  •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
    老莊文化:大樹參天——讀《道德經》有感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有一位大聖大智者,窮其畢生精力,給後人栽下了一棵參天大樹。這位智者,就是被我國三大教派之一的道教尊奉為教祖的老子。他的《道德經》有如一棵冠頂參天、四季長青的智慧之樹,蔭庇後人、惠及子孫。
  • 從《道德經》中看老子的宇宙觀、本體論和辯證法
    老子的《道德經》是先秦道家學說的集大成之著作。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哲學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他以精煉的語言體現了宇宙觀,本體論,辯證法等諸多哲學思想內容。宇宙觀方面,老子用「道」這個哲學主體看成是萬物本源,把「道」看成人和天共同的終極根據。在老子的哲學中,「道」既是宇宙論的範疇,又是一個本體論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