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要想讀懂康德、黑格爾的書,需要深入了解基督教?

2020-12-03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康德、黑格爾的書,以艱深難懂著稱。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每一部,都讓人望而生畏。黑格爾的書也是,他的《小邏輯》《精神現象學》堪稱燒腦之作,讀起來讓人頭昏腦脹。

康德、黑格爾的思想,是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碰撞、融合的產物。要想真正讀懂康德、黑格爾,需要深入了解希臘哲學和基督教文化,兩者缺一不可。

下面看一下基督教和康德、黑格爾的關係。

康德、黑格爾可以代表基督教現代化的兩個典型:康德是信仰和倫理派,黑格爾是理性主義。

基督教信仰和希臘理性的關係始終貫穿基督教神學、哲學的歷史。西方中世紀思想以及近現代哲學,都想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概括為:希臘哲學可以解釋上帝信仰和基督教教義嗎?

公元三世紀的德爾圖良堅決反對。他說:耶路撒冷和雅典有什麼關係?意思是說,耶路撒冷和雅典是兩個不相關的中心;基督教信仰和希臘哲學毫無關係。

他的對手,亞歷山大裡亞主教克萊門特及其學生奧列金認為,基督教信仰和希臘文明並不敵對,可以用希臘哲學解釋上帝信仰,希臘哲學是基督教的派生真理。

以上兩種看法尖銳對立,爭執不休,一直持續到中世紀末期——16世紀。康德、黑格爾主要也是想解決這個難題。

人們通常把以德爾圖良為代表的一派稱為信仰至上論或神秘主義。

這一派的主要看法是:上帝和基督教教義是信仰的對象,不是理性分析(邏輯推理)的對象。換言之,理性推理或邏輯證明無法認識上帝,接近上帝的唯一途徑是信仰。

持有這種看法的神學家主要包括一些神秘主義者、經驗主義者,如聖伯爾納、波拿文特、威廉.奧卡姆等。道理很簡單,既然理性不能認識上帝,只有依靠信仰和愛,即感性體驗。

奧卡姆認為,上帝和基督教教義屬於信仰,不是理性的對象,人的理性只有運用在可以觀察的世界時才有意義。顯然,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哲學的靈感即來源於此。

主張希臘哲學可以認識或接近上帝的思想家佔據主流,如奧古斯丁、阿伯拉爾、安瑟倫、託馬斯.阿奎那。

奧古斯丁的看法比較折衷,他認為,信仰是接近上帝的最佳方式;但他並不排斥希臘哲學,相反,奧古斯丁藉助新柏拉圖主義建構了體系龐大的教父神學——《上帝之城》。

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和經院哲學家託馬斯.阿奎那是理性主義神學的代表。

如安瑟倫用類似幾何學的方法,提出了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這是理性證明信仰的極端化方法。

託馬斯藉助亞裡斯多德哲學,建構了無所不包的大一統神學——《神學大全》。

託馬斯的理性神學理論及思維方式對後來的黑格爾產生重要影響。

康德、黑格爾生活在18世紀中後,即啟蒙運動時期。啟蒙運動的目標之一是反對基督教迷信,提倡科學、理性、博愛。這三種價值觀和基督教密切相關,也是康德、黑格爾思想的文化背景。

康德認為,科學不需要上帝,倫理需要上帝。理性的力量僅限於可以觀察的現象界,神秘的物自體和理性無關,是信仰世界。這種看法繼承了奧卡姆的觀點,既帶有經驗主義色彩,又帶有神秘主義色彩。

在康德看來,基督教上帝主要包含道德意義,即人的道德良知離不開上帝,普遍的道德律令離不開信仰。上帝和信仰是道德的源泉與動力。

這是康德提出的倫理主義基督教思想,也是基督教現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黑格爾的基督教觀和思維方式更多收到託馬斯.阿奎那的影響。

託馬斯利用亞裡斯多德哲學解釋上帝信仰,用嚴謹的理性推理建構了整個宇宙觀體系,其中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道德、法律、政治等。

在託馬斯看來,上帝創造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用理性一一辨明。託馬斯的神學是典型的理性主義神學,一如阿伯拉爾和安瑟倫。

黑格爾認為,基督教的上帝是臨在,即存在於世界之中,而非抽身離去。上帝是絕對精神或絕對理念。絕對理念從邏輯階段一步步演變為自然界、生命界,直至人類出現。人的理性可以認識世界,最終回歸上帝:完成救贖。

黑格爾的宇宙論哲學用理性解釋上帝,用邏輯推理演繹上帝的存在。他的哲學精神和託馬斯、安瑟倫同屬一途,具有回歸克萊門特、奧列金的傾向。

總之,西方中世紀神學以及康德、黑格爾的思想,和基督教信仰、希臘哲學息息相關,兩種文明的對立、衝突、滲透、融合,最終產生了基督教哲學以及啟蒙思想。

相關焦點

  • 鄧曉芒:康德和黑格爾是人類歷史上被公認為最難讀懂的哲學家
    你不能說中國人不動腦筋,但中國人動腦子只動一下,然後就想到別的東西,通常都是情緒、體驗這些不可言說的東西。這些東西未經認真思考,飄忽不定,滲透一切,它可以是大氣磅礴,也可以是極精至微,它不需要用腦子,只需要用「心」。
  • 讀易經、讀懂康德哲學的又有幾個?
    聽說過康德哲學的,也就二律背反,物自體之類的哲學概念,而了解的,恐都是研究人員了。對於《易經》呢?頂多知道乾坤而已,為什麼中國讀哲學著作的人少之又少呢?肯讀康德哲學的就更少了。而讀懂康德哲學,易經的就寥寥無幾了。為什麼呢?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雖然拜塞爾的《黑格爾》可能遠不及科耶夫的《黑格爾導讀》甚或他的博士生導師查爾斯·泰勒的《黑格爾》有名氣,但的確不失為一部非常不錯的入門書。我想,拜塞爾之所以把「有機世界觀」「精神的領域」「宗教的維度」這三章與「絕對觀念論」並列為黑格爾哲學的「形上學」部分,實際上是要對以較為思辨的語言所陳述的「絕對觀念論」做一種發生學的歷史語境考察:(一)拜塞爾認為,黑格爾的形上學在世界觀上有一種鮮明的「有機論」色彩,「黑格爾的所有思想,本質上都是從一種有機的世界圖景,一種把宇宙當作一個簡單而巨大的、活的有機體的觀點擴展開去的
  • 康德、莊子、量子力學:康德為什麼是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我們知道,哥白尼因提倡日心說而徹底顛覆了基督教地心說,從而引發了基督教思想的革命。康德提出的批判理論,其歷史貢獻和影響力即類似於哥白尼日心說。僅憑這一說法,已足以說明康德哲學在整個西方思想界的地位。中國現代詩人臧克家曾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哲學家康德無疑屬於第一種人物。
  • 在康德與黑格爾間閱讀馬克思
    在康德與黑格爾間閱讀馬克思 ——由柄谷行人和布洛赫說起 2016年11月24日 10: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甄龍 字號 內容摘要:自盧卡奇以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黑格爾式的闡釋模式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 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而這也是《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總體結構。這種總體安排與康德對人類知識結構的看法也是相適應的。人的知識在康德看來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個層次,其中理性又分為消極的辯證論和積極的方法論,後者構成了向實踐理性的過渡。我們現在來依次考察這四個層次。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說到黑格爾,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也許有人聽說過黑格爾這個名字,但並不知道他到底是誰或者是幹什麼的。1、黑格爾是誰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1770年8月27日在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出生,於1831年11月14日死在柏林。
  • 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當時,大家還不懂什麼叫哲學,入學以後,吳曉明立馬買了一本蘇聯編的哲學詞典,翻開詞典便看到這樣一條:「黑格爾:唯物主義最兇惡的敵人。」25年前,李澤厚在一次演講的最後發問:你問我要康德還是黑格爾?我要康德不要黑格爾!如今,25年過去了,整整一代人過去了,李澤厚的問題如今再次被提出。康德與黑格爾。黑格爾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 譚立東:從古代哲學源頭分析黑格爾理論的精神核心
    黑格爾是康德之後把先天概念表達的最徹底的人,不過,他的先天概念已經超出了正常哲學概念的範疇,二、軼事黑格爾對於自己的理論十分自信,這種自信讓他自覺超過了柏拉圖、笛卡爾這些哲學前輩,似乎在他看來,康德如果是哲學上的哥白尼,他就應該是哲學上的牛頓。
  • 康德宗教哲學的基礎問題及其兩個走向
    人能否憑其道德性的存在確立或實現善本身的真理意義,即實現至善的統治,這是康德宗教哲學需要解決的基礎問題。從概念上講,道德上的善得到論證之後,善本身的意義(即至善的現實性)需要植根於道德上的善,因而從道德上的最高的善到完滿的善(至善)遵從的是邏輯必然性。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這篇論文究竟爛在哪裡?
    對於《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一文所引發的風波,論文作者說,不服來辯論;編輯部也說,不服來投稿。投稿真是不敢,吃瓜群眾實在學力不濟,但談談這篇論文究竟爛在哪裡,還是可以的。01這篇論文的標題為什麼很爛?《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加上了副標題,即《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稍微做了限制,算是謙虛。
  • 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
    本文節選自《黑格爾的哲學遺產》,具體信息可參看每日一書。感謝商務印書館授權發布。 正是對思想之真正客觀性的的捍衛與重建,構成黑格爾哲學最基本的積極成果。為什麼黑格爾的法哲學「形式是唯心主義的,內容是實在論的」?為什麼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不僅有康德軟弱無力的「絕對命令」,而且還有費爾巴哈的「驚人的貧乏」?
  • 黑格爾對於哲學自身的界定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開宗明義,認為「哲學缺乏別的科學所享有的一種優越性:哲學不似別的科學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為其對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認識的開端和進程裡有一種現成的認識方法」。這裡所說的「哲學」其實就是黑格爾哲學,而「別的科學」是指除了黑格爾哲學之外的其他科學,比如數學、物理學、歷史學等諸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此外還包括哲學理論,比如柏拉圖哲學、康德哲學、謝林哲學。
  • 康德對二十世紀中國當代美學的主要影響 張政文
    有中國特色的當代美學是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與西方美學理論雙向參照中根據20世紀中國文化、理論、文藝的實際需要建構、發展的。西方美學特別是德國古典美學對20世紀中國美學意義巨大,對此的研究始終是中國美學界的重要話題。不過,在研究中人們似乎更重視黑格爾,而康德的影響未能充分確認。
  • 羅久:論黑格爾對費希特主觀觀念論的批判
    ①不可否認,黑格爾的康德批判本身就構成了黑格爾哲學當中的一個關鍵論題,同時也是我們理解其哲學的一個重要參照。如何克服康德的二元論哲學所造成的種種分裂,正是黑格爾絕對觀念論的主要目標。可是,相比於康德而言,另一位重要的觀念論者費希特對於黑格爾哲學的發展所具有的意義,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國內學界的足夠重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 康德哲學是對休謨的突破性嘗試,但其先驗觀未必是科學的
    康德面臨的問題是需要"一方面限制休謨的懷疑論,另一方面限制教條主義"。他還要回答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康德哲學也是從"什麼是知識"、"知識如何可靠"入手的。不同的是,他開始從理性主義所擅長的"人的理性"的角度來闡發。他說,知識總是以判斷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有肯定,也有否定。但不是每個判斷都是知識。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但是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當然費爾巴哈標誌著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黑格爾的地位經常被人們比作古代的亞里斯多德。 當人們推崇亞里斯多德時,就把他比作古代世界的黑格爾。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圖,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關係有點類似於康德與黑格爾的關係。
  • 先剛︱「建構」與「反思」——謝林和黑格爾藝術哲學的差異
    摘 要 謝林在哲學史上首次明確提出「藝術哲學」的概念,並對這個領域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闡述。藝術哲學不再是康德以來偏重於主觀審美意識的「美學」,而是關注藝術的本質以及藝術作品中呈現出來的哲學意義。這些思想對黑格爾的美學(藝術哲學)產生了深刻影響,但黑格爾從自己的哲學立場出發,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與謝林針鋒相對。
  • 為什麼說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上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說:「形上學的歷史就像一個決鬥場,在這裡沒有一個真正的勝利。」唯理論的奠基人笛卡爾從懷疑感覺經驗開始,提出了唯理主義的「天賦觀念」說。當人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就一直以為太陽在圍繞著地球轉動,而哥白尼的「日心說」卻認為是地球圍繞著太陽在旋轉。這給了康德很大的啟發。他想,既然哥白尼可以把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係顛倒過來,我們為什麼不能按照這個思路考察知識問題呢?
  • 《蘇菲的世界》哲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只有成功人士才能讀懂
    毛澤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所以創立了新中國;愛因斯坦理解了哲學思想,提出來萬物相對論……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