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2020-12-06 雲影飛燕

自古以來,亭臺樓閣等建築一向以文傳名,比如,滕王閣靠了王勃的序,黃鶴樓倚仗李白、崔顥的詩,「醉翁之意不在酒」,歐陽修一篇短章成就小亭子的大名氣。同樣,嶽陽樓也因為範仲淹的記而聞名遐邇。

《嶽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流傳千古,依然讓人百讀不厭,歷久彌香。這篇曠世雄文寫就的背景是範仲淹為了應好友之邀而作。

當時是,慶曆四年(公元 1044 年),御史梁堅彈劾滕子京(滕宗諒)「處理戎事,用度不節」,滕子京因而被貶為嶽州(嶽陽縣)知州。因滕子京勤於公務,僅過了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於是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慶曆六年修繕完畢,滕子京請好友範仲淹「屬予作文以記之」。範仲淹應允,於是,這篇千古傳誦、盪氣迴腸的《嶽陽樓記》便誕生了。

滕子京與範仲淹是同年進士,於公,他們政見一致,於私,他們關係友好,往來密切,故而成為好朋友。而宋仁宗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範仲淹也因為政治改革遭到貶謫,接到好友滕子京的信件時,他已經身在河南鄧州。

年近花甲的範仲淹看到好友來信,想到他們同屬天涯淪落人,同屬官場失意的可憐人,由己及人,由人到己,再想到朝堂內外,再想到天下萬民,心潮湧動,感慨萬千。故藉此機會,作記一篇,書寫了自己一生的官場閱歷以及對人生、對社會的感悟,並以此與好友共勉。

全文由敘及景,因景而議,旨寓議中。品讀此文,從嶽陽樓之蔚為大觀的景色中可以看出範仲淹深沉的人生感慨,浸染著他淡淡的憂愁,亦蘊含著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廣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1. 寬廣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篇文章開頭一段敘述性文字交代了範仲淹為何寫此文的緣由,簡短的四句話中包含了對好友滕子京被貶謫的深切同情,「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以及對他勤政愛民、奮發有為的讚賞之情,「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並對好友請自己為嶽陽樓作「記」的邀請,欣然應允。

接下來,範仲淹扣題繪景,從嶽陽樓到洞庭湖的空間之廣闊浩淼,「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以及陰晴氣候之千變萬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述了「嶽陽樓之大觀」,從而引出南來北往的「遷客騷人」登樓觀景的兩種不同狀況。

每當陰雨連綿,連月不晴的時候,寒風怒吼,大浪滔天;太陽和星星黯淡無光,山嶽模糊;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暮色沉沉,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如若此時登樓遠眺,看到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就會有一種離家去國的孤獨感,國憂家愁縈繞於心,擔心懼怕小人的讒言和陷害,滿腹憂傷,愁腸百結,「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如果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無波,天色與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蘭芷飄香,草木茂盛,青翠欲滴,一片生機。「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如果遇到雲霧消散的時候,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裡,映在水面,波光粼粼,那水中的月影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那粗獷的歌聲此起彼伏,你唱我和,好不熱鬧!「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此時登樓觀景,好景配美酒,自然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那些榮辱得失也一併忘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好不自在。「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範仲淹採用以悲景寫悲情,以樂景寫樂情的手法,描繪了兩幅聲勢浩大的洞庭風景畫,由不同的「覽物」之畫面,引申出「遷客騷人」的「悲喜」之情,其目的不僅僅藉以表明世人多為追名逐利而患得患失、喜悲無常的心態,更主要的是將這些人與「古仁人」作對比,以此引出自己的觀點,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淡然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忘身為國的政治抱負。

雖然範仲淹被貶謫至河南鄧州,在宦海中沉浮了大半生的他早已明鏡秋霜,但是他並未消沉,仍然秉持一種曠達淡然的人生態度,正如歐陽修給他寫的碑文,「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

誠然,比如,範仲淹提兵6000馳救兵敗定州的邊將葛懷敏,驚退敵兵於塞外。仁宗皇帝嘉其馳援有功,進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他認為「軍出無功」,「辭不受民」。還比如,參知政事王舉正儒弱無能,歐陽修等鑑範仲淹有相才,請罷王舉正而用範仲淹,他卻說:「執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受,願與韓琦駐守邊防。如此無功不受祿、主動拒官的言行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

其友滕子京「豪邁自負,罕受人言」,「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據南宋周揮《清波雜誌》載:「滕子京守巴陵,修嶽陽樓,或贊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待痛飲一場,只待憑欄大慟數場!』」可見滕子京在嶽州雖積極為政,但他對於被貶謫仍鬱鬱不平、難以釋懷。

故範仲淹藉此機會在文中闡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委婉地勸慰友人滕子京,不要因時節變化而動搖性情,不要以仕途沉浮而改變志向,不要沉溺於由外物變化和一己得失帶來的喜怒哀樂之中。

範仲淹也是理想破滅之人,卻能有如此博大坦蕩的胸懷氣度和淡然自若、不計得失的人生態度,想來與其時時以天下為先的理念抱負有關。

2. 理想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對梁惠王這麼說道:「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範仲淹便以此引申出這麼一句千古名句,並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寫入《嶽陽樓記》,不僅呈現出了一種博大的情懷和高遠的境界,還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篇錦繡之文,光耀千古。

範仲淹出身貧寒,「少有志操」,苦讀詩書,抱定「夫不能利澤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待宋真宗大宗祥符八年進士及第,歷任縣令、秘閣校理、知州、右司諫、經略副使、天章閣待制、參政知事等職。

他宦海沉浮幾十年,並非一帆風順,數遭貶黜,到慶曆六年時已近花甲之年,還被貶謫到河南鄧州。但不管是「進」,還是「退」,範仲淹始終都沒有忘記「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使命,「進」則憂其民,「退」則憂其君。

比如,仁宗天聖年間,朝廷尚奢侈之風。章獻太后擬建太一宮及洪福院,範仲淹直諫:「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民心、合天意也。」主張「罷修寺觀,減常歲市木之數」。

比如,景祐三年(1036),範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被貶至饒州。

還比如,他於慶曆四年向仁宗皇帝提出了十條政治改革建議,如明黜陡、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搖役。這些政治改革措施自然是觸動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謗誹日盛」,再加上皇帝搖擺不定,範仲淹終被罷奪參知政事,貶放鄧州。《嶽陽樓記》便是這次貶謫期間所做。

範仲淹這一生在官場上起起伏伏,但是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進亦憂,退亦憂」。一心為民,兩袖清風,革新務實,光明磊落,他用一生踐行先賢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富弼在《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銘》中記載:「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他用自己的俸祿時時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於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範公的高風亮節從《嶽陽樓記》中便可照見一二,所謂「文如其人」是也。

金人元好問讚譽他「在布衣時是名士,在州縣是能吏,在邊疆是名將,在朝廷是重臣,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誠然,範仲淹是一位兼具將相之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其身懷文韜武略和宏大抱負,在朝堂上犯顏直諫、砥礪名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在地方心憂黎民、造福一方;可謂是澤被當世,惠及後人。

人因文顯,文以人傳,樓以文名。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和遠大抱負,吸引感動了後世無數文人墨客;而《嶽陽樓記》又因他的高遠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懷為世人所推崇;而嶽陽樓因為有範仲淹和他的記名揚天下。

相關焦點

  • 範仲淹是怎麼寫出《嶽陽樓記》的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在遊覽嶽陽樓之後,才寫下這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範仲淹壓根兒未曾到過嶽陽樓。一個和嶽陽沒有一點關係的他,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的經典之作呢?
  • 範仲淹為何沒有到過嶽陽樓,卻能寫出《嶽陽樓記》?
    上過中學的同學沒有人會不熟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為文章裡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詩文默寫中的常考句子。你可以記不住這篇文章的其它內容,但你必須記住這兩句話。雖然我中學時候學習並不好,但對這兩句印象也很深刻。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01《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勸諫朋友之作關於《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北宋名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寫就的這一千古佳句,寄託著,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種先憂後樂的人生境界,不僅激勵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並逐漸稱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秀的品格和寶貴財富,也最終為嶽陽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其實《嶽陽樓記》的誕生,離不開另外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巴陵郡守滕子京。
  • 《嶽陽樓記》範仲淹千古名篇,有著神秘莫測的色彩,原來是青樓
    這是《嶽陽樓記》最為經典的一段,可以說範仲淹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為古今文人樹立了道德情操的標尺,安邦濟世為我所願,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寫照。可以說我和許多人都被老師逼迫背誦古文,唯有《嶽陽樓記》背起來真的很酸爽!   這篇文章,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求範仲淹寫的。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嶽陽樓記》不是看圖作文,範仲淹到過嶽陽和洞庭湖,登過嶽陽樓
    「四絕」指滕子京重修的嶽陽樓,範仲淹做的《嶽陽樓記》,蘇舜欽將《嶽陽樓記》書寫在石碑上,邵觫題寫的碑額。《人民日報》原副總編梁衡在他的《〈嶽陽樓記〉留給我們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財富》說:「如果讓我在古今文章中選一篇最好的,只好忍痛選一篇,那就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範仲淹和好友滕子京為同榜進士。平時多有往來,在好友的推薦下,滕子京到西北邊境任職,沒過多久,就因經濟問題而被貶到嶽州,到任後為了顯示政績,第二年就主持重修了嶽陽樓,六月完工後滕子京想請範仲淹寫文以記其事,遂親擬一封《求記書》,並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讓他在寫作時能有個參考,順便還給他寫了一封信。
  • 範仲淹一次嶽陽樓都沒去過,他是怎樣寫出名篇《嶽陽樓記》的?
    高中時在教科書裡讀到《嶽陽樓記》時,深深被範仲淹的文筆和理想折服,那時候還在想,他一定是在嶽陽樓呆了很久,才能寫出這樣深刻的文章。後來才得知,原來範仲淹終其一生,從沒到過嶽陽樓,因此他對於嶽陽樓景色的生動描寫很是令人詫異。這篇《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託而作。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滕王閣全景滕王閣和嶽陽樓都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在比較文章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王勃和範仲淹的生平。嶽陽樓一,從文學價值,文學造詣上來看,個人覺得王勃的《滕王閣序》比範仲淹的的《嶽陽樓記》好。
  • 知名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寫下《新嶽陽樓記》,你認為水平如何
    於是《嶽陽樓記》誕生了,儘管當時範仲淹人不在嶽陽,可全文卻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了一體,動靜相生,並且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是雜記中的一種創新。 在古時,能力出眾者,能文能武,範仲淹同樣如此,1040年,範仲淹擔任了邊防主帥,在軍營中,範仲淹又精選名將、大力提拔軍隊將領,培育出了狄青、種世衡等名將。 在文學成就上,範仲淹造詣匪淺,受到了歷代文人的高度評價,而散文《嶽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為千古名句。
  • 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多少人誤以為這是一篇遊記?!
    很多人中學時代曾經背過一篇古文,名叫《嶽陽樓記》,這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以後,觀嶽陽樓之後寫下的千古名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範仲淹在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慶曆新政」失敗以後,範仲淹被貶,前往河南鄧州。
  • 如果《清平樂》裡的範仲淹沒去過嶽陽,他怎麼寫出《嶽陽樓記》?
    範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道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專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
  • 《嶽陽樓記》那麼牛,卻有人說範仲淹不該寫它,他們的說法有理嗎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公元1046年,面對內憂外患的北宋,範仲淹寫下了《嶽陽樓記》。此文一出,論辭藻誰比得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論境界,誰比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範仲淹的經典之作,志向高遠,不愧為千古絕唱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雖然沒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是後人卻對他極其敬佩。範公自幼生活貧困,他刻苦好學,志向遠大,常以天下為己任。他在宋真宗年間中的進士,曾率軍鎮守延安,號令嚴明,邊防鞏固。只要有範公在,西夏人就不敢入侵。
  • 屈子書院講壇第11期開講,聽李存山教授講範仲淹與《嶽陽樓記》
    誦讀《嶽陽樓記》,我們不僅為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氣象萬千的景象所驚嘆,更為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與風度氣節所折服。《嶽陽樓記》寄寓了範仲淹什麼樣的人生際遇?其主持的慶曆新政對宋代的學術、政治、社會、文化風貌產生了什麼樣的重要影響?9月5日下午,屈子書院講壇第11期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隆重舉行。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嶽陽樓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嶽陽樓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嶽陽樓記》中從空間上形容湖面上的廣闊浩渺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2.《嶽陽樓記》中時間上表現景象的千變萬化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
  •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貶為鄧州知州所作,至今還有借鑑和教育意義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在他任參知政事時,推行「慶曆新政」。因受到保守派的打擊而失敗,被貶為鄧州知州。本文就寫在被貶之後。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扼要敘述重修嶽陽樓的經過和作記的緣由。作者說明本文是應朋友滕子京的請求而作。滕子京和範仲淹是同年進士,和範仲淹政見相同,私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