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理解馬克思比理解純粹的哲學要難上許多

2021-01-08 小娜講歷史

馬克思

馬克思的理論體系可以說是非常複雜,就我們通常就理解成三個部分組成,或者是領域組成 。就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說。但是這三個並不能反映的發展過程和實際狀況。實際上,在馬那裡,並沒有現代學科明確專業知識區域。而且這三者可以說是在知識領域上又是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

理論體系

就我們想要理解,馬克思就必須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 。就是他在經濟線上中討論貫徹體現出他真正的哲學思想。所以說他深刻的哲學並不是純哲學,而是經濟和社會現象。就他對經濟和現象的討論,可以說是非常鮮明,又有價值取向,所以說要超越,體現人全面發展的自由。所以這三者又是相互融合,互通支撐的關係。

純粹觀念

其實他所表現出來的並沒有什麼比較純哲學的東西 就在早期的時候,他還說過非常極端的話,說什麼取消哲學,消滅哲學,很顯然他所說的取消和消滅,並不是說把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去掉。他所說的是,因為純粹觀念和主觀精神不能維持下去了。他所創造的,關心社會關係和經濟現象,他這一生最著名的名作資本論,區別於古典經濟學和其他經濟學。可以說也是人類的世界觀,認識論,社會論和人性的融合。

哲學思維

就馬對資本主義的討論,是總體性的思維展示,他所說的經濟學是部分經濟啊,微觀經濟啊,他把經濟現象,包括危機同社會狀況,總體發展可以說是一個超高的哲學思維 。他也並沒有探索什麼真正的純粹哲學體系,他也不是一個哲學家。他更不想當一個經濟學家。他研究這些,只不過是他因為他自己的情懷。只不過他是看來的痛苦,使人類趨向美好。

價值取向和追求

而且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馬那裡,他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關係也不是對立的衝突的。他建立了自己的學說,這種是他想要的價值取向和追求 。以至於他對美好社會的一個追求和嚮往。然後他又非常奇妙的將它們融合到了一起。小編是沒有這麼偉大的理想呀。

他就一直依照自己的觀念,還有跟好友一起共同完成了 那個思想。其實他要的應該是一些理解吧。就我們僅僅學習的馬觀念啦之類的,是根本無法去理解他透徹的思想。而且當代社會,我們要借著他這個思想的深刻理解,還有跟現在慢慢發展的全球化,可以說要緊密結合,還要準確把握去試著理解馬克思。

相關焦點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因此,在討論馬克思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傳統的關係時,是否能在思想史和現實中拓展馬克思哲學的發展,是否能夠注意到現實領域或現實問題的一維,避免觀念論哲學或者說思辨哲學侵入馬克思哲學的研究和對現實問題的理論解答,成為哲學研究者的難題。這不僅直接觸及對馬克思哲學性質的理解,也直接觸及基於中國經驗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理論闡釋。
  • 黑格爾與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眾所周知,西方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學術貢獻就在於將馬克思直接銜接黑格爾,從而阻止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向18世紀唯物主義或者說「前康德」哲學退行的可能性,亦即把關於馬克思哲學的理解保持在德國古典哲學的水平線之上。
  • 「原子論」對馬克思哲學思想起源的影響
    深入探討與馬克思思想的誕生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具體事件和問題,有助於我們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對西方傳統的傳承與超越,進而彰顯馬克思思想的不朽價值。本版特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原子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形成並發展起來的一種哲學形態,也是觀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
  • 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如何可能?——論實踐哲學的構成和限度
    (同上,第21-22、23、25、28-29、33、41頁)總之,霍克海默這篇文章在非反思的意義上直接規定了唯物主義的政治內涵,這種直接斷言缺乏邏輯上的理據性和必然性:為什麼作為一種哲學的唯物主義會去關注現實的變革?一種致力於變革現實的革命哲學又是什麼樣的?對此顯然沒有令人信服的論證。
  •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哲學」?
    就是說,康德這個先驗哲學,是不摻雜任何經驗性的知識的,他是對人類心性的認識能力做一個純粹的考察,他說的那個知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只有在經驗性的知識上反轉來思考,才能體會到康德這個先驗的知識。所謂的「先驗」知識,就是在經驗之前的知識。然而,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沒有經驗,何來知識?這個先驗知識,是什麼樣的知識?康德說得那麼有理有據,我們就不得不好好地探討了。
  • 類哲學的思想史考察——從黑格爾、費爾巴哈到馬克思
    在此,黑格爾把「事情自身」當作精神來理解,把類的現象學置於精神自我發展的三段論過程來理解,這正是其唯心主義思辨哲學體系的秘密所在。無論是把類理解為「客觀的普遍性」,還是「簡單的規定性」,事實上,類在黑格爾那裡本質上就是一種「似精神性」存在,因而也就天然地帶有神秘主義色彩。
  • 阿倫特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四個根本性誤解
    假如馬克思確實論述了能找到自由的烏託邦,自己不被「理想」之外的什麼東西所左右,然後去追求這種理想的歷史正當性的話,那麼,就完全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要從這個理想社會中的人們那裡奪走他們歷史中輝煌的本質特徵。②  所以概言之,馬克思的上述三個命題及其所表徵的政治哲學,存在無法化解和彌合的邏輯和思想矛盾。這是阿倫特在理解和闡釋馬克思政治哲學上的一個實質性見解。
  • 新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
    新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 2018年03月26日 14: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哲學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詳見:http://t.cn/RaEvppQ【推薦閱讀】理解「中國特色」哲學----------------編者按: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現象學與純粹哲學
    但當胡塞爾後期寫作《歐洲科學危機和先驗現象學》時,他已經不得不面對自己時代的問題了,儘管這種「面對」依舊是為了說明純粹意識的絕對必要(胡塞爾在該書最後一節的原話是:「先驗哲學越徹底,它就越純真,就越多地完成它作為哲學的使命;並且只有當哲學家最終清楚地理解自己是作為最初源泉起作用的主體時,先驗哲學才最終回到它的實際的和真正的存在」)。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儘管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各異,取捨不同,但從總體上看,在後現代語境中,馬克思哲學的拒斥「形上學」性、實踐的存在論意義以及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些被忽略、被抑制乃至被遺忘的部分得以彰顯。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直接關涉到馬克思哲學的主題以及馬克思哲學與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的關係。
  • 名師佳作丨謝地坤:如何理解康德哲學 ——《純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與翻譯
    《純粹理性批判》是康德耗時10多年,苦心研究、反覆求索、精敲細磨才完成的一部哲學巨著。這部著作考察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提出了洞察人類知識的全新見解,不僅為全部批判哲學奠定了基礎,而且還開啟了18世紀至19世紀的德國哲學革命,是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的定鼎之作,影響了近現代西方哲學的發展方向,甚至在很大意義上還成為當今哲學不斷前行的源泉。
  • 社會現實的發現:黑格爾與馬克思
    正是對思想之真正客觀性的的捍衛與重建,構成黑格爾哲學最基本的積極成果。為什麼黑格爾的法哲學「形式是唯心主義的,內容是實在論的」?為什麼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不僅有康德軟弱無力的「絕對命令」,而且還有費爾巴哈的「驚人的貧乏」?
  •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
    內容摘要:馬克思對實證主義的批判將作為古典經濟學之哲學基礎的實證主義標識出來,是為了凸顯下述一點:馬克思正是在古典經濟學停留於事實和現象的地方繼續向前推進,實現了對實證主義的批判性超越,認識這一點,對於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獨特的語境和路徑極為關鍵。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在廣義上,它包括這樣一些學派和哲學,它們的傾向雖可各不相同,但有許多觀點仍是近似、彼此一致和相互聯繫的。在狹義上,「分析哲學」也可以更嚴格地用來指某些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中的某些人或某些觀點。分析哲學反對傳統哲學那種抽象思辨的研究方式,試圖通過某種「精確的分析」清除哲學論爭中的混亂。  那麼,究竟怎樣才是「分析的」?
  • 如何讀懂哲學?六:從不理解到理解的四個階段
    而在上一篇,也就是第五篇中,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要想通達文字,就需要先通達實情本身,而事情本身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中就能找到。在此篇中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就是在不理解與理解之間階段的區分問題。從打開哲學著作,看到書面上的文字開始,作為從低到高(即從完全不理解到完全理解)的等級的第一階段,也就是作為最不懂的情況,就是連書上的文字都看不懂。比如我們面對的完全是從來都沒有學過、接觸過的外文,古希臘文、拉丁文、德文、梵文等等。
  • 辯證法的本體論基礎:黑格爾與馬克思
    這不僅與思想史主題上重建對馬克思學說的基本理解有關,而且尤其與闡說馬克思整個思想方法的時代意義有關。對於馬克思來說,政治經濟學批判或《資本論》的方法也就是辯證法。但是長期以來,辯證法——首先是馬克思的辯證法——卻很少得到真正的理解,它的根本性質、特徵和意義似乎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晦暗中去了。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用哲學理解如何理解從零維到十維
    我們今天來系統講解一下如何理解從零維到十維,當然要明確這個目前看來更像是一個哲學理解,物理上沒有實證,什麼是維度有些人就說了維度不是什麼溫度、密度之類的嗎?怎麼就跟長寬高有關?我這裡講的維度的特指時空維度,我講的不是幾何上的高維,更不是弦論中的什麼十位,是因為二十六位這樣的額外維度。零到四維是比較好理解的,零維是一個點,一維是一條線,二維是一個面,三維是個體,有長、寬、高,再把時間算進去,就是第四個維度。第五維開始複雜一點了,這裡要借鑑從一維怎麼理解二維的經驗。一條線如何定義一個平面?
  • 馬克思勞動概念的兩重維度及其辯證關係
    關鍵詞:《巴黎手稿》/《資本論》/僱傭勞動/感性的對象性活動/勞動辯法   學界對馬克思勞動概念的理解和闡述一直存在許多爭議和分歧。概括地說,有兩種解讀方式。他在《論猶太人問題》中直接指出,要實現猶太人和德國的解放,不是像鮑威爾等人那樣簡單地將宗教與人和國家分離就能完成,而應該將視野放至不同的政治條件中去考慮。比如在政治解放已經完成了的北美,「宗教不僅存在,而且表現了生命力和力量」②。所以宗教問題實則是一個純粹的世俗問題,而它的核心就是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