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2021-01-09 騰訊網

在黑格爾去世以後,特別是經過新黑格爾主義以後,西方哲學界對黑格爾有一個反叛,在很長時期內不看重黑格爾哲學體系,認為那是一個已經死了的體系。

黑格爾的法哲學也是這樣,少有人理解它,也很少有人研究它。黑格爾的法哲學究竟講了些什麼?幾乎一個多世紀以來都沒人認真對待。

最近這些年,西方又開始關注黑格爾,包括英美、大陸哲學。在美洲大陸、英語世界都引起了普遍關注。

比如說法國哲學、存在主義、解釋學、後現代等等,通過關注這些思潮發現,它們都有黑格爾的根基。

比如海德格爾、德希達等等他們的著作、思想裡面都可以找到黑格爾的一個非常深的傳統。

在英美,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法哲學又開始引起了哲學家和政治學家的重視。至於在大陸學術界,他們對黑格爾歷來都是重視的,大學裡的康德黑格爾哲學是作為傳統經典課開的。

黑格爾是我們公認的西方2000年的發展中少數的幾位偉大哲學家之一。他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最高點。

德國經典哲學在西方哲學界的經典意義是指它有一種定型的模式,其思路、傳承都是主流的,所以它達到頂峰以後必然走向衰弱。

但是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當然費爾巴哈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黑格爾的地位經常被人們比作古代的亞里斯多德。

當人們推崇亞里斯多德時,就把他比作古代世界的黑格爾。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圖,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關係有點類似於康德與黑格爾的關係。

從思想層面來說,黑格爾可以說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亞里斯多德是百科全書式的,他畢生所有的著作,包括他自己寫的和學生整理的據說有400多部,也有人說有1000多部,當然有的並不是他自己寫的也歸於他名下。

總而言之,黑格爾像亞里斯多德一樣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就是《哲學全書》,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歷史、社會、自然界,無所不包。

就連自然哲學,黑格爾雖然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不像康德提出過星雲說,但是黑格爾是站在當時時代的最高峰,他的眼界是可以概括當時各個學科領域的。

自從黑格爾以後再也沒有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了。因為現代的知識爆炸,一個人的腦袋裡不可能容納下這麼多的東西。

但是黑格爾可以擔當得起,你儘管可以指責他的理論,嘲笑他的錯誤——他的自然哲學就有很多謬誤,比如在顏色理論上,你可以證明他是錯的,牛頓才是對的,但是他畢竟在那個時代,熟悉了解那些尖端的理論、科學問題,這很了不起。

他對後世頂尖級的哲學家都有很深刻的影響,我想把黑格爾哲學的思維特點和方式作個整體地概括。

首先我們從宏觀上來看,黑格爾的哲學主要有三個主要特點。這體現出他跟其他哲學家有什麼不同,尤其是他跟他以後的哲學家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重要特點是能動的辯證法思想,這是它最突出的特點。

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主要是一種能動性思想,也就是他在《精神現象學》導言裡講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實體理解為主體。

實體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一個東西,主體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這個東西的能動性。在黑格爾看來,如果一個東西真的是實體的話,那麼它就是主體,人只是能動性的一種表現而已。

宇宙的實體是能動的,萬物都是能動的,從這個角度看待宇宙、萬物和世界,就產生出一種能動的辯證法思想。

這種辯證法強調自己運動的能動性,不要用靜態的永恆的眼光看待萬物,當你用這種眼光去看它時,它就會表現出一種自己運動的能動性,它就會使你失望或大吃一驚。

自己運動的能動性體現出對自由意志的強調,特別是對人的自由意志,當然在黑格爾那裡,人的自由意志不一定採取人的自由意志的形式,可能就採取上帝的自由意志或者萬物的自由意志的形式,採取概念的能動性這樣一種傾向,所以它是一種自由的哲學,也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哲學。

自我否定的意思就是說不願意停留在原來的地方,要改變,用黑格爾的話就是,「永恆的不安性」,他經常用的是「火的哲學」,經常拿火來打比喻。

西方哲學都有這個傳統,喜歡用火、光明、太陽來打比喻。火的哲學體現一種自我燃燒,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時燒向外部世界,靈魂的自由像燃燒的火焰。這就是能動性的特點,主要就是突出能動性的作用。

第二個主要特點就是徹底的理性主義和邏輯主義。

西方自古以來強調能動性的哲學家不少,喜歡用火來打比方的也不少,他的能動性與其他哲學家都不同,他強調的是把它納入純粹理性和邏輯化,把能動性邏輯化。

這種能動性不是一種神秘的、不可把握的、偶然的,而是一些邏輯化的、可以學習可以掌握的。神秘主義的最高哲學是不可教的,它講究悟性、慧根,這就是神秘主義。

黑格爾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把這些非理性的、不可傳授的東西邏輯化,可以傳授、可以用語言表達、也可以通過嚴格的理性推出來。一個沒悟性、沒有慧根的人也可以學習。

理性是每個人都有的,理性不是慧根,天才才是慧根,靈感才是慧根。最平庸的人都有理性、都懂得邏輯思維,不會的都可以學會。所以這是一切人都可以學習,可以教的,不是少數人秘傳的,而是有普遍性的。

黑格爾的邏輯學講的是神秘的東西,但是它是可以傳授,你當然要「悟」,因為它包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是它講的東西有一條路指導你去「悟」。所以它蘊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不是歸結為非理性,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種規律。

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不只是主觀內心的妙悟。黑格爾的哲學不是單純地去感悟,它有一個固定的對象,你可以不斷去考察、琢磨它。

第三大特點建立在前兩個特點之上,那就是邏輯、認識論和本體論「三統一」,在他那裡這些被歸結為一個東西。

邏輯就是理性,通常講的是形式邏輯,但是黑格爾的邏輯不是形式邏輯,它是認識論。所謂認識論就是它給你一條線索,你按照這條線索進行認識,才能把握真理。

形式邏輯不講認識論,它只要邏輯上是正確的,至於對象如何它是不管的。而黑格爾的邏輯不是單純的形式邏輯,但和形式邏輯有關,它本身是辯證邏輯。辯證邏輯的特點是:它既是邏輯又是認識論。

你循著這條邏輯線索不僅是邏輯上正確,而且是跟對象相符合或對象與你的思想相符合,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以往的形式邏輯都只是思維與思維的關係、觀念與觀念的關係,但是黑格爾的邏輯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主體和客體的關係。

再一個,它又是本體論,他的邏輯又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的邏輯就是本體論、就是客觀世界的結構。但它不是表面的客觀世界,而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內在規律。

客觀世界有很多現象,千變萬化,由各種直觀、感性的東西表現出來,在這底下有一個邏輯的本質在支配著它,這是真正的客觀世界。

這個「三統一」是獨一無二的,在西方哲學史上除了黑格爾,再就是馬克思、列寧,但他們也是從黑格爾那來的。由此可以引申出來,黑格爾的哲學有一種歷史主義的傾向。

客觀世界不是一種表面現象,而是一種規律、本質,它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邏輯和歷史是一致的。因為邏輯不僅僅是主觀的一套思維方式,邏輯也體現在客觀的歷史中,歷史本身是有邏輯層次,歷史按照邏輯的階段發展。

這是「三統一」原則引申出來的重要原則,它為馬克思主義所繼承。後來的人沒有這個思想,海德格爾也主張歷史主義,但他把邏輯去掉了,認為歷史中不存在什麼邏輯規律。

真正的黑格爾傳統中的歷史是有邏輯的,從低到高有一個邏輯的層次,歷史的發展與邏輯結構是同步的。這是很重要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視的,恩格斯甚至說黑格爾歷史與邏輯相一致,是一個不亞於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繼承自費爾巴哈,而辯證法就是從黑格爾那裡改造吸引過來的,其精髓就是歷史和邏輯一致的觀點。通常講辯證法的人不太強調這個方面,但實際上這正是辯證法的一種最根本的表現方式。

辯證法的本質就是在歷史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動的上升過程,這種上升過程是由歷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動的,歷史的邏輯規律實質上是人自由的能動活動的產物,是這個自由活動的層次的不斷提高的軌跡。

所以在黑格爾的辯證法中,歷史、邏輯、自由、實踐這些東西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

黑格爾由此建立了一個是無所不包的體系,因此他被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形上學家。

西方經常在爭論到底誰是最後一個形上學家,每個哲學家都想擺脫這頂帽子。但其實西方的形上學是擺脫不了的,這是西方哲學的命運。

「形上學」現在一般被當成貶義受到批判,但是批判它的那些人自己也免不了陷入其中,因為你只有用形上學才能批判形上學,你一批判,你就陷入另一種形上學,你也就成了一個形上學家。

除非你對它置之不理,但是你不理它,它也可以不理你,你還是批不倒它。

黑格爾的這個形上學的整體結構,按黑格爾的觀點是在《哲學全書》中反映出來的,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實際上都是屬於邏輯學的展開,黑格爾把它們稱為應用邏輯學。

自然哲學講自然,精神哲學講人和人類社會,自然和人都是邏輯學在這兩個領域的「外化」而形成的哲學,所以它們都屬於應用邏輯學。

其中,精神哲學比較複雜,自然哲學比較簡單,自然哲學無非就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精神哲學分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主觀哲學又分成人類學、精神現象學和心理學,客觀哲學包含法哲學和歷史哲學,歷史哲學其實也是法哲學的一個結尾部分。

絕對精神是一個純粹精神領域,它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那就是藝術哲學、宗教哲學和哲學史。

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黑格爾自己的哲學就標誌著絕對精神的結束。黑格爾是很狂妄的,他認為整個自然界、人類精神和社會的發展,包括人類的全部藝術、宗教和哲學這些精神生活,都是為了產生出他的哲學所做的準備,他的哲學一出來,就把一切都終結了,他把握到了絕對真理。

他就是上帝的自我意識,上帝在他身上意識到了自身,他把自己當作了上帝本人,或上帝的代言人。

黑格爾的這種態度理所當然地激起了所有人的反感,他等於是不讓人家說話了。一切真理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別人還活不活了?

所以後來的反黑格爾思潮帶有一種合理的情緒化,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因此就把他當成「死狗」。現在很多人不看他的書,或者只隨隨便便地看一眼,甚至道聽途說地知道幾句話,就開始罵他。

這種人云亦云同樣不可取,和那些盲目追隨黑格爾的人一樣,都是思想上的懶漢。

我們儘管可以不贊成他,但是還是應該仔細讀他的書,不但看他錯在哪裡,而且還要看他說的有沒有一些道理。

文章來源:《鄧曉芒講黑格爾》

本文為該書導論部分《黑格爾哲學的特點》

相關焦點

  • 黑格爾的哲學以絕對精神開始,最後又回到絕對精神
    百家原創作者:家山談歷史大家有了解過黑格爾哲學嗎?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近代哲學的高峰。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現在就和小編深入地去了解一下黑格爾哲學吧!
  • 鄧曉芒:康德和黑格爾是人類歷史上被公認為最難讀懂的哲學家
    我當時的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以往的種種荒唐事件不能讓它們就這樣白白地過去了,而必須加以清算,包括自己做 的,身邊的人做的,整個民族所做的事,它的來龍去脈,為什麼會這樣,都要搞清楚。為了搞清楚就必須讀書,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在讀研究生以及後來參加工作時,我深研了康德哲學。其實按照我的興趣來說,我更喜歡黑格爾。
  • 黑格爾的面具
    據說,這幅圖畫挑明了黑格爾哲學所完成的一項「重大使命」,即在哲學與神學之間進行調和。儘管這種紀念章在黑格爾的許多朋友之中廣受歡迎,但原本對黑格爾頗為賞識的歌德卻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在寫給舒爾策的書信中抱怨說,黑格爾這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學生,在有關本質和理性的哲學問題上拐彎抹角地走了一段迂迴的道路,最後卻得出了一個用來調和哲學與神學的枯燥結論。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因此,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是理解馬克思的!」[3]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會跟您說:黑格爾發明了辯證法,而他是一位「客觀唯心主義者」。但他們當中只有極少數人真正讀過黑格爾的著作。因為黑格爾並不感興趣於證明這個或那個論述(statement)是正確的,他感興趣的是所有這些特殊的個別的洞見(each specific insight)在真理的發展過程中處於哪個位置,——而整個黑格爾哲學體系是由一個又一個三段論(triad)嵌合起來的(翻開《小邏輯》的目錄便可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譯者注)。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1.稱號: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教綜易錯1000題】領取注意事項!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斯多德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
  • 鄧曉芒:儒家最大的問題是偽善
    被古人奉為圭臬的儒家學說如今飽受現代國人批判,我國著名學者鄧曉芒就是批判儒家的代表人物。鄧曉芒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學術主張十分新穎,自成名以來,鄧曉芒就一直認為儒家學說「害人匪淺」,並寫了很多文章對儒家學說進行批判。 鄧曉芒在他的作品《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中表示,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偽善。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作者鄧曉芒|來自《現代哲學》2011年講西方哲學史的人,往往對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發展有這樣的概括,要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要麼是感覺論和先驗論的對立,有時候這兩種觀點又交織為觀念論和實在論,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論和唯理論。這類劃分模式一直延伸到今天的英美經驗主義和大陸思辨哲學。但人們比較忽視的是另一種劃分維度,即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 鄧曉芒:中國文人的劣根性就是自作多情和自以為純潔
    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批評家和美學家鄧曉芒,在學術界是一個精神標杆般的存在,這不僅僅在於他的學術研究影響力夠大,主要在於他被認為是敢言的知識分子。他就像當代的魯迅一樣,用一桿筆死死對著中華文化裡的病灶,以極大的穿透力去穿擊社會深層的現實,揭開一塊一塊的遮羞布。
  • 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不過當它最後創造出黑格爾時代的現實時,它便到此止步了,它的主體能動性就被窒息在封閉的體系中了。可見整個黑格爾的體系是一個向後看的閉合體系,它沒有為未來的發展留下任何餘地。在這個封閉體系上炸開第一個缺口的是費爾巴哈,他所使用的炸藥則是感性。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和思想家類型的思想評傳作品常有的「六經注我」風格不同,拜塞爾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他的主要目標是給初學者「提供一個綜合性的導論」,以便「儘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內覆蓋其思想的每個主要方面」,並且其「焦點是論題性而非文本性的」,亦即希望初學者了解的是「黑格爾哲學的主要論題,而非具體文本的內容」(《黑格爾》「前言」第1頁,以下所引皆為中文版頁碼)。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說到黑格爾,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也許有人聽說過黑格爾這個名字,但並不知道他到底是誰或者是幹什麼的。1、黑格爾是誰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1770年8月27日在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出生,於1831年11月14日死在柏林。
  • 為增進人類幸福而思考與實踐的思想家:孔多塞 ——讀《一個知識...
    本文作者:李宏圖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孔多塞是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是見證了法國大革命爆發並在大革命當中受到黨派鬥爭的迫害,最終自殺而亡的最後一位啟蒙思想家。
  • 為什麼說要想讀懂康德、黑格爾的書,需要深入了解基督教?
    康德、黑格爾的書,以艱深難懂著稱。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每一部,都讓人望而生畏。黑格爾的書也是,他的《小邏輯》《精神現象學》堪稱燒腦之作,讀起來讓人頭昏腦脹。康德、黑格爾的思想,是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碰撞、融合的產物。要想真正讀懂康德、黑格爾,需要深入了解希臘哲學和基督教文化,兩者缺一不可。
  • 黃金城︱有機體、審美現代性方案與青年黑格爾
    他們是一個化學的民族,化學的感覺在他們身上最活躍,他們也大規模地在道德化學裡展開實驗。這個時代就是一個化學時代。一切革命都是包羅萬象的,但卻不是有機的,而是化學的運動。[……]按照那個思想類推,繼化學的時代而來的,將是一個有機的時代。
  • <文化思考>一位未發生應有作用的思想家——顧準
    這就是作者對希臘文明和中國史官文化的比較研究;對中世紀騎士文明起著怎樣作用的探討;對宗教給予社會與文化的影響的剖析;對奴隸制與亞細亞生產方式的闡發;對黑格爾思想的批判與對經驗主義的再認識;對先秦學術的概述等等。」  這都是些什麼問題呢?學術問題,所以叫作「題目」。即使是「對黑格爾思想的批判與對經驗主義的再認識」,在王元化此時看來,也只限於「題目」的意義而與其餘學術問題並列。
  • 黑格爾:性格學說
    黑格爾文論中的性格學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內容很深刻。我們攝其要加以介紹。其一,黑格爾認為:「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在黑格爾看來,理念的感性在人的身上表現出來,也就是理念的「普遍力量」通過「人的個性」來實現,從而顯現為感人的情致,並且形成一個整體和統一體。他說:「這種整體就是具有具體的心靈性及其主體性的人,就是人的完整的個性,也就是性格。神們(即普遍力量——筆者按)變成了人的情致,而在具體的活動狀態中的情致就是人的性格。」這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普遍力量個性情致性格。
  • 論海德格爾與黑格爾的爭辯
    最後,對於海德格爾把赫拉克利特殘篇第53中的「polemes」翻譯為「爭辯」,我們也理解為海德格爾是從「事情本身」出發來進行「翻譯」的,並非簡簡單單地選擇了一個譯名來替換通常的譯名「戰爭」。在海德格爾看來,赫拉克利特的polemes說出的已經是作為事情本身的「爭辯」。
  • 黑格爾對於哲學自身的界定
    黑格爾認為,除了自己的哲學,任何學說都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因為它們都是有前提的。準確來說,它們總是假設了一個前提而不能證明其合理性,而真正的哲學是不需要任何前提的、自在自為的絕對知識。  黑格爾的理想是建立一門無條件的絕對的科學,任何一門具體科學都奠基在這門科學之上。事實上,這也是西方形上學一直以來的理想。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黑格爾:經久不衰的5句話;「存在即合理」
    德國是一個擅長出哲學家的地方,無論是黑格爾,還是尼採,或者是我們所熟悉的馬克思,他們都是德國人。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無關緊要。但是,無論是唯心還是唯物,黑格爾的哲學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都有一定的參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