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在目下,列寧在八十年前提出的如下警句,比當時更貼近現實和更具有重要意義:「不鑽研和不理解黑格爾的全部邏輯學,就不能完全理解馬克思的《資本論》,特別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是理解馬克思的!」[3]
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會跟您說:黑格爾發明了辯證法,而他是一位「客觀唯心主義者」。但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真正讀過黑格爾的著作。不過,馬克思和恩格斯很少去寫闡釋黑格爾思想的文章{也不是沒有,例如:恩格斯所寫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Socialism:Utopian & Scientific)第2章[4]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Ludwig Feuerbach & the End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第1節[5]是現存的黑格爾思想的概括性傑作},但我們可以從馬克思在1843年所寫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部分。譯者注)[6]和在1844年所寫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7](摘自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譯者注)當中看出馬克思是通過批判黑格爾來組織他自己的觀點。而馬克思在1859年寫成的作為《資本論》底稿的《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表明了他對黑格爾所作的批判,對貫穿自己一生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
要想理解黑格爾(及其思想),除了閱讀他的著作(不管是德文原版還是譯本)之外別無捷徑。這個網站提供了一些「走近」黑格爾的不同途徑。
恩格斯的闡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第2章和
《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第1節
這兩本書都是短小精悍的馬克思主義入門著作,其中一些章節(如上)談及辯證法[8]和辯證法思維的歷史淵源。以下這個連結方便您瀏覽馬克思與恩格斯關於黑格爾的一系列文章[9];對於初學黑格爾哲學著作的讀者來說,恩格斯關於辯證法的其他著作過於精簡;而馬克思的相關論著最好是等到您熟悉黑格爾的一些著作後才回過頭去讀(當然也有例外,如以下簡短篇章:《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當中的 「政治經濟學的方法」[10],和《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當中總結的「《資本論》使用的敘述方法」[11])。
整體地把握黑格爾[12]
以下連結能方便您瀏覽黑格爾的主要著作[13],本網站提供其所有電子資源。
在他的《哲學科學百科全書》當中,黑格爾系統地闡述了他研究的所有主題(subject)。《全書》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邏輯學(通常被稱為「小邏輯」。以下單獨所提「邏輯學」,除特別註明外,均指《小邏輯》的內容。譯者注)、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其中的《導言》[14]是我們進入黑格爾哲學的大門。
邏輯學分為存在論(Being)、本質論(Essence)和概念論(Notion)。自然哲學分為數學(Mathematics)、有機物理學和無機物理學(Inorganic &Organic Physics);而精神哲學則分為主觀精神(Subjective Spirit)、客觀精神(Objective Spirit){亦稱為《法哲學原理,或自然學和國家學綱要》(Philosophy of Right)}和絕對精神(Absolute Spirit)。瀏覽上述這篇《導言》可以讓您了解黑格爾著作的大致研究範圍。
列寧對邏輯學的研讀筆記[15]使得很多馬克思主義者多少已經了解到黑格爾邏輯學的內容,而讀《小邏輯》是了解黑格爾著作的好途徑。
黑格爾分三步向他的讀者講述邏輯學的內容:
直接去瀏覽《小邏輯》的分析目錄[16],在每一節標題下面我們都會加上簡短的注釋[17],這是迅速入門黑格爾邏輯學的好辦法;《邏輯學大綱》[18]是對黑格爾邏輯學的簡要闡述。雖然並不足以讓您真正理解邏輯學,但它用黑格爾的話來介紹邏輯學。而我個人認為這篇大綱在易讀性上還是顯得過於隱晦和扼要;而最值得推薦的著作當然是黑格爾的《小邏輯》。我建議您在讀完《小邏輯》的導言部分後,反覆瀏覽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的內容,直到您理解邏輯學的這三個部分的含義。您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三個部分,以便您能夠把握其內容。在閱讀黑格爾的著作時,不僅要知道黑格爾講了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他是在書裡的哪個/哪些地方講到的。因為黑格爾並不感興趣於證明這個或那個論述(statement)是正確的,他感興趣的是所有這些特殊的個別的洞見(each specific insight)在真理的發展過程中處於哪個位置,——而整個黑格爾哲學體系是由一個又一個三段論(triad)嵌合起來的(翻開《小邏輯》的目錄便可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譯者注)。最後,1812年黑格爾所寫的《邏輯科學》{the Science of Logic,亦即「大邏輯」[19]("Larger Logic」)}是對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明確表述,而書中講到的概念貫穿他的所有著作。然而,那長達884頁的篇幅當中儘是嚴格的三段論和晦澀的文字,不帶任何舉例和用語平白的說明,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難度非常高!
我所轉述的邏輯學的閱讀步驟能幫助您通讀黑格爾的著作,並讓您避開大量細節。這些細節位於本網站相互連結的不同文檔裡,位於所有被列寧援引的而又被其他馬克思主義者不斷重複使用的文本裡、以及所有其他頻繁引用的段落(我會用超文本連結導向一些馬克思主義評論文章)。您可以隨時回顧本文所介紹的這條黑格爾邏輯學「主線」(包括後面若干個部分的全部內容)。[20]
又或者,如果您偏好於了解人民(people)或社會問題而非「邏輯」,您可以從了解黑格爾對君主立憲制的辯護——《法哲學》(中文譯本叫《法哲學原理》[21]。譯者注)入手。
《法哲學》是黑格爾關於法(law)[22]、政治(politics)和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這本書的導論[23]部分對當代的讀者來說,或許是關於黑格爾哲學的最佳介紹之一。黑格爾認為如果一個社會體制是「非理性的」(『unreasonable』),那麼它必定會爆發危機。所以歷史進程本身是世間的理性本身的展開(So history was itself a working out of Reason in the World)。馬克思早年——在他那篇通過研究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來批判黑格爾的博士論文之後——有一部著作就叫《黑格爾法哲學批判》[24]。在《法哲學》中,黑格爾關於政治、歷史、政治經濟學、社會公正、國家(the State),等等的觀點是非常明確的。而且從邏輯上講,這本書的確是任何一位想要理解黑格爾的社會主義者的入門讀物。對於黑格爾而言,在客觀精神(Objective Spirit)中體現的原則已經在邏輯學當中得到充分的闡釋,因此他希望讀者先讀他的邏輯學部分。但說實話,正是黑格爾早期的政治批判使其邏輯學的內容非常複雜!
嘗試瀏覽《法哲學》的分析目錄[25],在每一節的標題下都有一行簡介;
《哲學科學全書》中的「客觀精神」[26]是黑格爾所作的簡短總結,它相對來說比較易讀,值得推薦。
《法哲學》並不會很難讀,其重要內容包括論述「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27]和「國家」(the State)[28]的章節。
《精神現象學》(the Phenomenology)是黑格爾第一本完整發行的出版物,包含了他之後著作的所有主題。
《精神現象學》對法國黑格爾主義和那些對黑格爾的美學感興趣的人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這本書包含了論述主-奴辯證法(Master-Slave dialectic)的著名段落。這是一本閱讀難度和閱讀量都很大的著作,但是它的導言[29]部分非常易讀,而且很好地介紹了黑格爾哲學的內容。很多讀者想直接去讀主-奴辯證法的內容[30],但先讀完導言部分從而理解黑格爾如何定義「主體」(subject)是很重要的,另外還推薦您先去閱讀黑格爾的早期著作《倫理生活體系》(System of Ethical Life)[31]。
《精神現象學大綱》(Outline of the Phenomenology)[32]是黑格爾對《精神現象學》的摘要。
最後,對於想深造的學習者來說,還應該閱讀相對不那麼有名的《自然哲學》(Philosophy of Nature)[33]。
請務必謹記,無論您何時去讀黑格爾的書,當您有計劃地讀完每本著作的初始章節(應是指上述導言、導論或大綱。譯者注)時,應先快速瀏覽完要讀的那本書,看看它主要是由哪些三段論(triads)組成的。和其他人寫的書不同,黑格爾的書是很難完全按照從頭讀到尾的順序看完的。
現代人寫的導言
我們這個網站提供了不同作者所寫的難度不一的介紹黑格爾思想的文章:
《為初學者介紹黑格爾》[34](Hegel for Beginners),Lloyd Spencer和Andrzej Krauze撰;《向<小邏輯>進發》[35](Forward to the Shorter Logic),J N Findly撰,《黑格爾的當代意義》[36](What is Alive & Dead in Hegel Today),Howard Kainz撰;《了解黑格爾》[37](Getting to Know Hegel),Andy Blunden撰;《黑格爾論現代國家》[38](Hegel's Theory of the Modern State),Shlomo Avineri撰;《歷史辯證法的論文集》[39](Essayson the History of Dialectics),E V Ilyenkov撰其他作者的相關文章統一收錄在其他作者索引表[40]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者(如:亞歷山大·科耶夫、赫伯特·馬爾庫塞,託尼·史密斯)所寫的批判文章。
術語表 & 其他資源
本網站提供了豐富的術語和人物的彙編表。在這裡,您會發現在黑格爾著作的網頁版中,我們設置了很多討論或解釋相關概念的文章的超文本連結。而在其他作者的文章中,如有討論到黑格爾的內容,我們也會設置超連結到黑格爾的相關著作。
除了提供在線支持外,這些資源可以提供各具特色的瀏覽體驗。您可以自己安排瀏覽特定的課題或主題:有了超文本連結的幫助,您可以從黑格爾的著作到術語表再到其他作者的相關文章,再折回來讀。資源選單[41]包括:
案例集(Sampler)[42]提供了舉例參考(大多數是關於黑格爾邏輯學的文本),它們被歸類在不同的標題下,回答了黑格爾主義哲學家「經常提到的問題」;主題列表(Subject Index)[43]提供了黑格爾所有著作的文章的綜合性索引,它是一份豐富的術語列表;首字母索引(Alphabetical Index)[44]提供了本網站所有相關文件的綜合性索引;術語表(Glossary)[45]提供了術語的綜合性索引;辭典(Lexicon)[46]連結了英馬庫內部內容類似的材料;傳記索引(Biographical Index)[47]提供了本網站內的所有哲學家短篇傳記;時間線(Time Line)[48]提供了論述黑格爾對馬克思主義的影響的出版物的概覽;《1841》[49]是一篇短篇論文:論述在1841年對黑格爾主義的圍剿(「expurgation of Hegelianism」);黑格爾傳記(Biography of Hegel)[50]概括了黑格爾的一生,並概覽了他的著作;黑格爾體系的三段論結構(HyperText Representation of Structure of Hegel's system in Triads)[51]。(譯者註: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網頁設計,形象地展示了黑格爾哲學中的三段論方法)
黑格爾的影響
對黑格爾的評論(Hegel』Critics)[52]提供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每一位關鍵人物的相關代表作。此外還提供了其他作者的一些評論文章,以便讀者能從中觀察從1841年至今黑格爾是如何被理解的,又是如何被誤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對列寧哲學筆記[53]的重編譯提供了列寧在閱讀《小邏輯》和《大邏輯》時對黑格爾邏輯學的註解。
以下對辯證法的概述文章或可適應您的特定觀點:
託洛茨基的《唯物辯證法ABC》[54](ABC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毛澤東的《矛盾論》[55](On Contradiction);列寧的《哲學筆記》當中「辯證法的要素」[56](Elements of Dialectic)和On Dialectics(中譯名不明。譯者注).英文馬克思主義文庫的「辯證法的定義(詞條)」[57]
祝您閱讀愉快!或許您會喜歡從以下摘自《小邏輯》導言部分的內容開始,走進黑格爾哲學體系:
§ 6……簡言之,哲學的內容就是現實(Wirklichkeit)。我們對於這種內容的最初的意識便叫做經驗。只是就對於世界的經驗的觀察來看,也已足能辯別在廣大的外在和內心存在的世界中,什麼東西只是飄忽即逝、沒有意義的現象,什麼東西是本身真實夠得上冠以現實的名義。對於這個同一內容的意識,哲學與別的認識方式,既然僅有形式上的區別,所以哲學必然與現實和經驗相一致。甚至可以說,哲學與經驗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驗哲學真理的外在的試金石。同樣也可以說,哲學的最高目的就在於確認思想與經驗的一致,並達到自覺的理性與存在於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達到理性與現實的和解。在我的《法哲學》的序言裡,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兩句簡單的話,曾經引起許多人的詫異和反對,甚至有些認為沒有哲學,特別是沒有宗教的修養為恥辱的人,也對此說持異議。這裡,我們無須引用宗教來作例證,因為宗教上關於神聖的世界宰治的學說,實在太確定地道出我這兩句話的意旨了。就此說的哲學意義而言,稍有教養的人,應該知道上帝不僅是現實的,是最現實的,是唯一真正地現實的,而且從邏輯的觀點看來,就定在一般說來,一部分是現象,僅有一部分是現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錯誤、罪惡以及一切壞東西、一切腐敗幻滅的存在,儘管人們都隨便把它們叫做現實。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覺裡,也會覺得一個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現實的美名。因為所謂偶然的存在,只是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當我提到「現實」時,我希望讀者能夠注意我用這個名詞的意義,因為我曾經在一部系統的《邏輯學》裡,詳細討論過現實的性質,我不僅把現實與偶然的事物加以區別,而且進而對於「現實」與「定在」,「實存」以及其他範疇,也加以準確的區別。認為合理性的東西就是現實性這種說法頗與一般的觀念相違反。因為一般的表象,一方面大都認理念和理想為幻想,認為哲學不過是腦中虛構的幻想體系而已;另一方面,又認理念與理想為太高尚純潔,沒有現實性,或太軟弱無力,不易實現其自身。但慣於運用理智的人特別喜歡把理念與現實分離開,他們把理智的抽象作用所產生的夢想當成真實可靠,以命令式的「應當」自誇,並且尤其喜歡在政治領域中去規定「應當」。這個世界好象是在靜候他們的睿智,以便向他們學習什麼是應當的,但又是這個世界所未曾達到的。因為,如果這個世界已經達到了「應當如此」的程度,哪裡還有他們表現其老成深慮的餘地呢?如果將理智所提出的「應當」,用來反對外表的瑣屑的變幻事物、社會狀況、典章制度等等,那麼在某一時期,在特殊範圍內,倒還可以有相當大的重要性,甚至還可以是正確的。而且在這種情形下,他們不難發現許多不正當不合理想的現狀。因為誰沒有一些聰明去發現在他們周圍的事物中,有許多東西事實上沒有達到應該如此的地步呢?但是,如果把能夠指出周圍瑣屑事物的不滿處與應當處的這一點聰明,便當成在討論哲學這門科學上的問題,那就錯了。哲學所研究的對象是理念,而理念並不會軟弱無力到永遠只是應當如此,而不是真實如此的程度。所以哲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現實性,而前面所說的那些事物、社會狀況、典章制度等等,只不過是現實性的淺顯外在的方面而已。
[1]譯者註: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0頁。即1858年1月14日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件:「不過,我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例如,我已經推翻了迄今存在的全部利潤學說。完全出於偶然的機會——弗萊裡格拉特發現了幾卷原為巴枯寧所有的黑格爾著作,並把它們當做禮物送給了我,——我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幫了我很大的忙。如果以後再有功夫做這類工作的話,我很願意用兩三個印張把黑格爾所發現、但同時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東西闡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夠理解。」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翻閱羅曼·羅斯多爾斯基的《馬克思<資本論>的形成》(魏壎,張彤玉,沈玉玲等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以及他寫的文章《評馬克思<資本論>的方法及其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意義》。
[2]譯者註:參考《列寧、黑格爾和西方馬克思主義:一種批判性研究》,(美)凱文·安裡森著,張傳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3]《列寧全集》第55卷(「哲學筆記」),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104頁。
[4]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engels/1880/02.htm.
[5]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engels/marxist.org-chinese-engels-1888.htm.
[6]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marxist.org-chinese-marx-1843.htm.
[7]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marxist.org-chinese-marx-1844.htm.
[8]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isms.htm#dialectics,可在頁面搜索詞條「§Dialectics」進行了解。
[9]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marx.htm,Marx & Engels on Hegel.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7-46頁。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24頁。
[12]此標題原文為Reading Hegel from the top .
[13]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hegel.htm.
[14]《小邏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37-60頁。
[15]原文為As a result of Lenin’sstudy of the Logic .
[16]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sl/slconten.htm,
[17]在《小邏輯》(商務印書館,2012)當中,黑格爾的每一個論題(以符號§開頭)後面都有相應的附釋,基本為黑格爾課上的學生筆記。在注釋第16所提供的連結頁面中,紅色字體的引言摘自相應附釋的開頭。
[18]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ol/ol_logic.htm.
[19]《大邏輯》,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20]譯者註:我對這段話的翻譯沒有確切把握(但不影響上下文和全文立意)。為了不引起對文意的誤解,補充原文:The file structure of my transcription of the logic invites you toread through, skipping over a lot of detail taken up in files accessed vialinks and all the passages quoted by Lenin, and endlessly recycled by otherMarxists, and all the other frequently cited passages, with hypertext links tothe relevant Marxist commentary, are found on this "main road"through the Logic, which include the last few sections in full.
[21]《法哲學原理》,範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22]譯者註:應該區分黑格爾所指的「法」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法律條文」。可參考鄧曉芒先生的說法:「這裡的『法』又譯作『權利』,德文是『Recht』,相當於英文中的『right』(而不是law)。」摘自《鄧曉芒講黑格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46頁。
[23]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pr/printrod.htm.或見《法哲學原理》,範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40頁(位於序言後)。
[24]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1843/critique-hpr/ch01.htm.
[25]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pr/prconten.htm.
[26]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osindex.htm.譯者註:即《法哲學原理》(範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整本書的內容。
[27]《法哲學原理》,範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197-252頁。
[28]同上,第253-351頁。
[29]《精神現象學》(上),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第51-62頁。
[30]譯者註:例如同上書,第122-132頁,「一、自我意識的獨立與依賴;主人與奴隸」。
[31]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se/index.htm.
[32]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works/ol/ol_phen.htm
[33]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natindex.htm.
[34]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easy.htm.
[35]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foreword.htm
[36]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kainz7.htm.
[37]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iup.htm.
[38]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subject/philosophy/works/ot/avineri5.htm.
[39]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ilyenkov/works/essays/index.htm.
[40]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other.htm.
[41]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help.htm.
[42]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sampl.htm.
[43]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terms.htm.
[44]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files.htm.
[45]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gloss.htm.
[46]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lex.htm.
[47]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subject/philosophy/li_biogs.htm
[48]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timeline.htm
[49]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1841.htm.
[50]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hegelbio.htm
[51]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triads/index.htm.
[52]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li_other.htm.
[53]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lenin/works/1914/cons-logic/ch01.htm.
[54]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trotsky/1940book/10.htm.
[55]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ozedong/marxist.org-chinese-mao-193708.htm.
[56]《列寧全集》第55卷(「哲學筆記」),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190-192頁。
[57] https://www.marxists.org/glossary/terms/d/i.htm#dialectics,或在該頁面搜索詞條詞條「Dialec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