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不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2020-11-22 騰訊網

「這個世界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有句話叫「風物長宜放眼量」,就是讓我們從遠處、大處著眼,要看未來,看全局。我常常給創業者建議, 要學朱元璋「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這個戰略在創業中有效,也同樣適用於你我的生活。 」

——語出高瓴張磊

的確,「人尚未奔跑,時代卻已策馬揚鞭」。

黑天鵝亂飛的2020年,疫情蔓延、油價崩盤,股市走勢好比心電圖忽上忽下。在這樣的局勢下,9月初,在線視頻會議軟體Zoom登陸美股,短短幾個小時內大漲近50%。多年前就重倉Zoom的高瓴,一夜之間狂賺8.9億美元。

時間推回到北京時間8月27日,成立6年後的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在紐交所正式IPO上市。而就在此1個月之前,小鵬汽車C+輪融資5億美元,高瓴參投。小鵬上市首日股價大漲 41.47%,市值超過150億美元,高瓴這筆短期投資的回報率超過20倍。

別太驚訝,高瓴資本從來不缺少高光時刻。格力混改有它,風頭正勁的恆瑞有它,百濟神州有它,號稱「中國特斯拉」的蔚來汽車有它,國民洗衣液藍月亮有它,國產美妝也有它;你聊天用的微信,上班騎的摩拜單車,購物用的京東,追劇用的愛奇藝,睡前刷的抖音,搜索用的百度,訂餐用的美團,幕後都有它。

就在小鵬汽車上市前1天,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出版了新書《價值》。相比較用於捐給舊金山當地窮人和無家可歸者的「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拍賣,張磊這麼一個同樣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大忙人,用41萬字告訴在座普通人如何把錢和時間投資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這個玉律金科的人生真諦,無疑也是一種慈善行為。

張磊再次闡釋和強調了其信奉的 「 長期主義 」。變量始終不可預測,遺憾的是應對變量的萬能鑰匙並不存在,如同金庸筆下的武林秘籍一般虛無縹緲,但人們仍然寄希望於找到對抗不確定性的終極武器。針對這個根本矛盾,張磊在《價值》書中進行了探索。

武器1:「三把火」

河南駐馬店傳說,小城青年靠三把火逆襲被巴菲特邀請共進午餐。

1972年,張磊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一個「雙職工家庭」。父母同為職工需要上班,少年時代的張磊一度被「扔」在市圖書館工作的親戚那裡。由於長期「泡圖書館」,張磊的閱讀範圍從文藝圖書延展到學術書籍,他愛上了這些書中嚴謹的邏輯框架。

這使得少年張磊就對自己的發展有了深刻的認知。《價值》一書中寫到,張磊在上學時受到天天背誦的「三個有利於」啟發,總結出了自己的「三把火理論」

凡是能被火燒掉的東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錢、房子或者其它物質財富。無法燒掉的東西才是真正重要的,那就是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這就是深藏於張磊內心的「三把火」,而這「三把火」照亮了張磊日後的資本之路。

「尚未配妥劍,轉眼便江湖」。張磊有著無比光鮮的簡歷,這不僅體現了他的知識水平,也代表了他的能力。

1990年,張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赴美國求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張磊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曾在著名的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管理著名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工作。

畢業後,張磊進入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工作,後又擔任起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首任中國首席代表,並創建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

2005年,32歲的張磊心中仍有「少年夢」,他戎馬歸來,作為創始人創建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

創業初期,2008年,金融海嘯漫及全球,幾乎所有的機構投資者都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陷入恐慌。只有張磊不慌。他頻頻發言:「Think big,think long」(謀大局,思長遠」)。這是張磊的「長期主義」價值觀,這一價值觀也奠定了高瓴資本長期以來信奉的信條。

直到受邀來到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畢業典禮上演講,張磊還在說:「選擇做時間的朋友」,「Think big,think long」 。

武器2:「三哲學」

《價值》一書中,張磊的價值觀無疑就是前文所說的「長期主義」,在此基礎之上,他還提到了三個投資哲學:「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三句話分別源自《道德經》、《論語》、《史記》。這「三個哲學」,在2017年那場人大演講中,他也曾談到過。

「守正居奇」,正所謂「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在投資學中,指的是在堅持高度道德自律、人格獨立、遵守規則的前提之下,堅持專業和專注。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指一定要克制住不願意錯失任何好事的願望,因為這樣的欲望有些不切實際,但同時必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則是指不要在意短時期內創造的社會聲譽或者價值,應該在意的是長期範疇能夠生產多少價值。不用到處宣傳,只要做正確的事情,好的企業家自會找上門。

《艾問人物》對此進行了四字總結:穩,準,狠,忍

行業內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高瓴牽手京東的故事。2010年,據說劉強東當時的融資需求只有7500萬美元,但張磊卻告訴劉強東:「這個生意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

這是國內早期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人傻錢多」。但,正應了那句俗話: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張磊很清楚,只有這種燒錢的商業模式才最適合京東,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永遠都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

在張磊看來,京東好比亞馬遜,就是前幾天助貝索斯登頂世界超級首富的那個亞馬遜。貝索斯當年的遺憾是亞馬遜成立時美國已經有了UPS這類物流巨頭,因此他喪失了做供應鏈整合的機會。但在中國,京東不存在這樣的對手。

高瓴的那輪大手筆投資使京東在極短的時間裡迅速確立了B2C電子商務領域內不可撼動的領先優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威懾了新的資本投向該領域的競爭公司,強化了京東的絕對領袖地位。

可見,張磊成為張磊,不是沒有原因的。

武器3:「七公式」

張磊的「七公式」分別是:時間回報公式、選擇與努力公式、選擇的定義公式、組織人才觀公式、組織文化與價值觀公式、啞鈴理論公式、價值投資創新公式

「七公式」中,前五個相互之間闡述了這樣一個內在邏輯:投資首先要確定需在不同維度上獲得動態的、長期的收益;行動中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的核心是讓人與事相匹配,選擇中人比事重要。把最聰明最靠譜的人才聚在一起,一定能夠產生巨大的化學反應。而在這樣的組織中,需要價值觀的對齊。

「在奮鬥的過程中,難以預料前路如何,選擇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

第六個啞鈴理論公式,是指除人與人的化學反應以外,在未來的產業變革中,傳統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經濟的創新滲透將成為兩股重要力量。創新經濟將向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人工智慧等領域廣泛滲透,傳統經濟也將運用最新科技成果實現關鍵的能量躍遷。

最後一個是價值投資創新公式,主要包含的內容是運用第一性原理意味著追本溯源、回歸本質。

美團創始人王興是一個永遠充滿好奇心的人,他愛思考、愛讀書、愛提問,學習能力極強,他的初心是「網際網路改變世界」。好比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賈伯斯輟學創業,2003年,在美國讀博士的王興,感受到社交網站的興起,毅然決然回國創業。

恆瑞醫藥前董事長孫飄揚,曾被戲稱為「藥神」的企業家,早年是藥廠的一名技術員。當時的仿製藥價格低廉、銷路好,但孫飄揚堅信,創新藥才是保證一家藥廠真正立足於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你沒有技術,你的命運就在別人手裡,我們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藥廠若不改變技術層次低、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就沒有出路。」

騰訊在2005年的估值不足20億美元,那時的騰訊用戶具備「三低」特徵,年齡低、學歷低、收入低,高圈人都用MSN。後來張磊去義烏的小商品城做市場調查,發現每一個攤主遞來的名片上都有手機號、QQ號,就連義烏的招商辦上也有自己的QQ號。馬化騰當年34歲,比張磊還大一歲。

對張磊來說,他們都是志同道合,值得同行的夥伴。

事實上,無論美團、恆瑞醫藥、騰訊還是其他被投公司,張磊和高瓴也憑藉對「初心」價值觀的支持,在這些公司的高速成長中收穫了豐厚回報。2017年,張磊以170億身價登上胡潤富豪榜。2020年,剛剛迎來15歲生日的高瓴資本,在陪伴眾多中國大牛企業由誕生到成熟之後,高瓴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投資平均年回報率超40%,現已成為亞洲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

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張磊著者,《價值》一書,堪稱投資秘籍。歸根結底,投資之道,實有萬千法門,「長期主義」是根基。正如張磊所說:「武林之大,但凡修得暗標神劍者,亦可獨步江湖。」

2020年,「最具影響力創始人」年度人物榜單評選正式啟動,將誕生「最具全球影響力創始人(30人)「最具行業影響力創始人(300人)兩大榜單。

相關焦點

  • 張磊:判斷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主要看三個特徵
    30多年前,張磊還是一個差點連初中都沒考上的孩子,卻因為讀書,徹底醒悟了,接著開始發奮學習。後來便成就了現在的他,創立高瓴資本,執掌5000億的資產,個人身價也有數百億,並且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從進入投資界開始,他就一直在堅持一個原則「重倉中國」,你可能對「張磊」沒印象,但一定熟悉他投資的企業騰訊、京東、百度、藍月亮。
  • 高瓴張磊和高毅邱國鷺都說到了...
    張磊也介紹了高瓴獨特的商業模式,他認為高瓴模式是農耕文明,精耕細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能春播秋收,真正創造價值,把好的企業家吸引過來。他說,高瓴最重要的是將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完美融合,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企業和投資融合在一起,真正回到創造價值的理念上,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只是資本的問題。
  • 一覽高瓴資本美股持倉變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選股,借力省力!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二季度末,高瓴資本所持中概股的市值佔比超過所持所有74隻股票的50%。 這剛好符合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說過的——「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就在當下,現在就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
  • 張磊新書深度筆記:6個做多中國的經典案例|深長
    這篇文章裡,大家總結分享一下書中的三種經典投資思路和六個經典投資案例,一起重溫張磊和他的高瓴是如何做多中國的。中國號快車高瓴投資領域異常廣闊,從零售到醫藥、從網際網路到製造業、從大消費到高科技,看起來眼花繚亂,其實核心方向只有四個字「做多中國」。
  • 張磊讀什麼書?
    總體策略可以概括為三個建議:1.投資者應該構建一個投資組合,將資金分配給:美股、美國國債、通脹保值債券(TIPS,美國財政部發行的與CPI掛鈎的債券)、海外發達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和房地產。在多元化投資中,應該偏向於股票部分。2.投資者應該定期對資產組合進行再平衡。3.投資者應該關注交易成本,積極投資低成本交易所基金和ETF。
  • 高瓴又見高瓴,為何突然瞄上隆基綠能?
    2017年6月,駐馬店老鄉張磊回人民大學參加母校80歲慶生會時介紹稱,高瓴資本「從2005年最初的2000萬美金,到現在300億美金,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而現在,翻開高瓴資本的介紹,顯示其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人民幣。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編者按:今年6月,高瓴低調地度過了15周年慶。作為植根於中國、著眼於全球的亞洲基金之一,高瓴一向低調,但其所投資的諸多項目卻非常亮麗。從騰訊到京東,從滴滴到美團,從格力到藍月亮,每一個項目都堪稱業內經典。這些經典投資的背後,是高瓴始終恪守的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理念。
  • 高瓴資本張磊:人生經歷四次轉折,最佩服兩個人
    張磊;高瓴資本集團董事長、CEO。當時我的工作比較不錯,而且和當時的紐約證券交易所CEO,John Thain, 關係很好,所以他委派我擔任中國地區第一任NYSE的代表。這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我完全可以繼續做下去,但後來我還是決定創業,在2005年我創建了高瓴資本。
  • 高瓴張磊今天對話李小加:生命科學到了寒武紀大爆發階段
    「在大健康生命科學領域,這不是zero sum game,不是零和遊戲,這是一個positive sum game(正和遊戲)。」以上,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和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天在香港交易所舉辦的生物科技峰會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 高瓴張磊對話李小加:中國生命科學領域處在寒武紀階段,投資需要...
    在張磊看來,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業企業目前已經到了大爆發的「寒武紀階段」,各式各樣物種全部出現——這其中有監管原因,也有市場經濟的因素,社會專業化分工使得「科學家可以堅持做科學家,不用變成企業家也能很成功」,科學家可以獲得專業服務團隊的幫助。「真正的護城河只有一條,企業和科學家能不能不斷給社會創造價值?不是說壟斷,壟斷不創造價值」,張磊說。
  • 高瓴張磊對話李小加:為何我們投資1200億重倉生命科學?-虎嗅網
    「在大健康生命科學領域,這不是zero sum game,不是零和遊戲,這是一個positive sum game。 」以上,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和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天在香港交易所舉辦的生物科技峰會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 高瓴張磊預言:這個行業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
    9月1日,在2020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會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在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對話時表示,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他透露,高瓴資本在生物醫藥領域投資已達1200億元。
  • 施一公向張磊訴苦,創辦大學太費錢,張磊: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張磊在眾多投資者當中,張磊算是近年來,最有名氣的一個,如今,他創辦的高瓴資本,管理資金超過5000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公司,而他本人也被稱為「投資一哥。」張磊和施一公的關係那是有得說了,西湖大學成立之初,施一公和張磊在會議室閒談,施一公對張磊坦言說民辦大學需要錢,自己為了籌錢都有點焦慮。兩個人聊到了募集資金,施一公也是有意想請這個師弟幫忙,所以,對張磊開玩笑說:「你給人大捐再多錢,你就是個人大校友,但你要是給西湖大學捐,你就是西湖大學的創始人了」。
  • 稜鏡丨高瓴張磊對話李小加:長期主義在於很多人參與,路才越走越寬
    不是說壟斷,壟斷不創造價值」,張磊說。 張磊披露,高瓴資本已在醫療大健康行業投資約1200億元人民幣。企業上市前,有負責早期投資的高瓴創投及中後期的高瓴資本PE團隊;企業上市後,高瓴的二級市場團隊可繼續投資。 以下是張磊與李小加對話全文,由「聰明投資者」整理。
  • 起承轉合:解碼高瓴消費的千億版圖
    除此之外,高瓴還深度研究零售創新的經典案例,比如最早使用衛星通信來協調庫存的沃爾瑪,「會員制+平價」的Costco,「去品牌化」德國奧樂齊、「本質上是快餐店」的日本便利店等。不光是案頭研究,張磊和同事們還喜歡跑遍全世界去實地調研,跟企業家和創業者直接溝通。這些興衰和創新背後的「為什麼」,才是高瓴感興趣的東西。
  • 張磊:傳統企業如何打造產業網際網路時代「超級物種」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張磊:擁抱實體經濟,傳統企業如何打造產業網際網路時代「超級物種」經濟觀察網記者 高若瀛「過去五年裡,新技術紅利正在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蓬勃發展的產業網際網路。」在4月23日2020年貝殼新居住大會線上發布會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就產業網際網路下的投資邏輯做出如上判斷。
  • 做一個非教條的長期主義者:讀張磊《價值》
    【財新網】(專欄作家 王嘯)一、《價值》的核心價值  張磊的新書《價值》系統闡述了新一代價值投資的哲學、方法、實踐、組織框架和人才觀,並結合了作者創辦高瓴資本的經歷以及作為首席投資官的實戰案例。
  • 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張磊:始終堅信教育的力量,重倉人才
    日前,2019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作為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出席活動,揭曉了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人並發表致辭。同時,張磊認為今天的創新已經不只是技術上、設備上、原材料上的簡單創新,而是應該真正進入到核心技術,這一定是需要基礎科學的支持。因此,在投資之外,張磊也在支持創新人才培養和基礎科學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
  • 高瓴和格力產生化學反應的三大關鍵點
    發起收購的要約方分別是高瓴集團、鼎暉投資以及百麗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組成的財團。百麗國際以每股6.3港元、總價531億港元的金額完成港股私有化退市,成為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而挑戰同樣在於網際網路和數位化的短板。   高瓴對百麗的數位化改造相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