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就熟讀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特別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經典佳句更是記憶深刻,這也是老師家長們對我們兒童時期經常啟迪教育的名言警句。 整個《嶽陽樓記》經典佳句就是這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流傳警句。範仲淹先生確實大手筆,堪稱大文豪。但是從歷史的書籍上你會找尋到,這句話是在老子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意思上加以延伸出來的。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裡講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意思是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所以範仲淹的經典佳句,實際是來受到《老子.道德經》啟發,是一個延伸,也是一種解釋或者說變得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讓人們更加容易熟記和理解。不管「是一大抄還是一大偷」,確實抄的好,偷得妙。讓後人思想受到教育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