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從希臘三賢開始站在世界舞臺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人類思想的歷史遠遠不止於此。從人類祖先開始使用工具、發明語言、產生藝術等等就已經開始不斷的思考,那也可以算是哲學的起點。
思想在人類祖先中發展
為什麼要懂一點哲學,我們可以看見歷史上每個哲學理論爆發的高峰,從古希臘、文藝復興到科學革命,都是人類可以大量發表自己觀點擁有自己思想的時代。而在今天,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開放、包容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大量的知識、思想,我們需要有能力分辨什麼是我想要的,什麼又對我有用。
/歷史中的哲學/
哲學的發展史就是一場場衝突與交鋒,我們來看看哲學歷史上最高的幾座山峰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被質疑的。
01:柏拉圖
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從左至右)
提到柏拉圖,一般大家會想到什麼?想到與他齊名的另外兩位,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他們三位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但是他們的理論並不僅僅是哲學,他們在政治、教育、數學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直接導致了哲學在今後1500年的發展裡都是一門龐大複雜的綜合學科,我們所知道的政治學、經濟學、語言學、心理學等等,在未來會從哲學分離。
我們今天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叫「柏拉圖式的愛情」,它是一種精神追求高於肉體追求的感情,在今天似乎更加推崇。不管怎樣,這說明了一個事實,就算是兩千年前的思想,在今天都還在我們的世界裡傳播,哲學是一個容易跨越時間限制的思想學科。
當然以柏拉圖為中心的古希臘思想其核心還是在城邦制度下人民的道德問題,它是一個政治學觀點,人民的道德是在城邦統治的基礎之下的,它不算一種太自由的思想,所以今天並沒有什麼人去探討,接受的人比較少。
02:笛卡爾
作為數學家、哲學家的笛卡爾
笛卡爾的懷疑論是哲學在柏拉圖之後的第一個高峰,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就是「我思故我在」,最恰當的理解,就是我在思考,如果我覺得我沒有思考本身就是一種思考,懷疑本來就是一種思考的存在。
笛卡爾是16、17世紀的哲學家、數學家,他的懷疑論思想為18世紀科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論支持。不管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主義;在他們的那個時代,都是不可能有人相信的理論,正是有了笛卡爾的懷疑論在哲學上的探討,才會有第一個相信進化論和相對主義的人。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才會如此多元和包容,允許你有你的理論,我有我的思想。
03:黑格爾
黑格爾及其名言
任何一位學習哲學的人,都會說,黑格爾的著作是最難讀的哲學著作。我曾經學習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時,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間斷斷續續了很多次,到現在為止,對於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也僅僅停留在唯心主義辯證法的表層。我們甚至可以說,對於黑格爾所寫的東西,如果我們倒序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讀出來也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提到黑格爾,就不得不提我們偉大的革命導師,卡爾 馬克思,正是他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哲學的批判,揭示了國家與社會真實的矛盾和關係,才有了我們中華名族復興的今天。
04:尼採
尼採及其名言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就算說完全不知道尼採這個名字,但是也會了解他的「上帝死了」理論,也聽過他那兩句「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正在凝視著你」,「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現在所有的認為是自我的思想,其來源都是尼採。尼採認為自我意志才是整個個體發展的根本,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想要的,選擇在他的哲學理論發展之後真的變成了一個特別重要的話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自我的重要。
自我的意義
這跟我們今天的思想已經一樣了,作為個體的人才是所有事情的那個中心,這並不是說一定是唯心主義的,我們當然需要有一個物理實質的存在,但是我可以有我自己的思想、選擇、自由,而這些是可以與別人不一樣的。
/為什麼要懂一點哲學/
站在今天這個功利性被無限放大的社會,我們當然要回答一個問題,就是哲學有什麼用。
01:更高几率做正確的選擇
我們時時刻刻在面對選擇
以前我們幾乎沒有選擇,如果是農民家庭,我們選擇一輩子種田,或者發奮圖強考科舉,二選一之後就是一條路走到黑了。如果是士族家庭更難了,男的需要做官女的需要嫁給其他權貴,他們沒有選擇。
但我們如今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有無數選擇的社會,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誘惑。我們被遊戲吸引,被舒適的工作吸引,被電影電視劇吸引,我們很難堅定的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
懂一點哲學,我們至少知道哪些東西是我們內心想要的,哪些東西是外界通過廣告、心理暗示強加給我們的。
02:更好面對做錯選擇的自己
我的人生是接受一個又一個錯誤的過程
當然這個社會是無限包容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有做不同選擇,甚至是別人認為是錯的選擇的權力。我們可以選擇在下班後玩遊戲看電影而不是提升工作能力,選擇慵懶的度過周末而不是去戶外與朋友聚會。這些都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並且沒有認為有錯,我們給了我們自己解釋對錯的權力,這正是我們的哲學思維發展到自我的意義。
如果當我們認為自己錯了呢,我們因為放了一次鴿子而失去了重要的朋友,因為自己的疏忽失去了重要的客戶,因為自己的倔強無理取鬧讓第三人遭受了損失。我們除了認錯,我們還要有原諒自己的能力。
我們是做錯了,但是我們如果因為這個錯誤,讓自己陷入自責覺得給別人帶去了傷害,陷入迷茫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們還傷害了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卑和孤獨。我相信哲學有這種能力,當我們犯錯時,讓我們有承認錯誤的勇氣和面對未來的信心。
03:看上去很博學
博學的人
這可能是哲學帶給我們最想要的東西:優越感。懂點哲學真的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博學的人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博學。哲學早期的發展本來就夾雜了大量的社會學科,甚至有一種讓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錯覺。我們知道柏拉圖除了是哲學家還是數學家,笛卡爾除了是哲學家也是數學家、天文學家,19世紀前的哲學家皆是如此。
不管是公司聚餐還是朋友聚會,你的一言一行,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有那麼點文化,有那麼點信仰。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拋開優越感,也會有滿足和信心。
04:強大的邏輯和辯論能力
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
雖然哲學又被稱為形上學,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哲學擁有強大的思辨能力。哲學發展的歷史,就是懷疑打敗理性,自我打敗懷疑的過程,哲學的發展就是邏輯嚴密的論述和與其他流派的爭論。我們可以以此來訓練我們的邏輯和語言。
邏輯學現在也是一門被追捧的學科,擁有更好的邏輯對外可以對認識世界有更深刻的見解,對內可以讓我們更有主見更好的表達自我。
至於辯論能力,我想這個時代是人與人交流意見最快速的時代,我們當然想在網上遇到鍵盤俠的時候可以去回擊,在生活中遇到爭執而不落於下風。
寫在最後的話:
哲學是一個綜合性特別強的領域,它不需要你有太多專業的知識,看很多複雜的書籍。它只需要你在生活中多思考、多討論,就能讓我們做一個更能被看見和更能被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