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2020-12-08 騰訊網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由此文章問世800多年來,受到無數文人的推崇。

尤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更是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自古以來描寫嶽陽樓的文章很多,卻很少有超越範仲淹這篇的。

籍此,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這篇千古名作。

宋·范仲淹·《嶽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讀全文,依然為文辭所俘獲。其間一組組對仗短句所描繪的陰晴時期,不同的嶽陽樓景觀,可謂是身臨其境,讓人如臨現場。另外摻雜的閱盡人生的所感和所悟,使文辭略顯凝重,同時也增添了無限的厚重之感。

但是即便這樣一篇千百年來無人敢質疑的文章,卻遭到了湖南一80後作家的質疑和抨擊。這位作家名叫張一一,曾與郭敬明、唐家三少、韓寒並稱為新四大才子,料也有些才華。

他首先質疑的是這篇文章並非範仲淹所寫,而是他的好友滕子京寫的,滕子京是想借範仲淹的名聲和影響力,以達到他政治宣傳的目的。於是他還找到了一些所謂的證據,在文史君看來,不值一提更是個笑話。

其實,在範仲淹《嶽陽樓記》的開篇,範仲淹就已經交代好了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修好了嶽陽樓,讓他寫一篇序文,他才下筆的。

另外記得老師在講述課文的時候,還說過,範仲淹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58歲了,參透了官場和人生,所以文中有很深層次的人生哲思。

慶曆六年(1046年),範仲淹因肺病不堪北地的風寒,被調鄧州(今河南南陽),正好這時候他的老朋友滕子京從嶽陽送來一信,並附帶了一幅圖,畫的是新落成的嶽陽樓,希望他能為之寫一篇記。

於是範仲淹就看著這幅畫,在頭腦裡構思著畫面,並結合人生的所悟所感,寫出了這篇不朽之作。由此關於《嶽陽樓記》的歸屬權,自然是範仲淹。張一一所質疑,實屬無稽之談。

提出質疑後,張一一仍不罷休,於是趁著炒作的熱勁,他也寫了一篇描寫嶽陽樓的文章,命名《新嶽陽樓》記。

一時間很多媒體大肆解讀,有人說他是要「叫板」範仲淹,有人說他是要借範仲淹來炒作自己。無論如何,文史君都以為這真是蚍蜉撼大樹,自不量力。

現代·張一一·《新嶽陽樓記》

巴陵故郡,千古名樓;洞庭湖畔,嶽陽城頭。氣勢之雄,無出其右;黃鶴滕王,喜居其後。樓之初建,三國魯肅鎮巴丘;文之始興,盛唐張說降嶽州。名之最著,宋範文正樂樂憂憂;志之尤大,今張一一蠅營狗苟。

似鯤鵬展翅,飛簷盔頂木結構;稱世間僅有,層疊相襯如意鬥。文人騷客寫春秋,藍墨水之上遊;水晶宮裡霓裳曲,嶽陽樓上準奏。三層,四角,五梯,六門,號樓之「四奇」;春和,夏明,秋晴,冬靜,為樓之「四誘」;杜詩,範記,張字,毛書,蓋樓之「四絕」;詩耶,儒耶,吏耶,仙耶,乃樓之「四友」。

風月無邊,周郎至此不想走;水天一色,呂仙每過要停留。川回洞庭,剗卻君山湘水流;樓觀嶽陽,平湖醉殺洞庭秋。親朋無字,堪憐老病一孤舟;戎馬關山,只將憑軒涕泗流;氣蒸雲夢,不見漢唐無雙士;波撼嶽陽,空餘吳楚第一樓。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巴陵無限酒,美處不勝收。求索無止境,憂樂在心頭;四海會賓客,談笑話吳鉤。須分範公憂,當解老杜愁;寧做文化夢,毋為稻粱謀。創新有妙法,背記可登樓;不到嶽陽樓,休誇中國遊。

這篇文章單從文辭上來看,與範仲淹的名作就不可同日而語。

尤其是其中有很多俗詞、俗語,是古文最忌諱的。比如「喜居其後」的「喜」,「湖畔」「城頭」「不想走」「要停留」等等。

還有很多句子都是演化的古詩之句,如「親朋無字,堪憐老病一孤舟」,出自杜甫的《登嶽陽樓》,「氣蒸雲夢」,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可謂是拼湊之作。

同時,從意境上將,範公的原文最大的特點是敘事、抒情、議論、寫景完美地融為一體,所以雖然字數不多,但卻很耐人尋味。而張一一的寫景,用的都是大筆,不夠具體。

另外,範仲淹原文中的家國情懷,是其文章的精神內核。而張一一此文,立足點只在文學本身,著眼點也僅僅是在嶽陽樓,格局不夠。沒有閱歷,文章也顯得十分蒼白。

讀者們,關於「張一一《新嶽陽樓記》」,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關焦點

  • 知名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寫下《新嶽陽樓記》,你認為水平如何
    ,希望範仲淹能寫篇文章。 於是《嶽陽樓記》誕生了,儘管當時範仲淹人不在嶽陽,可全文卻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了一體,動靜相生,並且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是雜記中的一種創新。 但現代知名作家張一一卻曾質疑範仲淹,因為範仲淹並沒有去過嶽陽樓,《嶽陽樓記》中的美景,要麼是範仲淹自己想像出來的
  • 《嶽陽樓記》不是看圖作文,範仲淹到過嶽陽和洞庭湖,登過嶽陽樓
    然而,千年來對嶽陽樓記的評價並不都是讚揚,也有許多吐槽之聲,明朝李贄批評《嶽陽樓記》是「騎兩頭馬」,兩頭馬的意思是做官的時候做事瞻前顧後,放不開手腳;而罷官以後又惶惶不可終日,最後落得做官沒有事功,學術上也沒有成就。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如果《清平樂》裡的範仲淹沒去過嶽陽,他怎麼寫出《嶽陽樓記》?
    公元989年,範仲淹在徐州出生,兩歲的時候父親病逝。由於家庭極度貧困,其母無奈只得帶著還是幼兒的範仲淹,改嫁到了今山東鄒平縣朱姓的人家。在朱家,範仲淹慢慢長大成人。範仲俺的繼父是個底層官員,在範仲淹到了朱家後,其繼父到了位於洞庭湖西北部,今湖南省常德市的安鄉縣做官。根據古代官員上任會攜帶家人的慣例,可以肯定少年時的範仲淹隨其繼父到過嶽陽一帶。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北宋名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寫就的這一千古佳句,寄託著,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種先憂後樂的人生境界,不僅激勵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並逐漸稱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秀的品格和寶貴財富,也最終為嶽陽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其實《嶽陽樓記》的誕生,離不開另外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巴陵郡守滕子京。
  • 範仲淹是怎麼寫出《嶽陽樓記》的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在遊覽嶽陽樓之後,才寫下這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範仲淹壓根兒未曾到過嶽陽樓。一個和嶽陽沒有一點關係的他,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的經典之作呢?
  • 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多少人誤以為這是一篇遊記?!
    很多人中學時代曾經背過一篇古文,名叫《嶽陽樓記》,這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以後,觀嶽陽樓之後寫下的千古名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範仲淹在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慶曆新政」失敗以後,範仲淹被貶,前往河南鄧州。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01《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勸諫朋友之作關於《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那麼這兩篇文章各有優點,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在比較文章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王勃和範仲淹的生平。慶曆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範仲淹回京,先授樞密副使,之後拜為參知政事,九月,範仲淹等人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沒有範仲淹就沒有嶽陽樓!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文|許志傑建築是凝固的歷史,也是經年曆月不同時代人文風騷的刻記與變遷。嶽陽樓名氣之大,大在範仲淹一篇曠世巨作《嶽陽樓記》。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就不會有範仲淹的千古絕唱《嶽陽樓記》,亦難現浩浩湯湯、氣象萬千之大觀也。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自古,在好的景物面前文人從不缺席。
  • 範仲淹為何沒有到過嶽陽樓,卻能寫出《嶽陽樓記》?
    上過中學的同學沒有人會不熟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為文章裡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詩文默寫中的常考句子。你可以記不住這篇文章的其它內容,但你必須記住這兩句話。雖然我中學時候學習並不好,但對這兩句印象也很深刻。
  • 《嶽陽樓記》範仲淹千古名篇,有著神秘莫測的色彩,原來是青樓
    這是《嶽陽樓記》最為經典的一段,可以說範仲淹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為古今文人樹立了道德情操的標尺,安邦濟世為我所願,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寫照。可以說我和許多人都被老師逼迫背誦古文,唯有《嶽陽樓記》背起來真的很酸爽!   這篇文章,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求範仲淹寫的。
  • 範仲淹一次嶽陽樓都沒去過,他是怎樣寫出名篇《嶽陽樓記》的?
    高中時在教科書裡讀到《嶽陽樓記》時,深深被範仲淹的文筆和理想折服,那時候還在想,他一定是在嶽陽樓呆了很久,才能寫出這樣深刻的文章。後來才得知,原來範仲淹終其一生,從沒到過嶽陽樓,因此他對於嶽陽樓景色的生動描寫很是令人詫異。這篇《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託而作。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 河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180萬,範仲淹在此寫《嶽陽樓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可謂是古散文中的經典名篇,文章通過描寫嶽陽樓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情懷,流傳千年依然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嶽陽樓位於今湖南省嶽陽市,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之所以能成為江南勝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居功至偉,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助力。但是,實際上範仲淹一生從來沒有去過嶽陽樓所在的嶽州即今嶽陽。
  • 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同樣,嶽陽樓也因為範仲淹的記而聞名遐邇。《嶽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流傳千古,依然讓人百讀不厭,歷久彌香。這篇曠世雄文寫就的背景是範仲淹為了應好友之邀而作。當時是,慶曆四年(公元 1044 年),御史梁堅彈劾滕子京(滕宗諒)「處理戎事,用度不節」,滕子京因而被貶為嶽州(嶽陽縣)知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張一一力證嫦娥故裡在湖南岳陽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嫦娥這一位古代民間傳說中的「華夏第一美女」也一時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而對於幾千年來在我國民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嫦娥的「出身」問題,江蘇揚州、江西宜春、河南新密、湖北鹹寧、山東日照等地都曾經都「嫦娥故裡」提出過歸屬,對此,我國資深文旅專家張一一近日引經據典撰文表示嫦娥故鄉在今湖南岳陽奇家嶺倉田村,雖然張一一該文中的「考證」頗為具體詳實,仍是引發網友不小爭議
  • 《嶽陽樓記》和《偃虹堤記》是炒作稿?——靠名人朋友兩篇文章翻身...
    說出來同樣驚人:一篇便是範仲淹流傳千古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就出此雄文;一篇是歐陽修不太知名的《偃虹堤記》,雖然沒有什麼讓人記得住的名句,但其「核當量」依然不容小覷。《嶽陽樓記》寫於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
  • 落日來登嶽陽樓.「原創」
    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國家AAAAA風景名勝/ 湖南岳陽/詞.[臨江仙.登嶽陽樓]佇望碧樓金字卷,橫天風雨春秋。洞庭萬裡故人休。厲風歸雁水,霞落嶽陽樓。若有詩聖依舊在,拍肩相問何憂。與君為國為民愁,憑欄兩鬢雪,壯志未能酬。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範仲淹,文學成就突出。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