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公元前5世紀
黑格爾---19世紀
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
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黑---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邏輯階段,絕對精神作為純粹抽象的邏輯概念,超時空、超自然、超社會地自我發展著。第二階段是自然階段,絕對精神轉化為自然界,表現為感性事物的形成。第三階段是精神階段,絕對精神又否定自然界,先後表現為主觀精神(個人意識)、客觀精神(法、道德、倫理等社會意識)和絕對精神,又返回到自身。
老---道生一(無),一生二(有,可以被感知),二生三(被感知出的識--精神),三生萬物(識-精神---對世界的重新認識)。
黑---黑格爾回答說,這就需要精神通過正———反———合的辯證法運動,從而分階段地把種種事物實現出來。一開始,絕對精神是在純粹的「概念」世界裡面運動(正);然後從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來,形成了有具體物質內容的自然界(反);經過了一番折騰後,精神揚棄了自然界,結合了前兩個階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現形式中(合)。
老---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總之老黑肯定是研究了《道德經》後才有的他的思想,因為相似度幾乎是100%,但小黑對《道德經》的理解程度也就中學水平,不說也罷。
還有就是,這麼一來馬克思也間接是老子的學生,真是奇妙啊!
德國有很多人都讀《道德經》。
所以,《道德經》是德國國家哲學的起源一說不是空穴來風。
為什麼說黑格爾是剽竊,因為他本人靠這個「絕對精神」學說忽悠了普魯士國王,成了普魯士王國的國師,謀求到了這麼大利益後隻字不提他哲學的來源。性質很惡劣。
但他後面對老子「道」學的很多推論就顯露出了他本人思想的空洞和無知。怪不得叔本華那麼看不起他。
叔本華的很多思想來自印度和佛教,人家都是親口承認的。
黑格爾的普魯士國家精神應該是來自這段: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可憐的是黑格爾解釋了後半段,前半段卻沒有看懂。
後半段: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復歸於命就叫萬物的規律,認識了這個規律就叫做明事理。不認識這個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這個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才能稱之為「王」,「王」就是代表天意,天意是「道」,符合「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黑--國家雖然是人類共同體在塵世的最高實現,但是國家仍然不是精神的最高實現。因為精神的目標是圓滿,圓滿意味著理性,意味著自我認識。
因此,現在必需的是一種意識的樣式,它是關於全體、絕對、那萬物根基的意識,在這種樣式裡,人將成為精神的手段。絕對,從本質上說,是結果。
道德經這段所達的意思是:
只有致虛極,守靜篤,才能觀復夫物芸芸,才能知常,才能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而黑格爾僅憑一顆浮躁的心,得出「存在即是合理」,這個「存在」明顯是他自己的精神存在,「合理」也不過是和他自己的理性。
最後,黑格爾的哲學偏離了道家致虛極,守靜篤的前提,所以走向了自以為是,詭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