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哲學以絕對精神開始,最後又回到絕對精神

2021-01-09 家山談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家山談歷史

大家有了解過黑格爾哲學嗎?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近代哲學的高峰。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現在就和小編深入地去了解一下黑格爾哲學吧!

黑格爾哲學是德國古典哲學中規模最龐大的哲學體系。這一體系幾乎無所不包,其複雜和艱深程度,甚至連專業哲學家也望而生畏。不過,黑格爾哲學並不是沒有重點的。他最重要的著作是1817年出版的《哲學全書》。這部巨著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邏輯學;第二部分是自然哲學;第三部分是精神哲學。這三部分可以說是他的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個縮影,而其中的邏輯學是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的基礎,後面兩種哲學則是應用邏輯學。因此,黑格爾哲學的精華就在他的邏輯學中。

需要說明的是,黑格爾的邏輯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普通邏輯,而是他對概念辯證法的探討。因此,有時也被稱作「辯證邏輯」黑格爾哲學的基本概念是絕對精神,可以說,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就是對絕對精神的論述。所謂「絕對精神」,就是客觀獨立存在的某種宇宙精神。黑格爾認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都是絕對精神的體現或者說外在表現,是絕對精神自我實現過程中的某一階段或者某一環節。

比如,從最大處著眼,「絕對精神」最初作為純思維、純概念而存在,這是第一階段,即邏輯階段;然後,它將自身外化為自然界,建立自己的對象,這是第二階段,即「自然」階段;最後,它又揚棄自然界回復其自身,便作為精神而存在,這是第三階段,即精神」階段。黑格爾《哲學全書》的三部分,也就是絕對精神運動的三階段。由此可見,黑格爾的邏輯學是絕對精神運動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純思維階段,或者說純形式階段。「邏輯學」也由三部分組成: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這是絕對精神在邏輯階段自我發展過程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其中存在論是最抽象的,這時絕對精神僅僅表現為「純存在」,即無任何規定性或者說差異,因此相當於「無。黑格爾的邏輯學就是從「純存在」或者「無」開始的。從「純存在」中出現的第一個概念是質的概念,即某物之所以是某物的概念。由質否定其自身而推演出它的對立面即量的概念;由質與量的統一,就產生度的概念,即有質的量;將質與量包含於自身的度,是存在階段的最高概念。這樣,概念便完成了最初的辯證運動,進入第二階段即本質階段。這階段也包括三個小階段:本質自身、現象和現實。

其推演過程也同前。第三階段便是概念階段,也是絕對精神在整個邏輯階段中的最後最高階段。概念是存在與本質的統一,其自身同樣分三個小階段:主觀性、客觀性和理念。由主觀性到客觀性,再到理念,這樣便結束了整個邏輯階段。接著,進入第二部分即自然哲學。在自然哲學中,黑格爾探討的是人對自然的認識,也分三個階段:力學、物理學和有機物理學。每個階段又分三個小階段,如此等等最後進入「精神哲學」,即對個人意識和社會意識的探討,仍分三個階段: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這樣,黑格爾的哲學以絕對精神開始,最後又回到絕對精神。在這過程中,他對人類心靈作了全面的論述。

這就是黑格爾哲學體系的一個最粗的輪廓,從中可以看出,黑格爾在每一個地方都使用了正、反、合的三段式辯證法。正即肯定;反即否定;合即否定之否定。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就是在這樣的辯證運動中發展的。對於人來說,這也就是宇宙與人自身的全貌。至於有沒有客觀的物質或者說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世界,黑格爾的回答是:客觀、物質、世界,統統不過是人的概念,離開了概念,什麼都不存在。除了《哲學全書》,黑格爾的著作還有很多,重要的有《邏輯學》、《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和《精神現象學》等。若列表顯然,黑格爾哲學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宏大哲學體系,它既是總結性的,又是開創性的。

小編覺得它的開創性就表現在他之後的西方哲學家不可能在談論哲學的時候不提到他的哲學,而有眾多的哲學流派就是在繼承改造、發展和批判黑格爾哲學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因此,黑格爾也像康德一樣,可說是西方哲學史上的又一個劃時代人物。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還有哪些了解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譚立東:從古代哲學源頭分析黑格爾理論的精神核心
    一、黑格爾哲學來源在黑格爾之前,貴族派哲學已經相當沒落,霍布斯的哲學在先進的工商業國家已經很難有立足之地,盧梭經常因為自己的理論被伏爾泰等社會主流嘲弄,貴族派哲學似乎已經窮途末路。不過,康德提出的先天概念與二律背反為新貴族理論提供了依據。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問題之緣起與意義我們今天仍然有必要回到「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哲學關係問題,並且不僅僅是把它當作一個已然過去了的單純學術史問題來對待,而是看作今天仍然需要我們嚴肅對待的思想命題,因為它事關對馬克思哲學當代性的準確把握和對當代中國發展道路之世界歷史意義的深入理解。
  • 黑格爾對於哲學自身的界定
    這裡所說的「哲學」其實就是黑格爾哲學,而「別的科學」是指除了黑格爾哲學之外的其他科學,比如數學、物理學、歷史學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此外還包括哲學理論,比如柏拉圖哲學、康德哲學、謝林哲學。黑格爾認為,除了自己的哲學,任何學說都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因為它們都是有前提的。準確來說,它們總是假設了一個前提而不能證明其合理性,而真正的哲學是不需要任何前提的、自在自為的絕對知識。
  • 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最後從自然界中發展出人和人的精神來,這就開始進入了人類社會歷史和精神生活的領域,即「精神哲學」的領域。精神哲學同樣經歷了從主觀精神到客觀精神直到絕對精神的歷程,最後回到了整個過程的出發點(絕對精神),就實現了最終的完滿性,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圓圈」。這就是黑格爾所建構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的總體結構。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黑格爾的法哲學也是這樣,少有人理解它,也很少有人研究它。黑格爾的法哲學究竟講了些什麼?幾乎一個多世紀以來都沒人認真對待。 最近這些年,西方又開始關注黑格爾,包括英美、大陸哲學。在美洲大陸、英語世界都引起了普遍關注。
  • 從黑格爾哲學來看定位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我們這裡想借用一下黑格爾哲學思想來思考這一問題。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代表著西方理性精神的高峰。黑格爾哲學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基礎,本質是精神性的理念,即「絕對精神」,整個世界都是絕對精神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過程。所以黑格爾對比與之前的哲學家最大的發展就是,他的哲學是能動的,不是靜態的,黑格爾稱之為辯證法,這也是馬克思哲學的重要來源。
  • 先剛︱「建構」與「反思」——謝林和黑格爾藝術哲學的差異
    這些劃時代的思想深深影響了當時的德國知識界(無疑也包括其時作為謝林的助教在耶拿大學工作的黑格爾)。相比之下,黑格爾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才在「美學」的名義下講授藝術哲學。但由於黑格爾後期的勢頭完全壓倒了謝林,並且其《美學講演錄》整理成書的時間(1833年)也比謝林的《藝術哲學》正式出版的時間(1861年)早了將近三十年,所以前者在這個領域的後續影響也大大超過乃至掩蓋了後者。
  • 黑格爾的面具
    據說,這幅圖畫挑明了黑格爾哲學所完成的一項「重大使命」,即在哲學與神學之間進行調和。儘管這種紀念章在黑格爾的許多朋友之中廣受歡迎,但原本對黑格爾頗為賞識的歌德卻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在寫給舒爾策的書信中抱怨說,黑格爾這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學生,在有關本質和理性的哲學問題上拐彎抹角地走了一段迂迴的道路,最後卻得出了一個用來調和哲學與神學的枯燥結論。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拜塞爾認為,「對黑格爾哲學的任何闡釋,都應該從他的形上學開始」(第61頁)。這的確是切中要害的。黑格爾本人在《邏輯學》的序言中曾經說過,「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沒有形上學,——就像一座廟,其他各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而他的邏輯學是作為「真正的形上學或純粹的思辨哲學」來建構的,並且與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亦即《哲學全書》。拜塞爾用了四章的篇幅直接論述他所理解的黑格爾的形上學:「絕對觀念論」「有機世界觀」「精神的領域」和「宗教的維度」。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全面、系統地闡明了辯證法。1807年,他發表第一部重要著作《精神現象學》,闡述了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輪廓。它將人類意識的發展劃分為意識、自我意識、理性主觀精神)精神(客觀精神)、絕對精神等五個階段。
  • 類哲學的思想史考察——從黑格爾、費爾巴哈到馬克思
    對於馬克思的類哲學的思想來源問題,國內外學界一直存在著不同見解。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的類哲學完全源於費爾巴哈的類哲學,是馬克思在其思想還未成熟時期對費爾巴哈類哲學的直接繼承。廣松涉認為,馬克思的類哲學是黑格爾的抽象思辨邏輯與青年黑格爾派及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主義的。國內學界關於馬克思的類哲學也開展過討論,同樣出現了不同聲音。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譯者注)、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其中的《導言》[14]是我們進入黑格爾哲學的大門。邏輯學分為存在論(Being)、本質論(Essence)和概念論(Notion)。自然哲學分為數學(Mathematics)、有機物理學和無機物理學(Inorganic &Organic Physics);而精神哲學則分為主觀精神(Subjective Spirit)、客觀精神(Objective Spirit){亦稱為《法哲學原理,或自然學和國家學綱要》(Philosophy of Right)}和絕對精神(Absolute Spirit)。
  • 郭東輝:黑格爾的「哥白尼革命」
    1807年初正式出版時,這本書更名為「精神現象學——科學體系的第一部」,在內容上擴展到精神、宗教和絕對知識的討論。黑格爾為其在「導論」之外重新撰寫了一個「序言」。先驗預設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在認識之前先考察認識本身的批判哲學的形式,二是把絕對的目的作為啟示性的東西加以設定的形式。二者都否定了中介、差別的必要性,而黑格爾實現轉換的關鍵是中介化方法的發現,其核心在於把認識或意識本身加以中介化,使之既成為認識對象的工具同時又不淪為固化的先驗前提,這種方法通過意識活動的三重轉折獲得規定。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要說真正開始了解黑格爾哲學,那是我看過一本由彼得·辛格寫的《黑格爾》之後。2、黑格爾的思想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黑格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其實也可以翻譯成:凡是現實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存在的。不過生活存在著太多的缺陷,不是現實合理就能解釋清楚的,現實與合理其實並無必然聯繫。
  • 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這三塊的背後都是黑格爾思想中最根本的東西「絕對精神」的自我演化,也正是「絕對精神」在背後的作用,就使得這三部分不能是孤立的,三者之間都有聯繫,並且在黑格爾哲學裡三段式的內容隨處可見。黑格爾的哲學總路線就是「絕對精神」演繹出整個世界。
  • 我國哲學大師解析黑格爾關於哲學的7個比喻,太厲害太精闢了!
    正是借用「廟」與「神」的關係,黑格爾說:「 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沒有哲學,就像一座廟,其他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按照黑格爾的比喻「,廟裡的神」是使「廟」成其為廟的「靈光」,哲學則是使人類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成其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的「靈光」。
  • 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
    這種主觀思想的無內容的抽象性和空疏性,在所謂道德哲學中獲得突出的表現。因此,舉例來說,在黑格爾看來,與其說道德意味著某種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反思的內在自由的情境,毋寧說,道德即在於按照某個國家的習慣生活。如果說,這個「頗有些粗魯的簡單公設」已含蓄地包含著客觀精神的概念,那麼,正是通過這一概念,方始有社會現實的積極綻出,就像客觀精神在為絕對精神的超越中,方才獲得其哲學的證明一樣。
  • 張梧:超越「近黑格爾闡釋」的資本邏輯
    關鍵詞:資本邏輯;馬克思;闡釋;絕對化;批判;哲學;理解方式;運動過程;資本關係;統治 作者簡介:   對資本邏輯主體性的合理闡釋不能脫離資本的矛盾運動過程。所以,人們不能把黑格爾闡釋絕對精神的方式無原則地套用到資本邏輯之上,進而絕對化地理解資本邏輯的主體地位。
  •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被忽略的教學背景
    此書並非應景之作,相反,黑格爾做足了前期準備工作:第一,依託兩卷本的《邏輯學》(1812—1816年)闡明思辨知識的本質和方法論;第二,通過1817年海德堡版《哲學科學全書綱要》宣告整個體系的通盤規劃及法哲學的專屬位置(第400—452節,即「客觀精神」);第三,憑藉耶拿、海德堡和柏林時期的法哲學知識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