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哲學家羅素說:「我的一生始終為以下三種激情所支配,對真理不可遏制的探尋,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對愛情不可遏制的追求。」
這三句話,乍一聽很普通,但仔細推敲,卻大有深意。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內涵,其中有三個關鍵詞:「真理」、「苦難」、「愛情」,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窮其一生所要經歷的事,也是整個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經歷的事。
初識羅素,是在2008年。當時,我無意間讀到了《西方哲學史》。看到這個書大概1/3的時候,我對羅素其人敬佩不已。可以說,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為我打開了哲學之門,讓我認識了從古希臘時期到近代社會最傑出的西方思想家、他們的生平事跡及他們的哲學主張。這些東西,看起來似乎與現代人的生活距離遙遠,毫無關係,其實,二者之間有著某種隱秘且重要的關聯。
今天,在我們共讀羅素的名著《幸福之路》前,我想先跟大家講兩件事。這兩件事,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本書的內容。
第一件事是,什麼是哲學,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
提到哲學,很多人都會覺得,哲學就是我們中學及大學學過的馬克思哲學原理。這其實是誤解了哲學。
西方哲學是人類世界最古老的一門學問,它誕生於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哲學被譽為一切學科之母,所有學科都是從哲學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所以,哲學又被稱為「元知識」。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問一個人,「你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是刨根問底。不斷地「刨根問底」,直到找到最接近問題本質的答案,這就是哲學。
「哲學」這個詞,在古希臘的詞彙中,是「愛智慧」的意思,哲學是一門關於思考的學問,如果一個人不愛思考,那可以肯定地說,他就沒有哲學素養。
可能有人就會說:「哲學,我知道啊,不就是講各種大道理嘛。我已經聽過太多大道理了,然而,我依然沒有過好這一生。」
事實上,哲學並不是「大道理」,哲學來源於生活,根植於生活,並立足於解決人類精神世界的共同問題。當你真正靜下心去讀任何一本經典哲學書籍的話,你會發現,這些書中所謂的「大道理」,都是不同時期的哲學家通過觀察自己、觀察社會、觀察人類之後深度思考的產物,他們說的話,絕非雞湯話。可見,哲學不但不高冷,反而相當接地氣,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也許你會問,那學了哲學有什麼好處嗎?
確實,我們學習哲學,可能不能馬上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比如說,它不能幫你馬上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不能馬上讓你住進大房子裡,不能馬上讓你擁有豪車等。是的,哲學無法在短時間內給你帶來肉眼可見的好處,但如果我們深入地學習哲學、研究哲學後,它將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而人的思維方式一旦改變了,行動也會發生改變,而行動一旦發生改變,很有可能命運就會發生改變。古今中外包括當下社會,因為思想改變而改變命運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我們在學習哲學的時候,千萬不要短視,不要覺得學完哲學,我馬上就可以買房買車了。如果是抱著那種目的的話,我相信,我們看任何一本哲學書都會非常非常非常失望,因為它不會帶給我們任何實際的好處。
然而,哲學對我們的影響是終生的。尤其是,當你有一定的人生閱歷之後,你再回過頭來讀經典的哲學著作的時候,你會跟這些哲學家產生巨大的共鳴。他們寫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是你心裡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
經典電影《教父》中,有一句名言,「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在我看來,用這句話來詮釋哲學對人的作用,再合適不過。
在我看來,哲學的最大用處,是能從思想深處去剖析我們自身以及整個人類社會的問題。這種剖析的結果,能讓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不了解哲學或沒有學過哲學的人,很難產生思辨能力,這樣的人,看一件事情時,只能看到表面現象。相反,有哲學思辨能力的人,在看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看透這件事情的本質。而一旦看透事物的本質,被騙的機率就很低,幸福感自然會上升。
以上,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哲學對於普通人的意義,以及學習哲學的必要性。接下來,我想談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哲學和文學之間的關係。
哲學和文學是兩門學科,但二者之間又有著緊密的關聯。如果大家經常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你都會發現,哲學和文學不分家。
哲學和文學緊密相連,互相融合。文學是哲學的肌肉,哲學是文學的骨骼。古今中外的任何一本名著,無論內容多奇特、多有趣、多浪漫,多悲慘,其最終指向的都是哲學。可以說,一個作家如果不具備哲學素養的話,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作家。
哲學所追求的,是一種普遍的真理。它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普遍的、客觀的規律,而文學呢,它更多地是通過一些優美的語言(詩歌)、虛構的故事(小說),一些自己對於人、事、物的看法(散文雜文等),來表達作者對於自己、對社會、對人類的一些看法的。所以,哲學和文學的區別也是很顯然的。哲學是抽象的、凝練的、理性的,而文學是具體的、生動的、接地氣的、有溫度的。
和大家說哲學和文學之間的關係,是希望大家在閱讀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哲學思考去解讀它,這樣才可以真正讀懂一部文學作品。反之,看到一本哲學著作的時候,無論它是誰寫的,無論它有多厚,都不要被嚇破膽。那這樣的話,可能會錯失一場精神盛宴。
實際上,當你真正走進一部哲學書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正在跟一個偉大的靈魂做跨時空的交流。這種交流,會產生很多思想的火花,讓我們受用一生!
備註:本文為「三人行讀書會」的第一節課的講課稿。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