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讀什麼書?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作者:儲松竹

出品:遠川資管報導部

《價值》是今年投資圈繞不開的一本書,大家都想搞懂呼風喚雨的高瓴究竟是如何做投資的。筆者尋找財富密碼的熱忱在讀完之後變成了悵然,知道張磊「Think big,Think long」,但沒想到「這麼big這麼long」。

偉大格局可能一時半會培養不起來,但這本書的文筆真是好,簡練又優美。從康德到汪曾祺,從資本論到馬克思韋伯的引用,也令人感慨張磊閱讀涉獵的廣博。投資是需要多讀書的,F10裡沒有商業的微觀機理。奔著學投資去讀書太功利,也未必有效。張磊就在書裡說了,要「在無關處尋找有關,在有關處尋找洞見」。

將《價值》中提到的書做了一個整理,張磊讀書的口味頗雜,大致可以歸類在投資、商業、文哲三個方向上。投資的作業抄不了,不妨先抄一抄大佬讀書的作業。各家機構年底都在說要降低明年對股市的預期,那我們明年多讀書吧。

大衛史文森與張磊的師生情誼如今家喻戶曉,但少有人知的是,張磊翻譯史文森的著作《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時,創造性的使用了「信託」和「承兌」來翻譯「fiduciary」和「endowment」。河南省文科狀元的翻譯真真是信雅達,這種表述被中文金融市場沿用至今。大衛史文森1984年出任耶魯首席投資官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所打造的「耶魯配置模型」被美國大學基金會所追捧。《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是寫給這些投資機構管理者看的,史文森先探討了教育機構捐贈基金會的社會意義和投資目標,隨後用了大量篇幅介紹各大類資產的基本特徵,以及投資機構應該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書的最後還用兩章內容詳細的講解了資產管理機構應該如何安排組織架構、搭建薪酬體系、設計決策流程。資管機構管理者的不少業務痛點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與講資本集團管理體系的《長線》其實應該是中國公募和私募領導們的必讀書目。話說回來,《長線》的中文翻譯實在糟糕的緊,不知道張磊還有沒有空順帶重新翻譯一下,功德無量。大衛史文森在2005年還寫了一本《非凡的成功:個人投資的制勝之道》(Unconventional Success, which is an investment guide for the individual investor),這本是史文森寫給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指南,實戰性還是比較強的。總體策略可以概括為三個建議:1.投資者應該構建一個投資組合,將資金分配給:美股、美國國債、通脹保值債券(TIPS,美國財政部發行的與CPI掛鈎的債券)、海外發達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和房地產。在多元化投資中,應該偏向於股票部分。2.投資者應該定期對資產組合進行再平衡。3.投資者應該關注交易成本,積極投資低成本交易所基金和ETF。這本書裡大衛史文森最後對盈利性共同基金進行了無情的嘲諷,指責他們收費貴又沒有創造超額收益,一度引起了美國資管行業的罵戰。史文森強調配置的投資哲學和他的「耶魯模式」一脈相承,他十分注重對另類資產的配置,所謂另類資產包括了地產、木材、石油、汽油等行業。張磊就曾回憶,在耶魯實習期間被派去研究木材,後來自己拿出了1英寸厚的研究報告。據統計,在2009年時,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約有25%投資於對衝基金,25%投放在物業、木材和能源等資產,17%投資於私人股權,約31%投資於股票。史文森這種全球化、全品類、全階段的投資視野深刻的影響了張磊,高瓴後來的投資就呈現出了不拘泥於股權、債權,不拘泥於風險投資、上市公司投資、公司併購等各種形式的靈活性。

作為價值投資理論的踐行者和開拓者,張磊對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尤為鍾愛。這本價值投資開山立宗的著作寫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之後,遍地菸蒂的市場環境中,「低於清算價值的價格買股票」是成功投資的捷徑。

《證券分析》裡還詳細描繪了可口可樂、通用汽車等大藍籌在股災中的慘澹表現。大蕭條正值格雷厄姆三十出頭,幾乎破產的經歷也讓他的投資記錄格外寫真。萬科VP譚華傑曾經推薦過四本有關大蕭條的書,伯南克的《大蕭條》、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弗裡德曼的《美國貨幣史》,還有一本《1929年大崩盤》。從了解歷史的層面來看,《證券分析》其實也別有氛圍。

格雷厄姆另一本著作《聰明的投資者》寫成於1949年,巴菲特在1972年修訂版序言的開頭寫道:「1950年,我讀到這書的時候才19歲,當時我就覺得這是最好的投資書,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認為《聰明的投資者》是最好的投資書。」2003年wsj記者賈森茲威格對每章都做了點評,頗有些甲戌本石頭記般的趣味。

巴菲特是《價值》中被提到最多的投資大師,可見張磊對股神的推崇。關於巴菲特的書汗牛充棟,但最需要精讀的無疑是致股東信。這裡面既有投資方法論的拆解,又有投資者預期管理的狡黠,常讀常新。

晨新公司帕特多爾西的《巴菲特的護城河》大約也不能錯過,張磊給護城河下了個新的定義「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不斷創新,不斷瘋狂創造價值」,這就使得我們更得搞清楚,原來的「護城河」長什麼樣。

除了巴菲特,張磊還在《價值》裡提到了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和約翰·博格(John Berger)。前者是著名的選股大師,他的侄孫女後來寫了本《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別人恐懼我貪婪」雖然是巴菲特說的,但其實更能代表鄧普頓。後者則是指數基金教父,先鋒領航的創始人。巴曙松親自翻譯了他的《共同基金常識》,指數基金最好的科普書。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投資中不簡單的事》都是邱國鷺大佬的,張磊都做了序。邱大佬今年業績據說不太好,今年高毅的圍爐夜話會反思麼?《3G資本帝國》、《門口野蠻人》都是網紅書了,就不做贅敘了。

筆者還曾在張磊的書架上撇見過一本《The Value Investors: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Top FundManagers》(價值投資者:世界頂級基金經理的智慧)。這本書介紹了十二位傳奇的投資人,包括了巴菲特的師兄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目前還沒有中文版,中信出版社和湛廬可以安排上了。

在投資書籍上,張磊讀的書總體上還是比較聚焦,都是圍繞著價值投資在研究。而在商業領域,張磊關注的方向則斑駁一些。

2018年,張磊為一本叫《價值之道:公司價值管理的最佳實踐》的書做了序。書的作者魏斌曾任華潤CFO,是華潤5C價值管理體系構建和實施者。

華潤肆無忌憚的跨界和血雨腥風的併購,曾一度面臨著組織架構紊亂和財務失控的危局。摸著石頭過河,後來華潤探索出了一套多元化集團管理的經驗,華潤人搞管理是真正的high level。百億私募凱豐就請了華潤的經理人王東洋去抓管理,這個意識在私募裡也真是很領先了。

《價值之道》講的是企業的財務管理,作為超大型央企總部CFO,魏斌講理論實操性很強。一家企業的資本組成應該怎麼構成,多少是借貸,多少是股本?書中許多案例都是魏斌直接分析上市公司,結構其財務報表的內在聯繫。魏斌主張財務應該要通過對業務深刻理解,對資本配置、運營效率提出方案。

賈會計再會畫餅,不能真正的讓企業財務健康,都是白搭,《價值之道》對企業管理者來說不可不讀。

張磊在這本書裡一定感受到了強烈的共鳴,魏斌強調應該將財務數據翻譯成商業語言,找到企業的核心驅動要素上。高瓴的投後管理中也是特別強調,通過企業的財務數據,對企業「望聞問切」,進而給出賦能方案。

《價值》裡提到的另一本書《商界局外人》也講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這本書得到了巴菲特、芒格、阿克曼的推薦。這本書記錄了八位CEO如何通過分紅、回購、分拆等資本管理方式,為股東帶來回報。

張磊對哈佛大學管理學教授克萊頓·克裡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顯然也相當熟稔。高瓴投資方法論的核心是「人、事、環境和組織」的匹配,其中環境一旦變化,就會誕生新的匹配形式,從而誕生偉大的生意。

帶著這樣的方法論去再讀三部曲,《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創新者的基因》(TheInnovator’s DNA)。就會發現很多所謂破壞性的創新,其實就是在基礎設施、消費場景等環境更迭後,出現的全新匹配。

人是這種匹配中最重要的一環,張磊說「看人,就是看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這多少有些縹緲,但《價值》裡提到了一本好書: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阿瑪爾·畢海德著的《新企業理論的起源和演進》。這本書討論了一個核心問題,成功創業者究竟擁有哪些特殊的品質。

作者用一百多個案例,分析了創業者面臨的困境和需要的稟賦,創業者們可以在書裡找找共識。作為一本偏學術的書,對企業管理系的大學生們而言,這其實是一本很好的企業管理理論資料索引。

創業者想要走的更遠,則必須創造一個與業務和環境相適應的組織。張磊的書架上就有一本《重塑組織》(Reinventing Organizations)。這本書的第一段復盤了人類歷史上的組織形態,後面則定義了一種進化型的組織形態:青色組織。這種無領導管理的組織架構在筆者看來,與字節跳動的管理頗有幾分相似。

高瓴式的研究講究向行業歷史要答案,強調洞悉行業的「前生今世」。這種洞察有助於高瓴理解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對企業接下來發展有前瞻性的判斷。

《價值》裡也提到了著名的《企業生命周期》,作者伊查克·愛迪思(Ichak Adizes)是著名的組織諮詢專家。時常有人說,高瓴的投後部門其實是一個成本特別高、但是實戰性特別強的諮詢公司。

高瓴的種種投研和管理方法,離不開整個組織的學習型氛圍,這與張磊本人的書生氣質密不可分。

在高瓴內部,張磊的花名叫留白,在他的投資理念中,也充滿了東方哲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弱水三千」典出紅樓夢、「守正用奇」來自道德經。張磊文藝細菌,著實讓筆者驚訝。

張磊讀北島,在形容向海外投資者路演中國時的心情時,他腦海裡想著的是「新的轉機和閃閃的星鬥,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這首詩的前兩句大家更熟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張磊也讀英文詩,他用叔本華的「人雖然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闡述創業需要同理心;他用《未選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裡的:「我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而這對我此生意義非凡」表達走上創業這條路的自豪。

對蘇聯小說《靜靜的頓河》,張磊尤為青睞。「人們正在那裡決定著自己的和別人的命運,我卻在這兒牧馬。怎麼能這樣呢?應該逃走,不然我就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這句話對張磊影響很大。

張磊讀汪曾祺,老頭子是揚州高郵人,求學在昆明,解放後四處採風,天南地北都去過。他愛吃,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也會寫吃,有一篇《肉食者不鄙》,晚上不能看,看了就餓。

汪曾祺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歷史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

#今日話題#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向張磊訴苦,創辦大學太費錢,張磊: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張磊,1972年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小時候家境平平,學習成績平平,因家住火車站附近,從7歲就開始他的小生意,租書給候車旅客,高中時受到師兄施一公影響,開始發奮,以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中國人大。如今他所創辦的高瓴資本,掌控著千億資產,15年時間就成為亞洲地區最賺錢的投資機構之一,張磊也被業界稱為「沒人敢不給面子的人」。
  • 張磊《價值》,我懂了,原來「嶄露頭角」的人都有兩個思維特質!
    張磊《價值》,我越讀越激動,原來賺錢之道,萬變不離其宗,我突然間懂了,原來「嶄露頭角」的人都有「兩個思維」特質!但真正當我們邁入社會以後,會發現沒有錢真的是寸步難行,更讓人傷心的是,沒有錢很多人都會看不起你,就連回家過年別人都會把你數落一番,認為你不爭氣,此時,我們毫無尊嚴可言,更別談那些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了,而這時,擺在我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去好好的賺錢,但賺錢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我們沒有賺錢思維的時候,我們往往只能通過自己的拼命來賺到一點微薄的工資,而這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第一步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向那些會賺錢的人學習,比如讀他們寫的書
  • 對抗不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張磊再次闡釋和強調了其信奉的 「 長期主義 」。變量始終不可預測,遺憾的是應對變量的萬能鑰匙並不存在,如同金庸筆下的武林秘籍一般虛無縹緲,但人們仍然寄希望於找到對抗不確定性的終極武器。針對這個根本矛盾,張磊在《價值》書中進行了探索。
  • 中科物棲張磊:物端進化從「芯」開始?
    RISC-V,這是張磊最先提的一個名詞。 RISC-V讀作RISC Five,是2017年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發起並倡導的開放指令集架構。指令集是啥?物棲跟巨頭在RISC-V上不存在什麼競爭,巨頭們用RISC-V去解決歷史問題,我們用RISC-V去創新和開拓新領域。」始於「芯」,而不止於「芯」?
  • 張磊:判斷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主要看三個特徵
    30多年前,張磊還是一個差點連初中都沒考上的孩子,卻因為讀書,徹底醒悟了,接著開始發奮學習。後來便成就了現在的他,創立高瓴資本,執掌5000億的資產,個人身價也有數百億,並且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從進入投資界開始,他就一直在堅持一個原則「重倉中國」,你可能對「張磊」沒印象,但一定熟悉他投資的企業騰訊、京東、百度、藍月亮。
  • 張磊:真正能成事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認知,層次低的人要早懂
    1972年,張磊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雙職工家庭。 那時的他根本不愛上學,差點連初中都沒考上,說「差點」,是因為那時候小學考初中的最低錄取分是140分,而他考了141分,剛好就多了1分。 雖然他不喜歡學校裡的功課,但從小就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
  • 張磊新書深度筆記:6個做多中國的經典案例|深長
    不過書裡講的道理都比較樸實,比如「長期主義」、「守正出奇」、「不要投機」……整本書都在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一個事實:真正的投資,有且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頂級的廚師能把一盤炒青菜做成人間至味,背後是其一生掌勺的功力。價值投資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道理,張磊卻把《價值》兩個字寫得力透紙背。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在過去的2019年,作家們都讀了什麼書呢?這些書在他們的閱讀史和寫作史上有著哪些意義呢?帶著幾個問題,筆者採訪了幾位知名的作家。于堅、李建春、梁小曼、廖偉棠、胡桑、王煒、文珍、黎戈、錢佳楠、馬克吐舟、陳志煒、王陌書都給了屬於自己的回答。
  • 小時候的我,最愛讀什麼書?
    過完了六一,今天的讀書會,我邀請小夥伴們分享自己童年喜歡的書,收到文稿時忍不住會心一笑:果然是一群很小就熱愛冒險的人。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也是各種歷險記。不知道長輩們是刻意想要培養我的探索的勇氣,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不自覺地透露出偏好,小時候常會收到生日禮物是與探險有關的書。
  • 做一個非教條的長期主義者:讀張磊《價值》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嘯)一、《價值》的核心價值  張磊的新書《價值》系統闡述了新一代價值投資的哲學、方法、實踐、組織框架和人才觀,並結合了作者創辦高瓴資本的經歷以及作為首席投資官的實戰案例。
  • 張磊的《價值》你學不會
    張磊的《價值》這本書,是最近投資圈最熱的話題之一。我早早就在噹噹上預定了,但比在湛廬文化直接預訂的慢,9月9日才收到書,然後花了11天讀完。閱讀的前半程是有做些筆記的,但後半程就明顯加快了。張磊固然牛X,高瓴也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玩家,但是讀下來的整體感受還是——真的不適合普通人——所以有些內容看看就好。
  • 爭鳴|討論「什麼書適合或不適合讀」和瞎扯相去不遠
    就讀書本身來看,覺得大家都是老師,雖說觀點不同,但本質不過是一家人說兩家話而已:什麼書適合或是不適合特定種類的人讀,依我看,和瞎扯相去不遠,有點像那些為了賺錢多買些肉吃,宣揚節食減肥好處的文人。想當初,人們去請教王爾德推薦「值得」閱讀的書籍時,作家便回應說沒辦法做到,因為不知道讀書的人會從書中取捨什麼。
  • 施一公:捐人大再多也是校友,捐西湖大學是創始人,張磊:我包了
    張磊,1972年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小時候家境平平,學習成績平平,因家住火車站附近,從7歲就開始他的小生意,租書給候車旅客。高中時受到師兄施一公影響,開始發奮,以文科第一的成績考上中國人大。如今他所創辦的高瓴資本,掌控著千億資產,15年時間就成為亞洲地區最賺錢的投資機構之一,張磊也被業界稱為「沒人敢不給面子的人」。 張磊和施一公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西湖大學成立之初,施一公和張磊在會議室閒談,施一公對張磊坦言說民辦大學需要錢,自己為了籌錢都有點焦慮。
  • 方舟子:我很少讀中文書
    鳳凰網讀書:您在2010年所讀的書裡,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哪些?請簡要談談讀後感。方舟子:我現在很少讀中文書,一般是出版社或作者送的我才會翻翻。鳳凰網讀書:您今年讀過的書裡,有沒有看完後覺得是浪費時間的?方舟子:今年看了幾本唐駿寫的書,當然,是為了從中找批判材料的,如果不帶著這個目的,從閱讀的角度來說,讀這類書純粹是浪費時間。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在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看來,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長期主義不僅是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然路徑,也是一條個人修煉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根本方法。近日,張磊的首部新作《價值》正式出版,在這本書中,他也首次詳細闡述了投資與創業都需要長期主義理念的三個要點。
  • 那要看讀什麼書
    那是不是讀的書多了,閱讀理解能力一定好?大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閱讀理解力都比較好,可是有個別學生也喜歡看課外書,閱讀理解能力卻並不怎麼樣,這又是為什麼?我認為,能否提高閱讀能力,還要看他平時讀什麼書。如果只是讀一些穿越,玄幻,恐怖,言情等網絡小說對語文素養的提升沒什麼用,但如果各類書都看,特別是經常讀些有價值的雜誌或名家的作品,那就不一樣了。
  • 世界讀書日之際,你想好要讀什麼書了嗎?
    世界讀書日要來了,那在這個特殊的時間,不知道大家對自己當日日程有什麼安排,你打算讀哪些書呢?有沒有一些曾經想要讀的、但是一直沒有時間讀的書?那不如趁這個世界讀書日,好好地看一看。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對普通人來講,他們應該怎麼讀書?
  • 青年教師要讀的一本厚書、一本大書、一本薄書是什麼?
    我記得有一次教師節,主持人請一位老教師對青年教師提一點要求,老教師說:「今後,青年教師要讀好教育那本厚書,讀好學生那本大書,讀好教師自己的那本薄書。」所謂厚書就是因為教育是樹人的,重要;大書——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你得研究學生;自己薄——要不斷地提高,讓這書從薄變厚。當時散會的時候,包括咱們區裡的幾位領導,大家都在背,要讀懂那本厚書、那本大書、那本薄書!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可以讀讀知乎上 胖子鄧的《專注力管理——讓你的努力更有效》,喜歡心理學的,可以試試看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想讀小說的,建議可以試著有文字價值的書讀起,比如王小波或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自己選,(切記:只選一本,讀完一本再看或是再買下一本)2、第一本書,建議讀的時候,這樣嘗試:第一遍:通讀,把自己覺得挺好的句子,感動深的句子,覺得需要記住的句子,或是不懂的句子,
  • 工人日報刊文:討論「什麼書適合或不適合讀」和瞎扯相去不遠
    工人日報刊文:討論「什麼書適合或不適合讀」和瞎扯相去不遠 歐陽/工人日報 2016-10-10 12:32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