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平樂》裡的範仲淹沒去過嶽陽,他怎麼寫出《嶽陽樓記》?

2021-01-19 悟世間百態

範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道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專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公元989年,範仲淹在徐州出生,兩歲的時候父親病逝。由於家庭極度貧困,其母無奈只得帶著還是幼兒的範仲淹,改嫁到了今山東鄒平縣朱姓的人家。在朱家,範仲淹慢慢長大成人。

範仲俺的繼父是個底層官員,在範仲淹到了朱家後,其繼父到了位於洞庭湖西北部,今湖南省常德市的安鄉縣做官。根據古代官員上任會攜帶家人的慣例,可以肯定少年時的範仲淹隨其繼父到過嶽陽一帶。

另外在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市的澧縣一中院內至今還存有「范文正公洗墨池」。現在的澧縣一中也就是宋朝時的澧縣書院,因此,可以肯定範仲淹曾在澧縣書院讀過書。澧縣位於洞庭湖西部,而嶽陽在洞庭湖的東部,兩個城市隔湖相望。也許範仲淹沒有去過嶽陽,但他在澧縣、安鄉生活過的時光也自然使他對洞庭湖十分熟悉,印象深刻。因此他在後來寫《嶽陽樓記》時,才會舊印新感,一氣呵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這些既是高度概括,又細微入至的形象描述,如果不是曾經身臨其境,親自走過去過看過,肯定是無法感同身受的。我認為範仲淹寫《嶽陽樓記》一定是有少時的親身經歷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以後了經歷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時光,在失去和緬懷之間的深深情感。這種感覺,絕對是無法想像、憑空捏造的。

我們在初中時,就知道《嶽陽樓記》是範仲淹應嶽州知府滕子京盛情邀請所作。範仲淹與滕子京為同年同榜進士,亦是好朋友,又都是人正直的秉性。在範仲淹罷參知政事並貶知鄧州時,滕子京亦貶為嶽州(今湖南岳陽市)知府。滕子京上任後,務實從政,為人民辦了許多好事,其中一項就是重修面對洞庭湖的嶽州西城樓(現嶽陽樓)。

在西城樓重修落成之際,滕子京突然想起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老朋友範仲淹,於時手書一封《求記信》,請範仲淹為重修的西城樓作記,為了範仲淹印象深刻,隨信還附上《洞庭秋晚圖》一幅作為寫作參考。

作為文採斐然的宋學大家,範仲淹果然不負重託,下筆千言、一氣呵成。於是在1046年,一篇寫成一篇氣吞山河、淋漓盡致,情景交融的千古絕唱——《嶽陽樓記》誕生了,並成為千古絕唱。從此以後,後人所描述嶽陽樓的文章再也沒有超越範公。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範仲淹在起筆《嶽陽樓記》時肯定去過嶽陽樓,這從滕之京在《求記信》並附的《洞庭秋晚圖》就可確定。但至少可以證明重修嶽陽樓這一時段階段範仲淹沒有去過。範仲淹是朝廷命官,如果身負公務,遠在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的範仲淹在重修嶽陽樓前去嶽州出一趟公差也不是不可能。

從範仲淹的生平經歷來看,成年後的範仲淹應該沒有去過嶽陽,但是他小時候曾在澧縣、安鄉附近生活的經歷,結合滕子京所附的《洞庭秋晚圖》的感觸。讓他對洞庭湖和君山的印象立馬變得鮮明,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篇前不見古者、後不見來人的《嶽陽樓記》。

相關焦點

  • 範仲淹是怎麼寫出《嶽陽樓記》的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在遊覽嶽陽樓之後,才寫下這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範仲淹壓根兒未曾到過嶽陽樓。一個和嶽陽沒有一點關係的他,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的經典之作呢?
  • 《嶽陽樓記》不是看圖作文,範仲淹到過嶽陽和洞庭湖,登過嶽陽樓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梁衡在他的《〈嶽陽樓記〉留給我們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財富》說:「如果讓我在古今文章中選一篇最好的,只好忍痛選一篇,那就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甚至有些學者說《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從來根本沒有到過嶽陽,也沒有看過嶽陽樓,只不過是根據滕子京送來的一幅畫《洞庭秋晚圖》寫出來的一篇看圖作文,高聲呼籲將《嶽陽樓記》移除教材。難道範仲淹真的沒有到過嶽陽?真的只憑觀看滕子京送來的《洞庭秋晚圖》就寫出了《嶽陽樓記》這篇佳作?
  • 範仲淹一次嶽陽樓都沒去過,他是怎樣寫出名篇《嶽陽樓記》的?
    高中時在教科書裡讀到《嶽陽樓記》時,深深被範仲淹的文筆和理想折服,那時候還在想,他一定是在嶽陽樓呆了很久,才能寫出這樣深刻的文章。後來才得知,原來範仲淹終其一生,從沒到過嶽陽樓,因此他對於嶽陽樓景色的生動描寫很是令人詫異。這篇《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託而作。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因為範仲淹在當時頗有聲望,是政壇上的清官,文壇上的大將,滕子京為了請動這樣德高望重的人物,為重修嶽陽樓寫記,還是頗下了一番功夫。首先他寫了一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邀請信,其次,還細心周到地隨函附上了一幅《洞庭秋晚圖》。那麼範仲淹在沒有登上嶽陽樓的情況下,僅憑一幅畫就能寫出內容博大,哲理情深的《嶽陽樓記》嗎?這背後的奧秘是什麼?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修好了嶽陽樓,讓他寫一篇序文,他才下筆的。 另外記得老師在講述課文的時候,還說過,範仲淹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58歲了,參透了官場和人生,所以文中有很深層次的人生哲思。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範仲淹為何沒有到過嶽陽樓,卻能寫出《嶽陽樓記》?
    上過中學的同學沒有人會不熟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為文章裡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詩文默寫中的常考句子。你可以記不住這篇文章的其它內容,但你必須記住這兩句話。雖然我中學時候學習並不好,但對這兩句印象也很深刻。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由此可見,這篇大名鼎鼎的《嶽陽樓記》是滕子京在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後囑託範仲淹而作的。而滕子京又是何許人也?他怎麼就能找上範仲淹呢?這得從《宋史》中找找答案。據《宋史》記載,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與範仲淹同一年考中進士。範仲淹對他的才華稱讚有加。後來因御史中丞王拱辰彈劾他有貪汙等行為,被貶官至嶽州,即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稱的巴陵郡。這才有了他重修嶽陽樓的事情。
  • 沒有範仲淹就沒有嶽陽樓!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文|許志傑建築是凝固的歷史,也是經年曆月不同時代人文風騷的刻記與變遷。嶽陽樓名氣之大,大在範仲淹一篇曠世巨作《嶽陽樓記》。毫無疑問,如果沒有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就不會有範仲淹的千古絕唱《嶽陽樓記》,亦難現浩浩湯湯、氣象萬千之大觀也。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自古,在好的景物面前文人從不缺席。
  • 《嶽陽樓記》那麼牛,卻有人說範仲淹不該寫它,他們的說法有理嗎
    900多年來,不少人在問,文壇名家眾多,就單是兩宋的豪放派就有蘇軾、辛棄疾等巨匠,為什麼獨獨他範仲淹能寫出這麼牛的散文,其它人不行?其實答案很簡單:其他人的思想境界沒到這個份上。文如其人,翻看各種史家典籍,看著範仲淹修過的堤壩、寫過的諫言,我們就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文人風骨,也能理解為何王安石等人尊其為「一世之師」。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知名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寫下《新嶽陽樓記》,你認為水平如何
    於是《嶽陽樓記》誕生了,儘管當時範仲淹人不在嶽陽,可全文卻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了一體,動靜相生,並且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是雜記中的一種創新。 但現代知名作家張一一卻曾質疑範仲淹,因為範仲淹並沒有去過嶽陽樓,《嶽陽樓記》中的美景,要麼是範仲淹自己想像出來的
  • 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多少人誤以為這是一篇遊記?!
    很多人中學時代曾經背過一篇古文,名叫《嶽陽樓記》,這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以後,觀嶽陽樓之後寫下的千古名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範仲淹在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慶曆新政」失敗以後,範仲淹被貶,前往河南鄧州。
  • 距離嶽陽樓800裡之遠的花洲書院,和《嶽陽樓記》有什麼關係
    如今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很少會有人想到文中提到的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嶽陽樓記》不同於《滕王閣序》等現場定製的文章,範仲淹不僅不在現場,很可能都沒有去過嶽陽樓。
  • 《嶽陽樓記》範仲淹千古名篇,有著神秘莫測的色彩,原來是青樓
    這是《嶽陽樓記》最為經典的一段,可以說範仲淹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為古今文人樹立了道德情操的標尺,安邦濟世為我所願,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寫照。可以說我和許多人都被老師逼迫背誦古文,唯有《嶽陽樓記》背起來真的很酸爽!   這篇文章,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求範仲淹寫的。
  • 河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180萬,範仲淹在此寫《嶽陽樓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可謂是古散文中的經典名篇,文章通過描寫嶽陽樓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情懷,流傳千年依然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嶽陽樓位於今湖南省嶽陽市,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之所以能成為江南勝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居功至偉,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助力。但是,實際上範仲淹一生從來沒有去過嶽陽樓所在的嶽州即今嶽陽。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範仲淹,文學成就突出。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同樣,嶽陽樓也因為範仲淹的記而聞名遐邇。《嶽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流傳千古,依然讓人百讀不厭,歷久彌香。這篇曠世雄文寫就的背景是範仲淹為了應好友之邀而作。當時是,慶曆四年(公元 1044 年),御史梁堅彈劾滕子京(滕宗諒)「處理戎事,用度不節」,滕子京因而被貶為嶽州(嶽陽縣)知州。
  • 《嶽陽樓記》有多著名?古代皇室貴族和平民都得背
    1982年11月26日,聞名中外的嶽陽樓開始大修。嶽陽樓始建於唐朝,公元1045年,宋朝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翌年,範仲淹作《嶽陽樓記》,嶽陽樓因而名傳天下。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詞句家喻戶曉。電視劇《清平樂》講述了宋仁宗時的故事,範仲淹也是其中角色之一,劇中他的《嶽陽樓記》早已名滿天下,上至公主,下至普通學童都在學習。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嶽陽樓一,從文學價值,文學造詣上來看,個人覺得王勃的《滕王閣序》比範仲淹的的《嶽陽樓記》好。範仲淹畫像二,年齡上,《滕王閣序》是公元675年創作的,當時王勃才25歲;《嶽陽樓記》是公元1046年寫的,當時範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