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2020-12-01 澎湃新聞

關於人生的很多問題,哲學都能給出解答,然而卻總給人以抽象、晦澀之感,令人望而生畏。其實,哲學也可以很好玩。我們就推薦幾本通俗易懂的哲學書籍,以有趣生動的方式對哲學知識進行引導梳理,幫助讀者們在哲學的歷史長河中理清頭緒。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林欣浩/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讀客 2015年7月版

這是一本有趣的哲學簡明史,也是人類最厲害的天才們自我折磨的歷史。哲學家們只想在思考中尋找終極真理,但在他們的爭吵中,世界卻意外地被改變。從蘇格拉底到笛卡爾,從休謨到康德,兩千多年的哲學史,一代代哲學家不斷思考,並對我們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闡釋,而哲學卻並沒有所謂的終極真理。那麼,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他們在重複沒有意義的活動嗎?顯然不是。這本《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從哲學家們庸常或天才的生活軌跡入手,為我們呈現了絕大多數人惰於思考卻不得不一直面對的問題: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也是作者的開場問題,吸引著我們好奇的目光繼續往下讀。

哲學家們的探索過程與他們自身的行為相映成趣,在哲學家們享受純粹的「思維的樂趣」的同時,也為我們充分展現了哲學的真正旨趣所在。一本用小說的筆法寫出來的哲學書,以小說的手法把讀者引向西方哲學的眾多經典問題,幽默和睿智是《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最大的特點。作者幽默的筆觸能帶我們享受一次輕鬆的哲學之旅,徹底揭開哲學艱澀難懂的面具,走進哲學大師的精神世界。

《驚呆了!哲學這麼好》

【日】田中正人/著 尹國鵬/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2月版

《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用生動可愛的插圖,按照古希臘、中世紀、近代、現代的時間脈絡,梳理了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並根據時代劃分,介紹了每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及其思想。在哲學家介紹頁面,了解每位哲學家的生平、名言、著作等;在哲學概念解說頁面,輕鬆理解哲人的大智慧。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哲學這麼有用、這麼好玩,還能這麼萌!正如本書作者田中正人所說:「我想把邂逅那些偉大思想時的震驚直觀地呈現出來,於是有了這本書。如果讀者朋友能在這本書中有所發現、有所驚喜,將使我不勝歡喜。」

《哲學的故事》

【美】威爾·杜蘭特/著 蔣劍峰、張程程/譯 新星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是普立茲獎和自由勳章獲得者。他終生致力於將哲學從學術象牙塔中解放出來,讓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哲學的故事》出版後,第一年連續再版22次,迅速譯成18種語言,掀起了全球哲學熱潮。《哲學的故事》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歷史上主要哲學家的生平及其觀點,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叔本華、尼採再到柏格森,羅素、杜威等。在闡述每位哲學家思想的同時,生動地介紹了他們生活的時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經歷。作者杜蘭特以其一貫的淵博知識、深入淺出的行文,成功地將看似艱深的哲學寫得極富人情。這本《哲學的故事》也發揮了他一貫的特長:深刻且樸素。從雅典寫到美國實用主義,他一邊講故事,一邊講思想的繼承與演變,把觀念演變的故事寫得深刻而浪漫,每個哲學家的答案仿佛都是暫時的,唯有問題是永恆的。

在杜蘭特看來,將哲學肢解為邏輯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學和形上學,這就失去了哲學的美和樂趣,我們不在它枯燥乏味的抽象思維和教條形式中去尋覓哲學,而是把它與天才栩栩如生的生活方式聯繫在一起加以表達,不僅研究哲學,也要研究哲學家。我們要準備寬恕他們偶然的過失,接受他們殷切教導的訓誨。《哲學的故事》不僅講述了哲學史,更對所有的思想賦予同等的愛和理解、批評和吸收,體現了真正的「哲學之美」。

《看,這是哲學:哲學史裡的快樂智慧》

【美】唐納德·帕爾默/著 鄭華/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2016年1月版

作者唐納德·帕爾默(Donald Palmer)是美國馬林學院榮休教授、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客座教授,長期在大學教授哲學史和哲學導論課程,教學經驗豐富、寫作風格活潑,致力於帶領學生和讀者通觀哲學入門問題。由於重大問題的引力,哲學往往讓人感到沉重、抽象與晦澀,而本書恰恰是要打破這種傾向,減輕哲學「大問題」帶來的沉重之感。本書是作者教授三十餘年哲學導論和哲學史的教學心得之作,他用輕鬆活潑的文風和四百餘幅手繪漫畫插圖,對西方哲學史進行了簡明易懂的概述。作者嚴肅地對待哲學,卻又不那麼鄭重其事,用風趣幽默減輕了哲學難以承受之重,使哲學不再顯得無聊難懂,使讀者在「觀看」中感受哲學的活潑幽默,獲取快樂智慧。本書自出版以來多次再版,廣受讀者歡迎,無論對於人文社科學生,還是普通大眾,都不失為很好的哲學入門讀物。

《看,這是哲學》在2015年推出後,作者繼續推出續篇《看,這是哲學II:永恆不變的哲學大問題》,原名為《中心保持不變嗎?》。續篇的語言和插圖風格延續了前書的特色,內容是以「中心是否保持不變」為引導,對哲學中的「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梳理。除了對西方學者學中心問題及其演進脈絡進行系統梳理之外,作者還常常將不同哲學家的觀點相互勾連、對比闡述,以開放討論而不是單純羅列觀點的方式,引導讀者對哲學「大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作為哲學通識讀物,無論是哲學專業的學生,還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或者是普通大眾,都能從中有所收益並獲得樂趣。

《西方哲學畫傳》

【英】傑裡米·斯坦格魯姆、詹姆斯·加維/著 肖聿/譯 新華出版社 2014年8月版

這本書用25萬字、160餘幅圖片講述了西方哲學誕生以來,2500多年的故事。故事從古希臘開始,第一批哲學家突破神話,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學議題,接著是古羅馬哲學家——奴隸們和皇帝們,用思考來尋找生與死的慰藉;進入中世紀,哲學成為神學的工具,用於證明上帝的存在,直到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倡導科學和理性,將人喚回人間;後來哲學家們深入思考政治、道德、科學等各領域,湧現出了無數傑出的思想與學說。本書的內容大多是歷史性的,講述了許多哲學巨人和各種哲學運動,還講述了各種哲學的命題、概念、用語等。

哲學的故事中除了深刻、獨到的思想,還充滿了富有個性的主人公,流亡的哲學家,去世時默默無聞的哲學家,有天才、僧侶、流浪者、精神錯亂者,還有色彩斑斕的故事逸聞:第一位哲學家泰利斯觀察星象時跌進了水溝,遭到老婦人的奚落,犬儒主義者第歐根尼住在木桶裡,靠乞討為生,中世紀神學家阿奎那身材圓胖、行動遲緩,被同學們嘲笑為「呆牛」,薩特和波伏娃一生都保持著複雜、動蕩不安的關係……而這一系列的生平和故事中,最重要的是哲學家們的言論和思想,也正是這些思想,才將這些故事結為一體。作者還為這本哲學史配上了精美的插圖,有歷史圖片,也有藝術作品,它們與哲學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既增強了趣味性和可讀性,也豐富了文本,擴展了我們接近哲學的方式。

《第一本哲學漫畫書》

吳瑞君/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磨鐵圖書 2017年5月版

《第一本哲學漫畫書》的主角是一個翹鬍子的老頭:尼採先生。尼採是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世紀,才激起深遠的社會反響。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它們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採的哲學思想。《第一本哲學漫畫書:尼採的哲學思想》是參考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悲劇的誕生》等八部主要著作編繪而成,是以漫畫故事來表現尼採的哲學思想,創作思路就是希望用漫畫這種通俗易懂的形式來表現西方哲學心理學思想,將西方思想名著通俗化、快餐化。

從內容上來看,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尼採其人,第二部分講述尼採的哲學思想。書中用尼採的個人經歷作為切入點,通過講解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來表達尼採對這個世界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不同看法。從語言風格來說,全文採用了漫畫故事的形式,而且尼採本人的許多作品都是採用箴言、警句和詞條的形式出現,因此《第一本哲學漫畫書》的語言簡潔易懂,微言大義,能夠感受到尼採語言的力量與強大。

《哲學家的咖啡館》

【德】諾拉·K、維託裡奧·赫斯勒/著 衛茂平/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10月版

這是一本有關哲學問題的非學術專著,以充滿童真的超凡想像力、極其生動有趣的敘述方式,將那些深奧的哲學觀念變得樸實易懂。這也是一本通信集,由一位哲學家和一名女孩間的真實信件組成。女孩叫諾拉·K,她在信中不停地提問:時間是一種幻覺嗎?動物有意識嗎?宇宙是否無限大……而在這些提問中,涉及到了哲學中許多永恆而有趣的問題。哲學家名叫維託裡奧·赫斯勒,他在此並沒有扮演一個令人生厭的老學究的形象,似乎諾拉激勵出了這位教授同樣充滿童趣的想像,從而設想出一個哲學遊戲。他臆造出一個從古至今的偉大哲學家們聚會的地方——哲學家的咖啡館。在「哲學家的咖啡館」中,他們走到一起,討論諾拉的信。在這家咖啡館中,我們可以見到柏拉圖、亞裡土多德,也可以見到讓·雅克、尼採,甚至馬克斯·韋伯等等。而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圍繞諾拉的提問互相爭執,整個哲學史的全部論據在此交鋒。諾拉的信聰明機智並且充滿幻想,維託裡奧·赫斯勒的回答輕鬆愉快,但又語義精微。這是成人和小孩之間一種哲學友誼的美妙文獻。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某種文學的敘述方式被引進到枯燥的哲學寫作中,從而使這本書變得神採飛揚、生機盎然。

《你的第一本哲學書》

【美】託馬斯·內格爾/著 寶樹/譯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6年11月版

本書是享譽世界的哲學入門小書,當代著名哲學家託馬斯·內格爾用不可思議的精簡篇幅和明白的語言,為我們打開了哲學世界的大門。不要被「哲學」深奧難懂的外表嚇退了!這本書不談哲學家和哲學概念,而是問了人人都多少困惑過的九個哲學問題:我們如何知道心外世界不是一場大夢?理解他人的心靈,為何困難重重?肉體與心靈的關係是怎樣的?語言為什麼可以傳達意義?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嗎?我們的行為為什麼會有對錯之分?什麼樣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死亡意味著什麼?人生的意義何在?通過回應這些問題,內格爾展示了哲學思考的真正樂趣。其實,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也都是帶著這些問題踏上他們的哲學之旅的。哲學的源泉,就在於我們身邊的世界,以及我們與世界之間複雜而多彩的糾葛。本書的目的不是要給出正確答案,而是用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向哲學的思考方式,教你用它來捕捉心中迸發的迷惑與感悟,積累智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今天就分享幾本簡單有趣,且豆瓣評分都在9分左右的哲學入門書。讀了它們,你可能就不會覺得哲學有那麼那麼難了。驚呆了,哲學這麼好豆瓣評分:9.0作者:[日]田中正人/著 [日]齋藤哲也/編 想擁抱哲學,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也是有的,比如漫畫。
  • 史上最全哲學書單與學習資源
    總會有人問道一個問題:「我想學哲學,應該看哪些書?」、「有沒有關於哲學的推薦書單?」。碰到這樣問的,我總是當下想到什麼書,就隨機脫口而出,不成系統,也不知道又沒有誤導人家。這樣總不好,有敷衍之嫌。這幾天正逢讀書日,我想藉此機會專門列一書單,統一回答大家的問題。
  • 「書單」想了解哲學,有哪些入門的好書推薦?
    之前我讀的技能類的書,是武功,而哲學作品,則是佛法。哲學入門書單不幸的是,哲學對普通大眾來說,似乎一直都是高不可攀。今天的書單,就向你推薦一些入門的哲學類好書。1.《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豆瓣評分8.6這本書,我曾多次推薦過,而今天的這份書單,它依然排在推薦榜單之首。為什麼?因為它太有趣了,一開頭就以聊天的口吻講述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
  • 原創四個模塊科學書籍推薦 科學原來這麼好玩實用!(值得收藏和轉發)
    今天,我們為未成年讀者設計一份關於「科學」的推薦書單。 科學並不是枯燥的,而是好玩有趣的。科學不止在題目中,而是可以解釋和預測身邊的現象,還可以拯救生命。這份科學課外書不能替代科學教科書,但是可以激發我們對科學的興趣,鼓勵我們對科學的運用,有利於培養我們的科學精神。讀了之後,也許您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就是把教科書的科學知識學好,因為它們太有意思、太有用了!
  • 有趣又漲知識,5本哲學書籍帶你看世界
    柏拉圖代表哲學智慧,鴨嘴獸代表風趣幽默,兩者同根同源,天生一對!這是一堂人人都希望學校裡開設的哲學入門課。本書用一個個笑到噴飯的哲學段子,向我們解釋了歷史上的偉大哲學家、哲學流派和思想傳統——從不可知論聊到禪學,再從解釋學、邏輯學討論到永恆。本書將向你展示:如何通過笑話闡釋哲學概念,以及有多少笑話本身就蘊含著精闢的哲理。
  • 吉林大學哲學系學長開書單:十大通俗易懂哲學書籍
    這本書是我親愛的李大強老師的作品啊,哲學教授給廣大人民群眾寫的邏輯學通俗讀物。你知道郭靖和黃蓉,在桃花島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嗎?你知道馮默風撒謊了沒有?梅超風是怎麼逃出桃花島的??記得2007年聽李大強老師講形式邏輯課程的時候,諾大的階梯教室,被各個學院的同學佔領了……語言風趣、笑點不斷,是李大強老師的範兒,這本書延續了李老師的幽默天賦……註:我室友和室友他媳婦都是考的李大強老師的研究生……  《中國哲學簡史》  推薦理由:考慮中國哲學部分的推薦書目時,
  • 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這部小說被很多中小學生當作西方哲學史入門的書籍,因為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作為一個主打哲學的自媒體號,我常收到這樣的留言:哲學很好,我很喜歡,可我理解不了,給我推薦幾本(哲學入門書籍)唄。實不相瞞,讓我推薦哲學入門書籍的問題常常使我犯難,畢竟,搞哲學,我完全是業餘的。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看了一些哲學科普後的胡思亂想
    看了一些關於哲學的普及讀物,還蠻有意思的。可能由於最開始的時候,學科並未分化,研究者們常跨學科。而它本身又是研究一些本質、意義、世界觀之類的問題,所以談到哲學的時候,總也會聊到科學及其嚴密性、人生意義、宇宙終級之類的問題。感覺哲學的各個流派與偉人,都在用某種角度來解釋個體與社會,而這都只能說是他們的觀點,很難說對錯。
  • 醍醐灌頂的書,推薦5本哲學入門書籍
    1、《簡單的哲學》 作者:朱利安• 巴吉尼/彼得•福斯 豆瓣評分:8.2 從論證的工具到評價的工具,教你如何運用哲學進行有效又健全的思考……它用凝鍊概括的術語,輔以生動有趣的插畫,結合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辯論話題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幾部書籍算得上哲學著作嗎?
    黑格爾,哲學領域中的大佬,無論是西方哲學領域還是全世界的哲學領域,無不聞其大名。平實而論,中國不是沒有哲學思想,而是缺乏系統的哲學理論體系,沒有用概念重新組建一個新的世界,往往是有結論,無推理過程,如《道德經》《論語》,書中告訴你世界是這個樣子,卻沒有論述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或許中國古代的這些哲人們覺得沒有必要吧!黑格爾雖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但是筆者認為下面這幾部著作足以反擊其尚有偏頗的觀點。
  • 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原標題: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今年元旦,西南交通大學推出了新版「96本經典閱讀書目」。對比去年同期該校校長徐飛推出的「96本經典閱讀書目」,有15本書被「下架」,換上了另外15本。   西南交大推薦書單為什麼變化?校長徐飛有什麼樣的反思?晦澀的經典書籍到底該怎麼讀?
  • 用英語撰寫中國哲學
    布德認為馮友蘭足以擔當此任,他說:「有關中國哲學的英文書籍和文章為數並不少,但通常不是太專門,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沒有價值的地步。讀者現在手持的這卷書堪稱是第一本對中國哲學,從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進行全面介紹的英文書籍。這樣一本書出自中國知識界公認的最優秀學者之一的筆下,就它的問世,有了更大的意義。」
  • 哲學和科學有什麼關係?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陽焰如何更覓魚,每天小編都會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內容,本文由陽焰如何更覓魚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轉載,接下來我們就步入正題:人類,作為自然界的極小部分,其認識世界的方法主要是演繹法。而歸納法只是為演繹法整理資料和發現問題,建立各種現象的外在聯繫。
  • 哲學類書單推薦,讀完這五本,您要是再不入門,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首先需要表明的是,這裡說的哲學類書籍,僅限於西方哲學,國學類書籍想必是不需要再多做介紹的,朋友們應該是很清楚的了。對於哲學類書籍,最好的方法還是讀原著,讀一百本介紹柏拉圖的書,不如讀一本《理想國》,不過這種方法適用於有明確目的性的讀書,比方說一個人就對柏拉圖感興趣,那麼他儘管可以去讀《理想國》、《斐多》、《會飲》等,這個人就看得上亞里斯多德,那麼他儘管可以去讀《工具論》、《形上學》等,但假如這個人沒有明確指向性,就想對哲學有個大概了解,那麼他就適合讀讀導論了
  • 2019年最佳商業書籍書單:《Bad Blood》位列榜首
    編者按:關於書單,我們最常看到得往往是「當月/年度暢銷書單」、「最受讀者喜愛書單」或者是頗具影響力的名人或評論家分享的「我最愛的書單」等。每一個排行榜都有自己的一個評比角度和標準,那作為讀者的你面臨眾多的書單,該選擇相信誰?本文結合暢銷書單和讀者評分這兩大客觀元素,綜合整理了2019年關於商業領域的二十本最佳書籍(並對排名在前十的商業書籍進行了進一步的介紹)。
  • 王健林出版英文版《萬達哲學》 書籍由其手寫完成
    倫敦當地時間2月22日,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為他自己第一本署名的書《萬達哲學》英文版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在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行全球首發儀式。萬達官方稱,這是中國企業家首次全球發行企業管理專著。  這本《萬達哲學》2015年1月在中國國內出版,內容包括了王健林的創業史、個人成長史和思想發展史,涵蓋了他的做人之道、生意之道、企業轉型之道。 書籍由王健林手寫完成,而去年全年的銷量超過了61萬冊。  王健林並不是第一個出版自己成功學說的中國企業家。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這種區分標準嗎
    哲學和真正哲學,已經限定了一個範圍,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過於哲學的思考無一不是圍繞著「人」又或者是因為「人」而產生的,也有哲學家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我們,人類,目前所見所聞所知的一切文明,是人類創造的,還是文明創造了人類。
  • 《哲學思考:思想史上的偉大論辯》:閱讀偉大的書籍
    被蘇格拉底所啟發的哲學事業,究竟是什麼模樣?如果用我自己的語言、個人的經驗以及分析能力的話,我沒法很好地回答它們。我沒那麼智慧。所幸我並非孤家寡人。在我的成年人生中,我一直向那些古老的書籍——它們一般有著「偉大」或「經典」的標籤——汲取營養。如果說我在回答前面的問題上——或者在說明那些問題上——有任何進步的話,也是由於我讀了這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