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人類幸福而思考與實踐的思想家:孔多塞 ——讀《一個知識...

2021-01-15 鳳凰網

本文作者:李宏圖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孔多塞是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是見證了法國大革命爆發並在大革命當中受到黨派鬥爭的迫害,最終自殺而亡的最後一位啟蒙思想家。18世紀被稱為「理性的時代」「啟蒙的時代」,但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啟蒙運動就結束了。很幸運的是,孔多塞在大革命時還活著,他參與了法國大革命很多重要的歷史進程,但最終受到雅各賓專政的迫害,死於革命。這在我們今天看來是一個自相悖論的問題:他用思想推動了革命的到來,最後又被革命所吞噬。從這點來說,今天閱讀他的傳記,品味他的一生饒有意義。

這種意義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學術研究上的,另外一個是現實意義。從學術意義上來說,這本書的出版彌補了我們對孔多塞研究的不足。國內對啟蒙思想家的研究,經常會提到伏爾泰、盧梭、狄德羅這樣的人物,對孔多塞的關注不多。研究這樣一個人非常有意思,可以讓人理解一個思想家的命運不僅是他個人的命運,而且跟歷史進程密切聯繫在一起。而啟蒙思想與革命之間有複雜的關係,為什麼孔多塞的理念在革命當中一開始推進了革命進程,最後又反過來被革命的力量吞噬?研究這樣一個過程,也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其次,這本書也見證了一個思想家的實踐歷程,具有現實意義,即怎樣成為一個知識分子。當然,在啟蒙運動時期,這些知識分子不被稱作「知識分子」,他們被稱為「哲學家」,正是這批哲學家,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啟蒙運動。這樣一個群體怎麼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這對於今天的人來講,不僅是知識分子,對每個人都有現實意義。

孔多塞

孔多塞作為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一員,和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人開啟了啟蒙運動,要讓光明播撒在黑暗的世界。這個黑暗的世界就是當時的「舊制度」。所謂的舊制度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君主專制政治體制;第二個層面是等級特權制度,等級特權制度是指沒有流動的、所有官職都由貴族擔任的制度,當時法院的法官、軍隊的軍官,這些都由貴族擔任。啟蒙運動主張讓這樣一個封閉的等級之中有必需的流動。第三個是針對天主教的不寬容與宗教迫害,提倡宗教寬容。針對舊制度的三個特徵,啟蒙運動又發展出了三個指向。首先,針對舊制度的專制統治發展出的自由,就是今天所說的人權;其次,針對當時封閉的等級制度發展出平等,提倡不能階層固化,需要創造社會流動性,讓每個人都有上升的空間,所以法國大革命當中有一句重要的口號叫做「為才智之士開創前程」;最後,針對宗教迫害,洛克、伏爾泰都寫過論著提倡寬容,後來到1848年革命時,它發展成自由、平等、博愛,這也是到今天為止法國的政治文化或者是法國文化的特質。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具體到孔多塞而言,作為一名啟蒙思想家,又和其他在革命前都已去世的啟蒙思想家不同,他參與了革命進程,而他在18世紀的思想運動和革命實踐中對法國做出的貢獻,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孔多塞是科學家,他年少成名,二十幾歲就發表了廣有影響的積分論文,後來被選為科學院院士,這表明他的科學成就非常高。科學的後面隱含著理性,這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傳統,或者說也是法國從笛卡爾以來的一個傳統。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倡導人應該去懷疑、去思考,這樣才能稱為人。而理性是天賦的,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因此也是平等的,這也是啟蒙思想家主張平等的一個原因。孔多塞提倡讓所有人都知道理性、運用理性。

第二,孔多塞把科學原理應用到解釋社會政治上。他曾經寫過《政治算術》,提倡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政治、社會問題,這對實證科學有很大影響。法國19世紀一個重要的思想家奧古斯都·孔德提出了實證哲學,由此誕生了社會學、政治學等等一些科學。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孔多塞也做出了很大貢獻。

第三個貢獻,在筆者看來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起草《人權宣言》。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8月26日頒布了《人權宣言》,《人權宣言》很短,只有17條,但在《人權宣言》正式頒布之前,有很多思想家都提交了不同的提案,最後通過國民制憲議會反覆、激烈的辯論之後,才有了綜合各家的版本,即今天所見的《人權宣言》。孔多塞實際上是在《人權宣言》頒布之前起草了其中的一個版本,在他起草的《人權宣言》中,實際上很多的條文都被後面的《人權宣言》所採納。這是孔多塞對法國革命的一個貢獻,也是他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人權宣言》

第四個貢獻是就政治體制的設計上,如果要保障人權,在政治體制的安排上就不可能存在君主專制,因此必須尋找到一個有效的政治體制。孔多塞在大革命時,提出建立共和體制來保障人的權利。

第五個方面是孔多塞提出的公共教育。這個概念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教育不是某個有錢人的事,而是公共的,這對後來歐洲實行的義務教育有深遠影響。通過這種公共教育,能夠讓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權利,或者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使個人從奴役、無知、愚昧當中得到解放。因此,這是實現自我解放,實現整個社會解放的一個最重要基礎。

孔多塞的最後一項偉大的貢獻則是在革命的流亡期間所寫的《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這是他思想理念的集大成,也有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這本書有三個關鍵詞,「人類」、「精神」、「進步」。第一,因為他是思想家,他首先考慮到要有精神的進步,也就是通過觀念解放才可能實踐,才可能築建現世的一些制度。第二,這種解放不僅是針對法國人的解放,這些思想家都是普世主義者,他們所期待的是全人類的解放。第三,人類會從愚昧無知的黑暗狀態逐漸走向光明。孔多塞認為人類有十個階段,到了法國大革命,人類進入最高的階段,也就是實現了人的權利,實現了人的解放,獲得了進步。孔多塞懷著對人類進步的理想,飽含著熱情呼籲必須改善人類的境況,要讓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他相信的進步不是只有法蘭西民族的進步,而是指全人類的進步,這恰恰是啟蒙思想家一致的目標,也是今天理解孔多塞的一個重要內涵。這才是今天我們思考孔多塞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說要把人放在一個核心位置上,確立個人的權利,實現每個人的價值,讓他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所以,想要了解孔多塞,除了讀這本書之外,筆者覺得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讀《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讀完之後能夠對認識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以及18世紀觀念如何轉化為對社會體制的建構,有幫助作用。

《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

讀完此書,掩卷而思,沒有比孔多塞,作為一個悲劇性的最後一位啟蒙思想家的形象更能激發起人們的思考。孔多塞在他的《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中,描繪了人類的不斷進步,把他所親歷的法國革命視為人類發展的一個最高階段。當他寫完這本書之後,他卻遭到革命的迫害,被雅各賓派關進了監獄,最後服毒身亡。革命者最初設想的革命是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目標的,最後怎麼就走向了反面?為何最初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的權利最後卻走向了人民的反面,扼殺了人權?甚至連這樣的思想家也不放過?實際上吉倫特派共和體制被雅各賓派專製取代的時候,雅各賓派用自由、人權的名義,把革命者全部摧毀。而這恰恰是一種歷史的悲劇。好在經歷了這一悲劇之後,人們發現防止這一悲劇不斷重演的秘密即在於確立起人的權利這一理念,同時時刻牢記自由的保障是法律。任何個人和團體不能以人民的名義凌駕於法律之上。也就是說從今以後必須通過法律的途徑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罪,就此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樣,儘管還有黨派紛爭,但都不能以消滅肉體作為前提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法國大革命雅各賓專政悲劇引發的反思,當然也算啟蒙運動的一個遺產。

讀完這本書筆者還有個最大的感受:孔多塞是一個很專注的人,他專注自己的思想世界,在那裡討論、演算,進行科學研究,最後勾勒出人類精神進步的宏偉藍圖。同樣,筆者還認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政治理想不僅在於通過自己的理想改變政治體制和社會體制,更重要的是在參與和改變政治之前,拿什麼去參與政治,拿什麼去改變世界。我們必須要很專注地進行思考,這種專注的思考才是我們從孔多塞以及啟蒙思想中獲得的最大啟示。如果每個人都開始專注地思考,每個人都把自己的麵包做到最好,繁榮就會到來。思想的繁榮會到來,物質的繁榮也會到來,這個世界才會真正成為一個文明繁榮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啟蒙思想家的精神遺產直到今日也沒有過時,或者說我們依然在享受與沐浴在這樣的遺產之中。

書名:一個知識分子的政治理想

作者:﹝法﹞伊莉莎白•巴丹德、羅貝爾•巴丹德

譯者:馬為民、廖先旺、張祝基

定價:55.00元

裝幀:平裝

頁碼:392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ISBN :9787567558175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巴丹德(Élisabeth Badinter,1944年— ),法國歷史學家、巴黎理工學院哲學教授、女權主義作家。她在2010年因其著作《衝突:女性與母親》而被法國《新聞雜誌》評為當年法國富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在法國公眾心中對伊莉莎白的尊崇不亞於搖滾明星。迄今為止,她已出版了20多部著作,每本書一經推出,都會引發熱議。

羅貝爾·巴丹德(RobertBadinter,1928年— ),法國大律師和政治家,曾任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在密特朗擔任總統的七年任期中先後在皮埃爾·莫瓦和洛朗·法比尤斯政府任司法部長,他使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分別通過了廢除死刑的法案。在西方他是廢除死刑的象徵,其回顧為在法國廢除死刑而奮鬥的歷程的著作《為什麼要廢除死刑》於2000年獲得費米納評論獎。他還是眾多歷史和政治評論文章和書籍的作者。

孔多塞是兩位作者的精神導師,相隔兩百年,他們的訴求相通。兩個時代以奇特的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得這部傳記成為了解、研究孔多塞以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物和思想繞不過去的著作。

相關焦點

  • <文化思考>一位未發生應有作用的思想家——顧準
    不過,單憑這些,顧準只是個出色的學者,談不上思想家,連經濟思想家都難說得上。學者與思想家的區別就在於:學者,即使是出色的學者,無論其學術研究達到怎樣的水準,影響一般只限於專業領域;而對於思想家來說,無論其專長是什麼,其影響一定是超越專業領域而廣及於整個社會的。顧準的經濟學思想以及會計學著作,其影響僅在專業圈子內,因此,決定顧準思想家地位的,就不是他的經濟學知識和見解,而是其他。
  • 四位思想家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四位思想家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7.11 星期六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李 魏    有四個人改變了美國人的思考方式。
  • 這樣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投入很多錢,買了一堆書;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讀了很多書。最終卻發現書還是書,自己還是自己。自己沒有因為讀書而產生多大的變化。自我認識經典作品《成功心理學》認為讀書是一項技能,所謂技能,就是做某種特定事情的能力。它需要一方面學習相關知識,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實踐。一項技能的獲得,是這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說讀了《人類簡史》這書,其實才讀了幾節,就是有關於智人的發展。尤瓦爾·赫拉利出身於1976年,比筆者僅僅大6歲,一本這樣的書出來,他的知識庫該是多麼龐大,除了歷史學之外,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的知識,紛紛被作者囊括進來,而且是那麼有條有理,實在讓人欽佩。人呢,差別實在是大,有時候和年齡仿佛都沒有多大關係,像尤瓦爾·赫拉利,愛因斯坦,霍金這些人,來到世界上,仿佛天生就是來解決一些問題的。
  • 增進思考力的10本名著:改變價值觀,成為有魅力的人
    增進思考力的10本名著:改變價值觀,成為有魅力的人!編輯:透過「深思慢讀一本書」,可以體驗自己生命中沒機會獲得的體驗,根據研究發現,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對內容的認識物產生情感投射,大腦的狀態接近我們正在體驗某事的狀態,可以讓人生經驗變得豐富又深刻,有了體驗才會開始思考,並真正獲得知識,改變人生價值觀,變成富有魅力的人。
  • 重溫偉大思想家馬克思十句名言,句句經典,受益匪淺
    137年前的3月14日,也就是1883年的今天,偉大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卡爾·馬克思逝世,走完他65歲的一生。從我們讀小學開始,馬克思、恩格斯的畫像便被懸掛在課堂、校園四處,那時還不了解他們的偉大。
  • 淮安:堅守初心增進民生福祉 以民為本勾勒幸福生活
    「十四五」期間,淮安還將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建設幸福淮安,努力實現從「勞有所得」「學有所教」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向「勞有多得」「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善養」轉變。圖片來自淮安報業傳媒集團高樓大廈根基重,民生保障「從老」抓起「這月的養老保險金又漲了,現在福利真是越來越多了。」「是啊是啊,我家老頭也漲了。」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從思想層面來說,黑格爾可以說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所以它蘊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不是歸結為非理性,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種規律。 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不只是主觀內心的妙悟。黑格爾的哲學不是單純地去感悟,它有一個固定的對象,你可以不斷去考察、琢磨它。 第三大特點建立在前兩個特點之上,那就是邏輯、認識論和本體論「三統一」,在他那裡這些被歸結為一個東西。
  • 世界本質的哲學思考與實踐(上部)
    而哲學是對人的終極關懷,一個智者不能不思考人生的過去與未來,而這些思考對象同宗教具有相同的指向。如果說哲學是一種思考,那麼宗教就是一種實踐。其實思考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思想一經被掌握就成為一種力量。(10)宗教需要信仰但不能排斥理性,一個沒有理性的宗教一定是迷信的。有理性的信仰、並且窮盡理性思維才能達到宗教所提倡的真正高度。
  • 生態學本科教育——實踐與思考
    雖然,人類面臨的種種挑戰性生態問題的解決不完全取決於生態學的發展,但生態學的核心作用和具有的特殊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生態科學在促進科學進步、發展經濟、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維護人類持久生存和發展方面都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府在對涉及環境、資源等方面的政策和議題進行決策時,需要借鑑和依賴相關學科原理及其研究成果和結論。生態學作為解決人類生存環境中重大問題的理論基礎,日益為人們所接受。
  • 你其實並不懂思考,愛因斯坦: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隨著打卡反思項目的深入,我突然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實際上並不懂如何正確的思考!這說來真可笑,難道思考還會錯誤?是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在用著一個錯誤的思考方法,這裡的核心就在於,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是有2個系統的,但是很多人都無法區分這兩個系統。
  • 我為什麼要讀哲學書?
    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內涵,其中有三個關鍵詞:「真理」、「苦難」、「愛情」,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窮其一生所要經歷的事,也是整個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經歷的事。初識羅素,是在2008年。當時,我無意間讀到了《西方哲學史》。看到這個書大概1/3的時候,我對羅素其人敬佩不已。
  • 人類文明的知識:理性主義把知識技術化和工具化
    研究方向為經濟思想史。  古希臘人智慧地看待知識   如果把思辨知識降格為創製知識,無異於把人類所有的智慧都蛻變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識追求的終極目標。不輕易品嘗智慧之果,是希臘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根據生物學的研究,一切生命都是有感覺的,但動物能夠把感覺轉變成記憶,而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才具備從記憶中提取經驗的特殊能力。知識是最廣義的經驗。人類通過實踐經驗獲取知識,知識使人類增進智慧、提高技能、改善生存狀態。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發現知識、積累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  如果說廣義知識泛指各種個別、分散和不同程度帶有主觀成分的經驗,那麼科學技術可以說是狹義知識。
  • 一生成功幸福的秘訣
    一個企業經營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員工的幸福。員工幸福,大家接著就會想為客戶,股東也會高興,所以核心就是創建一個讓員工開心的場所。「他在其代表作《活法》中如此描述著自己的經營理念。我記得自己在讀這本書的那年剛入職了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負責其對外網站的開發工作。
  • 《哲學思考:思想史上的偉大論辯》:閱讀偉大的書籍
    如果說我在回答前面的問題上——或者在說明那些問題上——有任何進步的話,也是由於我讀了這些書。因而,我自己的這本書大部分是關於它們的內容,將涉及的作者包括柏拉圖、羅素、亞里斯多德、聖奧古斯丁、尼採、穆勒、康德、笛卡爾、休謨……偉大的思想家們。(還會有一些簡短的章節談到兩位偉大的中國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令一本哲學著作堪稱偉大的原因在於,作者在其中對一個因好奇而得的問題給出了全面的解答。
  • 人類知識洞見讓網際網路有了「魂魄」
    在知乎官方所公布的提問嘉賓中,有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投資女王」徐新、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科幻作家劉慈欣,美國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以及美國版知乎創始人亞當·安捷羅(Adam D' Angelo)等十位「大伽」紛紛亮相登臺。他們在知乎上拋出了十個重磅話題,也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奇思妙想」回復。
  • 為了發展審辯式思維需要拋棄「實踐唯一標準」
    幸虧當時「實踐唯一標準」的荒唐觀念尚不流行,幸虧屠呦呦們沒有相信什麼「實踐標準」,堅持自己「中藥中可以找到抗瘧藥」的信念,不言放棄,才終於在第191次試驗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真理的標準是什麼?數千年來這一問題困擾著人類一代又一代最傑出的智者。隨著人們對這一問題思考得越深入,似乎離答案越遙遠。
  • 與數學「結緣」 為幸福奠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語出《詩·小雅·車轄》,就是倡導學習高尚的德行,結合著要學習張景中先生的優秀品質,景中實驗中學適時提出了「景行教育」的概念,統領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教育的眼光放得長遠,不浮躁不功利,真正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想,為學生一生的幸福著想,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著想。學校認為,幸福是生命內在的需求,而教育則是守望人類幸福生活的福祉領地。
  • 了解人工智慧,這15本書你一定要讀
    他的這本新書引人入勝,向我們展望了一個信息技術發展宏遠而又快速的未來。在這樣一個未來,人類將超越其自身生物學的局限性,以一種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如何創造心智:揭示人類思維的秘密》(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作者Ray Kurzweil如果你要在這個假期讀一本書,那就是這本了。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  將生態環境與民生福祉緊密聯繫在一起,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科學地界定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生態環境對於民生福祉的重大價值。馬克思主義指出,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自然界是人的無機身體,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