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讀哲學著作的有幾人?讀易經、讀懂康德哲學的又有幾個?

2020-12-05 睿明說事

聽說過康德哲學的,也就二律背反,物自體之類的哲學概念,而了解的,恐都是研究人員了。對於《易經》呢?頂多知道乾坤而已,為什麼中國讀哲學著作的人少之又少呢?肯讀康德哲學的就更少了。而讀懂康德哲學,易經的就寥寥無幾了。為什麼呢?

死後也偉大者-伊曼紐爾·康德

讀到這裡可能有些人認為小編比較扯,瞎編故弄玄虛。我只希望能懂得人懂繼續看,不懂的人儘管點反對。但也希望你能有耐心,信心看下去。或多或少對你有些收穫。各位,千萬不要看不起《易經》,請不要以為《易經》它只是算命的書,其實蘊含著高深的智慧。我沒必要去鼓勵你們哲學,這都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是起來,自己人生的才不至於乏味。多些思考總比沒思考的好。

1 . 以經濟為主,"忙」-無暇顧及

歸究其原因之一的一方面是國人以經濟為為主,只要是不產生錢的東西,人們都不愛去學,去探討,更不說去專研了。另一方面是國人無暇顧及忙著交各種貸款,車貸,房貸,忙著填飽肚子,忙應酬,忙基建。但是不忙的人有可能在幹什麼呢?這點有些八卦了,可能 「各類麻將居多喲」各類撲克,於賭有關的往往給了那些不忙的人,如果是給麻將設個「若貝爾獎」,基本可以預言這個獎項肯定是我們包攬了的。於是乎看讀哲學的就少了。

忙才是宗旨

2 .對哲學不屑一顧,瞧不起哲學

一談到哲學,大部分人都不屑一顧,有些人甚至瞧不起,但是瞧不起你又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你瞧不起其它,根本原因是你沒讀懂,你讀懂了你就不敢瞧不起它,而哲學是高深,人們把心靈雞湯。但是把哲學當作心靈雞湯,猶如飲鴆止渴。正如康德:「又不是將你們哲學,我是帶著你們哲學思考的」。一個人,一個名族,甚至是一個國家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愛因斯坦曾經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思考一個問題更進步。這思考問題肯定是要涉及哲學範疇的,提出問題更是要哲學思維。所以哲學不是無用,而是你沒有用好。

3.教育沒有引入《易經》,那就更不用說引人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

現中,小學,乃至大學,除了馬克思哲學,藐視沒有其他派別的哲學流行於大學教育了。除馬克思哲學其他的都是偏門,除非自己喜愛,否則定會無門。為此引發了我一個想法,跟大家談談哲學,談談康德。有空再談談《易經》,只要是哲學類的我都多多少少讀過一些,例如《易經》,《中庸》還有就是老子的道德經也初看過一些。《易經》也博大精深。但是讀的人也不多呀!本人無緣弄懂,只是知曉些,僅此而已。這些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也不得不去多讀。可能到這裡了有人會問?你為什麼推薦大家懂易經呀?或者是說,你想讓大家從易經的思想裡得到些啥?我只能簡單的描述:《易經》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更像是一個遊戲(太極,陰陽五行)都囊括在裡面了。是中華文化之精粹,有這個必要去掌握一些。但是最主要的是興趣使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像愛因斯坦,興趣使然地去讀康德哲學一樣。

4.康德,黑格爾人的哲學是出了名的難讀

哲學是難,尤其是康教授的,康教授哲學,不是三,五年之功,而是臥薪嘗膽11年,厚積了11年的曠日持久才寫出了曠世奇作《純粹理性批判》。所以康德哲學有名的難,我在研究生的時候,就吃過這個苦,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而且很多地方精讀了很多遍,還是覺得非常難。那時候我很絕望,但產生欲望,要把康德,黑格爾人的哲學搞懂。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詳細的解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也只是說一個學習過程。觀點,見解較為淺薄。希望有緣人我們一起進步,一起在哲學之路上成長。

5. 時代變了,肯做冷板凳的人少了。

如果要學一個哲學哲學家的思想,可能就得坐冷板凳,多則三五年,少則十幾年都說不定。這是多數人不能做到的。也沒這個經濟支撐著呀,人生活始終要面對物質的,沒有物質談什麼哲學,在建國初期那段時間,只要能有口飯吃,能解決溫飽,就可以做學問,而且好多人已做就是幾十年,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從不畏懼生活的苦難,有人說:人生從一出生就是在修行,無論你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都是在實施修行這一過程。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學問三層次:第一層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層是說做學問要博覽群書,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才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層就是已經進入做學問的狀態,苦心研究,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層是苦盡甘來,經過一番辛苦,終於弄懂了,學問也就更上一層樓。這就是所謂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6 .垃圾資訊時代。人們唯一的一點點業務時間都被各種資訊信息填滿了。

各位如果用點心的話,就會發現打開電腦會有各種彈窗,裡面有好多信息都是比較低俗的,包括手機推薦的各類信息,大部分都是些低俗的推薦。這就是每天包裹著我們業餘時間的資訊。我們豈不思考這類資訊的意義何在,僅對我們的人生,對我們個人的修養。國民素質提升又有多大的幫助呢?一個戲子往往比一個科學家,一位研究者有渲染力,有宣傳力。更不用說一個默默貢獻幾十年的醫生或教師的了。傷心,這體現了如何的普世價值觀的偏向。這會不會對小孩子有所影響,會不會教壞我們小孩子的。讀者可以自己去設想這個比較惹人深思的問題。哎更不說哲學啦,冷的要死。

此圖僅僅是說明,不具備額外的含義

人生多一些或多看有用的書,對人生有思考,有意義的書總是好的,總好比這些無意義的低俗要直接多。我不是鼓勵你們去做,這都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讓人生是起來,人生的才不至於乏味。多些思考時間總比沒思考的好,少讀資訊多看報,多讀哲學多思考。

基於哲學傳播的沒落,小弟不才,想為哲學傳播貢獻點微末的墨水。

為此誕生了我一個想法,跟大家談談哲學,談談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這個想法在我讀本科的時候就有的,早就在我的計劃之中。我要對康德哲學做一個全面的梳理與探究。寄予有生之年對其他哲學著作作品進行詳細的品讀。《道德經》有言:「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也就是告誡求學的人,其知識要逐漸的增加;而求真理的人,就要逐漸減少自己的主觀意識,思維見解等,我只求天天積累知識,越積累,知識越豐富。但在闡明哲學觀點時難免會有所歧義,希望能得到同仁的意見和支持。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唯一的寄望。呼籲多哲學,少打遊戲,少麻將。少賭博。多讀哲學多思考。哈哈這都是理想而已。不會會努力的。這也是我作為一個哲學愛好者比較好的興趣。

參考資料:

《存粹理性批判》

黑格爾《邏輯學》

《精神現象學》

《道德經》

《易經》

相關焦點

  • 讀《世界哲學史》8——康德哲學(三大批判)
    (康德:1724-1804)一、康德的生平伊曼努爾·康德於1724年4月22日生在柯尼斯堡,他的父親是個馬具匠,父母都是虔信派教徒,這個教派提倡真正感情上的虔誠,而不是拘泥於教義。康德在柯尼斯堡的弗裡德裡克學校學習了7年,他說他對課程沒興趣,感興趣的是自然科學和哲學。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幾部書籍算得上哲學著作嗎?
    平實而論,中國不是沒有哲學思想,而是缺乏系統的哲學理論體系,沒有用概念重新組建一個新的世界,往往是有結論,無推理過程,如《道德經》《論語》,書中告訴你世界是這個樣子,卻沒有論述為什麼是這個樣子,或許中國古代的這些哲人們覺得沒有必要吧!黑格爾雖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但是筆者認為下面這幾部著作足以反擊其尚有偏頗的觀點。
  • 如何讀懂哲學?六:從不理解到理解的四個階段
    關於「如何讀懂哲學」這個問題,這裡說得有些過多了,此篇為此系列的最後一篇。在第三篇中,我們找到了讀不懂哲學著作的原因,那就是沒有看到與著作中所論述問題相關的事情本身,而解決方法是不藉助文字,預先對實情有所觀看。在第四篇中,我們就此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向何處看才能發現與著述中所論述問題相關的實情?二是:在不理解與理解之間是否有著不同的階段?
  • 我為什麼要讀哲學書?
    這三句話,乍一聽很普通,但仔細推敲,卻大有深意。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內涵,其中有三個關鍵詞:「真理」、「苦難」、「愛情」,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窮其一生所要經歷的事,也是整個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經歷的事。初識羅素,是在2008年。當時,我無意間讀到了《西方哲學史》。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其實在柏拉圖或者柏拉圖之前的古希臘思想中,保留下來的也經常是片斷的話,比如赫拉克利特(註:Heraclitus,鼎盛年約為公元前504-前501年,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的「性格即命運」、「人不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等。但相對來說,康德的哲學就不容易被局部地理解,今天如果從康德著作中只拿出一個片段來解讀,就很容易產生許多誤解,這要放到一個七、八百頁的大哲學體系中去理解才能很恰切把握每句話的意思。
  •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名著有哪些,中國著名的哲學著作有哪些?
    對稱關係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主體與客體(包括思維與存在)的對稱關係是人與自然的最根本關係,所以哲學嚴格來講就是對稱哲學。 哲學是非常具有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會對各種問題進行研究,以更為合適的方式將其闡述出來,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讀人話舊︱成為讀者——《哲學分析》十年記
    2010年七月中旬的一個清晨,我搭乘龐學銓教授的專車,從杭州城西出發,趕到上海社科院中山西路院區,參加《哲學分析》創刊典禮,在刊物總編輯、時為哲學研究所所長童世駿教授的召集下,那天的開張儀式嘉賓雲集,讓人印象頗深;而更讓人難忘的是創刊號的作者陣容,國內有楊國榮和陳嘉映,國際有哈貝馬斯和希爾貝克,毋庸置疑皆一時之選也。
  • 讀人話舊|窮智見德——中大哲學印象
    如今想來,上世紀八十年代蕭、李兩位先生所代表的啟蒙或早期啟蒙立場,既可謂空谷足音,又讓人有恍如隔世之嘆。我畢業到舟山工作期間,單位書架上有一冊羅克汀先生的《現代西方哲學論集》。早年曾與早期啟蒙說之最早倡導者侯外廬先生合著《新哲學教程》的克汀先生,屬於1978年以後最早介紹現象學的先驅,這一點我應該是從大學時就了解到了,並在當時的各式外哲集刊中見過他的文字。
  • 讀哲學,哲學地讀——德勒茲的「變」與德希達的「解」
    他的哲學思想其中一個主要特色是對欲望的研究,並由此出發到對一切中心化和總體化攻擊。德勒茲的主要學術著作包括《差異與重複》、《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1995年11月4日,德勒茲因難忍肺病折磨,從巴黎住處的窗戶跳樓自殺,享年70歲。
  • 普通人為什麼要讀哲學?
    附冊中包括著名哲學家、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親自撰寫《馮友蘭先生小傳》,解讀大師思想歷程;另外還有近二十張馮友蘭珍貴影像專屬授權,再現了哲學大師昔日的風採,讓人多維度讀懂《中國哲學簡史》。本版本裝幀製作精良,值得珍藏。
  • 中國哲學思想充滿在文學著作裡
    莊子說你要聞道,就是現在西方哲學家所要研究的先有雞先有蛋?也就是宗教哲學所要研究的上帝從哪裡來的?上帝的外婆誰生的?究竟宇宙從哪一天開始?這是西方哲學的問題。中國哲學沒有一個單獨成立的系統,要講中國哲學,有四樣東西是要連起來的:第一、文哲不分,文學家是哲學家,一個中國哲學家先要懂《詩經》、《易經》。《詩經》裡頭都是哲學,中國哲學。
  • 改變世界哲學,宗教的偉人,其中國就有4人
    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丘(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裡。《老子》,又名《道德經》或《德道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 名師佳作丨謝地坤:如何理解康德哲學 ——《純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與翻譯
    《純粹理性批判》的內容之重要、意義之深遠,我國學界早有認識。自上世紀中葉以來,我國哲學界不少學者有志於翻譯這部著作,迄今漢語已有五六個譯本。早在197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的王玖興先生就與後來在北大哲學系工作的王太慶先生商量,決定共同翻譯《純粹理性批判》,給學界一個忠實而流暢的譯著。後來,王玖興先生又先後約請好幾位學者參加翻譯這部著作。
  • 毛澤東曾想學自然科學:最好有兩三年時間專門讀
    1964年2月9日,在同外賓的談話中,他對西方哲學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作了整體評論,認為:蘇格拉底注重倫理學,注意研究倫理學和憲法;柏拉圖是徹底的唯心主義者;亞里斯多德是一位大學者,比前面兩人的水平高,創立了形式邏輯;康德創立了天文學中的星雲學,搞了對立統一的12個範疇,是一個不可知論者;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發展了唯心主義的辯證法。
  • 「書單」想了解哲學,有哪些入門的好書推薦?
    沙牛提示閱讀本文需要3分鐘,為你推薦幾本入門哲學的好書。如果你喜歡本文,就分享給你的小夥伴!為什麼要讀哲學?在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有這樣一段堪稱經典的對白:現在的我,開始認為:讀書學習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會開始讀精神和思想類的哲學作品,無論是《道德經》,還是《與神對話》。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少林寺的掃地僧說道:武功,需要相應的佛法來化解。
  • 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
    今年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在以反傳統著稱的20世紀西方哲學中,無論是英美哲學還是大陸哲學都對康德青睞有加,對他的研究甚至超過任何一位古典哲學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 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學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何在?
  • 南京軍區聯勤某分部開展「讀經典學哲學」活動
    在年初的一次專題調研中,分部黨委領導敏銳察覺:當前,部分黨員幹部讀書數量雖多,但78%是各類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有近45%的人表示,「大部頭」啃不動,還是讀暢銷書更來勁。  暢銷書當道,經典書讓道。「淺閱讀」、「快餐式讀書」、「碎片式讀書」等大有市場,進而直接影響到讀書效果。消費主義、實用主義的快餐式閱讀偏好,讓當下的讀書學習有些偏離軌道。
  • 中國三大奇書,至今無人真正讀懂,只要讀懂一本,不是天才就是鬼才
    中國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的智慧就是拿到現在也是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的。中國古代有三大奇書,都是一些驚才豔豔的天才鬼才集畢生心血寫成的。可惜的是,現在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讀懂。如果讀懂了,那麼說明這個人不是天才就是鬼才。
  • 史上最全哲學書單與學習資源
    國內主要是這幾個教材: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依然很經典)張慶熊《現代西方哲學》(挑了幾個重要的現代哲學家詳細介紹,線索性不強,但邏輯性和體系性很強,適合有一定現代西方哲學知識基礎的人看)夏基松《現代西方哲學》(非常詳實,但是有點意識形態化,總喜歡從馬克思主義角度評價哲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