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關係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報濟南12月2日電 (記者王志強) 11月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主辦,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承辦的第二十屆馬克思哲學論壇在山東大學召開。論壇以「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為主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以及《哲學研究》《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教學與研究》《江海學刊》等學術期刊約100位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德國社會政治哲學」「馬克思與現當代德國哲學」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與會學者認為,馬克思哲學在對德國哲學的繼承與批判中誕生,德國哲學在隨後的發展中也始終無法脫離與馬克思哲學的對話。從思想史上準確把握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傳統的關係,對馬克思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研究的推進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在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的思想史關係問題上,有學者認為對馬克思哲學的近康德式的解釋和近黑格爾式的解釋構成了重要的理論張力。有學者表示,對馬克思和德國哲學傳統的考察不是一種知性考察,而是要把握如何將時代問題反映在哲學當中、如何以哲學的方式來表現自己民族精神狀態的問題。

  對於辯證法與馬克思哲學關係的考察,有學者提出,由於近代德國面臨現代化衝擊,形成了德國哲學普遍的科學立場與特殊的道德立場之間的分裂,從康德到黑格爾的辯證法演進一直在處置這對矛盾。有學者認為要在存在論根基處釐清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區別,馬克思高度評價並徹底改造了黑格爾作為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的否定性的辯證法,闡述了合理對待黑格爾哲學的科學態度,展露了唯物辯證法的要義。

  在此次會議上,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哲學的關係被很多青年學者關注。有學者認為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派的關係不僅是一個學術理論問題,更是一個有待在德國現代化境遇中探討的思想議題,該學派呈現了對「德國式現代問題」的嘗試性探索和解答。有學者提出對經濟事實這一決定性歷史力量的發現、對工業無產階級的現狀及其歷史地位的說明、對青年黑格爾派和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中原則和概念的抽象性的批判,構成了恩格斯走向唯物史觀的「另一條道路」。會議還討論了「馬克思政治哲學的歷史性原則」「恩格斯歷史合力論的近康德闡釋」「馬克思對歷史性與歷史主義之爭的超越」等學術問題。

  連續20年成功舉辦的馬克思哲學論壇是目前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學術論壇。第二十一屆「馬克思哲學論壇」將於2021年在東北師範大學召開。

相關焦點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思考這些問題,源自德國古典哲學的馬克思哲學所實現的哲學革命,給了我們深刻啟示。近來,關於馬克思哲學闡釋中的康德、黑格爾兩種傾向之爭,使得德國古典哲學傳統再次復歸馬克思哲學研究的視野。我們面對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面對其與馬克思哲學的思想史淵源,無疑要以批判繼承的態度去釐清或探尋馬克思哲學的哲學之基和根本性質,因為馬克思哲學在哲學史中的超越性不是橫空出世抑或懸置的。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今年是黑格爾誕辰250周年,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感特別強的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深厚傳統,而黑格爾由於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尤其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淵源關係,自然成為我們以各種形式回望的對象。回望黑格爾之時,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以及與此密不可分的黑格爾哲學之於馬克思哲學當代意義的相關性。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提到馬克思,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看一下馬克思的哲學觀點。現如今,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論述,涉及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的關係。儘管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各異,取捨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在後現代語境中,馬克思哲學的拒斥「形上學」性、實踐的存在論意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些被忽略、被抑制乃至被遺忘的部分得以彰顯。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直接關涉到馬克思哲學的主題以及馬克思哲學與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的關係。
  • 「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起源的影響
    編者按馬克思思想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只有放在西方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革中才能獲得準確的把握和公正的評判深入探討與馬克思思想的誕生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具體事件和問題,有助於我們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對西方傳統的傳承與超越,進而彰顯馬克思思想的不朽價值。本版特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原子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哲學形態,也是觀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
  • 阿倫特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四個根本性誤解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如同施特勞斯、羅爾斯等政治哲學家一樣,阿倫特成為了人們理解和把握馬克思政治哲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參照系。然而,人們在參照阿倫特來理解和把握馬克思政治哲學時,卻往往會忽視這樣一個悖謬性的問題,即阿倫特在積極開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同時,又以其特定的方式遮蔽了馬克思的政治哲學。
  • 準確把握髮展與異化的辯證關係
    準確把握髮展與異化的辯證關係 2019年08月27日 08: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趙恩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如何可能?——論實踐哲學的構成和限度
    實踐哲學的研究界面是社會領域而非自然領域,由於唯物主義抽象的實體性的本體論立場無法處理以人的關係為中心的社會領域中的複雜理論問題,馬克思大規模地吸收了德國唯心主義的哲學成就,對唯物主義進行改造和重建。唯物主義對這種永恆問題和絕對知識不感興趣,「唯物主義觀點在根本上是由那些在當下時刻所把握住的任務來決定的」,這個任務就是改變現存世界的秩序,變革造成大多數人不幸生活的外部條件,「唯物主義理論是改善人類狀況的努力的一個方面」,它不關心現象背後的絕對終極存在,而把每一種知識都看作是特定時代有限的物質條件和經濟關係的產物。
  • 馬克思哲學中的異化概念
    馬克思是人人皆知的革命導師。特別是在20世紀給世界1/3的人提供了官方學術觀點。他的觀點在世界上影響了好幾代人。卡爾-亨利希-馬克思1818年出生在德國的特裡爾。他在1841年23歲的時候獲得耶拿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
  • 張義修:馬克思對"對象化"與"異化"關係的三次建構
    ,德國左翼思潮研究。江蘇 南京 210023  內容提要:馬克思對「對象化」和「異化」的關係進行過三次理論建構,折射出其批判方法論的變革。青年馬克思在費爾巴哈影響下,用應然狀態的「對象化」批判實然狀態的「異化」,是一種價值性的、人本學的批判;《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對象化勞動」和「異化勞動」則是在對經濟學理論加以哲學透視的基礎上,將理論與現實相對照,是一種經驗性的批判;在晚期政治經濟學批判語境中,馬克思通過對「對象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辯證分析,內在地解析了「異化」的生產關係本質與現實歷史基礎,實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
  • 為什麼有人說理解馬克思比理解純粹的哲學要難上許多
    馬克思馬克思的理論體系可以說是非常複雜,就我們通常就理解成三個部分組成,或者是領域組成 。就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說。但是這三個並不能反映的發展過程和實際狀況。實際上,在馬那裡,並沒有現代學科明確專業知識區域。而且這三者可以說是在知識領域上又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事實上,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真精神的追尋,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真形態的探索,就不可能全面科學地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更不可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合理的解釋。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列寧就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塊整鋼般的一體化哲學。從「一塊整鋼」上認識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利于澄清模糊認識,確立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科學導向。
  • 類哲學的思想史考察——從黑格爾、費爾巴哈到馬克思
    對於馬克思的類哲學的思想來源問題,國內外學界一直存在著不同見解。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的類哲學完全源於費爾巴哈的類哲學,是馬克思在其思想還未成熟時期對費爾巴哈類哲學的直接繼承。廣松涉認為,馬克思的類哲學是黑格爾的抽象思辨邏輯與青年黑格爾派及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主義的。國內學界關於馬克思的類哲學也開展過討論,同樣出現了不同聲音。
  • 馬克思的中國預言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構建
    關鍵詞:馬克思;中國預言;文化自信;21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1848年2月,年輕的馬克思在倫敦用一段大氣磅礴的文字為他與恩格斯合撰的《共產黨宣言》寫下這樣的開篇:「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
  • 馬克思勞動概念的兩重維度及其辯證關係
    另一種是國內學者對馬克思勞動概念的不同解釋和評價,這些方法論包括:勞動思想成熟與否、一般與個別的關係、社會歷史發展和人的發展維度等。①勞動解放是否可能?自由勞動真的只存在於現實的彼岸?馬克思的勞動學說仍然只是烏託邦的幻境?「勞動」作為馬克思全部哲學的核心概念,這些關乎馬克思主義生死存亡的問題說明了對勞動概念本真內涵的揭示十分緊迫和必要。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是奠基在「對象性活動」基礎上的存在論,是一場深刻的哲學革命。關鍵詞:馬克思;現代性批判;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作重要講話,這為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馬克思哲學的真理性和時代性提供了科學指南。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在該書中,馬克思運用人本主義哲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即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一個基本經濟事實,這就是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這就是「異化勞動」。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勞動的分析,又進一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係——私有財產。
  • 李彬彬:馬克思與猶太人問題的解答
    在這一思想解構和轉換的過程中,「猶太人問題」是一條導火索;正是在對這一複雜的社會歷史事件的認識和評論中,馬克思與他的思想先賢、青年黑格爾派的主將布魯諾·鮑威爾首次展開了論爭,在把握和解決同一個重大社會問題的過程中顯現出理解世界的思想方式的差異。
  • 為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聲
    為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聲 2016年12月20日 09: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譚苑苑 字號 內容摘要:俞宣孟則在其《本體論研究》中多次明確否認馬克思有哲學本體論思想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① 《新時代》雜誌1886年第4年卷第4期上刊登的恩格斯撰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左上)②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手稿片段(左下)③ 1888年出版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單行本的扉頁(右)哲學星空群星燦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其中最明亮的。
  • 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
    通過這一點並且由於這一點,馬克思與黑格爾在哲學上的本質聯繫才得以充分顯示並且被真正把握。 本文節選自《黑格爾的哲學遺產》,具體信息可參看每日一書。感謝商務印書館授權發布。正如馬克思在後來回顧這一經歷時所說的那樣,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係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係,這種物質的生活關係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