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感特別強的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深厚傳統,而黑格爾由於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淵源關係,自然成為我們以各種形式回望的對象。回望黑格爾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相關性。
-
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
編者按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馬克思誕辰202周年。保馬今日推送吳曉明老師《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一文,通過恢復與重建黑格爾和馬克思思想之間的內在聯繫,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馬克思的理論遺產。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與康德堅執現象和本體、無條件者領域和有條件者領域等區分,堅持知性概念運用於無條件者必然產生「二律背反」不同,黑格爾認為新的形上學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恰恰源自對康德二元論的克服,源自對「康德分裂為三的認識能力的單一來源」的思辨,而黑格爾的《邏輯學》所揭示的,正是抽象的知性如何由於自身內在的必然性矛盾而經由「辯證的或否定性的理性環節」上升到「思辨的或肯定性的理性環節」並最終達到「絕對整體」的辯證法結構,
-
類哲學的思想史考察——從黑格爾、費爾巴哈到馬克思
對於馬克思的類哲學的思想來源問題,國內外學界一直存在著不同見解。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的類哲學完全源於費爾巴哈的類哲學,是馬克思在其思想還未成熟時期對費爾巴哈類哲學的直接繼承。廣松涉認為,馬克思的類哲學是黑格爾的抽象思辨邏輯與青年黑格爾派及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主義的。國內學界關於馬克思的類哲學也開展過討論,同樣出現了不同聲音。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思考這些問題,源自德國古典哲學的馬克思哲學所實現的哲學革命,給了我們深刻啟示。近來,關於馬克思哲學闡釋中的康德、黑格爾兩種傾向之爭,使得德國古典哲學傳統再次復歸馬克思哲學研究的視野。我們面對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面對其與馬克思哲學的思想史淵源,無疑要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去釐清或探尋馬克思哲學的哲學之基和根本性質,因為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中的超越性不是橫空出世抑或懸置的。
-
大哲學家黑格爾十句名言,揭示理想與真理,句句經典,值得牢記
自黑格爾以後,世界哲學史上從此失去無所不包的哲學體系。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黑格爾的哲學世界,感悟他筆下那些至理名言,絕對受用。 在19世紀哲學家陣容裡,單論影響力,估計除了康德和馬克思之外,沒有超越他的。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是受到黑格爾影響最大的,可以說黑格爾是馬克思主義的起源。
-
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儘管如此,費爾巴哈的「感性的轉向」為後來的馬克思在新的基礎上解決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制約性的問題準備了前提,並從此使傳統哲學走出了形上學封閉體系的慣性,而日益自覺地成為了開放系統上的一個個「路標」(海德格爾語)。由此可見,費爾巴哈(和馬克思)是從近代哲學向現代哲學轉向的一個關鍵的契機。
-
辯證法的本體論基礎:黑格爾與馬克思
擺脫這種境況,需要從根本上對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辯證法開展出本體論基礎的研討。本文試圖就此闡明以下要點:(1)辯證法不是任何一種形式方法;形式方法只能滯留於「外部反思」的運用及其主觀主義的實質之中,從而表明其自身乃是形式主義的和反辯證法的。(2)黑格爾哲學立足於絕對者主體的自我活動,這一本體論立場在復活希臘辯證法的同時,決定性地重構了方法概念,並使方法成為實體性內容的自我展開過程。
-
《黑格爾》:哲學晦澀難懂?辛格帶你入門,真正了解黑格爾哲學
說到黑格爾,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也許有人聽說過黑格爾這個名字,但並不知道他到底是誰或者是幹什麼的。1、黑格爾是誰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1770年8月27日在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出生,於1831年11月14日死在柏林。
-
準確把握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關係
論壇以「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為主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以及《哲學研究》《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江海學刊》等學術期刊約100位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德國社會政治哲學」「馬克思與現當代德國哲學」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
青年馬克思如何走近「三大理論來源」
然而,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還十分陌生。進入柏林大學後,馬克思雖然就讀於法律系,但愛德華·甘斯的講座則把馬克思帶入了黑格爾的精神世界。甘斯是自由主義的黑格爾派代表,他在講座中詳細闡述了黑格爾關於歷史發展的理性思想,突出強調意志自由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性。受甘斯的啟發,馬克思開始閱讀黑格爾著作,但起初他並不喜歡黑格爾的傲慢和晦澀,甚至還專門寫了幾首諷刺短詩。
-
為什麼說要想讀懂康德、黑格爾的書,需要深入了解基督教?
康德、黑格爾的書,以艱深難懂著稱。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每一部,都讓人望而生畏。黑格爾的書也是,他的《小邏輯》《精神現象學》堪稱燒腦之作,讀起來讓人頭昏腦脹。康德、黑格爾的思想,是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碰撞、融合的產物。要想真正讀懂康德、黑格爾,需要深入了解希臘哲學和基督教文化,兩者缺一不可。
-
哲學家的世界盃:德國隊黑格爾守門,馬克思中鋒
勒夫的隊伍偏重無鋒戰術,唯一的前鋒是老朽克洛澤,所以,與勒夫的隊伍配合,德國隊也只配一個前鋒,唯一的激進立場的馬克思。現為德國隊配置了一個451的陣型,德國強悍的是中場,哲學家隊伍也不例外,許多超一流的隊員無法入選,而另一些超一流的中場隊員只能挪至後衛的位置上具體配置如下: 守門員:黑格爾(這個肯定有朋友有爭議,因為康德也適合這個位置,但考慮到黑格爾曾作為普魯士國家哲學的代表,所以,還是將黑格爾放在這個位置) 後衛:萊布尼茨(左後衛)、
-
偶然性與思維和存在關係馬克思博士論文中唯物主義思想的起源
就此問題學界有四種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馬克思和黑格爾一樣,主張思維決定存在;也有人認為馬克思主張存在決定思維,但這還只是機械的決定;還有人認為馬克思像謝林一樣主張思維與存在絕對分離;更有人將《博士論文》中思維和存在關係界定為"相互作用"。
-
吳曉明: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他的哲學遺產過時了嗎?
撰文丨董牧孜2020年,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誕辰250周年。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我們紀念黑格爾的意義何在?黑格爾的思想遺產仍在發揮哪些現實意義?
-
譚立東:從古代哲學源頭分析黑格爾理論的精神核心
一、黑格爾哲學來源在黑格爾之前,貴族派哲學已經相當沒落,霍布斯的哲學在先進的工商業國家已經很難有立足之地,盧梭經常因為自己的理論被伏爾泰等社會主流嘲弄,貴族派哲學似乎已經窮途末路。不過,康德提出的先天概念與二律背反為新貴族理論提供了依據。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至於在大陸學術界,他們對黑格爾歷來都是重視的,大學裡的康德黑格爾哲學是作為傳統經典課開的。 黑格爾是我們公認的西方2000年的發展中少數的幾位偉大哲學家之一。他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最高點。 德國經典哲學在西方哲學界的經典意義是指它有一種定型的模式,其思路、傳承都是主流的,所以它達到頂峰以後必然走向衰弱。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對於馬克思時代的思想家而言,具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對「時代」的反思,無論是以斯密為代表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家,還是以孔德為代表的法國社會理論家,還是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家,他們都沒有預先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特定的學科領域內,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對時代生活的精神反思。
-
(譯介)如何學習黑格爾哲學?
譯者注)[6]和在1844年所寫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7](摘自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譯者注)當中看出馬克思是通過批判黑格爾來組織他自己的觀點。而馬克思在1859年寫成的作為《資本論》底稿的《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表明了他對黑格爾所作的批判,對貫穿自己一生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
-
康德首次區分形式邏輯與範疇邏輯
而正是在康德的工作的基礎上,黑格爾的「思辨邏輯」通過把「固定範疇」轉化為「流動範疇」,把「消極理性」轉化為「積極理性」,從而「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儘管亞里斯多德的《範疇篇》可以視為先驅,而且也被康德評價為與先驗邏輯具有同樣的目標;但正如康德所說,亞里斯多德對範疇的把握是在缺少統一原則的情況下「漫遊式地」、「碰運氣式地」搜索範疇。而康德以量、質、關係與模態為劃分標準,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嚴整的哲理範疇類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