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什麼依然要讀經典?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1-29 新京報網

撰稿丨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什麼是經典?現代人為什麼要讀經典?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在為《經典之門》系列叢書所作的序言中提到,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晚年對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一些預測和憂慮。

 

湯因比在分析文明史的基礎上,預見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科技不斷進步,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但人會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越來越自私,物質欲望不斷膨脹。這將對地球的自然資源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而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衝突亦越來越尖銳。從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湯因比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需要重新審視並踐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

 

李焯芬認為,湯因比的命題是現代人如何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取得更合理的平衡。從現代教育的角度看,則是如何在知識教育與人的教育之間取得更合理的平衡,「湯因比認為人類社會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這些失衡的現象。」

 

近日,《經典之門》新書發布會在北京紅樓公共藏書樓舉辦。該書的作者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席賴慶芳,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永生,香港大學教授、醫學博士蘇晶,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宏林,以及推薦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著名出版家、閱讀推廣人聶震寧,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斐等出席了發布會,並就何為經典、為什麼要閱讀經典、如何詮釋經典、經典的閱讀文本等問題展開交流。

 

《經典之門》叢書(全四冊),饒宗頤名譽主編,陳鼓應、吳震、馬彪、康震等著,華夏出版社2019年9月版。

 

全民閱讀,提高閱讀力比閱讀率更重要

 

以全民閱讀推廣人身份參加活動的聶震寧,十多年來一直在從事全民閱讀的推動工作。在他看來,全民閱讀推廣工作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把書讀起來,「全民閱讀使得散居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無論是年老還是年幼,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的宣言,只要讀起來就好。」

 

第二個層次的問題是怎麼讀、讀什麼。「只有閱讀率的提高,那就是大家都讀點書,這也是好事。但是,沒有很好的閱讀能力,沒有很好的閱讀文本,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沒有很好的判斷力,更不要說沒有很好的創新能力、聯想能力——而這是閱讀力的基本要素,閱讀力還停留在一般化,停留在文明程度上,沒有提升到文化程度上。文明是社會文明,文化則是一種社會價值觀的認識,需要通過閱讀提升價值認識的能力,提升國民素質,所以提高閱讀力比提高閱讀率更重要。」

 

從這個角度出發,聶震寧認為讀好書,首先要從讀經典開始。讀經典的好處是什麼?文本可靠。正如魯迅所說過的那樣,讀書是一種冒險,而經典正是經過不同時代的論證,經過很多不同的人的考量,認為確實是經典,繞不過去的書。聶震寧說,讀經典可以提高專注力,增強詞彙擁有量,提高記憶力和語言的感覺,而通過讀經典提高閱讀力,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讀經典可以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因為經典不會像普通讀物那麼輕鬆,需要讀得更專注。讀經典可以很好地頌讀,經典的語言文字都是非常之好的,可以增強我們詞彙的擁有量,可以提高我們的記憶力和語言感覺。讀經典的好處是說不完的,通過讀經典提高我們的閱讀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經典一詞,是我國古代固有的詞語,由「經」和「典」兩個概念結合而成。劉勰《文心雕龍·情採》有句名言:「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即以經與緯的關係來形容寫文章時理與辭、情與採之間的關係。「經」與「典」合為「經典」一詞,便是指可引以為準則和標準、樣板的典籍、名著。

 

與錢鍾書、季羨林並稱「南饒北錢」、「南饒北季」的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在他為《經典之門》叢書所作的序言中說,二十一世紀是重新整理古籍和有選擇地重拾傳統道德與文化的時代,「我們的哲學史,由子學時代進入經學時代,經學幾乎貫徹了漢以後的整部歷史。但五四運動以來,把經學納入史學,只作史料看待,未免可惜,也將經學的現實意義降到了最低。」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

 

《經典之門》叢書,包括《先秦諸子篇》《歷史地理篇》《哲學宗教篇》《文學篇》四冊,將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五十五種經典著作囊括其中,作者中包括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的著名學者:陳鼓應、陳耀南、周錫䪖、吳震、康震、陳致、馬彪、張偉國、賴慶芳、羅永生、蘇晶等。在叢書的作者中,有35位是港澳臺學者,他們的研究旨趣和問題意識與大陸學者迥然有異,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中國古代醫學家為何要把醫學放在天地自然和社會文化的大視野中來思考?」「《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法力』來自何處?為什麼他需要緊箍咒規訓與懲罰呢?」「中國人文精神先是在秦代被反人文的法家徵服,現代以來又被重視物質的文化徵服,它的出路在何方?」

 

作為該套叢書的主編,饒宗頤在序言中指出:「經的內容,不講空頭支票式的人類學,而是實際受用有長遠教育意義的人智學。『經』對現代社會依然很有積極作用。」饒宗頤認為,在科技發達、社會巨變的時代,如何不使人淪為物質的俘虜,如何走出價值觀的迷陣,求索古人的智慧,應能收穫不少有益啟示。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正是發軔於對古典的重新發掘與認識,通過對古代文明的研究,為人類知識帶來極大的啟迪,從而刷新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知。

 

經典為什麼會「讀不下去」?

 

隨著大眾閱讀的普及,經典「讀不下去」的困惑也隨之出現。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國的典籍卷帙浩繁,《史記》有52萬多字,《明史》已擴至280萬字,二十四史共有3259卷,再加上《清史稿》536卷,這還不包括哲學、文學類的經典作品,數目繁多的經典讓選擇變得異常困難;二是經典作品本身的閱讀障礙,往往語言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三是作品產生的時代距離我們較遠,由此導致人們對於什麼是經典、經典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怎麼閱讀經典等,都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認知。

 

「作為一個搞古代史的人,我覺得從文學、哲學、歷史等不同的角度,把中國古代方方面面的傳統都集中在裡面,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活動現場,有著古代史背景的羅永生,結合香港目前的狀況,從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社會現實意義談起。

 

羅永生認為,香港的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所提倡的國際化的背後,其實是「去中國化」,而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不了解,「因為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解讀很少,甚至是沒有,所以就變成現在這種比較混亂的情況。」

 

從左到右依次為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羅永生,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席賴慶芳,香港大學教授、醫學博士蘇晶。

  

但另一方面,羅永生認為,中國歷史文化很悠久,歷史證明中國歷史文化很有傳承價值,也能夠經受風吹雨打、經受各種挑戰,「如果能夠藉助中國的經典歷史文化,香港這種現狀肯定會有改變。」他說,「應該用我們的力量把中國歷史文化推廣到中國人的每一寸土地上。香港的中學教育、小學教育真的是跟中國歷史文化距離越來越遠,我們必須要把它拉回來,希望內地和香港打成一片。」

 

具體到羅永生為香港中華書局所作的《〈貞觀政要〉導讀》,他提到了法治的重要性。羅永生說,現在的香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認為自己很好,很了不起,但其實能夠接受別人的批判,欣賞別人的善意是一件好事,對於公司的領導、老師,乃至政府中的人員都是如此。羅永生說,《貞觀政要》表面上看說的是帝王將相,但對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啟發,也可以轉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規範,距離現實並不遙遠。

 

《貞觀政要》內頁。

 

賴慶芳從自己幼年的讀書故事談起,她提到自己曾經在課堂上和學生們說,「如果你想成為冰心、金庸,讀遍現在所有的文學,你可以成為他們的第二;但如果你要超越他們,變成第二個冰心、金庸,你就要先打好基礎,看很多古典文學。現在很多很有名的作家都是古典文學出身,這是非常重要的。」賴慶芳認為,中國文學是一種建築的藝術,通過文字建構人類的心靈,即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文學受重視的程度沒有以前那麼高,但為之付出的努力永遠不會改變。

 

蘇晶是《〈黃帝內經〉導讀》的作者,她分享了讀經典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黃帝內經》當中講到的吟誦,「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從閱讀開始入手,逐漸發揚光大,此外名師指導也非常重要。學古代文學出身的王宏林對諸子百家比較了解,那麼,什麼是經典呢?在他看來,經典是人類文化智慧的結晶,「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對社會、宇宙、人生都有自己的理解,經典就是那些偉大的人們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來,而且這種理解包含了某些方面的真理,值得我們後人汲取。」他據此總結,經典就是經過大浪淘沙之後,哲人們對世界、人生和社會的看法。

 

「比如孔子在《論語》當中說過,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是精神的愉悅。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讀經典之後,要思考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王宏林認為,經典還包含了古人不同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進而能夠形成比較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王宏林說,一個人的長大分為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而精神發育和滋養,更多的是靠閱讀經典而實現。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餘雅琴

校對丨翟永軍

相關焦點

  • 王文興:沒有筆記的書等於白念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王文興:幾十年我都是這麼要求自己,一本《戰爭與和平》我讀了三四年之久,每天多讀的話負擔很重,到後來感覺就遲鈍了,寫得再好你也疲勞了,無法判斷好壞。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要一句一句慢慢讀,聲音好不好聽,搭配好不好,都要慢讀才能感受出來。你讀一首詩願意慢讀,那讀任何文學作品都應該慢讀。
  • 30本好書助貧困孩子「快樂閱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 近日,本報連續報導了以徒步方式勸募的「挑戰8小時」越野賽活動,該活動勸募來的所有款項,都將用於「快樂閱讀」項目,為遠在寧夏海原縣、雲南保山市隆陽區等貧困地區小學購買圖書。孩子們通過這一公益項目能讀到什麼書,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67歲的老人有自己對付新聞的高招。  有時,他會在電話裡賠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時他會用商量的語氣說,「再等等,等這波熱點過去吧」。  李小文了解新聞的傳播規律,希望趕緊出個新聞,為自己那張被熱炒的照片降降溫,過了兩天溫度沒降,他又略帶委屈地向記者解釋,「本以為這兩天熱度會過去的」,然後在郵件裡和記者商量,能不能以文會友。
  • 尼爾斯·玻爾及其時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文集細讀】  我不是一位人物傳記愛好者,但有兩本傳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我當作「勵志」的書來讀,這兩本書的作者是同一個人,一位物理學家,阿伯拉罕·佩斯,兩本傳記的名字分別是《上帝是微妙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尼爾斯·玻爾的時代》。
  • 「非典」改變的人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郭鐵流 攝  前 言  十年後回首春天  我們總會在某些時間懷念某些人,就像樹枝在每一次開春,懷念去冬的落葉。  10年前的今天,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病逝。到了夏天,「喘氣要伸著舌頭」。他的妻子鮑寶琴也有後遺症。  邱明月在家洗菜都要坐輪椅,她謹慎,「我要省著用(腿)」。  方渤願意冒險。他做了全國首例自體骨肝細胞移植。雙腿髖關節置換,大腿上留下長長的傷口。  嶽春河的狀況要好很多。他每天堅持鍛鍊。坐了一年輪椅,拄了兩年拐。2006年起就很少吃藥了。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天,涉事企業受到關注,新京報記者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發現,2012年,瑞海公司成立初期,許可經營項目並不包括危化品存儲。  8月15日  11時30分,爆炸核心區救援人員在一處貨櫃附近發現倖存者韓鳳群。  防化官兵進入現場參與搜救,同時進行物質、土壤、空氣的取樣工作。
  • 夜讀│8月31日,這些消費新聞別錯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 出行 9月1日北京這三座地鐵站將短時封閉 據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 頤和園首發古風遊園護照 線下「打卡」線上互動 8月31日,頤和園「最美頤和」古風遊園護照在八方亭廣場首發亮相,邀請遊客「打卡」9大經典景點,深度遊覽頤和園。 這本護照內精選了頤和園9處經典建築和景點進行插畫設計,遊客可以手持護照與經典景點合影。
  • 穿越蛇文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杖上盤蛇意味救贖  為什麼徽章上的蛇纏繞木棍就代表醫學了呢?據說,這源自古代治療麥地那龍線蟲的方法,麥地那龍線蟲是一種引起疼痛並且可以使人喪失勞動能力的寄生蟲病。古代的醫療方法是將線蟲從人體內緩慢引出,讓其纏繞在一根木棒上。
  • 喬新生:野生動物保護終要以人為本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近日,一頭野豬闖入南京某商場,甚至進入一家奶茶店中,嚇壞了店主,最終,經過兩個小時的圍堵捕捉
  • 早讀:新的一天,從這份新聞早餐開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關注】自閉症青年上班記:比求醫更讓父母焦灼分揀製作好的磁芯配件,是19歲的輕度自閉症患者宇航的工作。他一個月可以掙將近3000元。此前,他在普通學校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2014年畢業於大連一家職業技術中專學校。
  •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李泰蘭的綠衣紅褲,尹世雅的GUCCI經典紅綠印花上衣,都襯託出了「40+」女性的知性優雅、大方得體。圖片來源/蒂芙尼官微截圖【趣讀】>為什麼是「紅男綠女」而不是「紅女綠男」?新京報記者 王琳 圖片來源 《Harper's Bazaar Korea》官網截圖、《風度》官微截圖、KENZO官網截圖、鳳凰時尚網官微截圖、《芭莎男士》官微截圖、韓雪微博截圖、張佳寧微博截圖、蒂芙尼官微截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官微截圖、視覺中國 校對 何燕
  • 能量金字塔:神秘功效支撐的「傳銷」迷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位於山東威海的能量金字塔生產廠家。    「量子糾纏讓人變輕盈」主持人一邊說金字塔不能治病,一邊又向在場的灌輸金字塔能夠喚醒自愈力,讓人身體變好,「金字塔通過每秒上億次的諧波共振,釋放金字塔能,可以激活人體細胞,喚醒人體自愈力。」
  • 易經班「導師」 手機號碼測命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此後每次上課前,學員全體都會起立喊「老師好」,林弋茹也以深鞠一躬回應,然後開始講課。  公益講堂主持人向亭之向學員介紹稱,林弋茹是清華大學總裁班的導師,北京大學EMBA導師,奇門遁甲現代應用協會副會長。「我的課堂不講神神鬼鬼的東西,因為清華大學是不允許講那個的」,林弋茹強調。  在第一堂課上,林弋茹先拿起籤到表,分析最先籤到4位學員的電話號。
  • 環保部長:騰格里沙漠又發現汙染水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陳吉寧表示,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治霾不能靠老天,需付出額外努力  昨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全國多地陷入嚴重霧霾天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張朋 攝  中東部地區成「重災區」,多條高速封閉、航班受影響;四川盆地、華北平原的霧霾天氣還將持續  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新年第二個周末,全國中東部地區都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汙染天中。中央氣象臺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到黃色預警,環保部門的數據則顯示,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範圍的重度和嚴重汙染。
  • 蠍子樂隊終來京,這一刻等得太久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從1965年成立以來,這個德國老牌重金屬/硬搖滾樂隊已經走過了51個年頭,為全世界的搖滾樂迷們獻上了無數經典——《Wind of Change》《Still Loving You》《Rock You Like a Hurricane》等,這些歌曲後來被無數的樂隊翻唱。  自去年登陸「長江國際音樂節」壓軸演唱後,蠍子樂隊再次來到中國。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全國飲用水深度處理研究會委員高乃雲表示,高氯酸鹽汙染在各地的地下水、井水等中有檢出,不過濃度很低,「飲用水汙染比日、韓、美情況略好,瓶裝水汙染水平與美國相當。」  風波  茶葉在歐洲檢出高氯酸鹽 限量標準正交涉中  讓中國茶葉陷入汙染風波的「罪魁禍首」,正是常被用於火箭燃料、軍工業生產、煙花爆竹等製造的高氯酸鹽。
  • 韓春雨所在高校聲稱有機構重複實驗成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實驗結果,引發13名學者質疑(新京報10月12日報導)一事,昨日又有新進展。  ■ 對話  質疑學者:回應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昨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13名實名質疑學者之一的溫州醫科大學教授谷峰,他表示,河北科技大學的聲明無法說明實驗重複成功,自己也已經停止重複實驗。
  • 廖智:「穿」上義肢,我一樣可愛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任虹霖看不下去了,主動表示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預估,「要不就不跳了」。但廖智依然堅持,頂著重慶夏天40度的高溫,在不吹空調、不讓傷口感染的條件下,練了一個多月。2008年7月14日,《鼓舞》首演當天,800人的場地座無虛席。從廖智亮相開始,所有人都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一直鼓掌、叫好,直到節目結束。
  • 十個關鍵詞透析「全腦開發」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受訪者供圖1 腦開發  新京報:腦是可以開發的嗎,又包含哪些方面?  2 全腦開發  新京報:目前市場上諸多機構提及的「全腦開發」概念有問題嗎?  4 大腦閒置  新京報:「人類的大腦其實只開發了5%-10%,還有90%的大腦是閒置的。」怎麼看待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