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張磊:人生經歷四次轉折,最佩服兩個人

2021-01-11 騰訊網

張磊;高瓴資本集團董事長、CEO。1972年,他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1990年,他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他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2005年,他創建高瓴資本。

人生四次轉折

成為投資人我經歷了四個轉折點。

第一小學考初中差點沒考上因為我當時學習成績比較差,小學考初中的最低錄取分是140分,我考了141分,剛好多1分。我大概從高中二年級才開始努力;這是我第一次開始感覺要努力,印象特別深。

第二我覺得是在人民大學讀書現在我交的很多很好的朋友還都是當年在人大讀書的時候認識的,他們當中,現在有的是朋友,有的是關係很深的合作夥伴,有的還一起從事一些公益性事業。

第三我在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工作在找工作這個煎熬的過程使自己重新發現了自己,再加上第一份工作中跟什麼樣的人工作,我覺得這兩件事對我影響比較大,其實剛進耶魯基金實習工作是不得已而為之。找了好幾個別的工作機會,都被拒絕了。

第四就是創業在為公司打工還是創業兩者之間,我選擇創業。當時我的工作比較不錯,而且和當時的紐約證券交易所CEO,John Thain, 關係很好,所以他委派我擔任中國地區第一任NYSE的代表。這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我完全可以繼續做下去,但後來我還是決定創業,在2005年我創建了高瓴資本。

做事就要做好

現在我經常會反覆考慮,我發現自己最大特點就是愛折騰,不滿足現狀,愛挑戰自己。今天公司規模已經這麼大了,但是我總在公司內部說二次創業,永遠創業。這就像我喜歡具有冒險精神的運動一樣,在事業方面我也是愛折騰。此外,我從來不滿足於現狀,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你有幾百億美元基金,收管理費就夠了,不用那麼折騰。但我不願意這樣,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麼就不做。

我覺得自己思考問題還算比較徹底全面,喜歡把很多事情反覆地去推敲和琢磨。我很喜歡提早計劃,其實創業之前我很早就開始計劃,先到基金工作,然後到別的機構,這些機構經常派我回中國,給了我一個時間過渡區來考慮和安排我的事情,每一步走得比較紮實。

其實,選擇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做事情非常重要。我對這一點非常挑剔,我喜歡找基於長期信任的、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我身邊的核心同事,要麼是當年人大的同學,要麼就是以前的同事。我的事業最早就是這麼一小撮朋友一起做起來的。

最佩服兩個人

我最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巴菲特,一個是史文森。這兩個人我都有機會比較近距離的接觸,我最佩服巴菲特是他的投資能力,另外我也十分佩服他是一個具有強烈同理心的人,英文就是empathy。我很喜歡這種有同理心的人;同理心能使他更好地去了解年輕人,了解和他不一樣的人,了解管理層。所以今天我經常和我的管理人員說需要有同理心,這點我從他身上學到的。

巴菲特總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打個比方,假設從嚴格的角度來講,有個管理層不是做到最優秀的,但他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假設自己處在那個環境下,分析這個情況是由於這些或者那些原因造成的。他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只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我覺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很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覺得這個同理心對於投資,人生,甚至家庭、人際關係,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我也經常和小孩子交流,讓他們想想,如果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是什麼樣的?同理心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更好地與人產生共鳴。

說到史文森,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他有非常強烈的道德感、責任感。可以這麼說,他是我見過的把fiduciary duty和intellectual honesty結合得最好的一個人。這兩個人永遠都是是我的楷模,是我最佩服的人。

史文森還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比如長期價值投資,機構投資,資產配置,對風險的理解等等。中國很多公司,比如社保、中投都把他的書當做必讀物。我認為這些方法能推動投資在中國的機構化;對機構化的思考問題,體系搭建都是有幫助的。但比如說有效邊界,怎麼把它運用過來,在中國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所以若要更好地跟中國狀況相結合,還需要做好很多事情。

未來的3個機遇

對於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來說,我覺得機遇很多,把整個產業鏈整合是很重要的一塊。但我更看好網際網路金融,利用網際網路把整個金融產業鏈、金融的產品,從保險、抵押貸款、到消費金融都結合在一起。很多結合的東西現在只是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機會在後面。

我們旗下的清流資本已經投資了好幾個這方面的公司。比如像51信用卡,這是像美國的Mint,把大家的理財、信用卡都管理起來。我們才剛剛開始這方面的投資,我相信下面還有很多。

未來5年的投資機遇,我第一是看好創新,第二是看好中產階級帶來的巨大消費機會,第三是看好金融和資產管理行業,現在的需求遠遠沒有被滿足,尤其是資產管理,我覺得會有很多好的商業模式出來。

每個人都能戰鬥

有人說我不但是成功的投資者,也是優秀的領導者。但我覺得這兩個角色是不一樣的,經常有矛盾。一個好的投資者要有強烈的質疑能力,一個好的管理者要有更強大的親和力與管理能力。

我的領導風格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中國古代文化尤其是老莊哲學二是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精神

從中國哲學的角度來講,比較像是老子的「無為而治」。而從真正的組織行為學來講,我相信的是網際網路模式帶來的一種顛覆,我稱之為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像在前線打仗,我覺得像任正非而言,應該是聽到炮聲的人去做決策,而不是聽到炮聲的人要打電話給連長、再打給營長、營長再打給團長再做決策。去中心化決策模式能大幅度地提升在前線的班長和戰士的作戰能力。

第二是大幅度減少公司的層級。我們公司的層級非常少,我是一層,六個合伙人是一層,所有的員工是一層。每個員工和我之間只有合伙人一層。這樣的話就大幅度地消減層級。同時,精挑細選每一個員工。「去中心化」加「消減層級」,爭取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戰鬥。

但是在管理過程中我也會遇到很多挑戰。第一,誘惑。中國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們怎麼在誘惑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第二,挑戰是人才的培養。這個過程比我想像的要漫長,但我們現在摸到了好途徑。人要花精力挑選,挑進來之後也要花很多時間按照高瓴文化和價值觀來雕琢。好奇、誠實、獨立是高瓴資本的企業文化。

一有時間我還要去運動一下,像衝浪、單板滑雪,都是比較能夠充分張揚個性,並且要求在運動中全神貫注。就像你在雪山上,能想什麼別的?我夏天經常去衝浪,一周三四次,八點鐘出去、九點鐘回來洗個澡、九點半去上班,夏天很容易,冬天就去滑雪。

張磊的投資哲學

高瓴資本代表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投資機構,涵蓋了最早期風險投資到私募股權投資再到上市公司投資以及上市以後的兼併投資。我們是全中國唯一在做全產業鏈事情的機構,這實際上在世界上也是不常見的。

因為在美國完全不分私募股權和上市公司股權,股權全產業鏈做得最好最成功最大的實際上在美國,像Buffett既買可口可樂(45.430,+0.80%)股票,買上市公司股票,又自己去做風險投資甚至去做私募股權投資。本質上,投資就應該是這麼做的,不要框定是做風險投資還是做上市股權投資。

實際上,在風雲變幻的中國,一年相當於西方的十年二十年,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股權的format,最重要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有什麼樣的人。在高瓴資本內部培訓中,第一講就是人與生意,我們要投資什麼樣的人,要投資什麼樣的生意模式,人與生意的組合是我們選公司的第一個標準。

為什麼這種標準中大部分的人不能做到?有人說我要麼做風險投資,要麼做上市股權投資。我覺得有唯一一個belief,就是我們投資的第一原則,是什麼呢?是We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這是我們投資的第一個哲學思想,當你說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時,就有機會做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都在實踐這一原則。

我們在全球投資的規模和回報也是很靠前的,很多人知道我是耶魯流派的,很多人知道耶魯投資基金給了我怎麼投資的想法。在翻譯《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時,我對投資有了很深的理解。其實之前我做過很多行業,直到後期才找到我想幹的事。

在中國做投資最難的一點就是市場很浮躁,每天都有人告訴你市場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如何在浮躁的市場上保持冷靜?就是我的第一個投資哲學,「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守正用奇。」當你能夠做到「正」你就能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誘惑與挑戰。

為什麼要用奇呢?一個人寧願很conventional failure,也不願unconventional success,為什麼呢?不願意打破常規去犯錯誤,這時候各種各樣的人,在「守正」之後不能突破各種各樣的限制去「用奇」,你的想法如果和別人不一樣就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在中國做投資,知道自己碗裡能裝多少東西更重要。所以我要講的第二點就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你每天的功夫就是要把你的這一瓢做得更大更結實更深,而不是整天壺裡的和桌上的菜都要喝掉吃掉。投資裡面有這樣一個定理,中西文化是相同的,跟老外講就是a piece of mine,看到別人投了很好的東西你投不到你是不是會著急。你有這個哲學支撐就會找到the piece of mine,something you think make sense。

你只有低調的時候才能專心致志地把自己的東西做好你在早年時就非常高調,拿上帝的話說就是「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要低調,踏踏實實的做好投資,真正好的資源,真正好的投資人,好的投資項目會逐漸找到你的。

在這個行業裡最危險的事情就是,你是被錢驅動的。要麼你很快就掙了很多錢,你不知道幹什麼,要麼你一直沒掙到錢很著急,你也不知道要幹什麼,所以為錢驅動是一個最最dangerous的想法。錢並不重要,是最後的一個nature income,不能成為一個目標,你肯定是為了一個passion,帶著你走下來。

我們是一個「異類」,有獨立的思考,不在乎市場,不在乎別的投資機構。

文章來源:網絡

侵權刪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向張磊訴苦,創辦大學太費錢,張磊: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創業中感觸最深的是對價值觀的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張磊在眾多投資者當中,張磊算是近年來,最有名氣的一個,如今,他創辦的高瓴資本,管理資金超過5000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公司,而他本人也被稱為「投資一哥。」
  • 對抗不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就在小鵬汽車上市前1天,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出版了新書《價值》。相比較用於捐給舊金山當地窮人和無家可歸者的「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拍賣,張磊這麼一個同樣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大忙人,用41萬字告訴在座普通人如何把錢和時間投資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這個玉律金科的人生真諦,無疑也是一種慈善行為。
  • 1年出手8次,高瓴資本殺入「新基建」,前黑石董事閻巖加入
    《盤了70筆大宗交易,我們發現了地產基金退出的7大秘密》《PE抄底北京14年:資產都在國企手裡,單價20億寫字樓最好賣》《北京反超上海:大宗物業交易突破750億,市場上的「貨」越來越多了》02高瓴殺入「新基建」:1年出手8次,押注賽道龍頭雖然挖人的動作才剛剛開始,但高瓴資本在「新基建」這一賽道上早已出手多次。
  • 施一公:捐人大再多也是校友,捐西湖大學是創始人,張磊:我包了
    如今他所創辦的高瓴資本,掌控著千億資產,15年時間就成為亞洲地區最賺錢的投資機構之一,張磊也被業界稱為「沒人敢不給面子的人」。 張磊和施一公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西湖大學成立之初,施一公和張磊在會議室閒談,施一公對張磊坦言說民辦大學需要錢,自己為了籌錢都有點焦慮。
  • 一覽高瓴資本美股持倉變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選股,借力省力!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二季度末,高瓴資本所持中概股的市值佔比超過所持所有74隻股票的50%。 這剛好符合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說過的——「最大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就在當下,現在就是重倉中國最好的機會。」
  • 【投資經驗】高瓴資本:投資一家公司的四個維度
    作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動輒上百億的投資決策更是值得深入研究。高瓴擅長投資生物醫藥,消費,TMT網際網路,企業服務四大領域 ,這些行業天然具備高護城河,高ROE,高ROIC的特點。只有選擇與這些行業內優秀的公司長期共生,才能長期穩定地跑贏標普500,滬深300。本文分享高瓴資本在投資一家公司時所研究的維度,這些維度取自高瓴資本的內部投研方法。
  • 高瓴張磊預言:這個行業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
    9月1日,在2020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會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在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對話時表示,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他透露,高瓴資本在生物醫藥領域投資已達1200億元。
  • 高瓴張磊和高毅邱國鷺都說到了...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與高毅資產董事長兼CEO邱國鷺展開了討論,而「intellectual honesty」成為了關鍵詞。張磊也介紹了高瓴獨特的商業模式,他認為高瓴模式是農耕文明,精耕細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能春播秋收,真正創造價值,把好的企業家吸引過來。他說,高瓴最重要的是將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完美融合,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企業和投資融合在一起,真正回到創造價值的理念上,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只是資本的問題。
  • 高瓴張磊今天對話李小加:生命科學到了寒武紀大爆發階段
    以上,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和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天在香港交易所舉辦的生物科技峰會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張磊談到當下新冠疫苗的研發,認為這不只是一個科學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管理上的問題,同時,他還探討了生命科學當下的發展進程,以及高瓴資本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 張磊:判斷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主要看三個特徵
    30多年前,張磊還是一個差點連初中都沒考上的孩子,卻因為讀書,徹底醒悟了,接著開始發奮學習。後來便成就了現在的他,創立高瓴資本,執掌5000億的資產,個人身價也有數百億,並且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從進入投資界開始,他就一直在堅持一個原則「重倉中國」,你可能對「張磊」沒印象,但一定熟悉他投資的企業騰訊、京東、百度、藍月亮。
  • 高瓴張磊對話李小加:中國生命科學領域處在寒武紀階段,投資需要...
    疫苗當然很複雜,大家知道有滅活疫苗,有重組DNA的疫苗,各種疫苗,四五種路徑圖。高瓴在全球也投資了很多家為這件事努力的公司,有幾家我認為非常promising(有希望),我也very excited(非常興奮),但是不管哪家成功,都對人類是大的貢獻。生產設施集中也不是大的問題,這個是能解決的,而且有多種路徑圖來解決。
  • 高瓴張磊對話李小加:為何我們投資1200億重倉生命科學?-虎嗅網
    」以上,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和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今天在香港交易所舉辦的生物科技峰會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張磊談到當下新冠疫苗的研發,認為這不只是一個科學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管理上的問題,同時,他還探討了生命科學當下的發展進程,以及高瓴資本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 稜鏡丨高瓴張磊對話李小加:長期主義在於很多人參與,路才越走越寬
    張磊回應說,長期主義之所以能走下去,「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參與,路才會越走越寬。」 張磊稱資本市場對生命健康創業者帶來幫助,他認為資本市場「是一個很大舞臺,讓科學家來展示他們的美和對社會做的貢獻,讓更多人來關注生命科學,社會效應遠大於其帶來的增量資本。」
  • 張磊讀什麼書?
    大蕭條正值格雷厄姆三十出頭,幾乎破產的經歷也讓他的投資記錄格外寫真。萬科VP譚華傑曾經推薦過四本有關大蕭條的書,伯南克的《大蕭條》、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弗裡德曼的《美國貨幣史》,還有一本《1929年大崩盤》。從了解歷史的層面來看,《證券分析》其實也別有氛圍。
  • 高瓴又見高瓴,為何突然瞄上隆基綠能?
    撰文 | 文一刀高瓴資本又現「造神」時刻,這次對象在陝西,名曰隆基。成立15年的高瓴資本,如今儼然已是國內私募界的「金手指」,似乎被它翻牌子的都必須紅。2017年6月,駐馬店老鄉張磊回人民大學參加母校80歲慶生會時介紹稱,高瓴資本「從2005年最初的2000萬美金,到現在300億美金,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而現在,翻開高瓴資本的介紹,顯示其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人民幣。
  • 張磊新書深度筆記:6個做多中國的經典案例|深長
    來源:無冕財經作者:儲松竹高瓴資本給我們寄了一本張磊新書的預享版,名字很實在,叫《價值》。儘管翻開之前期待值已經蓄滿,但讀完依然陷入了沉默,很難說清楚回甘的滋味。這是一本典型的投資思想分享,除了對高瓴15年投資歷史的思考,張磊也談了一些成長和經歷,從康德到汪曾祺,從資本論到馬克思韋伯的引用,也令人感慨他的閱讀涉獵之廣泛。
  • 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張磊:始終堅信教育的力量,重倉人才
    日前,2019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作為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出席活動,揭曉了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人並發表致辭。河南駐馬店出生的張磊是中國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其所創立的高瓴資本目前管理著超過5000億人民幣的資金,投資過騰訊、京東、美團點評、愛奇藝等廣為人知的明星企業,是中國人創辦的專業化、市場化且兼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性投資機構代表。
  • 起承轉合:解碼高瓴消費的千億版圖
    投資京東是高瓴邁出二級市場的第一步,成就這筆傳奇投資的因素有兩個:一是高瓴對零售的深刻理解,這讓它在敏銳地意識到:零售的核心是連接消費者和商品,在電商時代,高效的物流體系是「連接」的關鍵要素和核心競爭力,而資本可以大幅加速這種核心競爭力的淬鍊。第二點則是張磊本人的魄力——沒有他的力排眾議,這個內部爭議很大的項目恐怕難以實施。
  • 全球生物醫藥最大股權投資即將誕生,高瓴資本再次創造歷史
    據悉,作為百濟神州唯一的全程投資機構,高瓴認購了其中不低於10億美元的份額。這意味著,全球生物醫藥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股權投資即將誕生,而創造者正是高瓴資本。「這是高瓴連續第八次投資百濟神州,最吸引我們的是,百濟神州是一家有靈魂的企業,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堅持做最好的科學和最高質量的創新藥,研發上只做全球最優或最新。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編者按:今年6月,高瓴低調地度過了15周年慶。作為植根於中國、著眼於全球的亞洲基金之一,高瓴一向低調,但其所投資的諸多項目卻非常亮麗。從騰訊到京東,從滴滴到美團,從格力到藍月亮,每一個項目都堪稱業內經典。這些經典投資的背後,是高瓴始終恪守的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