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樓記》範仲淹千古名篇,有著神秘莫測的色彩,原來是青樓

2020-12-04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是《嶽陽樓記》最為經典的一段,可以說範仲淹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為古今文人樹立了道德情操的標尺,安邦濟世為我所願,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精神寫照。可以說我和許多人都被老師逼迫背誦古文,唯有《嶽陽樓記》背起來真的很酸爽! 

  這篇文章,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請求範仲淹寫的。滕子京當時被反腐敗了,擅自用公款,被貶,範仲淹當時也是被貶,文章含蓄的表達了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其實就是難兄難弟的自我安慰。

  這篇文章寫完,馬上名揚天下!特別是得到了國家一把手的認可,滕子京居然來電了,借著這篇文章,從此官運亨通,可謂一篇《嶽陽樓記》抬起了滕子京!

  這裡最扯的是,1046年範仲淹得罪了宰相,被貶河南鄧州,滕子京重修嶽陽樓後,請範仲淹作記。因為範仲淹沒見過嶽陽樓,所以畫了一幅畫《洞庭晚秋圖》,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範仲淹的文章重點,不是僅僅寫山寫水, 重點也沒有放在嶽陽樓,而是將自然的變化合成到了情懷和政治抱負,意境非凡!

  沒有最扯,只有更扯!仁宗年間的「嶽陽樓」是一家名滿江湖的青樓!老夫子怎麼能歌頌青樓,顯然有些掉價!但是要給老友面子,範仲淹稱嶽州「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還要與開青樓的知州「微斯人,吾誰與歸」!其實他們是一樣的人,就是善於建設,和理財的傢伙,宋朝的革新派,可是,命苦因為不限制土地的買賣,造成了社會動蕩,老大宋仁宗沒辦法只能做出決定:範仲淹出任陝西、河東兩路宣撫使。也就是說範仲淹被排斥出來領導核心,他的後任更加有名,包青天包拯!包拯的繼承者就更有名,王安石!

  

  我們再看一篇大作,就知道老範是個什麼人!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徵夫淚。

  這人政治、軍事、經濟、文學都是大拿!可惜,有宋一代經濟繁榮,武力廢弛!

  

相關焦點

  • 範仲淹作《嶽陽樓記》時到過嶽陽樓嗎
    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描述了嶽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其中所抒發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境界,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畢生努力追求的目標。自此之後,嶽陽樓便名冠天下,使人們無不嚮往之。但是誰又能想到,寫下這篇奇文,為人們介紹和宣傳嶽陽樓的范文正公,自己當時卻還沒親臨過煥然一新的嶽陽樓。這又是為什麼呢?
  • 範仲淹是怎麼寫出《嶽陽樓記》的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很多人都以為是他在遊覽嶽陽樓之後,才寫下這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範仲淹壓根兒未曾到過嶽陽樓。一個和嶽陽沒有一點關係的他,為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的經典之作呢?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老子《道德經》的淵源
    範仲淹,文學成就突出。範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名篇《嶽陽樓記》,借作記之機,規勸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動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為雜記中的創新,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 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多少人誤以為這是一篇遊記?!
    很多人中學時代曾經背過一篇古文,名叫《嶽陽樓記》,這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在「慶曆新政」失敗以後,觀嶽陽樓之後寫下的千古名篇。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範仲淹在寫《嶽陽樓記》時,並不在場。「慶曆新政」失敗以後,範仲淹被貶,前往河南鄧州。
  • 《嶽陽樓記》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範仲淹沒有登過嶽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北宋名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寫就的這一千古佳句,寄託著,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這種先憂後樂的人生境界,不僅激勵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並逐漸稱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秀的品格和寶貴財富,也最終為嶽陽樓注入了不朽的靈魂,其實《嶽陽樓記》的誕生,離不開另外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巴陵郡守滕子京。
  • 湖南80後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嶽陽樓記》,親筆寫了篇《新嶽陽...
    嶽陽樓記,是高中語文課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範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辭優美精絕,入選語文課本,並成為必背之名篇。 《嶽陽樓記》,全文共368個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嶽陽樓的景致。其中對人生的哲思和拷問,也是文章的高原所見。
  • 範仲淹一次嶽陽樓都沒去過,他是怎樣寫出名篇《嶽陽樓記》的?
    高中時在教科書裡讀到《嶽陽樓記》時,深深被範仲淹的文筆和理想折服,那時候還在想,他一定是在嶽陽樓呆了很久,才能寫出這樣深刻的文章。後來才得知,原來範仲淹終其一生,從沒到過嶽陽樓,因此他對於嶽陽樓景色的生動描寫很是令人詫異。這篇《嶽陽樓記》,是範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託而作。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 《嶽陽樓記》不是看圖作文,範仲淹到過嶽陽和洞庭湖,登過嶽陽樓
    「四絕」指滕子京重修的嶽陽樓,範仲淹做的《嶽陽樓記》,蘇舜欽將《嶽陽樓記》書寫在石碑上,邵觫題寫的碑額。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陳雨露就說:「嶽陽樓是一家名滿江湖的青樓」,在他的《天下之財》一書中說《嶽陽樓記》是「馬屁文章」。
  • 範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但沒有到過洞庭湖,是真的嗎?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名篇,但文中所寫洞庭之景是不是範仲淹親眼所見,歷來極具爭議,至今沒有定論。01《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勸諫朋友之作關於《嶽陽樓記》的緣起,範仲淹在文中已有所交代: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乃重修嶽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
  • 距離嶽陽樓800裡之遠的花洲書院,和《嶽陽樓記》有什麼關係
    如今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和他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很少會有人想到文中提到的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嶽陽樓記》不同於《滕王閣序》等現場定製的文章,範仲淹不僅不在現場,很可能都沒有去過嶽陽樓。
  • 由《嶽陽樓記》看範仲淹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同樣,嶽陽樓也因為範仲淹的記而聞名遐邇。《嶽陽樓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流傳千古,依然讓人百讀不厭,歷久彌香。這篇曠世雄文寫就的背景是範仲淹為了應好友之邀而作。當時是,慶曆四年(公元 1044 年),御史梁堅彈劾滕子京(滕宗諒)「處理戎事,用度不節」,滕子京因而被貶為嶽州(嶽陽縣)知州。
  • 君子範仲淹與《嶽陽樓記》的喜憂
    範仲淹用他的人格和思想魅力, 成就了千年不朽的大功業。 範仲淹在被貶睦州時, 曾寫過一篇《嚴先生祠堂記》, 盛讚東漢嚴光的氣節和操守: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 知名作家張一一叫板範仲淹,寫下《新嶽陽樓記》,你認為水平如何
    於是《嶽陽樓記》誕生了,儘管當時範仲淹人不在嶽陽,可全文卻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了一體,動靜相生,並且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是雜記中的一種創新。 在古時,能力出眾者,能文能武,範仲淹同樣如此,1040年,範仲淹擔任了邊防主帥,在軍營中,範仲淹又精選名將、大力提拔軍隊將領,培育出了狄青、種世衡等名將。 在文學成就上,範仲淹造詣匪淺,受到了歷代文人的高度評價,而散文《嶽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為千古名句。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慶曆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範仲淹回京,先授樞密副使,之後拜為參知政事,九月,範仲淹等人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 河南第一人口大縣:人口180萬,範仲淹在此寫《嶽陽樓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可謂是古散文中的經典名篇,文章通過描寫嶽陽樓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愛國愛民情懷,流傳千年依然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嶽陽樓位於今湖南省嶽陽市,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之所以能成為江南勝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居功至偉,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助力。但是,實際上範仲淹一生從來沒有去過嶽陽樓所在的嶽州即今嶽陽。
  • 範仲淹為何沒有到過嶽陽樓,卻能寫出《嶽陽樓記》?
    上過中學的同學沒有人會不熟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為文章裡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詩文默寫中的常考句子。你可以記不住這篇文章的其它內容,但你必須記住這兩句話。雖然我中學時候學習並不好,但對這兩句印象也很深刻。
  • 極目臨風嶽陽樓 浮光躍金洞庭波
    一看到這段文字,大家都知道這是宋代大文豪範仲淹的千古名篇《嶽陽樓記》。論初衷,此文只是範仲淹撫慰遭貶摯友滕子京的比心之作,但讀及此文的人人,無不為文中憂國憂民、先公後私、先天下後自己的甘苦憂樂情懷所感動。之初,嶽陽樓只是三國時期東吳都督魯肅操練水軍的指揮塔,號稱「閱軍樓」。
  • 如果《清平樂》裡的範仲淹沒去過嶽陽,他怎麼寫出《嶽陽樓記》?
    現在的澧縣一中也就是宋朝時的澧縣書院,因此,可以肯定範仲淹曾在澧縣書院讀過書。澧縣位於洞庭湖西部,而嶽陽在洞庭湖的東部,兩個城市隔湖相望。也許範仲淹沒有去過嶽陽,但他在澧縣、安鄉生活過的時光也自然使他對洞庭湖十分熟悉,印象深刻。因此他在後來寫《嶽陽樓記》時,才會舊印新感,一氣呵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
  • 屈子書院講壇第11期開講,聽李存山教授講範仲淹與《嶽陽樓記》
    誦讀《嶽陽樓記》,我們不僅為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氣象萬千的景象所驚嘆,更為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與風度氣節所折服。《嶽陽樓記》寄寓了範仲淹什麼樣的人生際遇?其主持的慶曆新政對宋代的學術、政治、社會、文化風貌產生了什麼樣的重要影響?9月5日下午,屈子書院講壇第11期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隆重舉行。