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真正能成事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認知,層次低的人要早懂

2021-01-14 騰訊網

1972年,張磊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雙職工家庭。

那時的他根本不愛上學,差點連初中都沒考上,說「差點」,是因為那時候小學考初中的最低錄取分是140分,而他考了141分,剛好就多了1分。

雖然他不喜歡學校裡的功課,但從小就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

張磊自己說到:

那時我覺得,別人能告訴我的,書裡可能都有;但書裡有的,別人未必知道。我從書中看到的世界,要比四處閒逛看到的大得多。

當時家裡有一位親戚在市圖書館工作,父母就經常把我「扔」到這位親戚那裡,親戚怕我亂跑,就把我「鎖」在圖書館裡。我雖然天生好動,卻能夠安靜下來,一個人在圖書館裡看一整天的書。

也正是因為閱讀的深入,高中二年級的他覺醒了,突然在功課上認真起來,開始努力提高文化課成績,渴望能考上最好的大學,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

後來便成就了現在的他,創立高瓴資本,執掌5000億的資產,個人身價也有數百億,並且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

說這些可能很多人感覺不大,那我換一種說法,騰訊、京東、百度、藍月亮…都是他投資的,更有很多人稱他是「中國的巴菲特」。

張磊能從一個雙職工家庭的孩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他的認知、格局無疑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包括你去看那些頂級富豪,他們不管從事行業如何,但是一個共同點是,都是擁有大格局的人,總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也使得他們擁有巨大的財富。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未來能賺多少,是由你的格局、認知決定,那我們如何提升一個人的格局、認知呢?

張磊的新書《價值》中提到了富人賺錢的隱秘邏輯,接下來分享給你。

堅持第一性原理,研究事物的本質驅動

張磊說: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標誌就是研究驅動。對於一家專注於研究行業、研究基本面的投資公司,核心能力就是對商業本質的敏銳洞察。

所以他在高瓴剛創辦的時候就要求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應該盡力成為一些行業的專家,而且是獨立的專家,把行業的來龍去脈看清楚。

他們堅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這個「源」包括基本的公理、處世的哲學、人類的本性、萬物的規律,這也使得高瓴在每一次投資決策上都有著很高的前瞻性和準確性。

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張磊他們曾投資了一家很小的寵物食品創業公司,他們很有創新精神,受中藥產品的啟發,把中藥理念引入寵物食品,首創了治療寵物狗腹瀉的藥,憑藉與專賣店、診所等渠道的良好關係,最終成長為國內寵物食品行業最大的本土品牌公司之一,能夠跟瑪氏、雀巢等跨國公司展開競爭。

第二個,在很多基礎消費品品類都被跨國公司佔領時,高瓴經過長期研究,投資並幫助藍月亮由一家賺錢的洗手液公司變成了策略性虧損的洗衣液公司,最終使其在洗衣液行業的銷售額比寶潔、聯合利華銷售額之和還要多,讓它成了新興市場中本土品牌戰勝跨國公司品牌的經典案例。

為什麼能取得如此結果呢?

就是因為高瓴一直在做深度研究,研究本質規律,所以當各種契機出現的時候,他們能夠不被表象迷惑,快而準的抓住真正的機會。

這一點至關重要,你看為什麼很多人每天活的很痛苦,經常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叨擾,總是不斷更改自己的決策,對人生感到迷茫呢?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堅持第一性原理,沒有從本質上把一件事給搞透徹,導致同樣的問題換了一個包裝,重新出現。

我舉個例子,比如結交人脈這件事。

很多人是怎麼做的,就是通過幫忙付出、請客吃飯來建立人脈,結果你花錢的時候、你沒出事的時候,這些人確實跟你關係挺好的,但是一旦出了事,沒人敢挺身而出。

而且隨著後續時間或距離的因素,你們聯繫少了、見面少了,關係也就淡了。

這就是停留在表面,去做「經營人脈」這件事。

真正高手是怎麼做的,是遵循第一性原理的,他們先搞清楚的是「人脈」這件事到底是什麼,結交的本質目的是什麼。

當把這些搞清楚後,他們就明白了人脈的更深層本質是「自己對他人來說有利可圖」,所以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結果人脈慢慢不請自來了。

當然,把一件事情的本質研究透徹,堅持第一性原理,自然要花上很多時間,短期內基本也看不到好處,但是從整個過程來看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你研究越深,就越接近真理,當你明白真理和本質規矩後,自然能讓你後期的成長速度呈指數級增長,而且讓你更輕鬆。

擁有長期主義理念,理解時間的價值

在張磊看來,一個擁有長期主義理念、理解時間價值的人,往往擁有大格局,往往更容易成功。

為什麼很多人也很努力,賺錢的動力也很強大,但就是賺不到錢,混得很差呢?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具備長期主義的理念,也沒有理解時間的價值。

什麼叫長期主義?

張磊說,長期主義不是結果,而是所相信的理念能夠穿越時間,不會被過濾或淘汰。人們更習慣於關注當下。然而,真正有效的研究往往是長期的,需要時間的沉澱。

什麼是時間的價值呢?

在《價值》一書裡,張磊將理解時間的價值分為了四個層次:理解時間的跨度、時間創造複利的價值、把時間作為最好的選擇、時間是最好的復盤。

第一個理解時間的跨度,簡單說就是因為很多事物都不是靜止的,要想研究透徹,就需要在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環境生態中判定結果,把不同時間的環境因素還原到生意的本質當中。

比如研究人類史,要用上萬年的尺度;研究文明史,至少要看上下五千年;研究商業史,至少要看上百年;研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起碼要看幾十年。

要根據事物的本質,去窺測更久遠的歷史和未來,找到屬於它的時間範疇。

第二個就是要把時間用在做能創造複利價值的事上,不要被短期、一時的快錢所誘惑。

傑夫·貝佐斯問沃倫·巴菲特:「既然賺錢真像你說的那麼簡單,長期價值投資永遠排在第一位,那麼請問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賺不到錢?」

巴菲特回答:「因為人們不願意慢慢賺錢。」

許多人想賺取快錢,希望能夠快進快出,但這種打法恰恰忽視了複利的價值。

比如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一些人會選擇錢多的,而不去考慮發展的可能,結果看似短期獲利,其實對長遠的發展卻沒有好處。

有些人則會選擇發展機會較多、比較能學到東西的,而不會過分在意一時的工資高低,結果雖然短期看去是吃虧的,但是長遠來看,卻獲得了巨大利益。

要明白,人類天生會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大腦結構天然讓人們誤以為最容易夠到的果實是最好的,但這往往是陷阱。

第三個角度是把時間作為選擇。很多時候,成功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沒有做什麼。

把時間分配給能夠帶來價值的事情,複利才會發生作用。投資中最貴的不是錢,而是時間。

這點讓我感觸特別深,我有個朋友月薪6000的時候,就僱了個人給他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當時我們都很不理解。

後來我就明白了,他當時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時間比錢貴的多,他要把更多時間放在學習、事業上,這種選擇顯然明智的多。

對時間的第四個理解角度在於,時間是檢驗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重要標準,我們要隔段時間就回頭看看,學會復盤。

張磊說,我們要提高對事物認知的深度和邊界,努力知道自己有多無知,而不是展示自己有多聰明;既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時又對所有的結果保持高度的警覺,不自覺地去檢驗前次判斷是否正確,一旦發現判斷錯了,就立即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預期。

這點真的太重要了,一味的往前走,是很容易偏離方向的,只有懂得復盤,才能保證自己一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會因為受挫而偏離目標,也不會因為做出成績後洋洋自得,而忘了最初的方向。

擁有專注的執行力,義無反顧的投入

張磊在《價值》裡提到了兩個代表人物。

一個是,董明珠,她在90年從一名銷售做起,後來越做越好,最終幫格力在競爭最激烈的白色家電市場突出重圍,靠的就是專注的執行力。

她幾乎不給自己任何限制,一心把格力當做孩子,全力以赴,這種義無反顧的精神,便是專注的執行力。

一個是方達醫藥的創始人李松博士,他用「居之無倦」的態度,在藥物研發外包領域義無反顧地投入。

2001年,李松博士孤身一人創辦了方達醫藥,當時,一個人、一臺舊的設備和一間實驗室就是方達醫藥的全部。

創業初期,研究人員湊不齊,實驗室還遭遇過爆炸事故,特別是由於無法取得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為了履行合同做實驗,李松只好把全部家當拿去做抵押,貸款去買新的設備,一路上經歷了不少坎坷。

李松博士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一條很有意思的分享,說女兒叫他「Old Man」,可他覺得自己還是年輕人,還將繼續在醫藥研發領域工作,幫助中國製藥企業提高產品質量,讓中國人吃上高質量的放心藥。

這是多麼義無反顧的精神啊,我讀的時候,都不由得感動,這種人要是不成功,真的是沒道理可言了。

所以,真的想成事也許沒有那麼難,不給自己那麼多限制,把人生中每件小的事情,鐵了心的義無反顧把它做好,也許就真做成了。

如果你現在過得一般,可能只是因為你缺了專注的執行力,試著挑選一兩件事,義無反顧的去做,肯定能做好,當你每件事都能做好,自然會越來越富有。

相關焦點

  • 馮侖:真正能成事的人,往往有三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
    我在讀了他的書《扛住就是本事》之後,洞悉到了馮侖在書中說的成事的秘訣,我進行了一些總結歸納。真正能成事的人,往往有三個特徵,看似不起眼,實則了不起。保持謙虛最好的辦法就是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是無知的。先是在社交上,別經常和認知不如你的人交流,多去和認知超過你的人交流,這會讓你產生差距感。
  • 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
    幾乎所有的人生困局,往往都源於心智系統的失靈。而真正能把事情做成的人,都是「心智突圍」的高手。所以,每個人眼裡的世界,並不是這個客觀的真實世界,而是經過心智模式處理之後呈現出來的符合自己內心設想的主觀世界,所以我們的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準備下周出發去北京,你就會發現網上到處都有與北京相關的信息,周圍朋友同事間的很多話題也和北京有關係。
  • 張磊《價值》,我懂了,原來「嶄露頭角」的人都有兩個思維特質!
    張磊《價值》,我越讀越激動,原來賺錢之道,萬變不離其宗,我突然間懂了,原來「嶄露頭角」的人都有「兩個思維」特質!人只有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活得明白,就像我們小時候,往往認為賺錢是一件非常俗氣的事,所以賺錢不會是我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我們要成為科學家,要成為藝術家,我們要為人類做貢獻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東西,但真正當我們邁入社會以後,會發現沒有錢真的是寸步難行,更讓人傷心的是,沒有錢很多人都會看不起你,就連回家過年別人都會把你數落一番,認為你不爭氣,此時,我們毫無尊嚴可言,更別談那些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了
  • 層次低的人,往往喜歡用這3種微信頭像,很真實別不信!
    在微信上,你不僅可以通過「朋友圈」的內容來了解別人是什麼樣的人,而且最有趣的是,通過觀察別人的微信頭像,你可以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是高層次的人還是低層次的人,可以通過他人的頭像來看到他誇張的性格。每個人都想追求更高的層次,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品質,也是人們所擁有的一種性格。
  • 層次越高的人,往往微信上越是有這3個特徵,很準,別不信
    層次越高的人,往往微信上越是有這3個特徵,很準,別不信看人的方法有很多種,相信大家應該都清楚,比如在飯局酒桌上看人,通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看人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另類的一些識人術,例如,通過微信也可以大概地看出一個人到底如何。不同的人,微信也會有所不同,這是毋庸置疑的。
  • 真正的高手,對人性的認知越透徹!這個思維,層次低的人要早知道
    高考後,成績出來,這傢伙成了學校第一個考入清華的,縣裡都來了人表示祝賀,報社還專門採訪了他。後來,他辦升學宴,我表哥和一群同學坐了四五個小時的車,特地趕過去,他家條件不好,在一個偏僻山區。對於表哥他們的到來,這傢伙很意外,但是還是禮貌的接待了他們,並且約好以後一定要常聯繫多走動,臨走,表哥和那幾個同學,還一人掏出500塊錢,幻想有朝一日這哥們發達了,能記得昔日之情。人生真是因緣際會,前不久,表哥去北京出差,剛好就碰到了這個傢伙,倆人就聊了起來,表哥問他近況,他說自己幹了個公司,混的還不錯。
  • 人的認知四個層次
    人的認知四層次:1.不知不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知己不知:知道自己不知道。3.知己自知:知道自己知道。3.不知己知,不知道自己知道。原來第一種人我做了30年,我以為世界大同,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十七八歲時我狂妄的認為李嘉誠有什麼了不起?他也是一個鼻子兩隻眼睛,吃糧食的肉身凡胎,他能從米鋪幹到華人首富,我也要去拼一拼。
  • 稻盛和夫:我一生的成就,都來源於這2個認知,層次低的人要早懂
    可是,27歲他卻白手起家興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又再次興辦第二電信,更讓人震驚的是,兩家公司都進入世界500強,並以驚人的力道生長。稻盛和夫也因而被稱為「運營之聖」。早年出身清貧,卻白手起家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更在78歲那年,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讓人最敬仰的是,這3家公司主營的完整是不同的範疇。
  • 認知水平越低的人,往往越固執
    這種隨意、狹隘的判斷,其實都是認知水平低的表現。3. 拒絕學習,沒有求知慾認知水平低的人,往往都比較固執,這一點大家是知道的。正因為這種固執,以及前面所講的太過於自以為是,所以就延伸出了第三種典型的表現:拒絕學習。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人生就是不斷遭受挫折與追求希望,所以我們要學做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踩著艱難困苦前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們不妨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因為曾國藩認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 層次低的人,往往喜歡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希望你不是
    層次低的人,往往喜歡在一些低級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從而讓自己更加低級。人與人交往,都是依據層次來劃分的,同類人才有相伴走下去的可能,如果你層次太低,你能交到的朋友,你能得到的愛情,也就都是低層次了。羅向軍年近四十,走過的路很長,遇見的人很多,可真正留在身邊的人,屈指可數,且質量還不夠好。
  • 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世界正在偷偷懲罰「認知層次」低的人,9類中你屬於哪一類?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這一個人發展高度,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認知層次決定人生高度人的認知層次就像漏鬥漏鬥,底部狹窄,見識較低;頂部寬廣,見識較高。
  •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一個人,要想成為大器,要有很重要的一點基礎,就是這個人,必須要有一定的學識和修養。一個人,有一定學識修養,才能有能力,有智力來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去超越常人無法超越的任務。這樣的人,往往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他們懂得,要想成就自己的大事業,大成就,就必須有淵博的學識,才能勝任自己的大責任,而學識淵博的人,往往也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第二個特徵:往往經歷過人生的挫折和打擊。
  • 認知升級: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3個思維,你身上有嗎?
    記得馬雲曾經有一句話叫做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可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而在現實當中,我們也可以很深刻地認識到,思維高的人和思維普通的人,兩者之間的差距絕對是鴻溝一般的。有人說香水95%都是水,剩下5%是它的原料,而恰恰是這剩餘的5%,決定了它的特點,與此對應我們也可以看到掌握高思維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更有可能達到出其不意,達到顛覆勝敗的效果,而認知普通的人則很容易後知後覺,只有當事情有了結果之後,才能夠緩慢的從結果去推敲原因,但這樣的思維很明顯是頹廢的,因為多數時候思維拼的就是快。
  • 職場中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有這3大特徵,為人處世有一套
    在職場中,有工作能力強的,也有弱的,但是能力強的不一定混得好,而能力差的也不一定混得不好,混得好的人往往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往往具有這三大特徵,為人處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1.適時保持沉默人人都要獨立思考,不要受別人想法的影響。和別人交流時,可能可以聽取一點不同的想法,但別人的話,未必適合自己。
  • 易經告訴我們: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遇到最好別惹
    易經告訴我們:真正不好惹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遇到最好別惹俗語說:「咬人的狗不叫」。也就是說,那些真真正正想咬人的狗會悄悄地跑到你身旁咬你,而不是朝你吠叫!由於狗對你吠叫僅僅想嚇退你,並不是確實想咬你。這也是它們對危險時的應激性。實際上人也是相同的,這種用狠話恐嚇你的人,一般也不準備動真格的,僅僅狐假虎威!
  • 張磊新書深度筆記:6個做多中國的經典案例|深長
    不過書裡講的道理都比較樸實,比如「長期主義」、「守正出奇」、「不要投機」……整本書都在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一個事實:真正的投資,有且只有一條標準,那就是是否在創造真正的價值,這個價值是否有益於社會的整體繁榮。頂級的廚師能把一盤炒青菜做成人間至味,背後是其一生掌勺的功力。價值投資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道理,張磊卻把《價值》兩個字寫得力透紙背。
  • 心理學:男人的層次越低,越容易有這四個表現,你有嗎?
    男人是女人的依靠,是父母和孩子的希望,是家庭的頂梁柱,一個真正的男人必是有出息、肯努力、有點層次的,相反地,如果一個男人越沒有出息,層次越低,就越容易有以下表現。好吃懶做一個好吃懶做的男人,是沒有前途可言的,不管你想幹什麼,你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必須要付出持之以恆的行動,因為「懶惰」一切將變得的不可言說,因為很少有一個好吃懶做的男人最後獲得了成功,相反因為好吃懶做而丟家棄業,走上不歸路的人卻確比比皆是。
  • 認知的四大層次,看看你已經到了第幾層?
    人的認知,分有四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人貴有自知之明」。心外無物、認知不足的人,必受困於自己的見識和經驗。一定要記住一句話:沒意識到的問題,往往才有可能是最大的問題。第二層:知道自己不知道。
  •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4件事上,活得越精彩
    與其在糾結中浪費時間,不如立刻行動起來,趕緊做決定,做了決定就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如果你沒邁出這一步,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多麼容易實現。曾聽過這樣一句話:「那些經常受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