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本來以為哲學是高雅之堂上的瓊漿玉液,後來通過學習和感悟,覺得哲學就是市井胡同裡的柴米油鹽,在這裡這樣描述哲學並不是貶低哲學,而是說哲學就一直在我們身邊,哲學不是高談闊論,哲學是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認知;對於哲學愛好者來說總覺得自己和哲學相去甚遠,可事實上只要你認真思考你就是一個哲學大家,因為哲學沒有過多的套路,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學習哲學的心得。
哲學如何入門
哲學如何入門,這是一個問題,那門是什麼?這個門就是你對哲學的理解和認識,想要入門就要知道什麼是哲學,那怎麼樣才能讓你認清什麼是哲學呢?
哲學的表述有很多種,為了不帶偏你對哲學的認知,我們就先不談那麼多哲學的定義,而是你建議讀一下西方哲學史,不管你是精讀還是通讀,了解一下就好,畢竟從哲學史裡面是研究不出什麼新的東西,可是更多的多維的哲學大咖們總是喜愛引經據典,動不動就搬出一連串西方哲學家,給你講講這些哲學家們說的啥,從而顯示出他們學識的淵博,這就會誤導大家,讓大家認為哲學就是哲學史,認為哲學就是那些大師的著作,讓初學者望而生畏。
因此你要想入門哲學,那你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通過讀哲學史,來認識什麼是哲學,弄清楚這個概念,你就算是入門了,否則你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你學得再多也是劍走偏鋒,所以大家莫著急,要認真從哲學史中看到哲學定義的變遷,理解什麼是哲學。先去思考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等你有了基本概念以後,你也就算是入了此門。
哲學和科學的關係
經常聽人說哲學是科學之母,然而我們平常所學的哲學裡面並沒有對自然科學指導的理論或方法,那為何有這麼多人這樣說哲學,這樣的說法不僅斷開了哲學和科學之間的有機聯繫,反而把哲學弄得神秘化了,其實這樣說還是沒搞明白什麼是哲學。
我們人類所有的認知當作是哲學,那這個認知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人對自然界的認知,一個是對我們人類社會的認知,因此科學就當作是對自然界的認知,哲學可以當作是對人類社會的認知,於是你就可以知道哲學就是社會科學,科學就是自然哲學,這樣一來哲學和科學就有機聯繫到了一起。
雖然上面對哲學的描述不夠嚴謹,可這樣說就能讓我們更好地認清哲學和科學的關係,自然哲學也就是自然科學的目的是什麼?那就是認知自然界的一切原理,分析歸納和總結規律;社會科學,也就是社會哲學,目的是認清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總和,這樣來看哲學和科學就成了一對兄弟,分別管控著兩個不同的領域。
儒家學說是不是哲學
剛開始覺得哲學必須是一種探索,像道家的老子那樣去認知天地的才能算是哲學,儒家作品裡面都是一些語錄,一些教條,那算哪門子的哲學,可是通過逐漸的深入,理解到儒家那些思想必須是哲學思想,因為哲學不僅是對自然界的探索和認知,也是對人類社會的探索和認知,我們所掌握的一切知識,都屬於哲學的成果,廣義上的哲學是包含社會哲學和自然哲學的,因此儒家的哲學並不比道家的哲學差。
小結:
對以上一些問題有了基本自己的認知,那就算是差不多進了哲學的門,後面的修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思考和提煉,目前來說自然哲學已經劃分出去了,社會哲學裡面宗教、藝術、美學、音樂、政治、經濟、考古、文學等等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體系,而留給目前所謂的哲學的空間已經相對較小,但哲學就是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整體認知,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需要探知的領域都會存在,因此也會分離出更多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