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康德哲學的,也就二律背反,物自體之類的哲學概念,而了解的,恐都是研究人員了。對於《易經》呢?頂多知道乾坤而已,為什麼中國讀哲學著作的人少之又少呢?肯讀康德哲學的就更少了。而讀懂康德哲學,易經的就寥寥無幾了。為什麼呢?
讀到這裡可能有些人認為小編比較扯,瞎編故弄玄虛。我只希望能懂得人懂繼續看,不懂的人儘管點反對。但也希望你能有耐心,信心看下去。或多或少對你有些收穫。各位,千萬不要看不起《易經》,請不要以為《易經》它只是算命的書,其實蘊含著高深的智慧。我沒必要去鼓勵你們哲學,這都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是起來,自己人生的才不至於乏味。多些思考總比沒思考的好。
1 . 以經濟為主,"忙」-無暇顧及
歸究其原因之一的一方面是國人以經濟為為主,只要是不產生錢的東西,人們都不愛去學,去探討,更不說去專研了。另一方面是國人無暇顧及忙著交各種貸款,車貸,房貸,忙著填飽肚子,忙應酬,忙基建。但是不忙的人有可能在幹什麼呢?這點有些八卦了,可能 「各類麻將居多喲」各類撲克,於賭有關的往往給了那些不忙的人,如果是給麻將設個「若貝爾獎」,基本可以預言這個獎項肯定是我們包攬了的。於是乎看讀哲學的就少了。
2 .對哲學不屑一顧,瞧不起哲學
一談到哲學,大部分人都不屑一顧,有些人甚至瞧不起,但是瞧不起你又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你瞧不起其它,根本原因是你沒讀懂,你讀懂了你就不敢瞧不起它,而哲學是高深,人們把心靈雞湯。但是把哲學當作心靈雞湯,猶如飲鴆止渴。正如康德:「又不是將你們哲學,我是帶著你們哲學思考的」。一個人,一個名族,甚至是一個國家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愛因斯坦曾經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思考一個問題更進步。這思考問題肯定是要涉及哲學範疇的,提出問題更是要哲學思維。所以哲學不是無用,而是你沒有用好。
3.教育沒有引入《易經》,那就更不用說引人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
現中,小學,乃至大學,除了馬克思哲學,藐視沒有其他派別的哲學流行於大學教育了。除馬克思哲學其他的都是偏門,除非自己喜愛,否則定會無門。為此引發了我一個想法,跟大家談談哲學,談談康德。有空再談談《易經》,只要是哲學類的我都多多少少讀過一些,例如《易經》,《中庸》還有就是老子的道德經也初看過一些。《易經》也博大精深。但是讀的人也不多呀!本人無緣弄懂,只是知曉些,僅此而已。這些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也不得不去多讀。可能到這裡了有人會問?你為什麼推薦大家懂易經呀?或者是說,你想讓大家從易經的思想裡得到些啥?我只能簡單的描述:《易經》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更像是一個遊戲(太極,陰陽五行)都囊括在裡面了。是中華文化之精粹,有這個必要去掌握一些。但是最主要的是興趣使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像愛因斯坦,興趣使然地去讀康德哲學一樣。
4.康德,黑格爾人的哲學是出了名的難讀
哲學是難,尤其是康教授的,康教授哲學,不是三,五年之功,而是臥薪嘗膽11年,厚積了11年的曠日持久才寫出了曠世奇作《純粹理性批判》。所以康德哲學有名的難,我在研究生的時候,就吃過這個苦,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而且很多地方精讀了很多遍,還是覺得非常難。那時候我很絕望,但產生欲望,要把康德,黑格爾人的哲學搞懂。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詳細的解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也只是說一個學習過程。觀點,見解較為淺薄。希望有緣人我們一起進步,一起在哲學之路上成長。
5. 時代變了,肯做冷板凳的人少了。
如果要學一個哲學哲學家的思想,可能就得坐冷板凳,多則三五年,少則十幾年都說不定。這是多數人不能做到的。也沒這個經濟支撐著呀,人生活始終要面對物質的,沒有物質談什麼哲學,在建國初期那段時間,只要能有口飯吃,能解決溫飽,就可以做學問,而且好多人已做就是幾十年,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從不畏懼生活的苦難,有人說:人生從一出生就是在修行,無論你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都是在實施修行這一過程。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學問三層次:第一層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層是說做學問要博覽群書,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才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就是已經進入做學問的狀態,苦心研究,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是苦盡甘來,經過一番辛苦,終於弄懂了,學問也就更上一層樓。這就是所謂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6 .垃圾資訊時代。人們唯一的一點點業務時間都被各種資訊信息填滿了。
各位如果用點心的話,就會發現打開電腦會有各種彈窗,裡面有好多信息都是比較低俗的,包括手機推薦的各類信息,大部分都是些低俗的推薦。這就是每天包裹著我們業餘時間的資訊。我們豈不思考這類資訊的意義何在,僅對我們的人生,對我們個人的修養。國民素質提升又有多大的幫助呢?一個戲子往往比一個科學家,一位研究者有渲染力,有宣傳力。更不用說一個默默貢獻幾十年的醫生或教師的了。傷心,這體現了如何的普世價值觀的偏向。這會不會對小孩子有所影響,會不會教壞我們小孩子的。讀者可以自己去設想這個比較惹人深思的問題。哎更不說哲學啦,冷的要死。
人生多一些或多看有用的書,對人生有思考,有意義的書總是好的,總好比這些無意義的低俗要直接多。我不是鼓勵你們去做,這都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讓人生是起來,人生的才不至於乏味。多些思考時間總比沒思考的好,少讀資訊多看報,多讀哲學多思考。
基於哲學傳播的沒落,小弟不才,想為哲學傳播貢獻點微末的墨水。
為此誕生了我一個想法,跟大家談談哲學,談談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這個想法在我讀本科的時候就有的,早就在我的計劃之中。我要對康德哲學做一個全面的梳理與探究。寄予有生之年對其他哲學著作作品進行詳細的品讀。《道德經》有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也就是告誡求學的人,其知識要逐漸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漸減少自己的主觀意識,思維見解等,我只求天天積累知識,越積累,知識越豐富。但在闡明哲學觀點時難免會有所歧義,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意見和支持。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唯一的寄望。呼籲多哲學,少打遊戲,少麻將。少賭博。多讀哲學多思考。哈哈這都是理想而已。不會會努力的。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比較好的興趣。
參考資料:
《存粹理性批判》
黑格爾《邏輯學》
《精神現象學》
《道德經》
《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