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2020-12-05 今說老子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

本文總結了《道德經》中關於自然界的五大規律,把人生和社會的規律放在以後的文章裡寫。

老子

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這句話意思是,狂風持續不了一早晨就會停息,暴雨持續不了一整天就會停下。

龍捲風總是來勢兇兇,但它從來到離去,往往只能持續幾到幾十分鐘。

自然界的現象往往都是這樣,來得快的,去得也快。

二,「物壯則老」

自然界事物發展的過程都是從開始逐漸到興盛,到達興盛的頂點後開始衰落,最後滅亡。就是說,事物發展壯大到頂點後,就會開始衰老。這就是「物壯則老」。

道德經

比如在我國的北方,每年春季植物都開始長出新芽。到夏天植物的葉子和花長得最繁盛。到深秋的季節,綠葉和花紛紛枯萎凋落。這就是植物物壯則老的過程。

各種動物的生長也是物壯則老的。它們在中年時活力最強,然後就開始衰老,最後死亡。

三,「江海之所以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就是因為處於最低的地方,所以百川才歸附於它,成為百川之王。

低洼之地是最充盈的。巍巍的高山不是世界之王,居於低洼之地的浩瀚大海才是真正的世界之王。

道德經

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水滋潤萬物。動物、植物、人都需要水的滋潤才能生長。水滋潤萬物有功,卻不爭功勞不居於高的地位,而是居於很普通的低洼之地。這表現出水具有上等的德。所以老子講「上善若水」。

水是自然界中很善的東西。

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這句話總結了自然界從開始產生時,由簡單到複雜一步步發展的過程。

自然界的每一個事物也都是這樣從簡單逐步到複雜,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道德經

地球上最開始出現的低等植物是藻類,後來經過多年的不斷進化,才演變出現在的各種高等植物。

實際上,人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習《道德經》也是要學習和掌握老子總結的各種規律。

#國學經典推薦#

相關焦點

  • 黑格爾哲學與老子道德經
    老子公元前5世紀黑格爾---19世紀黑格爾----「絕對精神」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存在。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黑---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地、處於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老---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老子道德經的一個秘密,宇宙法則是道德經的本義
    《道德經》裡老子講的道有很多層面,如果搞混了,你就搞不懂什麼是道了,為什麼?比如說很多人一說「道」,就是玄妙,虛無飄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道是一種什麼神奇力量好像一說到「道」就非常神奇,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為什麼?
  • 從《道德經》中看老子的宇宙觀、本體論和辯證法
    老子的《道德經》是先秦道家學說的集大成之著作。是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哲學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他以精煉的語言體現了宇宙觀,本體論,辯證法等諸多哲學思想內容。宇宙觀方面,老子用「道」這個哲學主體看成是萬物本源,把「道」看成人和天共同的終極根據。在老子的哲學中,「道」既是宇宙論的範疇,又是一個本體論的範疇。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齊善鴻將道德經》以一個教師的角度編撰,齊教授並不刻意追求逐字逐句的解釋,而是更在意將書中的內容與實際相結合,讓《道德經》不再高高在上,虛無縹緲,更是更加的真實,實用。書中介紹的內容既遵從老子的精神,又能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可謂是道教小白入門教科書。
  • 還原真實《道德經》,從帛書《老子》開始(四)
    引言: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合稱帛本《老子》),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一個更早的竹簡本《老子》,通過比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本《老子》,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道德經》或者《老子五千言》,是至今世人篡改最少的版本。
  •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 走進老子故裡,聽老子講《道德經》(一)
    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在河南鹿邑縣城東5公裡有個太清宮鎮,這裡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歷史上有名的《道德經》就是老子在此悟道撰寫而成的。踏著歷史的古蹟,尋找老子思想的真諦。太清宮主題建築,宮殿前有兩顆柏樹,傳說是老子栽的,紋理一左旋一右旋,當地老百姓稱為陰陽二柏。寓示著天地間由陰陽兩部份組成,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殿內是「道德天尊」塑像,是老子的化身。似乎在向世人講述「道可道以及道,明可明非常名」的哲理。三清殿。
  • 《道德經》中老子說的不爭是什麼意思,原來它可以化解戰爭
    指的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效應規律。前些日子我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關於"中國語言與文字的起源"過程,其核心就是通過抽象思維認識"易象象形",闡述了我們國家語言與文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們要用抽象思維認識並解析戰爭的根源。
  • 老子天道觀念的哲學意義與《道德經》一書的宗旨
    老子以前的天道觀念,都把天看作一個有意志、能喜怒、能賞善罰惡的主宰。而老子則反對有人格的上帝,主張按照自然界本來的面目去認識它,說明它。老子以道,而不是上帝或神明來作為最高的哲學概念,衝破了宗教神秘主義的牢籠,使人們的思考從宗教迷信中逐漸解脫出來。
  • 看《道德經》,才知道老子說的真對
    也就是說,老子出身史官,做的就是記錄興亡禍福的工作,從中就能夠知道作為君王應該抓住重點、寡慾淡泊、謙卑自重,這些就是君王統治天下的權術法則啊。不僅如此,連後來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也十分重視對《道德經》的學習,他專門寫過《解老》和《喻老》來記錄自己對《道德經》的理解。他在《韓非子》中提到的眾多君王的權謀都與《道德經》中的說法十分相近,甚至有人認為,《韓非子》就是《道德經》的實踐操作版。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來源:文匯報作為德語世界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典籍之一,《道德經》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第六版中,收錄的從1870年到2009年《道德經》德譯本,計有103種之多。德語世界對老子的關注可追溯到18世紀。
  • 《道德經》前言
    道德經的作者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在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
  •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
    yesuo簡讀經典||老子道德經作者||yesuo聽說老子已不知何年何月的事了,然真正開始關注老子並他的《道德經》源於那句「上善若水」。前些年房地產盛行時某房產公司將這四個字的廣告打得鋪天蓋地,很簡單的幾個字我當時似懂非懂,翻看《道德經》也覺得高深莫測,很難體會。今年有閒系統地認真閱讀《道德經》,居然很順利地讀完,並且深有感悟。後人總結云:大道至簡,說易行難。是也。現行的《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語錄體結構。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中的科學
    道德經第一章《道德經》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博大精深,是東方神秘主義的經典著作,被稱作萬經之王。(2)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河上公,亦稱「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齊地琅琊一帶方士,黃老哲學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開山祖師。其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書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但是其姓名與出生地無人能知。】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
  • 解讀《道德經》,探尋老子心中的道!
    解讀《道德經》,探尋大道永存的奧秘眾所周知,老子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的思想最典型的就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等。當然,他的思想之所以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所觀摩學習,關鍵在於其精華思想都被收錄在了《道德經》中,《道德經》中字字珠璣,充滿奧秘。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道德經》中的經世名言吧。1.「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按:部分新讀者對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有疑惑,還不是很了解。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