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技法:把書讀薄了,然後再讀厚了

2021-01-09 大家都好就好

閒來無事,收拾舊書,那微微發黃的紙上依然流淌著生動的文字,那麼熟悉,就是一把把開啟心智的鑰匙。

選自己喜歡的姿勢,從日上三竿讀到夕陽西下,忘了饑渴,略去冷暖。猛抬頭,眼也花,背也痛,頓顯老態。唉,連這種讀書方式,現在也成了奢望。

無論多大年齡,書都是好朋友

不是嗎?電子書越來越多,爛武俠漫山遍野,橫空出世的是滿眼的穿越,無論是霸道總裁還是體面小三,無不敗在稚嫩的文筆或者演技下。

不得不說,這是個雞皮疙瘩滿天飛的時代,拿著肉麻當有趣倒是贏得了碰頭彩。

如果超光速,穿越到某個時間點是可能的

好文章禁得起推敲,還是要放在舊紙上穩妥些,舊紙的淡黃色配上歲月的味道,印著那圓潤的漢字,好像古琴彈奏的一曲霓裳羽衣,烘託無始劫前飛天舞,滄海桑田,靈動自如。遇精彩處,眼前如過電影般,展開屬於我的世界,那裡有人馬座有亞特蘭蒂斯,有江小魚有苗若蘭,有羅波有柯南……

書如老友,留得越久,友誼越甜,你不了解我沒關係,我把你讀懂,就夠了。

你陪我清晨,我送你黃昏

主動讀書、還原書中情節的過程,就是教育的一種理念:感興趣地學習,把知識主動歸納總結了,這就是「把書讀薄」;認真練習,把頭腦中的「玩意兒」變成實際的產物——比如新建的建築物、新架的橋——這就是典型的「把書讀厚」。

什麼是「學以致用」,這就是了。「學」是「讀薄」,「用」是「讀厚」,就這麼簡單。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人心裡就有一千個林黛玉(還有說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根據文字還原成圖像,每個人都會加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詮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存在於每位讀者腦海中,貼合著讀者的心路歷程。

在孩子們的心裡,花仙子會來天安門嗎?

如果有時間,我們不妨讓孩子們做一次總導演,讓他們組織一場活報劇,看看他們心中的小美人魚、狼外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成年人也一樣:數學,這樣純粹的理科,也有天才讀出了哲學的味道。可不是嘛!加減法、指數對數之間有關聯,三角函數與坐標系之間有關聯……貌似唯一的答案背後可能有無數個解,為什麼「1+1=2"至今也沒有完全破解,我們的老祖宗們認為,姑且認為,就是等於2,然後一切的數學論斷以此為基礎證明開來,什麼公理定理推論,什麼」sin"、"cos"、"tan"……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不等於「2」,那麼我們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數學,豈不是一個笑話?但是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就是等於「2」啊!所以數學書讀薄了,就是「1+1=2」,然後我們反過來推導出那麼多的公式、證明過程和結果,這就是把數學書讀厚了呀……

書是我們永恆的夥伴,無論詩遠方多麼迷人,還是要靠書來傳遞這份曼妙……

請愛書吧,如同愛護你的眼珠!

相關焦點

  • 公考助力:公務員考試知識積累的「厚書讀薄」與「薄書讀厚」
    其核心和精髓就是華羅庚的一句話:「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把厚書讀薄」,就是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應試者要廣泛涉獵機關公務員工作履職盡責有關的「書」(在信息化、網際網路+的時代,這裡的「書」是廣義的,並不單指一本書,也指一個領域、一個專業、一個行業的書籍或網絡內容等等),儘可能地進行通讀、泛讀,要邊讀邊聯繫機關工作的實際、聯繫當前機關工作的重點和群眾關心的焦點進行思考、分析——「書」裡闡述的這些內容、這些問題、這些現象歸根結蒂反映了什麼、體現了什麼
  • 讀詩有法,先讀厚,再讀薄,最後要……
    其他所有的字眼,一看就懂,一讀就通,感覺真沒什麼好讀的。 那麼,這樣一首貌似簡單淺顯的詞,我是怎麼讀的呢? 首先,把《長相思》這首詞讀厚。 接著,把《長相思》這首詞讀薄。 最後,把《長相思》這首詞讀活。
  • 青年教師要讀的一本厚書、一本大書、一本薄書是什麼?
    為全面展現海澱教育40年發展歷程梳理總結海澱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凸顯海澱教育人大膽探索、勇於開拓、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3人物介紹海澱區,上上下下對教育,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愛教育,我記得有一次教師節,主持人請一位老教師對青年教師提一點要求,老教師說:「今後,青年教師要讀好教育那本厚書,讀好學生那本大書,讀好教師自己的那本薄書。」所謂厚書就是因為教育是樹人的,重要;大書——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你得研究學生;自己薄——要不斷地提高,讓這書從薄變厚。當時散會的時候,包括咱們區裡的幾位領導,大家都在背,要讀懂那本厚書、那本大書、那本薄書!
  • 華羅庚:讀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如何做好這兩點,4個建議
    楊晨煜同學的學習方法就是華羅庚先生提倡的學習方法的具體體現,先把課本知識通過其他渠道進行豐富,把書變"厚",最後將重點知識提取出來,把書變"薄"。什麼是"厚書"和"薄書"同學們都知道,書的頁數不都是固定的,50頁,80頁的,難道經過我們的學習、閱讀,它的頁數會自己變化。
  • 《雙筒望遠鏡》: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大河報》、《鄭州晚報》、《教育時報》等多家媒體曾對《雙筒望遠鏡》進行過深度報導。河南省文學院專門召開此書的作品研討會,對作品的文學性和科學性予以高度評價。經過出版社和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雙筒望遠鏡》終於成為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獲得雙豐收的原創兒童文學精品,在河南文學創作方陣中佔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 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
    做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溫暖他人、照耀世界設計 | OrangeSq——這是建華提雅學園第93篇原創文章——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探討新式教育隨著提雅學園的新校址的落成、開放式圖書館構想的日趨清晰,與大家一起,「讀一本與教育有關的書」這個想法,得到了提雅學園大小夥伴們、關注和支持提雅學園成長的夥伴們、以及亦莊閱讀聯盟的支持。
  • 張磊讀什麼書?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是寫給這些投資機構管理者看的,史文森先探討了教育機構捐贈基金會的社會意義和投資目標,隨後用了大量篇幅介紹各大類資產的基本特徵,以及投資機構應該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書的最後還用兩章內容詳細的講解了資產管理機構應該如何安排組織架構、搭建薪酬體系、設計決策流程。
  • 方舟子:我很少讀中文書
    鳳凰網讀書:您在2010年所讀的書裡,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哪些?請簡要談談讀後感。方舟子:我現在很少讀中文書,一般是出版社或作者送的我才會翻翻。鳳凰網讀書:您今年讀過的書裡,有沒有看完後覺得是浪費時間的?方舟子:今年看了幾本唐駿寫的書,當然,是為了從中找批判材料的,如果不帶著這個目的,從閱讀的角度來說,讀這類書純粹是浪費時間。
  • 工筆花鳥畫大師鄒傳安《工筆花鳥畫技法》一書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工筆花鳥畫技法》一書。 《工筆花鳥畫技法》從工筆花鳥畫的概述、發展,到工筆花鳥畫的形式與技法、寫生和創作,從入門到深入藝術的殿堂,都有深入淺出的詳細闡釋,通過對作品的解讀,將我們引人一種神清意遠、多姿多彩的清新夢幻的境地。書中真正做到了手到眼到心到。
  • 軟陶入坑必修技法「原創」
    再三強調:保利龍作品新手作品需要包錫紙1:並且作品底座要厚【或者下面有隔離模具,比如半圓不鏽鋼碗】2:或者底盤烤盤裡面放陶瓷容器或者五層工作墊【禁止用烤架禁止用搪瓷盤子金屬盤了】3:保利龍作品不能太薄,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可以讀讀知乎上 胖子鄧的《專注力管理——讓你的努力更有效》,喜歡心理學的,可以試試看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想讀小說的,建議可以試著有文字價值的書讀起,比如王小波或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自己選,(切記:只選一本,讀完一本再看或是再買下一本)2、第一本書,建議讀的時候,這樣嘗試:第一遍:通讀,把自己覺得挺好的句子,感動深的句子,覺得需要記住的句子,或是不懂的句子,
  • 以克勞德·伊維爾技法為例分析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實踐!
    古典油畫材料技法作為古典寫實繪畫中的重要技法,與油畫中其他技法相比有著更久遠的歷史發展時期,它是伴隨著油畫的發明所出現,基於油畫材料的特性規律所使用的。古典大師們在發明早期的油畫和古典油畫材料技法時,都是自己親手製作所用的各種工具材料,因此對材料和技法都具有深層認識;而現代畫家所用的工具材料全是批量生產的。
  • 年終薦書:多讀點書,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這些書有點多,一時也看不完,各位可以先點個收藏,等書荒的時候再來翻翻。為了方便各位的閱讀,我把書簡單做了個分類,我讀的時候不是按照這個順序讀的。第一類:暢銷書系列1、阿城《棋王》對於阿城的《棋王》,可以說是久仰大名,這次終於完成閱讀。
  • 是時候把瓷磚厚點好還是薄點好說清楚了!!!
    瓷磚顏色是深點還是淺點好,那麼這個問題瓷磚是厚點好還是薄點好也是同樣是會被消費者所問到的,那麼瓷磚厚點好還是薄點好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果拿手機來說大家都會覺得手機當然是薄點好啦,厚的手機只會顯得笨重並且不方便使用,相信在大家的第一印象裡大家都會覺得瓷磚當然是厚點比較好,這樣安全一點,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然後,我們再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一件厚衣服和幾件薄衣服,哪個更保暖?別穿錯了
    寧寧覺得,現在給孩子穿一層小背心和一層薄毛衫,再加一件薄棉外套就夠了;姥姥堅持讓孩子穿上厚毛衣和羽絨服,還說「十層單不如一層棉」,批評寧寧那樣子給孩子穿,會把孩子凍病的!寧寧氣也不打一處來,天氣早就沒那麼冷了,沒必要還穿著厚重的羽絨服,孩子穿那麼厚一動就出汗,多難受呀! 真的是「十層單不如一層棉」嗎?
  • 兒時讀美人如玉劍如虹,只是覺得這一句很美,長大了再讀感慨萬千
    兒時讀詩無非是囫圇吞棗,完全不解其中的意思,只要讀到了很順暢的詩句,那麼就認為很美,也不去細想到底是什麼意思,不過這樣也好,兒時那些很唯美的句子,也是一直留存於心底,至少這樣也是一種美好的回憶。不過長大了再讀,由於有過了社會經歷,知道了生活的艱辛,此時再回過頭來讀那些詩句,才發現兒時的美好放到現在,那只不過是杯苦酒,讓人難以下咽。詩人們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那也是有生活經歷,對於現實有著深刻的體驗,這樣寫出來的詩句自然就充滿了憂愁,也很是傷感,譬如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夜坐二首.其二》,那就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句:「美人如玉劍如虹。」
  • 上海書展首發這本山水畫技法書告訴你
    2020上海書展上,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設色山水技法有問必答》,為有心的中國畫愛好者和入門學子逐一「解密」。 「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是中國山水畫的古典之美、高妙之境。追溯山水畫的設色方法,如兩宋「三趙」——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之青綠,明代唐伯虎和仇英之青綠,元代又有黃公望之淺絳,所謂「各領風騷」,才能造就後世之集大成者,如近代的張大千、吳湖帆等。
  • 諾貝爾文學獎值得一讀再讀的8部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
    諾貝爾文學獎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來,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都有著高超的藝術水平,非常值得大家一讀再讀,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5部,最值得一讀的作品,第一部都有著非常的藝術水準。8、《荒原狼》《荒原狼》是德國作家曼黑塞最為著名的作品,黑塞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這部小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那都是他最為重要的作品,所以非常值得一讀。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 2019高考合肥一中名師分享地理高分技巧 把書「讀薄」這些知識點要...
    回歸課本並不是說簡單的把課本讀一遍,而是回歸主幹知識把書讀薄,將最重要的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技能進行強化複習,來濃縮教材,提升教材。因此在高考前考生必須要吃透教材,翻爛課本。記住:題海無窮,書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