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領域中的大佬,無論是西方哲學領域還是全世界的哲學領域,無不聞其大名。
黑格爾曾著有一部哲學學術著作《哲學史講演錄》,在這本書裡,他在論述中國儒家的思想時,其如是說道:
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指《論語》),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
還有,他更是直接表示十分後悔看了《論語》這本書。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樣反大眾化的論調顯然是難以接受的,畢竟,《論語》這本書從其成書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和洗禮,怎麼能一語否定呢?
平實而論,中國不是沒有哲學思想,而是缺乏系統的哲學理論體系,沒有用概念重新組建一個新的世界,往往是有結論,無推理過程,如《道德經》《論語》,書中告訴你世界是這個樣子,卻沒有論述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或許中國古代的這些哲人們覺得沒有必要吧!
黑格爾雖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但是筆者認為下面這幾部著作足以反擊其尚有偏頗的觀點。
一:《論語》
不用做過多的介紹,儒家的經典之一,「十三經」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自南宋朱熹以降,《論語》成為「四書」之一,也是科舉考試的考察對象。
黑格爾雖然不是很待見《論語》,但就我們中國人而言,這本書塑造了我們的民族性格,《論語》中的很多思想在我們今天一直在沿用,在很多領域繼續發揮著他的作用。
現當代著名學者馮友蘭更是將包括《論語》在內的「四書」比喻成中國人的《聖經》,認為只是缺少了創世紀、地獄和天堂。
二、《傳習錄》
《傳習錄》這本著作記錄了一代哲人王陽明的思想,同時也繼承和發展了儒家的思想。
王陽明其人,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上一向有極高的評價。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五百年來唯一的完人」,同時,他也是儒家思想中主張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結合體。
他的重要哲學觀點如「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在《傳習錄》中都有充分的論述,這本書也是研究明代思想的重要著作。
三、《莊子》
如果喜歡中國的哲學,我覺得一定要讀一讀《莊子》。
莊子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哲學觀點,莊子十分擅長辯論,比如他和好朋友惠子在橋上辯論水裡的魚是不是快了,在《莊子》一書的大量篇幅中運用了比喻例證。
四、《周易》
《易經》一書被稱為「群經之首」,是儒家經典中的經典,而《周易》則包括了《易經》和《易傳》。
在中國兩大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我們都可以找得到《周易》的痕跡,所以,《周易》在中國人思想文化領域的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從這裡可以尋找到中國人思想的源頭。
《周易》原是一本卜筮之書,用現在的思想觀點來看,這無疑是江湖神棍行騙的伎倆,難登大雅之堂的書籍。但這恰恰是對《周易》這本書最大的誤解,因為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如「《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種觀察事物變化的哲學觀點,又比如「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種觀念與實體的區分。
總而言之,《周易》的用途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至於連孔子這樣大學問家在晚年讀到《易經》時居然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
五、《道德經》
曾經有媒體統計,《道德經》是世界上出版發行最多的中國古籍,在世界範圍內出版的數量僅僅次於基督教的《聖經》,足見《道德經》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分量。
即便是那位什麼也瞧不上的哲學家黑格爾,對《道德經》一書也是不乏讚譽之辭。
《道德經》的高妙之處,在於它開始談及到世界的起源問題,原文中這樣說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按照老子的觀點推而廣之,也就是說人及宇宙萬物皆是由「道」所產生,我們暫且先不要管這裡面有多大的合理性,至少在2000多年前的時候,已經有人總結了這個問題。
在關於探究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時候,老子在《道德經》中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為「道法自然」,所以自然運行的規律叫「道」,人無論做什麼事,最終都是要遵循「道」,否則就是逆天行事。
儘管社會發展到現在,《道德經》仍然在諸多領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總結:
所以,筆者認為黑格爾的觀點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存在誤解,以至於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中國古代也有哲學,以上哲學著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參考文獻: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