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值得一讀再讀的8部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沒有?

2020-12-01 文學小吏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上最高的文學獎,代表著這個世界一個比較高的文學創作水平,而且很多的作家,都以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為榮,可見這個獎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諾貝爾文學獎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這一百多年來,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都有著高超的藝術水平,非常值得大家一讀再讀,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5部,最值得一讀的作品,第一部都有著非常的藝術水準。

8、《荒原狼》

《荒原狼》是德國作家曼黑塞最為著名的作品,黑塞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小說,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這部小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那都是他最為重要的作品,所以非常值得一讀。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7、《田園交響曲》

《田園交響曲》是法國作家德烈紀德的作品,可以說這個作家那是鼎鼎大名,他的這部作品,更是猶如詩歌般精練,很是值得大家一讀,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為了他廣泛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並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6、《日瓦戈醫生》

《日瓦戈醫生》是俄羅斯作家鮑裡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的作品,這部小說,在某種程度上,給作家帶來了噩耗,令他在俄羅斯被受打擊,使得他不得不放棄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這部小說,高超的藝術魅力,成為了俄羅斯文學裡一顆耀眼的明珠,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在當代抒情詩和俄國的史詩傳統上,他都獲得了極為重大的成就。」

5、《鐵皮鼓》

《鐵皮鼓》是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最為著名的作品,這部小說可以用殘忍來形容,看得人無比揪心,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其嬉戲之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4、《米格爾大街》

《米格爾大街》是印度裔英國作家維蘇奈保爾的作品,這部小說的寫作非常的新穎,使得很多的小說家,都在模仿這部小說的創作手法,可見這部小說的分量。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3、《我的名字叫紅》

《我的名字叫紅》是土耳其作家奧爾漢帕穆克的作品,這部可以說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小說,只要深入的讀進去了,那麼一定是會有所收穫。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他的作品「在尋找故鄉的憂鬱靈魂時,發現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徵。」

2、《城市與狗》

《城市與狗》是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作品,這部小說,也是非常的優秀,很是值得一讀。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他「對權力結構的製圖般的描繪和對個人反抗的精緻描寫。」

1、《逃離》

《逃離》是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的作品,這部短篇小說集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覺得非常獨特,尤其是代表作《逃離》,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讓人拍案叫絕。諾貝爾文學獎給出的獲獎理由是:"現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很牛?石黑一雄有多少人能讀懂?
    一個英籍日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沒怎麼看過諾獎作品的我鼓勵自己內修,買了一整套石黑一雄。2017諾獎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看得出來,封面都是趕出來的,書也是,整套書內封面和內封底都是純黑色硬紙板,而外封面才能勉強分出不同書之間的差別。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提名者作品推薦
    [摘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提名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根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瑞典皇家學院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21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36位是首次獲提名。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4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
  • 諾貝爾文學獎是必讀標籤嗎?
    客觀說,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首先得經歷時間檢驗——雖然這個時間段不是很長,其次還必須得有各路頂級好手推薦,然後還要經過評獎委員會大神們優中選優的斟酌。以此推之,一般來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作為「必讀」候選文本,應該是沒有疑問的。話雖然這麼說,但真要較真兒,關於「必讀」標籤的研判,論起來也是個很不好回答的問題。
  • 《雙筒望遠鏡》: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原創兒童文學作品是出版社的長線工程,抓原創作品難,抓現實主義的原創作品更難,《雙筒望遠鏡》從第一卷推出到四卷本出齊,編輯做了極其艱辛、細緻的工作。首次推出的產品獲得了第四屆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南地區編輯「彩環獎」。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他在2014年倡議廢除諾貝爾文學獎,稱這一獎項是文學界「虛假的封聖行為」,他還曾批評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託馬斯·曼是一個「糟糕的作家」,「炮製一些居高臨下、狂妄自大的散文」。學院裡的每個成員都要讀這個名單的作品,最終討論出獲獎得主。奧爾森說,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一直在改變。此前諾貝爾文學獎存在歐洲中心主義、以男性為導向的文學視角,而現在更考慮全球總體性,也更重視性別平衡,評委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這也讓評選更為激烈。他指出,大家統一意見認定一個候選人是很難的,需要去說服他人,但這也是個有趣的過程。
  • 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
    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  每年一進入10月,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題就開始升溫。相比於理解門檻比較高的物理獎、生物獎,似乎人人都可以發表點兒意見的文學獎,被關注的熱度最高。隨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期的臨近,文學愛好者最好不要僅僅知道一些熱門作家名字,每年除了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之外,其他能夠成為熱門預測人物的,也都是值得深入了解、閱讀的實力高手作家。
  • 2019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會給誰?
    此後,再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所以,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令觀者多了些不同的期待。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一聊諾貝爾文學獎以及今年的獎項預測。說到預測,自然僅供參考,也有很強的個人色彩。比如,同樣對於米蘭·昆德拉是否有望獲獎,就有極有希望和幾乎不可能兩大截然相反的主張——畢竟,文學是充滿主觀性的藝術。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對於蘇軾的《題西林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作為入選語文課本的一首古詩,我們打小就被要求背誦全文,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了。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
  • 鮑勃·迪倫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你對此有何反應?
    諾貝爾文學獎可能是最具影響力的獎項。諾貝爾獎得主在化學或物理等領域都是很容易預測的,他們已經獲得了很多獎項,而且通常都能賺到足夠的錢來維持舒適的生活方式。然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通常默默無聞地工作,他們的名字很少得到認可和金錢。諾貝爾獎可以在一夜之間改變這一切。而且,文學是一個獎項相對較少的領域。如果你不是在寫《哈利·波特》或《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你很難讓別人注意到你在寫任何東西。
  • 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的英文作品,為何沒人覺得彆扭或想罵人?
    寫下這個題目,就覺得非常彆扭,說是「中國人的英文作品」,豈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中國人翻譯的英文作品,到底是英文的,還是中文的?如果一句話要把這件事情將清楚,豈是30個字能滿足的?真相應當是:讀中國人翻譯的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的中文版本,為什麼沒有人會覺得彆扭,或者想罵娘?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揭曉,這8位熱門人選,誰是你心中的得主?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於10月8日晚間揭曉,作為最受大眾關注的一個獎項,每年諾貝爾獎將會頒發給誰都會引發大家的各種猜想,不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哪位作家才應該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呢?她的作品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詩歌一般的氣質和文學底蘊,還有獨特的女性視角,都讓她的作品非常受歡迎。她的代表作相信你一定知道,就是被拍成同名熱門美劇的《使女的故事》,這部寫於30多年前的反烏託邦小說,今天看來仍舊覺得無比有前瞻性,也切合我們今天社會中的現實。阿特伍德假想美國經歷一系列政變,變成了一個男權極權國家——基列國。
  • 莫言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語文教材不選錄他的作品
    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憑藉《豐乳肥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它用鋒銳的筆觸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贏得了大眾與國際的認可。但是自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至今,沒有任何一篇作品被選中作為語文課本內的文章,這是為什麼呢?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一點兒閱讀門檻都沒有,怎麼就那麼多人說難讀了呢?來看一下這些上榜理由,無非就是人物的名字太長了,又很相似,故事情節涉及七代人,還雜糅了很多神話、宗教、典故等因素。更有人說,這是一部應該用思維導圖來讀的書。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從該公司押寶的歷史成績上看,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帕慕克、2009年的赫塔·米勒,以及2011年的託馬斯·特朗斯特羅默,都曾被Unibet相中。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說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很值得一看。與此同時,國外媒體也對莫言熱情追捧。瑞典最大的日報《每日新聞》9月25日以「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熱門」為標題,專門介紹了莫言、村上春樹以及美國民謠之父鮑勃·迪倫等人的情況。
  • 諾貝爾文學獎能帶給我們什麼?
    ·2019年4月,她憑藉小說《讓你的犁頭碾著死人的白骨前進》獲得了2019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 除此之外,她還曾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
  • 好書推薦:最讓人意外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你讀過嗎?
    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可能是歷屆諾貝爾文學獎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一部作品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部作品的作者在獲獎之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特別實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但就在突然之間,憑藉一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從而一炮走紅,進入公眾的視野,這甚至連作者自己都想不到,也因此一改大家對這位"德國文學的圈外人"的認識。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機中,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選擇這樣一位西方白人女詩人,傳達的信息是一種虛假的理想主義,是一種過時的,眼光狹隘的對當今變動的世界乃至世界文學的誤解和誤導。帶善意仔細讀格麗克的詩,十幾本詩集從頭讀到尾,一定都有所得。那是人家嘔心瀝血的一生嘛,是一個人的傳記,是一個女人的傳記,是一個詩人留在詩中的一生,都值得讀,反覆讀。狄金森的詩也值得這麼反覆去讀。實際上,每個認真誠實投入的詩人,都值得這麼認真去讀。我也非常贊成把諾貝爾獎給一位女詩人。腳踏實地的女詩人往往比一些虛張聲勢、拉大旗作虎皮、假裝宏大、假裝深刻的男性詩人可靠多了。
  • 諾貝爾文學獎前瞻|8日公布獲獎者,三位中國作家登上賠率榜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於8日在瑞典公布,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以賠率預測可能得主,排名居首的是加勒比海法國屬地瓜德羅普出身的83歲作家瑪麗斯·孔戴,她的許多作品描繪奴隸制度及殖民主義下的非裔族群故事。排名居次的是俄羅斯作家烏利茨卡婭。村上春樹與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並列第3。
  • 2017年過了四分一,鮑勃·迪倫終於要去領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
    也就表示說,迪倫還是能拿到獎金的,2013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斯·門羅也是通過影像資料完成領獎的最後一步。為什麼是鮑勃·迪倫鮑勃·迪倫摘下 2016 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後,不少人都在討論:為什麼是他。諾貝爾獎評委會頒獎理由是:鮑勃·迪倫在美國民謠的偉大傳統中,開創以詩歌傳情達意的意境。也就是說,主辦方表彰的其實是他歌詞創作裡的文學性。
  • 2018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託卡爾丘克的《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今天開始讀《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作者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2019年10月被授予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在18年裡出版過83次,由100多個特寫故事和隨筆合集成的小說。之前我在讀書視頻裡說過,我們在讀一本之前,最好了解一下作者以及所處的時代和創作背景,再去讀的時候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託卡爾丘克是一位波蘭詩人,也是一位作家和心理學家。1962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生在波蘭西部綠山附近的蘇萊霍夫。她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對寫作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當時的她並沒有像很多作家一樣,直接輟學寫作。而是選擇和大部分人一樣,去上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